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昨天聊了詹姆斯,今天該聊到科比。說到科比那必須展露出我的身份了,我確實是一個科比球迷,以前也是個科密。為什麼說以前是科密呢?因為在講科比之前啊,我得說說這個所謂」密「。
其實我原來也是一個科比的狂熱的粉絲,我相信大多喜歡科比的童鞋和我差不多,看NBA始於姚明,看火箭隊啊,就是現在也叫馬賽克或者紅隊的這個隊。但是當時央視總播湖人VS火箭,所以這個湖人在電視上沒少出現,那05年開始看NBA的我看見了一個打球瀟灑帥氣的男人,那就是科比布萊恩特先生。我當時就尋思,這是誰啊,投籃出手之決絕,打球風格之冷豔,眼眸神情之堅定。我從沒見過這麼打球的人,仿佛他就要吃掉他的防守者,仿佛他在場上就是在宣稱他是這全世界的主宰。這股子倔勁兒你很難在其他人身上尋得,但是科比身上,散發且濃烈。科比的性格和籃球風格確實讓人著迷,美如畫的後仰跳投,關鍵時刻的曼巴吐信,經歷失敗之後的重返巔峰。這些畫面和經歷都刺激著球迷們的腎上腺素,多少人為之傾倒,黑曼巴又是多少人的青春。
話說回來,所謂」密「,某種層面上在我看來就是不正常的,你可以欣賞,喜歡一個球星打球方式,但是如果上升到」密「那就是你把他當做信仰了。有些時候當作信仰是好事但是也是壞事,不允許別人說一點自己偶像的不是,有時候這也是「密」的特質。我說的這個「密」適用於任何NBA超巨,一般超巨都有「密」。但是」密「和」黑「往往也有緊密聯繫,有的偶像做出了自己」密「接受不了的事情,有可能這些」密「就會轉」黑「,當初科比鷹郡和詹姆斯去熱火的時候肯定有很多科密詹蜜轉黑。我現在認為確實不理智,其實我們欣賞一名球星,只是在籃球場上看見了他,如果他不打籃球,可能我們這輩子都不會認識這名球星。那既然我們是因為他在籃球場上的精彩絕倫喜歡他,為什麼我們不能原諒他在場外的一些我們看來不對的錯誤呢?難道我們不是看他們打球而喜歡上他們的麼?球星就是應該拿球說話的呀。
並且,就像我昨天說的一樣,我們如果把他們奉做信仰,就一定會有一個聖潔而高尚的模具在,大家都會把我們的偶像往這個模具裡套。但是回過頭來想,其實誰都不是聖人,誰沒犯過錯,誰沒犯過傻呢?超巨也是人,他們也是普通人,他們一開始也是和我們一樣熱愛籃球的一類人。所以我總是說,其實我們不應該做某個球星的所謂的「密」,我們應該做籃球迷,首先有籃球之後才有的球星,沒有籃球,何談球星。可能我和他們看球的大多數人不同,我是先喜歡打籃球之後才看的NBA和CBA,所以這個觀念我早就轉換過來了,我一直覺得,追星做「密」,是20歲以下甚至18歲以下的人應該幹的事。欣賞喜歡一名球星沒有錯但看到網路上其他人有不同看法的時候我也不會與之爭辯,不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罷了。如若上升到人身攻擊或者更惡劣的階段就更沒必要了。人都這樣,活著開心最重要。
所以說我以前是科密,現在不算是科密,我不知道你們怎麼理解科密,我現在是籃球迷,是欣賞科比喜歡科比的熱愛籃球的一類人。
話題好像扯遠了,但是我覺得說科比之前必須把我這個情況說清楚,把這個事說明白才行。
言歸正傳,講科比,打到這兩個字還是泛起淡淡的憂傷。天妒英才,年初就讓上帝帶走陪他打籃球去了。科比的離世給予了世界體育非常大的震撼和衝擊,對中國球迷同樣是非常大的打擊,我記得我當天哭了好幾次,我媳婦非常訝異,因為他從來沒見過我這麼哭過,我哭不僅僅是因為喜歡這麼多年的球星去世更是覺得自己青春的寄託沒了,更哀嘆世界體育界痛失海天一柱。其實和科比一同遇難的二女兒籃球天賦很好,未來如果正常發展極有可能打上WNBA,現在世界籃壇對於男女籃的認可度明顯不同,大多數人喜歡看男籃,對女籃卻不以為意。如果GIGI可以進入WNBA,那WNBA會受科比推廣的影響更上一個臺階乃至影響至世界女籃範圍。要知道WNBA的最頂級的球員的年薪只有幾十萬美元這和NBA根本無法相比。但這一切恐怕隨著科比和二女兒的遇難化為泡影。今天不是來煽情的,咱們從頭講科比。
科比小時候家庭是比較殷實的嗎,他老爸喬-布萊恩特也是前NBA球星,他爸的身體素質非常強,後來輾轉義大利聯賽。小科比跟隨他爸爸搬去義大利住了。這段經歷是足以影響科比整個人生的一段經歷,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一個黑人小孩在異國他鄉是很難找到朋友的,科比在義大利的學校裡一度被排除在白人組織之外。科比又缺少父親長時間的陪伴,其實這樣的經歷很容易使得科比成為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問題少年。但是科比在籃球上找回了自我,科比在自傳裡說當年沒有朋友的時候,籃球就是我唯一的朋友。其實很好理解,科比從小骨血裡的籃球天賦就異於常人,身體素質又非常優秀。從小在籃球方面體現出的能力肯定非一般白人小孩可比,他既可以從籃球上取得自信,又可以從大家都不認可他的大環境中脫引而出。所以,他從那個時候就開始篤定了籃球是他一生的追求和熱愛。這也為科比日後進入NBA偏執的性格埋下了伏筆。
