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觀察(5):民主教育--中國學校的實驗

2021-02-19 做一個好爸爸

 

據常德日報記者黃雲霞 、通訊員王昕2020年12月9日報導,常德芷蘭實驗學校召開首屆學生代表大會,來自校本部、芷蘭嘉樹學校和芷蘭白雲中學的86名學生代表收到校長們頒發的聘書,這意味著,他們將代表全校8000餘名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為學校今後的規劃和發展建言獻策、當家作主。

(文章連結:http://manager.hncdrm.com/#/share/share?id=cf5f298b-e6ae-bfdf-976a-39f96e9e8592)

看到這一則消息,我本能地想到:學生參與民主管理的前提,是必須具備民主議事、民主自治的能力,這是推廣羅伯特議事規則的大好機會。然而,當我再仔細查看該校學生參與民主管理的細節時,不由得啞然失笑。

在現代民主社會,理論上講,每個成年公民對於公共事務天然擁有建議權、提案權、選舉權、議事權和投票權等五種基本權利。之後,當代議制民主成為普遍的民主社會政治制度之後,公民繼續擁有建議權和選舉權,但提案權、議事權和投票權則讓渡給了自己投票選舉的代表,比如州議員和國會議員。弄清了自己的權利,才知道能夠參與哪些環節的民主管理。

在早期的西方民主社會,很多公民沒有選舉權,自然也沒有議事權和投票權。但是,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擁有請願權(類似於今天的建議權),而且,這樣的請願活動以及請願的內容,都是可以自由開展、自由傳播的,常常會產生很大的社會輿論影響力。今天一些國家公民的建議權,其實還遠不如當年的請願權,因為、這些國家的建議活動都是悄悄進行的,公眾對於建議內容都不得而知。如果沒有被接受,一切都如同暴風雨過後的大海海面一樣平靜、無風。

那麼,芷蘭學校的學生在產生學生民意代表後,他們有哪些權利呢?

細看新聞報導,說民意代表提出了很多建議,顯然這是建議權。可是,沒有學生民意代表之前,應該是每個學校的每個學生都有直接建議權吧?這樣一變,好像只有86個學生有直接建議權了,其他學生只有間接建議權了;如果其他學生還是可以象以前一樣直接建議,又何必多此一舉,選出86個民意「代表」?。並且,如果這些建議內容不能有效公開,就不能產生督促監督作用,不能形成民眾輿論,不能迫使擁有提案權、議事權和投票權的那些人認真考慮民意的傾向。

在新聞報導裡說,民意代表的很多建議都被列入了學校的議事日程。那麼就是說,哪些建議可以被列入學校會議的討論,哪些人參與討論,哪些人有投票權,這些都和學生民意代表無關。也就是說,全體學生和學生民意代表都沒有提案權、議事權和投票權。

再看芷蘭學校的學生民意代表是如何產生的呢?報導中說,「經過嚴格篩選後,最終確定學生民意代表86名」,似乎表明,「選舉」結果是自上而下地產生的。同時,中學生是未成年人,議事能力非常有限,在當前考試教育體制下,連休息、運動的時間都很緊張,甚至沒有,又有多少時間參與議事?有政治哲學家說,忙於生計的人是無法關心政治的。而真正有時間有能力可以代表他們利益的家長委員會,也往往是學校的服務機構,而不是具有獨立影響力的議事決策機構。何況,對學生而言,沒有連任的壓力,沒有當選的動力,他們如何有效參與學校民主管理?

