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中,17歲少年打死420名敵軍,暈死2次不肯撤退

2020-12-09 古今文社

文 | 書生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中湧現出了很多傳奇戰鬥英雄,比如說著名戰鬥英雄唐章洪。

唐章洪是四川中江縣人,1950年抗美援朝爆發後,正在讀初二的他的響應號召參軍入伍,1951年只有16歲的唐章洪跟著部隊入朝作戰,在志願軍第15軍45師135團82迫擊炮連做一名炮手。

原本上級考慮到唐章洪年紀太小,想讓他去後勤安全地方,但考慮到他有著初中的文化,在當時也算是知識分子了,而且人很機靈,學東西非常快, 所以上級特批他進入炮擊炮連,成為一名炮手。

唐章洪很快就掌握了迫擊炮的射擊技巧,成為一名百發百中的神炮手。1952年志願軍開展了「冷槍冷炮」運動,挑選神槍手和神炮手以遊擊的方式打擊聯合國軍,唐章洪也參加了這場運動,並且在15天內使用93發炮彈打死101名敵人,是全團第一個獲得「殺敵百名狙擊手」光榮稱號的人。

不過真正讓唐章洪成名的戰役是上甘嶺戰役。1952年10月,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發動上甘嶺戰役,唐章洪被安排在陣地前沿,配合步兵阻滯敵人。10月14日,戰鬥打響後唐章洪在8小時內打出了近1000發炮彈,一刻沒有停息過。

滾燙的炮筒將唐章洪雙手嚴重燙傷,可是他卻不管不顧,只顧著瞄準發射,就在這個時候美軍一發炮彈突然落在他身邊 ,他整個人被泥土石塊給埋了進去,人也昏死過去,幸好戰友及時將他挖了出來,並把他拖到防空洞。

20多分鐘後,唐章洪醒了過來,他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傷勢,而是他的炮擊炮,他不顧戰友的勸阻,冒著敵人的炮火爬進已經被炸壞的工事中,用雙手刨出了炮身,由於傷勢過重他再次昏死了過去。

戰友們緊急對唐章洪採取急救措施,這才把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這時唐章洪他們接到了轉移的命令,可陣地上還有26發炮彈,戰友門的捨不得浪費,但陣地都已經被炸毀了,炮也毀了。

唐章洪提議,每人拿一發炮彈當手榴彈,他用身體支撐炮身,把剩下的炮彈全都打了出去,然後才轉移。據戰後統計,在上甘嶺戰役中,唐章洪靠著手中的82迫擊炮打死了420多名敵人,加上在其他戰鬥中打死的敵人,他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個人就打死了近千名敵人,榮獲特等功一次、一等功兩次,而當時他只是一個17歲的少年。

現在唐章洪使用過這門82迫擊炮保存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供後人瞻仰,這門炮也被稱之為「英雄炮」。

