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數學學不好怎麼辦?很多家長總是頭痛醫腳,讓孩子大量的做題,其實這種方法非常錯誤,本來孩子就不會,你再讓他做大量的數學題,試想一下,本來孩子做數學題就有難度,還讓他做大量的數學題會嚴重的受到內心傷害,會對數學更加不感興趣,孩子的數學成績自然難提高。
其實孩子的數學裡邊也分為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計算能力,一種是理解能力。
計算能力一般要求孩子要掌握一種常用的計算方法,比如說:湊十法、拆十法、破十法等等幾種計算方式來幫助計算,再大一點的小學生數學就會學到乘法口訣,這也是提高孩子數學計算能力的關鍵部分,如果乘法口訣不會以後很多計算也都會計算錯誤,數學要想考高分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些都是數學的最基礎的內容,在學習的時候必須掌握牢固。
孩子到了小學中、高年級以後理解能力就更為重要了,這個時候小學數學考察的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如果思維能力沒有跟上孩子的數學肯定學不好。
要想學好小學數學首先要知道孩子重要的三個思維發展階段。
孩子剛進入小學的時候,這個階段的孩子的思維屬於直觀動作思維階段。這個時候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時候需要有直觀的動作來幫助自己的思維中,比如說很多孩子喜歡掰著手指頭來計算數學題,如果你中間打斷了孩子的動作,那麼他的計算也就馬上會停止。
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孩子就會進入第二個思維模式具體形象思維。這個時候的孩子計算數學題的時候不會用指頭數了,因為這個時候他的手指頭也不夠數了,但是孩子在計算的時候,他還是需要藉助一些表象的材料,比如說他計算5+7的時候他的腦海裡會想想出來5個蘋果和7個蘋果,或者在演草本上劃出相等數量的小圈圈來代替,然後在數一數有多少個。
第三個思維階段是小學生進入到中、高年級才具有的抽象邏輯思維,這個時候會學到數學中的一些概念、判斷和推理的數學題型,具有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以後,孩子學到的數學就會進入到一個比較難的階段,因為這個時候的數學題都是一環接一環的計算,如果中間錯一點整個題就會全錯。
這個階段的孩子要練習孩子的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發散思維是讓孩子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數學題,聚合思維是讓孩子從眾多的思路中找出一條最合理有效的解題方式。學習數學不光是單純的多練題,也要在平時多鍛鍊孩子認真、理解、分析等各方面的能力,其實可以用一些小遊戲和一些有趣的課外書來輔助數學學習,比如說找不同就是鍛鍊孩子認真和細心觀察的能力,腦筋急轉彎可以鍛鍊孩子發散思維能力,多閱讀可以幫助孩子提高應用題的理解分析能力。
學習數學不光是單純的多練題,也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要讓孩子從易到難的逐步學習,特別是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一定要打好基礎,到了高年級階段才會不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