沒有充分的請願權(建議權),沒有有效的選舉權,完全沒有提案權、議事權、投票權,這樣的民主教育實驗,似乎不能用「微小進步、尚有不足」來形容。

有網友說,「中學生在學校一直都是被管理者,管理者現在讓被管理者摻和一下,也是一個好的開端」,「我覺得應該歌頌每一點微不足道的進步」。

可是我以為,現代民主制度已經非常成熟和完備,猶如飛架在上海黃浦江上的12座鋼筋水泥大橋,寬闊通暢。有些人很少研究這些民主制度的文明成果,卻抱定了要「摸著石頭過河」的陳腐觀念,連公民的五項基本權利都得不到有效的體現,就更加遑論議事能力了。

要知道,從擁有權利到擁有正確運用權利的能力,這當中還有更長的路要走。掌握羅伯特議事規則,可以快速提升公民正確運用權利、有序理性議事的能力。

孫中山先生說,「夫議事之學,西人童而習之,至中學程度則已成為第二之天性矣,所以西人合群團體之力常超吾人之上也。」

中國社會要為未來培養合格的公民,第一,要明確地告訴學生現在有什麼權利,將來有什麼權利,大力培養權利意識;第二,要在學校鼓勵社團自治,鼓勵學生代表真實有效地參與學校民主管理,讓學生真切地理解和體驗個人的權利,創造更多實踐民主的自治場景;第三,要系統全面地學習羅伯特議事規則,培養民主自治能力和議事能力

每個人具備了清晰的權利意識和議事能力,整個社會的民主自治機制運行良好,我們的祖國才能變得真正的富強,我們每個人才會象那些現代文明國家的公民一樣,生活得快樂、幸福。我們不再需要移民、留學,因為就在這片土地上,我們也有自由,有尊嚴,有創造力,有安全的食品,有正常的醫療教育和養老,有一個和諧的社會。

(海軍上將,2020-12-14)

【教育觀察系列文章連結】

教育觀察(1):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教育觀察(2):培養孩子的是非觀

教育觀察(3):公德教育--為什麼只有英國「雷鋒」下水救人

教育觀察(4):孝道教育--更多的是表演,而不是教育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請記得關注、點讚,

謝謝!

