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已建140個工療站 庇護3807個智力精神殘疾人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昨日,一如往常,阿松媽媽一大早就起來給智障兒子做好了早飯。這兩年,媽媽總是連午飯一起做了,因為阿松每天要到附近的六榕街康園工療站上班,帶飯到站裡中午加熱吃,既省錢又讓人放心。記者昨日從市殘聯獲悉,廣州市已建成遍布全市的140個康園工療站,為3807名智力、精神殘疾人提供工療康復、職業技能訓練和庇護性就業服務。

  每個街道都要有工療站

  阿松獨立參加勞動後,媽媽就有時間和鄰居串串門、散散心,大家都為阿鬆開心,也為阿松媽媽感到欣慰:「有了工療站,你就省心放心許多了。」阿松媽媽也感慨,原先一個人帶著智障兒子,總覺得生活看不到希望,又擔心自己老了沒有人照看智障兒子。現在有了康園工療站,多少可以鬆一口氣、卸一卸肩上的壓力。

  在六榕街康園工療站,阿松每天上半個小時左右的文化課,上下午各有一個半小時的手工製作,其餘時間就參加集體文娛活動,充實有效的工療康復給阿松帶來巨大的變化,媽媽看在眼裡、喜在心上。阿松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好,人也變得開朗起來,看到街坊都主動打招呼、有說有笑。他每天堅持自己上下班,不像以前一天到晚坐在家裡無所事事,生氣起來還會打人。

  廣州市「惠民66條」明確,到2008年底,實現每個街道至少有1個面積不少於60平方米的康園工療站的要求。因其有效緩解了智力、精神殘疾人的就業困難,減輕了殘疾人家庭的負擔,一開始就得到了殘疾人及其親屬的擁護,社區居民的好評,現在的康園工療站已成為社區、家庭和殘疾人溝通交流的平臺。

  全國政協副主席鄧樸方2009年11月6日調研廣州市殘疾人工作時表示,殘疾人就業是就業一人,拯救一家,影響一片,對智障孩子來說更是如此,總比把他們鎖在家裡面好。

  政府優先購買工療站產品

  智障學員對單一工序的專注態度,在康園工療站得到很好的發揮,阿松和他的夥伴主要從事的手工粘貼信封信紙和其他簡單手工藝品,目前已經形成了較完整的信封生產線。

  為了確保穩定的工療產品來源,促使康園工療機構可持續發展,廣州市政府明確提出「將廣州市康園中心列為信封信紙印製定點單位,政府財政性採購10萬元以下的信封信紙等簡單易耗辦公用品,優先在市康園中心購買」。

  目前,已有省委辦公廳、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市委辦公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等46個機關、社團、企事業單位與市康園中心建立了業務聯繫,採購信封信紙等辦公用品65.12萬份。

  現在的康園工療站項目已經成為廣州市殘疾人事業的一個「品牌」,成為廣州構建和諧社會的亮點。在廣州召開的2007年全國託養工作會議和2009年廣東省託養服務工作會議上,康園工療站成為典型示範項目,作為政府購買服務形式出現的新型殘疾人服務機構進行推廣。

  目前有400多名工作人員、社工或是精神科醫生在康園工療機構提供的社區公益性崗位就業,阿松和他的夥伴們在工療站享受著他們帶來的服務。阿松媽媽的心中還有一個期望,她希望自己百年後,阿松的生活能有更好的保障,依然快快樂樂地在工療站工作。

  火車站棄兒當上網管

  21歲的越拐楠因患小兒麻痺症導致行動不便,6歲時,父母終於承擔不住生活的壓力,狠心將他留在了廣州火車站。車站派出所民警將小拐楠送到了廣州市福利院。2000年,由於又孤又殘,小拐楠被轉到了廣州市安養院。

  2004年,廣州市爭取到了「長江科技培訓計劃」項目。這個項目由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與香港李嘉誠基金會合作實施,在全國選擇一批城市,通過科技培訓,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和創業。小拐楠等4人被選送參加了計算機方面的課程。

  雖然身體有殘疾,但小拐楠的腦子很好使,對計算機的興趣也很濃。經過認真學習,他很快掌握了相關知識,培訓之後成為了安養院的網吧管理員。現在小拐楠每天按時上下班,和同伴們交流計算機知識,生活很充實。

  記者了解到,長江新裡程計劃《高科技助殘就業項目》(2007年-2011年)目前已經在廣州實施,任務目標是培訓殘疾人學習IT、動漫設計、機械製圖等高科技及中、低端技術人才800名。隨著計劃的推進,將有更多像小拐楠一樣的殘疾人掌握一技之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任朝亮 周祚 利雪標)