相關焦點

  • 上甘嶺戰役為什麼這麼出名?
    其實,上甘嶺戰役之前的五次戰役和上甘嶺戰役之後的金城戰役,規模都比上甘嶺戰役大,可是為什麼單單上甘嶺戰役名氣這麼大呢?關於上甘嶺戰役,你可能還有很多不知道的。這兩個高地後面的山窪裡有個才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莊,叫「上甘嶺」。一年多前,志願軍還在這個小村莊裡召開過第五次黨委擴大會議,研究第五次戰役。但經過五次戰役雙方拉鋸激戰,上甘嶺村莊已成為一片廢墟,只是作為一個地名,出現在地圖上。直到二十多天後,戰鬥發展到了戰役規模,才以這個村名將這次戰役命名為「上甘嶺戰役」。而美軍稱「金化攻勢」,代號「攤牌計劃」。
  • 上甘嶺戰役|讓世界從新認識中國軍隊的「分水嶺」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鮑宇雁】1986年8月,時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秦基偉出訪朝鮮,30多年後,重返上甘嶺,秦基偉表情嚴肅,很少同人交談,他口中的「一生中最殘酷的戰役」就發生在這裡,故地重返,他面對群山行禮,他帶領的第十五軍的千百位戰友長眠於此處的青山松柏下。上甘嶺戰役中,4.5萬人的第15軍打出各級戰鬥英雄12383人,佔全軍總人數的27.5%。
  • 上甘嶺戰役中的「上甘嶺」,原來在這裡
    上甘嶺,是許多中國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個地名。它曾與黃繼光等無數志願軍英雄,緊密地連在一起。上甘嶺戰役,是抗美援朝中最慘烈的一場戰役。那麼,上甘嶺到底在什麼地方呢? 其實,上甘嶺位於朝鮮半島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聖山南麓,處在597.9高地和537.7高地後面的山窪裡。這裡地處「三八線」附近,幾乎沒有人類居住,是野生動植物的天堂。
  • 上甘嶺戰役中他雙腿被炸斷,卻忍痛爬向敵人,拉響最後一顆手榴彈
    上甘嶺戰役,是韓戰中一場著名的戰役。美軍調集6萬人,300餘門大炮,170多輛坦克,3000多架次飛機,對志願軍兩個連進3.7平方公裡的陣地上,投擲了190萬發左右的炮彈,5000枚左右的炮彈。戰鬥極為激烈,火力密度已經超過了二戰的最高水平。
  • 上甘嶺戰役中的「第一個蘋果」
    「通訊班的7名戰友一個個在我面前倒下,最後就剩下我一個人……」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高全貴眼含熱淚,說起了這一段記憶深處的往事。現已90歲高齡的高全貴,祖籍山東省萊陽市姜瞳鎮濯村,現定居在甘肅省慶陽市寧縣。
  • 血戰上甘嶺
    900餘次,連級幹部傷亡率超過65%,班長、副班長傷亡率100%,16個連隊3次打光重建,浴血奮戰43天,最終取得了上甘嶺堅守防禦的勝利。5分鐘炮火急襲後,炮火延伸,我步兵佯攻,此時敵軍從殘破的工事中爬出,搶修工事,展開隊形,等待我步兵衝擊。然而我步兵並未衝擊,炮火卻殺了個回馬槍,對已經展開的敵軍再次進行了10分鐘炮火急襲。如此反覆數次,直接給敵軍造成重大傷亡,摧毀敵工事70%以上,為我步兵衝擊掃清了障礙,使步兵得以較為順利地奪回陣地。
  • 上甘嶺戰役有多艱難?我軍2萬個蘋果只送到了1個,卻打贏了敵人
    在上甘嶺戰役中,我國志願軍又是如何在缺糧、缺水、缺彈藥、甚至缺空氣等惡劣條件下,做到讓敵人「談坑道色變」的?如今,國防大學教授、少將金一南,在他的最新著作《為什麼是中國》一書中,對上甘嶺戰役進行了詳細描述,帶我們一起去回顧這段歷史。
  • 真實的上甘嶺戰役打得有多激烈?喀秋莎火箭炮對戰美軍炮彈
    在我國戰爭期間,有這麼一場戰役以轟炸成名,在裝備落後的情況下,我軍用秘密武器把敵軍陣營炸得七零八碎,那就是上甘嶺戰役,一場激烈又難攻的戰役。轟炸持續一小時後,美國、韓國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兵分多路向我軍陣地發起進攻,上甘嶺戰役正式打響,軍長秦基偉經過研究敵情得知對方是想鑽五聖山陣地的漏洞,趁我軍不備發起總攻,當即與副司令員通話請求武器增援,以此穩住我方陣地。因敵方武器裝備精良,數量充足,唯有蘇聯製造的喀秋莎火箭炮才能抵擋,由209裝備團帶著二十四門喀秋莎奔赴陣地,一場大戰即將開始。
  • 看世界如何評論上甘嶺戰役
    而上甘嶺戰役的兵力密度,不僅比韓戰一至五次戰役大得多,而且也是其它三大戰爭中任何戰役所罕見的。上甘嶺戰役後聯合國軍遺留下來的炮彈殼炮火的密度,也創歷史空前。雙方集中了438門大炮,「聯合國」軍105毫米口徑以上的炮達300門,志願軍75毫米口徑以上的炮有138門,「聯合國軍」還動用了3000架次飛機和170輛坦克。
  • 血戰43天,上甘嶺戰役打出國威軍威
    它來自炮火連天的上甘嶺戰役。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戰役過程中志願軍第15軍第134團3營8連在連長李保成、指導員王士根的率領下,堅守上甘嶺597.9高地1號坑道。儘管斷水斷糧14天,8連官兵仍始終堅守陣地,以傷亡254人的代價,殲敵1760餘人。戰至最後,全連僅存6人。飄揚在597.9高地主峰的這面戰旗,留下381個彈孔!此戰之後,8連榮獲「上甘嶺特功八連」的榮譽稱號。
  • 上甘嶺戰役首日,陣地兩度易手又被奪回,唯一變化:遺屍近千
    上甘嶺戰役,發生於1952年10月14日,結束於11月25日,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雙方針對那幾個重要陣地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湧現出了無數戰鬥英雄以及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跡。戰爭最終結束的時候,我軍傷亡了1.15萬人,美韓軍則是傷亡了1.5萬人。