科比的父親年歲大了之後又回到了美國,科比從好不容易熟悉的義大利環境又來到了陌生的美國,到了美國他又成為了黑人少年眼中的異類,一口操著西班牙語的少年總會被美國少年們投來異樣的眼光,科比的英文總是帶著濃重的西班牙口音。可科比知道,他只要抱緊籃球,就永不孤單。
的確,科比做到了,高中就展露天賦,成為當時全美最強高中生。18歲的他就決定把天賦帶到NBA。他隨即參加了選秀,1996年的NBA聯盟從不相信一個高中生會讓NBA變天,所以即使科比天賦異稟也「僅僅」在13順位被選中。但傑裡-維斯特慧眼識英將科比交易至湖人換走迪瓦茨。其實我猜,科比從13順位被選中就開始不爽了,因為什麼呢,因為他那偏執到自負的自信心,因為他那滿身面對外界的如刺蝟一般的鎧甲束縛著他。為什麼這麼說呢,那一年去湖人隊報到,大家做自我介紹,球員們就是很簡單做個介紹,我是誰誰誰,叫什麼名字。其中也有奧尼爾這樣的球隊大哥在。輪到科比,科比說,我叫科比布萊恩特,我是高中生來的,我在高中的時候統治一切,我來到NBA我就是最強的,沒人能擊敗我,誰想擊敗我,我就踢爆他的屁股!湖人其他球員都聽傻了,因為沒有人惹科比。他就好像一個被偏執的個性和荊棘之甲包裹的人。渾身充滿了攻擊性。那成就科比如此偏激的個性的就是他年少之後顛沛流離的家庭環境和比較孤獨的童年生活。科比沒有朋友,籃球是科比唯一的朋友。這也是形成曼巴精神的基本條件。後來科比的職業生涯大家都看到了,和奧尼爾在一起3連冠但科比從來不服奧尼爾,並且最終湖人留下了科比,科比05-07年自己偏執的進攻打出了歷史級別的進攻表現但是他無法帶領球隊走得更遠直到09-10兩連冠他才明白了如何當一個成熟的領袖。之後經歷跟腱等大傷,最後16年退役戰他狂砍60分,前無古人後也難有來者,你說一個最後一場都那麼偏執出手進攻的對自己出手極其自信的人得對自己多狠?
其實所謂曼巴精神,有點偏執的意味,其實我覺得偏執這個詞在誰身上都是貶義詞但是在科比身上真是褒義詞。正是科比20年如一日的偏執才有了最後的科比,科比的腦海裡一直都是攻擊,攻擊再攻擊。你說科比不會分享球麼?他這個級別的超巨不會分享球麼?肯定不是,但是他給予自己支撐自己堅持下去的力量就是自己解決問題,他的籃球哲學就是最後自己幹了。他就告訴對手最後就是他攻擊,他就是簡單的認為他比場上所有人的優秀,因為他也有他能支撐他的證據就是科比的訓練真的比別人刻苦,他認為他訓練的比別人多,他就應該比別人強。就像他說的那句話,你見過凌晨4點的洛杉磯麼?有很多人只知道這一句話,不知道科比後來說了什麼,科比說的是凌晨4點的洛杉磯,星夜寂寥,一如既往,但是我卻日以繼夜的不停訓練,世界未曾改變,我卻變得越來越強。這也證明了這麼多年支持科比自己性格和偏執球風的信念所在,有著這也鋼鐵般的信念的人,即使他是偏執的也很難不成功。
那您肯定問了,你這麼說科比,好像給他吹上天了,科比就沒有缺點?科比當然有缺點了。因為咱們說的是喬詹科,科比和喬丹詹姆斯相比身體素質是最差的,科比的帶隊能力和傳導球能力也是最差的。但是反之,科比對技術的運用是最強的,科比靈魂中的自信心是最強的,科比給予他人的精神力量是最大的。從某個層面來說,科比是最能激勵人心影響人心的存在。他是那種不聲不響用行動影響他人,平時又對隊友非常嚴苛的那種人。其實我們都知道,這種人往往刀子嘴豆腐心。但他們就是不招媒體稀罕,媒體最不稀罕這樣的。但科比只執著於籃球,從不在乎其他太多東西。可能,科比就是純粹的熱愛籃球吧。可以說這也是一種球痴的存在。
有些時候科比的自信心是會傷害球隊的,其實科比剛進入聯盟他的自信心和他的能力是不成正比的,新秀賽季那三記三不沾,05-07年雖然進攻天下無敵但是球隊戰績卻比較一般,這兩個階段都是對球隊的傷害。這都是科比對自己過於自信復出的代價。科比真正成熟是在07年之後,也正是07-08賽季他拿MVP的那一年。
總結吧,說了好多,其實想到哪敲到哪,科比歷史地位確實是喬丹,詹姆斯之後但對於後世人的影響卻絲毫不差於前兩位。科比的確偏執,偏執是把雙刃劍,能保持自信是好事,但不要自負,凡是皆有度。
願我們做什麼事都能保持初心,不忘當初來時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