相關焦點

  • 新疆首個精神殘疾人「庇護工場」揭牌
    在新疆首家精神殘疾人「庇護工場」,康復期精神障礙患者走上「庇護工場」職業康復崗位,一名會員正在整理圖書。4月3日,新疆首家精神殘疾人「中途宿舍·庇護工場」,在烏魯木齊市精神病福利院揭牌,精神殘疾人可在這裡學習技能實現就業。
  • 英德首個殘疾人庇護工場開建
    南方日報訊 (記者/焦瑩通訊員/張弓)記者近日從英德市殘聯了解到,今年6月底,該市殘疾人創業就業基地(東華鎮殘疾人庇護工場)在廣州市白雲區的幫扶下正式啟動建設。基地建成後,可幫助300多名英東片有勞動能力和勞動需求的殘疾人就近集中就業。
  • 北京將建殘疾人就業庇護工場
    北京將建殘疾人就業庇護工場 昨天開幕的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第六次代表大會上,市殘聯工作報告披露了這一目標,並提出建設殘疾人就業庇護工場、推行殘疾人「一卡通」等一系列幫扶殘疾人的規劃。    北京市將建庇護工場    為了促進殘疾人及其家庭增加收入,本市將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 ...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廈門市建立輕度智力和精神殘疾人庇護工場...
    各區人民政府,市直各有關部門:  《廈門市建立輕度智力和精神殘疾人庇護工場的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你們按照實施方案的職責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合作,共同做好「福樂家園」建設工作,確保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順利實施。
  • 助殘政策唱響「廣州經驗」 保障殘疾人共享發展成果
    廣州同時完善殘疾人的生活津貼和護理補貼制度,生活津貼的發放範圍已經擴大到家庭生活困難的全部低保低收入殘疾人和就業困難、成年且無經濟收入的重度殘疾人以及三、四級精神智力殘疾人。2017年,殘疾人生活津貼和護理補貼標準繼續提高——生活津貼每月標準從原來100元提高到150元,重殘護理補貼每人每月標準從150元提高到200元。
  • 杭州八措並舉強化機構賦能 盤活「殘疾人之家」
    杭州日報殘疾人製作的手工糕點,進了區行政服務中心食堂;動漫設計工療項目,助力殘疾人每月增收;藝術療愈課程,幫助學員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為更好地照顧殘疾人群體,讓他們有處可去、有事可做,近年來,杭版「殘疾人之家」緊盯星級標準,狠抓規範提升,為殘疾人提供規範化、標準化、專業化的庇護服務
  • 椒江這個60平方米的工療站 為42位殘疾人撐起愛的天地
    倪桂勇看到社區裡有不少患有智力或身體殘疾的孩子,家庭條件普遍較差,她就想把殘疾人接到社區來,由社區照顧,讓家長們有更多的時間出去工作賺錢。於是她上門去做家長們的思想工作,讓他們把孩子送到社區來。2008年1月8日,育才社區工療站正式啟動,丁傑、周雪峰、居林喜、翁妙法等4位殘疾人最先來到工療站。
  • 《微視頻》「農療」+工療」讓殘疾人小康一個也不能少
    「農療」+「工療」的康復基地,通過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精準扶貧,讓殘疾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他叫於明文,是邯鄲冀南新區光祿鎮的一名二級精神殘疾患者,他告訴記者,他剛得病時,精神煩躁,在社會上受到歧視,一度對生活失去信心,今年1月,參加醫院開展的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後,不僅病情逐漸穩定趨好,還能增加經濟收入,脫貧解困。
  • 廣州有家特別的「工場」:不追求效率,只求成長
    劇中阿甘雖然身患智力殘疾,卻自強不息地度過有尊嚴、有溫暖的一生。其實,對於「阿甘」們來說,能夠像普通人一樣自食其力、養家餬口,實現自我價值,比起贈其以衣物食品,或許更加重要。在番禺區,就有一間這樣的殘疾人庇護工場,這間由區殘聯開辦的庇護工場位於番禺培智學校旁邊的區殘疾人展能基地內,「阿甘」們在這裡可以收穫尊嚴的「暖陽」。
  • 大興區打造農療特色精神康復模式
    北京市大興區積極探索精神障礙患者康復服務新模式, 於1997年建立了北京市大興區精神疾病農療康復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中心隸屬於大興區衛生計生委,是全國首家集康復及農業性治療為一體的精神障礙患者康復機構。
  • 周口市探索精神智力類貧困殘疾人集中收治託養模式 救治一人 解放...
    2012年,小河十七八歲時出現精神異常,因為家庭困難,一直得不到有效治療,病情不斷加重。擦了擦眼淚,小河的父親接著說:「現在,政府幫助治療託養,日子有盼頭了。」12月18日,在周口精神康復醫院,記者見到了小河。他穿著乾淨的病號服,看上去情緒很穩定,正在活動大廳散步。
  • 穗試點設殘疾人公辦託養機構 精神病人可申請
