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經濟工業總產值佔全區比重達82%以上,從業人員比重超過85%。」非公經濟已成為濱海新區經濟建設的生力軍、自主創新的主引擎、就業增收的主渠道。如何讓黨建融入非公企業促進發展?
濱海新區區委常委、區委組織部部長楊英濤介紹:「區委構建起非公經濟組織工委、功能區綜合黨委、街鎮企業黨委三級領導體系。31名局級領導建立145個非公企業聯繫點。每年評選表彰100家經濟發展好、黨建工作優的非公企業,近三年從各級財政拿出1600萬元用於開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
近三年,區委和各城區、功能區工委(黨組)先後建成非公企業黨建示範點120個,聯合黨支部培養發展黨員336名,培育孵化獨立黨支部76個。
美國獨資企業威世通用半導體公司黨支部書記張曉東告訴記者:「研發部共有7名員工,其中3名黨員為業務骨幹。在他們的帶領下,該部門在2012年研發了近百個半導體新型號,佔公司半導體產品型號的20%。」
抓好非公企業黨建,關鍵是找準載體和落腳點。新區充分發揮非公企業黨建的平臺作用,舉辦非公企業供需協調會、黨組織書記聯誼會80多次,促成合作項目300多個,涉及金額230多億元。連續五年開展「上水平」活動,每年組成80多個服務工作組,深入1000多家非公企業,解決各類難題2389件。
近三年來,新區非公企業工業總產值每年增加1800億元。實踐證明,在實施大開發、大開放戰略中,抓好非公企業黨建就抓住了非公經濟發展的關鍵。黨建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濱海新區正在逐步成為最具潛力、最具活力、最為開放的現代化新區。(記者 李川 見習記者 楊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