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個朋友向我訴苦,剛生了小寶寶的第一天就因為抱孩子的姿勢問題,和婆婆倆人一言不合,反目成仇,婆婆將孫子和兒媳丟在醫院,摔門而出!老公從外邊買了飯進來,見剛出生的兒子正躺在嬰兒搖床裡哇哇啼哭,妻子躺著床上包著被子抹眼淚,老公舉手無措,抱起孩子,坐在妻子旁邊問其緣由。
後來,整個月子裡婆婆再也沒有出現過,老公回家和父母家吵了三回,也跟父母鬧翻,於是,老公請了一個月長假,獨自照顧月子,朋友本是剖腹產,月子裡照顧寶寶,身體也沒有養好。她本打算離婚,但因跟老公感情很好,打消了離婚的念頭,決定倆人一起去向公婆討伐——一次一次的抱著孩子去逼問為什麼要對他們這樣,為什麼都不肯抱親孫子一下,結果每次都是被公婆拒之門外,甚至要斷絕與兒子的關係……朋友老公心灰意冷,最後去求助伯伯,伯伯把兩代人叫在一起「各打五十大板」,伯母為他們一家做了可口的飯菜,他們少有的在一起吃了一頓飯,找到了家的感覺,各自認錯、決定以後好好生活,最後一家人高高興興走了。朋友說,多虧了這位伯伯,讓他們各自都頓悟,現在他們和公婆相處的很好。
這位伯伯的「各打五十大板」,無非是說出了他們各自的自私與任性,既然是一家人,就要真真切切的把對方當作自己的家人,不要從骨子裡就形成敵對、挑刺和看不順眼的局勢。這位伯伯真是智慧,一針見血的戳穿了中國式婆媳關係的根源所在。
讓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生活中,需要經營的不止有親子關係、婆媳關係還有工作關係等等,需要相處好的關係都需要用心去經營,可是問題就在於我們都忽略了我們要把這種關係相處好這個初衷,也許為了工作關係會拼命努力、會請客吃飯、會加班幫助、會溜須拍馬,可是為了家庭裡的關係,我們是否真的好好努力過呢?相反,我們把最原生的問題釋放並無限釋放給了最親蜜、最需要溫暖的關係,接受方也不從愛的角度出發去寬容、去安撫、去接納、去溫暖——這樣,衝突的小火苗就越燃越猛,遲早會有爆發的那一刻。很多人一說起婆媳關係,往往將主要原因歸罪於媳婦自私呀、任性呀、懶惰呀、還有挑剔、不尊重老人等等原因。可是,即使這些問題確實存在,婆媳關係依然可解,這就需要婆婆真真切切的把媳婦當成自家孩子,但是,大多婆婆心裡認為,這個人是外來的、她爸媽從小給她慣了一身毛病、我從小捧在手心裡什麼都不捨得讓幹的寶貝兒子憑什麼要為這麼一個外來人鞠躬精粹?我兒子原來做事是怎麼樣的,憑什麼要為她改變?我為我兒子辛苦付出了那麼多,為什麼兒子對她要比對我好?……這一連串的問題說明婆媳關係不僅僅是婆婆和媳婦兩個人的問題,還有一個中間重要的角色——兒子。
兒子需要真正的長大,成為一個有責任擔當、有溫度的男人——懂得尊重父母、懂得尊重女性,作為男人要扛起家中的雞毛蒜皮,會隨機應變,會用溫暖及愛化解矛盾。大多數婆媳關係越走越糟的原因就是中間這個男人的一味偏向,要不完全傾向於媳婦,這樣婆婆就會有種被人拋棄、被嫌棄的感覺,要知道,人老了最怕的就是被嫌棄的感覺;要麼就是一味的服從老媽,被老媽洗腦、覺得媳婦也應該向老媽這樣「伺候自己」,什麼事都順著自己,慢慢開始對媳婦、對婚姻的產生各種失望,婚姻開始徹底沉底在一堆雞毛蒜皮之下……
也許結了婚才能體會什麼叫一地雞毛,但是怎麼能抖落一地雞毛,活得幸福、從容呢?這就需要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散發溫度、互相取暖。
我有一個軍嫂的閨蜜,因為丈夫職業的特殊性,家裡生活過程中基本是婆婆和媳婦在打交道,一開始,也鬧過幾次次不愉快——婆婆嫌兒媳婦太顧娘家——什麼好東西都想著往娘家拿、每天晚上都跟娘家的爸媽打電話;兒媳覺得婆婆做飯不好吃、也不喜歡打掃房間,屋子裡經常亂七八糟、刷鍋洗碗也都洗不太乾淨。一來二去,整天回到家,兩人除了照顧孩子的事也不怎麼說話。後來,她覺得這種生活實在太難受了,生活本來已經很艱辛了,為了回到家卻找不到港灣的感覺?於是,她試圖努力改善這種糟心的局面。她向婆婆提出來要跟她好好聊聊,找了一個周末晚上,她跟婆婆直言對娘家好這個是改變不了的,因為沒有娘家的爸媽,就沒有今天的自己,婆家可以變,但是生她養她的父母是永遠唯一的、永遠不會變的!誰希望自己的女兒嫁出去了就只顧著婆家、對娘家不聞不問呀?——也許就是這樣直截了當的表述,讓婆婆知道了媳婦的底線在哪裡。但是,她也跟婆婆承認以前但凡有好東西就往娘家確實做的不好,換誰誰都會不好受,這點她給婆婆道歉,婆婆也有點不好意思,馬上說:「沒關係。」日後但凡買東西,她都會給婆家和娘家各一半,婆婆也會主動說這個那個給你爸媽帶過去吧。給娘家打電話次數她也做了稍加調整,由原來的每天都打改到兩三天一次。因為她意識到婆婆年輕喪偶,獨自一人撫養兩個兒子長大確實不易、兒子長大了由經常不在家,現在她老了,也需要陪伴,也怕孤獨,不打電話的那些天,兒媳婦試著多跟婆婆聊天,慢慢的,婆婆也開始變得比以前愛說話,也會給兒媳婦主動講她的往事和心事。兒媳婦也試著接納婆婆的廚藝,告訴自己,不管飯做的好不好,累了一天下班回家有口熱飯吃,總比自己做強很多吧。衛生不乾淨了就自己動手打掃、鍋碗刷不乾淨了等周末有空的時候自己徹底清洗一遍。周末出去逛街、帶孩子玩、度假旅遊她總會帶上婆婆,給她買她喜歡的東西、帶她一起看世界,自己工作上有了不順心,回家向婆婆傾訴。婆婆看到了兒媳婦的努力,自己也開始慢慢努力改變,她開始學著做兒媳婦喜歡吃的飯、開始每天都打掃一遍衛生、開始把鍋碗刷的乾淨。婆婆也不多幹涉兒媳的生活,兒媳婦買什麼、做什麼她都不會主動發表意見和阻攔,相反,兒媳婦倒是經常會徵求她的意見,婆婆感受到了強烈的被尊重、被重視感。慢慢的,兩個人開始走近了,飯桌上也不再是原來的沉默寡言,兩個女人開始互相取暖,有了家的溫度和氛圍。
我們經常問這位軍嫂閨蜜「你是怎麼做到的?」。她說:「其實,沒那麼難,先要把對方當作自己家人、不要排斥,再者要互相心裡多惦記著對方的好,最最重要的就是要雙方一起努力……」
也許真如她所說,所有的關係都不存在難解,怕就怕不想辦法去解,很多時候的難解只是雙方都忘記了要好好經營的初衷、雙方都不情願作出所謂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