01
柳花是很小很小的。
你去看唐寅的師父周臣畫的《閒看兒童捉柳花》,柳花幾乎是找不到的。
唐寅的同學、周臣的另一個弟子仇英也畫過《捉柳花圖》。
放大很多倍以後,仇英的柳花比周臣的大很多,起碼你可以看到那象徵著柳花的白點點……
然而還是白點點……
這也不能怪他們。
柳花是真的很小很小,幾乎不算花。
你要和柳條面貼面站著,仔細撥開,才能看到藏在葉子間的那一串鵝黃色的柔荑花序。
象宋人畫的這幅微距版垂楊飛絮圖,那真的是良心之作了。
這幅畫上的垂揚已經開始飛絮了。但是它的柔荑花序還在。
是誰以極為微細的眼光,畫下了這麼一幅罕見的、精緻的、將絮未絮的柳花圖?
李時珍《本草綱目》上說得很明白:柳花是黃蕊,蕊中有細黑子,花老了以後,黑子脫落,帶著白絮一樣的絨毛四處飄飛。
楊柳……春初生柔荑,即開黃蕊。至春晚葉長成後,蕊中結細黑子,蕊落而絮出,如白絨,因風而飛。入池沼,化為浮萍,黃蕊即花,其子乃絮也。
飄飛成蘇軾詞裡著名的「似花還似非花」。
02
蘇軾寫「似花還似非花」的時候,正是貶居黃州的第二年,還沒有變成東坡居士。
貶官當然不好,絕不像那些不知柴米油鹽的人輕飄飄地說一句威武不屈富貴不淫就完了,貶黃州的那幾年是蘇軾最不幸的日子,幸運的是,他沒有扛不住死掉。
那年春四月,他的舊同事章楶出為荊湖北路提點刑獄,寄給他一首柳花詞。
章楶這首柳花詞,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這首詞估計沒太多人記得,之所以現在還能活下來,大概率是因為蘇軾接到信以後寫了一首和詞,詞題就叫「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燕忙鶯懶芳殘,正堤上、楊花飄墜。輕飛亂舞,點畫青林,全無才思。閒趁遊絲,靜臨深院,日長門閉。傍珠簾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風扶起。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欲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章楶原作【水龍吟 楊花】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蘇軾和作【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蘇軾寫完柳花詞快一百年以後,有個女子,將從卑微的民間走進南宋的深宮,在上面那幅垂楊飛絮圖上,寫下她垂柳般柔媚的字。
03
這垂楊飛絮圖,真箇好看。
圖上有新綠垂柳四枝,嫋嫋婷婷。柔韌的柳枝以中鋒一筆畫出,俯仰多姿的柳葉以靈動的細筆勾勒,柳葉用汁綠,花序部分用白粉散漫地點出柳絮。
這畫的作者沒有落款。
畫上有兩行題詩,也沒有落款。
可以讓後人胡思亂想、推理破案的憑據,攏共有這些:
兩行題詩「線捻依依綠,金垂嫋嫋黃」左側鈐有八卦中的「坤卦」形印——這樣的坤卦印,一般是給皇后用的。
對幅的左側頁有清乾隆皇帝御題詩一首,大意是說:南宋寧宗的楊皇后,詩書畫都佳,東晉才女謝道韞曾因詠絮之才出名,楊皇后的詠絮之才和謝道韞相比還勝出一籌呢。
這個在畫上題詩、鈐坤卦印的女子,後來普遍被認定是南宋寧宗的皇后楊氏,楊妹子。
04
這是個了不得的女子。
南宋乾道年間,一個十一二歲的女孩子跟著她做樂女的母親入宮表演雜耍,被吳太后留下,伺候那時候才五六歲的小王爺趙擴。
紹熙五年(1194年),韓侂胄、趙汝愚等大臣再也受不了神經病皇帝趙光宗,強行奪權,提前把太子趙擴擺到了皇帝位子上。趙擴那時候27歲,伺候他的楊氏33歲。
慶元元年(1195年),楊氏封平樂郡夫人。
慶元三年(1197年),楊氏封婕妤。
慶元五年(1199年),楊氏封婉儀。
慶元六年(1200年),楊氏封貴妃。
……坐火箭也沒有這樣快的速度好嗎。
再兩年,趙擴的元配皇后韓氏病逝,她的叔父、擁立趙擴有功的權臣韓侂胄,反對立機敏過人的楊氏為後,但趙擴不依,死活就是把楊氏提拔成了後宮之主,一國之後。
你猜怎麼著,五年後,強悍的韓侂胄被殺了。
說得有點遠了。這些只是楊氏生命中的一點往事。
這個聰明、又有狠勁的女子,她拿出這狠勁的一部分用在寫字上,成為書畫史上撲朔迷離的「楊妹子」。
關於楊妹子,是另一個長長的故事。楊妹子能畫,能詩,能寫字。
垂楊飛絮圖上的題詩是楊妹子寫的,那麼那幾枝垂楊,一如題字的柔媚生動,會是她畫的嗎?
迄今,猶無定論。
仿佛這垂楊的飛絮,隨風萬裡,縹緲無定。
05
最後,簡單說說楊花和柳花這混亂的家族吧。
楊花和柳花是同一樣東西嗎?是。也不是。
楊和柳是同一樣植物嗎?……不是。
這是為啥呢!
先來個粗暴的一刀切:
只要是出現在古詩詞文賦裡的楊、柳、楊柳通通是柳樹,楊花、柳花、楊絮、柳絮通通是柳絮或者它的柔荑花序。
都沒有楊屬啥事。
但這並不表示古人指認楊和柳的智商為零,實際上,古人是知道楊和柳是兩種植物的,他們說大白話的時候,楊是指柳屬的蒲柳、或者楊屬的白楊、青柳。柳就簡單了,就是柳屬植物。
他們也很清晰地表示:柳絮這個花鍋,我不背。真正的柳花是黃的。
《本草衍義》:柳花即是初生有黃蕊者也。及其華幹,絮方出,收之,貼灸瘡,及為菌褥。絮之下,連小黑子,因風而起,得水溼處便生,如地丁之類,多不因種植,於人家庭院中自然生出,蓋亦如柳絮兼子而飛,陳藏器之說是。然古人以絮為花,陶隱居亦曰花隨風、狀如飛雪,誤矣。
他們也知道,楊花實際上是楊樹上的「毛毛蟲」。
然而,誰CARE?
那些美妙的句子在每年的四月份都會飄揚。早已飄揚了千百年。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
不肯畫堂朱戶,春風自在楊花。
撲頭飛柳花,與人添鬢華。
還是去年時節,綠楊濃,芳草歇,柳花狂。
那是楊的花?還是柳的花?柳的絮?
也不用分那麼清楚,就簡簡單單,學那楊妹子:管他是甚,我自顧眼前玩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