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9歲,資產近200萬,其中股票為130萬左右,基金50萬左右,剩餘為日常開銷的錢,以及重疾險、醫療險等全保險。
30這個年紀,比較敏感,古語有云「三十而立」,意思是說三十就應該獨立的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或者有自己的一番事業。不過這只是古代,古代人七十古稀,也就是說,能活到七十已經算長壽。現代社會不能與古代相比,古代15歲已經開始成家,現在22歲大學剛畢業,所以沒有必要對這個年齡過於焦慮。
具體應該有多少錢,我覺得沒有,因人而異,因地而異,這都不一樣。如果身在三線城市,可能有50萬就能生活得很好;如果在一線城市,100萬可能連首付都不夠,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其次,三十歲有錢也好,沒錢也罷,不能說明什麼。三十歲沒錢,你可以努力工作,業餘時間充電,完全可以用十年的時間賺取財富,在四十歲的時候有錢。如果你三十歲有錢,現在開始放縱,拒絕提升自己,完全可以用十年變成窮光蛋。兩者比起來,我還是喜歡第一種人。所以有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態度、態度、態度。
最後這點可能有點傷人了,如果你三十歲還沒有一點積蓄,就應該反思自己從畢業到現在是怎麼過的?渾渾噩噩過的?還是認認真真過的。工作努力過沒?業餘時間是怎麼過的,刷劇、小視頻,還是提升自己?
我畢業到現在,一邊參加工作,一邊考取CPA,來增加工資收入,業餘時間學習投資理財的知識,用工資投資,錢賺錢。我消費很少,幾乎不怎麼進行不理性的消費。包括現在我還在進行自媒體創業,尋求新的突破。我的信念就是年輕就該想著拼,想著積累財富。
我認為工作+理財,這種積累財富的辦法,適合大多數人。這個方法,大家就不要疑惑,這個方法,到底對不對啊,要不要槓一下啊等等,因為這已經是世界範圍內比較認可的方式了,我就直接說了。工作,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加法收入,就是我們工作8個小時,就賺八小時的錢,一天一天,一年一年,這樣去積累財富。理財呢,是指數型增長,現在也叫複利。例如我們有10萬,每年理財收入賺20%,十年本息和是10*(1+20%)的n次方,結果是61萬,相當於年收入5萬,這就是理財的力量。
這時候可能有人說啊,我不想那麼累,工作本來就很累,我還提升什麼啊,理財還需要學習,我一看書就煩。沒錯,你說的都對。但是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二字,幹什麼能輕鬆呢?這就是一到道選擇題,你要選擇賺錢,就放棄輕鬆的生活,最終你能過上富裕的生活。如果你選擇了輕鬆的生活,沒事打打遊戲,刷刷劇,就放棄通過努力過上富裕的生活。
就這麼簡單:要麼富裕,要麼輕鬆,二選一,沒有第三選項。早認清這個現實,你就早一點,過上幸福的生活。現在人生活的特別痛苦,大部分是兩者都想要,輕鬆的人嫌自己窮,富裕的人嫌自己太忙。如果你放棄了財富,認為窮,但我輕鬆,我也很開心,那你就不需要太多錢,你依舊能活的很幸福。
所以,有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選擇了怎樣的生活態度,畢竟窮開心、富開心,開心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