  • 抗美援朝老兵上甘嶺戰役三次榮立戰功,如今想找到當年的老戰友再見一面
    上甘嶺戰役三次榮立戰功,一個人也要守住陣地當現代快報記者來到林志洲所住的老年公寓時,88歲的他看起來身體很硬朗,拿出了掛滿軍功章的軍裝和之前的老照片,又把我們帶回了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的年代1950年韓戰打響時,他還不滿18歲,「那個時候熱血沸騰,就想上戰場去。」1952年8月,林志洲所在的24軍徒步穿過鴨綠江浮橋進入朝鮮。「每天白天休息,防止被敵人發現,晚上急行軍,我們還背著56斤的裝備。」1953年1月,林志洲所在部隊接防15軍,來到上甘嶺陣地,在上山途中經過一道山谷,山谷裡密密麻麻埋的全是15軍的烈士,他們連再次宣誓要為烈士報仇,誓死保住陣地。
  • 38軍:抗美援朝時扭轉戰局戰役中的「萬歲軍」
    運動戰時期五次戰役的概況,將在本文「第二次戰役的影響」中予以概述,此處不贅述。在陣地戰時期,我志願軍經歷了1951年秋季的防禦戰役(1951.9.29-10.22)、敵對我發起進攻的上甘嶺戰役(1952.10.14-11.25)、1953年夏季我發起進攻的戰役(1953.5.13-7.27)。1951年7月10日,敵我雙方在朝鮮開城來鳳莊舉行首次朝鮮停戰談判會議。
  • 常州91歲老兵沈士林:我在上甘嶺升國旗!
    、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抗美援朝。 如今91歲的沈士林講話依舊中氣十足,透露出軍人氣質。 15歲從軍 10年後才歸家探親 1946年,沈士林還在江蘇南通海門東南中學讀書。在校期間,他積極參加了青少年抗日先鋒隊,在老師介紹下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
  • 上甘嶺戰役,為何被稱為「絞肉機」之戰
    這2個高地背後的窪地裡有一個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叫做上甘嶺,這場戰役我方叫做「上甘嶺戰役」,美方稱之為「三角形山戰役」。美軍320多門重炮,27輛坦克以每秒鐘6發的火力密度將鋼鐵傾瀉到這2個小山包上。由於志願軍對敵主攻方向判斷失誤,在長達8個小時的時間裡,前沿部隊未能得到有力的炮火支援,一天傷亡550餘人。
  • 上甘嶺戰役究竟有多慘烈?炮火密度超過二戰,每秒有6發炮彈落下
    整個抗美援朝戰爭中,上甘嶺戰役和長津湖戰役給中國人以及全世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上甘嶺戰役,戰鬥慘烈程度空前高,火力密度已經超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作戰雙方傷亡都很慘重。志願軍戰士們像坐在大海中的小船上一樣,不停晃動,有一個年僅17歲的小戰士被活活震死,可見當時的炮彈有多密集。15軍軍長秦基偉原本是想快速解決戰鬥,但看「聯合國軍」的架勢戰鬥一時半會兒結束不了,於是迅速調整了作戰計劃,為前線戰士準備了3個月的補給品,每一個連增加8000枚手榴彈。期間,陣地多次失守,又多次收復。到第4天時,陣地上血流成河,到處都是屍體。
  • 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
    彭德懷召集志司其它首長討論後,決定選擇後者,定在1950年12月31日17時發起第三次戰役。 已連續打了兩個戰役,西線6個軍已相當疲勞;東線第9兵團人員、彈藥、糧食得不到及時補充。況且,第二次戰役後期敵人雖然逃得快,但有生力量的損失並不大,其主力大都較完整地保存了下來。敵人的大踏步撤退,並不完全意味著徹底的失敗,從戰爭常識上看,美軍的撤退一是因為他們在「三八線」以北的平原無險可守;二是美軍需要補充,需要迅速脫離接觸,依託「三八線」以南的既設陣地進行整頓。
  • 親歷者口述:難忘的上甘嶺戰役
    戰役第一階段:阻擊和爭奪陣地1952年,朝鮮戰場呈現膠著態勢。這一年秋,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向我軍發起了「金化攻勢」,作戰雙方在約3.7平方公裡的土地上,陸續投入作戰兵力共十萬餘人,這場戰鬥發展成戰役規模。10月14日凌晨3點半,上甘嶺戰役拉開序幕。
  • 人稱絞肉機的「上甘嶺戰役」他殲敵1500卻毫髮無損,勝利後被封將軍
    就是那個在"上甘嶺戰役"中退敵64次,殲敵1500餘人的戰鬥英雄"甄申將軍",5月14日下午的這一天,他因病救治無效在解放軍南京總醫院與世長辭,享年90歲,相信甄老走的一定很安詳。"上甘嶺戰役"是一場極其殘酷的戰役,此戰是抗美援朝戰爭中最著名的一場戰役,足以載入史冊,更是寫進世界上所有威望極高的軍事院校的教材上,是作為一個經典案例寫進去的。如果不去深究這段歷史,沒人知道這場歷經43天,造成雙方四萬以上傷亡的戰役竟然是如此的慘烈。
  • 上甘嶺戰役打得多艱難?送一顆蘋果一個二等功,8萬斤只進去1個
    面對美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商議停戰協議時的態度,中朝雙方領導人都深深明白了這句話所代表的含義。抗美援朝戰爭一共歷時3年,期間談判的時間就長達2年之久。這2年時間裡,一直都是邊打邊談,一直打到停戰協議正式籤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