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社會年輕人被房貸車貸壓得喘不過氣來,生了孩子之後主要也是老人幫撫養。
老人幫忙照顧孩子,容易有一種補償的心理,覺得自己年輕的時候,沒時間養育自己的孩子,現在自己的孩子生了孩子之後,自己有時間有錢,所以會很寵愛孩子。甚至到溺愛的地步。
一個湖北襄陽網友拍的一個視頻上傳到網上,引起網友們的紛紛評論。評論一面倒覺得孩子目無尊長,父母沒教好,子不教父之過,慣子如殺子。
視頻裡的內容是,奶奶跟孫子在一個護欄邊上互打,旁邊停著自行車。
應該是奶奶騎著自行車,送孫子上學或者放學的路上。孩子看著應該沒到十歲,長得非常的壯實。奶奶其實就是稍微擋一下,主要是孩子對奶奶拳打腳踢。
甚至一把將奶奶推到護欄邊上,奶奶差點摔倒了。快十歲的孩子也上小學了,應該要有尊敬老人的意識了。
而這個孩子卻在大街上推奶奶,踢奶奶,感覺奶奶不是親人,而是仇人。
看來真的是教育上出了問題。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孩子打老人,不尊重老人,責任最主要在父母身上。
身為一個合格的家長,要教會孩子孝敬老人,尊敬老人,孩子長大才能做一個懂事,勇於承擔責任的孩子,以後父母老了,孩子也才會孝順父母。
讓孩子學會尊敬老人,以下幾點教育很關鍵,看看你做到了嗎
1、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樣
父母尊重爺爺奶奶,孝敬爺爺奶奶,孩子自然而然地也會跟著父母學習,尊重孝敬老人。
比如說家裡面有什麼好吃的,及時地拿給老人吃。
周末去老人家裡面幫老人搞點衛生,縫縫補補的。
老人身體不舒服,請假帶老人去看病。
這些都是父母應該做的,只要父母做到這些,孩子也會看在眼裡,學在心裡。知道需要尊重爺爺奶奶。
如果媽媽買了什麼好吃的,就偷偷地藏起來,不給老人家吃。還跟孩子說,不要告訴你爺爺奶奶,我們家裡面有好吃的,要不然被吃光了,你就沒有了。
那以後孩子長大了,也會有樣學樣,買了東西不給媽媽吃。
2、給孩子灌輸尊敬老人的意識
平時可以給孩子講一些尊敬老人的故事,比如說古代子路,尊敬老人的故事,黃香尊敬老人的故事。
讓孩子在故事中明白尊敬老人的道理。
建議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尊敬老人的繪本來看,比如說先左腳再右腳比如說湯姆爺爺,比如為愛朗讀,比如外公,這些都是孝敬老人,尊重老人的一些繪本,平時可以經常跟孩子讀讀。
3、出門在外記住尊敬老人
平時出門的時候坐公交車到時候看到老人要讓座。
下車的時候老人不太方便,可以扶老人一把。
走在路上,看到老人拿著重的東西,可以幫老人拿一下。
對我們來說舉手之勞的事情,卻會讓孩子看到眼裡,學到心裡。
4、節假日是最好的教育時間
比如說重陽節,也叫敬老節,可以給孩子講講敬老節的故事。
在逢年過節的時候,父母可以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買衣服,買禮物。
當然,我們也可以問孩子明天是敬老節,你要送什麼東西給爺爺奶奶呀?
可以讓孩子唱一首歌,讀一本書,跳一支舞,或者說是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一個小卡片,都是可以的。
這些是讓孩子有儀式感,是要讓孩子知道孝敬老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5、杜絕打老人罵老人
孩子在小的時候可能會有控制不住,打人的時候。
當孩子打爺爺奶奶的時候,我們要懲罰孩子。比如說懲罰今天晚上不能講故事了,因為你打了爺爺或者奶奶。
懲罰今天不可以吃零食了,因為你今天說了一句媽爺爺奶奶的話。
懲罰就是不給孩子一些他很想要的東西,要讓孩子知道不尊重老人是會被懲罰的,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6、營造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
儘可能經常帶孩子到爺爺奶奶家走動,吃飯的時候先讓爺爺奶奶先吃。
大家一起聊天,歡聲笑語,讓孩子感覺到家裡面的氛圍是很溫馨,很和睦的。
這樣的孩子情緒也會更穩定,也會更加尊重老人。
尊敬孝敬老人,意味著一種感恩,意味著一種傳承,意味著人格的完整。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豪門模範父母」郭晶晶和霍啟剛,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家長學習
明明是外婆帶大的孩子,為啥跟奶奶更親?幾個原因父母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