    廣州市殘聯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廣州登記在冊的精神殘疾人數量為13.56萬(包括精神病患者和智障人士),而2010年登記在冊的廣州重症精神病人就達到4萬多人。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患者由年老的父母養著,面臨著父母去世後無處安身等諸多困難。對此,廣州市殘聯表示,將在各區試點設立殘疾人政府公辦託養機構,精神病人也可申請。
  • 一起唱歌跳舞玩遊戲 這裡是殘疾人最溫馨的家園
    ,看到筆者來採訪,殘疾人小怡忍不住開心地分享。走進殘疾人之家,「乾淨、整潔、溫馨、舒適」的感覺撲面而來,大廳就是一個佔地七八十平方米的活動室,各類健身器材、活動器具、圖書、電視等一應俱全,向左拐就是電腦室,再進去就是就業工療坊。殘疾人之家裡還有休息室、培訓室、餐廳等。太平街道殘疾人之家現在有14名殘疾人,他們全都來自太平各村(社區)的精神殘疾和重度肢體殘疾人。
  • 絕不讓一個智力、精神殘疾人掉隊!這所醫院這樣做的
    絕不讓一個智力、精神殘疾人掉隊——懷化市第四人民醫院積極落實健康扶貧工作見聞病者多貧,貧者多病。對於擁有智力、精神殘疾人的家庭而言,更是如此。開展精神智力殘疾人排查和鑑定工作是健康扶貧一項重要內容和關鍵工作。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今年是沅陵縣脫貧攻堅決戰之年,應沅陵縣殘聯的邀請,請求懷化市第四人民醫院派遣專家到各鄉鎮上門開展精神智力殘疾人排查和鑑定工作。醫院主動扛起責任,在醫療工作十分繁重的情況下,科學部署。
  • 向陽茶場山坡旁有個農療站 是特殊人群成長的學堂
    三個月前,30歲的智力殘疾人員小楊來到了向陽農療站,正式登記成為這裡一名新學員,從此結束了她長年輟學在家而與社會斷層的生活。「入學」三個月來,她已完全融入這個大家庭,在這裡常常露出滿臉的笑容。日前,記者走進向陽茶場山坡旁的一個小院,整齊的院舍分隔成教室、食堂、休息室等。
  • 廣東舉辦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主題宣傳活動廣州舉行「南粵扶殘...
    原標題:廣東舉辦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主題宣傳活動廣州舉行「南粵扶殘·藝海友愛」頒獎典禮暨文藝展演   昨天是第29個國際殘疾人日,廣東舉辦第二十九個國際殘疾人日主題宣傳活動
  • 浙江殘疾人就業之路越走越寬
    數據顯示,2018年浙江省殘疾人全面小康實現程度達到94.7%;全省勞動年齡段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願的殘疾人就業率達91.6%,殘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1萬元,居全國前列。全省殘疾人按比例就業、集中就業、個體就業、輔助性就業和農村生產勞動等多渠道、多層次的殘疾人就業格局已經形成。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浙江著力增強殘疾人自身「造血」功能,大力推進電商助殘和文創助殘。
  • 橋西區陽光家園庇護工場創辦人範為華入選全國助殘扶貧典型
    ,進一步推動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步伐,加大對脫貧攻堅過程中殘疾人脫貧和助殘扶貧先進典型事跡的宣傳,激發貧困殘疾人脫貧的內生動力,營造全社會參與支持殘疾人脫貧攻堅的良好氛圍, 5月15日,在第三十個全國助殘日來臨之際,中國殘聯會同中宣部、國務院扶貧辦、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舉辦全國殘疾人脫貧和助殘扶貧先進事跡報告會,並面向全國進行了直播。
  • 2016廣州延緩入學難辦理 今年將建24個普校特教班
    2016廣州延緩入學難辦理 今年將建24個普校特教班  廣州小學進入招生季,當絕大部分家長都在為孩子辦入學擠名校之際,廣州卻有一批家長為孩子申請「延緩入學」而跑斷腿——他們是特殊兒童家長。 他們的孩子由於自閉或智障難以適應普通小學學習——若與同齡人隨班就讀容易混日子,若進入特殊學校則憂很難融進社會,只能無奈申請「延緩入學」。
  • 廣州市殘疾人聯合會2017年工作總結和2018年工作要點
    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上級殘聯的指導下,廣州市殘聯全面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八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殘疾人工作的指示,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殘疾人為中心,以「四個堅持、三個支撐、兩個走在前列」為統領,圍繞解決殘疾人基本生活需求及滿足殘疾人公共服務需求為核心,辦殘疾人的事,為殘疾人說話,讓殘疾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