相關焦點

  • 理念教育 | 民主教育:打破威權的方式
    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民主學校是「一種體現校園民主的學校,以校園公約取代威權體制教育中的校規」。而民主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將自主權、平等、正義、尊重、信任等民主觀念帶入教育。其中,民主既是目標,也是方法。民主學校是理念教育中,學生有最大自由的一類。就像故事中一樣,師生有著平等的權力,課程設計也很有彈性,一切的教育從學習者出發。
  • 劉文生:「專制教育」,一個砍掉 ​「民主教育」頭顱的劊子手 ——聽李鎮西老師講座有感
    在第一講中,李老師系統地講述了「民主教育」各個方面的知識,諸如:民主教育的基本理念、政治上關於民主精神的論述、李老師自己對於民主精神的理解、民主教育的對立面專制教育的理解以及民主教育的特徵,這些都為我打開了那一扇通往「民主教育」的知識大門,聽來真是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 陶行知:中國最缺民主所以要搞民主教育
    他和朱其慧、晏陽初、朱經農等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發起人聲稱:要以「佛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推行平民教育。1923年11月12日,他在家信中寫道:「我本來是一個中國的平民。無奈十幾年的學校生活漸漸地把我向外國的貴族的方向轉移。學校生活對於我的修養固有不可磨滅的益處,但是這種外國的貴族的風尚,卻是很大的缺點。好在我的中國性、平民性是很豐富的,我的同事都說我是一個『最中國的』留學生。
  • 陶行知:止於人民幸福 倡行民主教育
    1921年,中華教育改進社成立。以「調查教育實況,研究教育學說,力謀教育改進」為宗旨,陶行知被聘為總幹事。  1923年,發起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到南京、安慶、南昌、上海、杭州、武漢等地推廣平民教育運動。  1927年,創辦曉莊學校。
  • 李鎮西:我所理解的「民主教育」——重發17年前寫的博士論文《民主與教育》節選,以紀念偉大的「五四運動」一百周年
    正是在這一點上,民主政治與民主教育具有了相通之處。    在談到民主和教育的時候,除了「民主教育」,還有一個詞也常常被人使用:「教育民主」。這裡有必要將這兩個詞作一個簡要的辨析和區分。    在談到中國目前教育民主化差距時,也談的是在教育平等上存在的問題。也就是說,教育民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儘可能普及教育,讓更多的人接受教育。    不光是在中國,就世界範圍內,人們更關注的也是「教育平等」意義上的「教育民主化」。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教育民主化」成了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教育『民主化』現在已成為幾乎所有教育革新和教育改革的一項固有的目標。
  • 民主教育與 Mooc 相結合,這就是以色列人的教育創新!
    並在一個小時的時間裡,他向我們介紹了30年前他為什麼要創辦這樣的學校,以及這30年來他為全世界的教育改革所作出的貢獻。在 Yaacov 校長的家中,他向我們介紹民主教育和 Mooc(慕課)。 「我們每天在做的事情就是在想如何能讓孩子們愛上學習。」Yaacov 校長的開場就把我們深深地吸引了。
  • 開明校長孔昭綬,他是偉人的導師,曾被譽為是民主教育的先驅
    ,他要求偉人繼續留在學校觀察一段時間,然後再做最後的決定。孔昭綬剛剛當上了校長,就開始對一師內的校風進行了改革,他取消了以前無用繁瑣的課程和校規,開始融入新的教育思想,在孔昭綬的大膽革新下,湖南第一師範的校風也大為改進,後來,毛偉人看到湖南一師的校風已經向好的方面發展,他便打消了退學的想法。除了改進校風,孔昭綬在擔任校長期間,還對學校的教育方式進行了改革。
  • 朝鮮教育1:殖民奴化教育制度的廢除和民主教育制度的建立
    在學校說句朝鮮話就要罰款,說一句繳 5 分錢,說兩句繳1 角,說三句就被退學。他們嚴重地歪曲和縮小朝鮮的歷史和地理,把日本歷史規定為「國史」硬要學生學習,還設「修身」科以推行「皇國臣民化」教育。從 1936 年起他們強制「創氏改名」,不許用朝鮮人的姓名,如果不接受這一要求,就做不了入學登記,甚至要開除學籍。
  • 中國教育改革實驗40年
    李吉林的「小學語文情境教學實驗」等也開始出現。在這一時期,20世紀40年代前中國第一股教育實驗熱浪中,陶行知、晏陽初、梁漱溟、俞子夷、廖世承、李廉方、雷沛鴻等人的教育實驗,其歷史地位都得到了重新評價,為客觀、正確地研究中國教育實驗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條件。俞子夷、李廉方等人的教學法實驗等,具有科學研究性質,以探索教育自身的內部規律為目的。
  • 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教師」:三十載平民教育路
    中新社成都9月10日電 題: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式教師」:三十載平民教育路  中新社記者 殷櫻  「平民教育是培養『人中人』的素質教育。」56歲的平民教育踐行者李鎮西認為,平民教育就是讓人人都得到受教育的權利。  9月10日是中國第30個教師節,也恰逢成都武侯實驗中學校長李鎮西執教的第一個班畢業30周年。在教師節前夕,李鎮西與他的第一屆畢業生舉行了30周年畢業聚會。回望三十載教學之路,李鎮西感慨,是學生們的愛讓他一直在平民教育路上前行,也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激勵著他做事業的開拓者。
  • 臺灣實驗學校量產背後,凸顯哪些教育隱憂?
    上個世紀,臺灣地區的教育體制充滿管制,中小學只有兩種選擇:公立和私立,學習內容均受到課綱約束。2000年以後,民眾開始尋求更多的教育選擇,臺灣的部分縣市逐漸開放了申請在家教育和公辦民營學校。2014年,臺灣地區通過了所謂「實驗教育法」,在2017年年底的修法中,更開放校數上限,並容許實驗大學辦學。掛名「實驗」的學校大增,各種教學理念百花齊放。
  • 中國的「實驗學校」到底在做什麼實驗?
    說起「實驗學校」我們並不陌生,很多人就是讀著實驗小學,實驗中學一路過來的。不過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中國會有這麼多的實驗學校?他們到底在實驗什麼呢?這裡面還包括一批學成歸國的留學生,正是他們為民國教育注入了全新的血液,帶來中國教育史上的第一次實驗熱潮。
  • 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黃埔實驗學校來了!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在荔灣開辦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荔灣實驗學校。廣州市教育研究院也開辦了一系列學校,並組建了教育集團「廣實系」,白雲區教育研究院也組建了教育集團。由黃埔區人民政府與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合作辦學的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黃埔實驗學校,是廣東省教育研究院的第一所實驗學校。
  • 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蒞臨霑化實驗高中指導
    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中青年有突出貢獻的專家、首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全國中研會理事長、全國中語會副理事長。出版《班主任工作漫談》《魏書生與民主教育》《好學生 好學法》等多部著作。魏書生老師講學遍布全國、港澳臺地區,曾出訪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日本及俄羅斯等國家講授經驗。
  • 重構課堂樣態,追求深度教學——九江雙語實驗學校教師參加中國教育...
    九江雙語學校教師彭文宏於2020年12月5日至6日前往南昌參加「中國教育夢——重構課堂樣態,追求深度教學」英語培訓觀摩活動。  開場,由全國逐夢的特級教師黃慧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繪本課《I want to move》,孩子們引入了一個充滿樂趣的故事世界,讓學生在「猜—聽—說—讀—演」故事的過程中學習了知識,掌握了閱讀技能,提升了思維和閱讀能力,並且讓學生懂得了道理。
  • 銀河|中國外語教研中心英語教育實驗基地及全國軟式棒壘球實驗學校揭牌儀式
    鄭璐、韓昀臻揭牌3月29日晨,青島銀河學校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學英語教育實驗基地及全國軟式棒壘球實驗學校揭牌儀式在青島銀河學校舉行。為了更好地學習與把握英語教育與教學的理念和方向,更好地指導銀河學校的英語學科建設,學校申請成立中國外語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學英語教育實驗基地,並獲予授權。
  • 大國良師聶振弢實驗學校講授《中國教育的十大經典》
    實驗學校老師們奔走相告。著一件普通的黑色棉衣,頭戴一頂黑色的鴨舌帽,脖子上圍著一條紅色的圍巾,古稀之年的老人精神矍鑠,健步而來。聶振弢教授為實驗學校的老師們講授《中國教育的十大經典》與老師們交流教師的理念、學養與精神。他提出經典之論:「教育發達則國家發達,教育落後則國家落後」。
  • 青島首批中小學生涯教育實驗學校公布,這33所學校入選
    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 12月11日,青島市教育局公布首批全市中小學生涯教育實驗學校名單,共有33所學校入選,其中小學5所,初中11所,普通高中11所,職業學校6所。
  • 中國的實驗學校到底在做什麼實驗
    這裡是他們寫過一篇關於全國各地實驗學校的文章,引起了大家熱烈討論……↓↓↓每年6月是全民考學季,高考、中考、小升初乃至小學入學考試輪番上演。每一階段的擇校都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各省市的重點學校就是家長們爭相搶佔的山頭。
  • 美國常青藤「榮譽學校體系」首家實驗學校落戶中國深圳
    深圳2015年5月26日電 /美通社/ -- 今年4月底,美國具有100年歷史、擁有50個州4萬多家中小學會員的美國中小學校長協會(NASSP)主席G.A、美國中小學校長協會(NASSP)中國事務辦公室首席官員Emily HU 一行人,在國家教育部海外培訓基地辦公室主任、華南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培育與研究院王紅院長、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劉堅院長及廣東省中小學校長協會吳穎民會長陪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