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在一個遙遠的英國小鎮上,住著一位可愛的孩子。他的名字叫班傑明。那一年他九歲。班傑明的爸爸是小鎮上教堂的牧師,他的媽媽是一個小學老師。
班傑明是一個幸運的孩子。他出生在20世紀的英國。歐洲在走出黑暗的中世紀之後,經歷了近兩百年的文藝復興以及新興資本主義革命。新興的貴族崇尚思想解放,探索人生的價值和理想的社會結構,反對舊貴族和宗教的專制,各種新的思想和實踐像雨後春筍一樣。民主教育的思想也在此時萌發。而工業革命帶來的經濟、社會高速發展則為民主教育思想的實踐奠定了堅實基礎。
班傑明所在的小學就是一所民主學校。班傑明很喜歡他的學校,因為他很喜歡每天在學校做的事。而小班傑明每天在學校做什麼,學什麼,中午吃什麼,上課在室內還是室外,有沒有回家作業,以及他們想請哪一個老師教他們,都是由小班傑明和他的小夥伴們和老師一起開會和投票決定。
小班傑明的學校坐落在小鎮東南角一片美麗的樹林邊上。有三間原木建成的教室和一片自然的大草坪。小班傑明最喜歡的活動就是在大草坪上和同學們玩蹦球的遊戲。
一個月前小班傑明對這個遊戲入了迷,就要求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開會討論,可不可以每天有四個小時玩蹦球的時間。老師和同學對小班傑明這個提議非常吃驚。但是在民主學校裡,所有的想法都可以討論,所有的決定都由老師和同學討論投票。老師和同學的投票資格是相同的。小班傑明提出這個建議後,學校就進行了討論。有的小朋友贊成這個「四個小時玩遊戲」的提議,有的小朋友覺得這個時間太長了,也有小朋友不喜歡玩球,喜歡看書或唱歌。最後在老師的建議下,同學和老師對學校一天的作息時間又進行了一次投票。最後以多數票決定了一套作息時間表,讓喜歡玩球的小朋友、喜歡讀書的小朋友和喜歡唱歌的小朋友都能夠有機會做他們想做的事,同時也有機會嘗試他們原來沒做過的事。
班傑明從七歲來到這個學校至今已經兩年了。在民主學校的環境下,小班傑明習慣了獨立思考,對周圍的事物有自己的想法。也習慣了把這些想法提出來討論,用民主的方法討論問題,用投票的方法做決定。他也學會了尊重別人的想法:學生不分高年級、低年級,都用互相尊重、公平投票來解決分歧。
小班傑明在這些民主的環境裡,體會到自己的價值。平等,以及對人的價值的尊重,在他小小的心靈埋下了種子。
從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民主學校是「一種體現校園民主的學校,以校園公約取代威權體制教育中的校規」。而民主教育,作為一種教育理念,將自主權、平等、正義、尊重、信任等民主觀念帶入教育。其中,民主既是目標,也是方法。
民主學校是理念教育中,學生有最大自由的一類。就像故事中一樣,師生有著平等的權力,課程設計也很有彈性,一切的教育從學習者出發。
民主教育思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7世紀。至今,也有不少民主教育的研究和實踐。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巴西、德國、印度等國家都有民主學校,中國臺灣的種籽學苑也能被稱為一所民主學校。
」民主精神是人性本身的一部分,致力於肯定人自身的本質,用於充分和自由地發展自身的存在」。——馬修·阿諾德
」在民主社會中,每個人在兒童教育中都應該發揮作用。這些作用最好通過協商民主來商定。「——艾米·古特曼《民主教育》
」民主教育作為一種在民主文化中生活做準備的教育,往往是一個民主國家這一錯綜複雜的謎團中缺失的一塊。「——亞科夫·赫克特
民主教育有許多不同的形式,正如「民主」本身有很多不同的類型。
在課程設置方面,民主學校的特點是讓學生參與決策過程,決定他們學什麼和如何學。但不同學校,自由的程度不同,如美國的瑟谷學校,沒有成人主動安排的任何課程,而中國臺灣的種籽學苑則有必選修制。一些民主學校也會開設志願課程,讓感興趣的學生準備國家考試,以便獲得未來進修或就業的資格。
在管理結構方面,民主學校經常舉行面向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全體大會,參加的每個人都有發言權,甚至有平等的投票權。有些會議也會有家長參加。這些學校會議的議題從日常小事到工作人員的任免、學校規則的制定或廢除,或者學校的日常開支和學校作息時間表的調整。有些學校要求所有學生參加這些會議,而在有些學校則是自願的。
學校還可以設立組委會,處理特定問題,如解決衝突。在民主價值觀的範圍內,解決衝突的方式很多:有的是有一個正規的制度,包括訴訟程序和法規;有的只有規則,沒有懲罰措施;有的還有協商、調解和非正式對話。
民主學校在其他方面也有一些不同的形式,如財政上,有些民主學校是家長資助,有些是慈善家資助,而學校的收費也可能有一個基於家庭收入的滑動尺度。加拿大和以色列都存在公共資助的民主學校。
在規模上,民主學校從幾個學生到幾百個學生,如果有在家學習的孩子是接受的是民主價值觀的教育,也可以被描述為民主學習。在年齡範圍上,有些民主學校實習混齡教育,它可能包括非常年幼的孩子,甚至嬰兒,而有些民主學校只招收年長的學生。
20世紀開始主導教育的"工廠大生產模式"讓教育標準化成為許多教育實踐的指導原則。標準化崇尚閱讀和寫作的標準化測試,忽視了科學好奇心、藝術和批判性文學。杜威 (Dewey)是探究性教育的早期倡導者,他提出,學生的問題和興趣塑造了教學大綱。民主學校沒有正式的教學大綱,但每個學生實際在學校做什麼,都可以被視為他們自己個人的大綱。儘管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探究性教育重新抬頭,但21世紀的標準化運動和隨之而來的學校改革運動,已經壓制了大多數真正以探究為導向的民主教育實踐的嘗試。
但民主教育的實踐一直存在,也是理念教育非常重要的一個形式。民主教育跨越多個學科,並沒有形成一個統一體。為了更好的了解這一與傳統教育區分的教育形式,本文選取了幾個與民主教育密切相關的研究觀點:
01 認知理論
讓·皮亞傑(Jean Piaget)關於理解的普遍步驟和獲取知識的一般模式的理論受到民主學校經驗的挑戰。「沒有兩個孩子走同樣的路,基本沒有相似。每個孩子都是如此獨特,如此非凡。」
民主教育支持「人類天生就好奇」,即足夠強大的學習動力,能激勵兒童去成為有影響力的成人。
民主教育給孩子更多的學習空間,更有利於因材施教,讓孩子們有機會學他們喜歡的知識。
有些社會學家對此也有反對的看法。他們認為,人腦直到成年才完成發育。讓青少年對自己教育負責(民主式教育)的一個缺點是"年輕的大腦既有快速生長的部分,也有腦細胞沒有完成連結的部分。這使得青少年很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更容易發生衝動行為"。
02 政治理論
民主教育含有多種的政治組成部分,包括包容性和人權、平等參與決策和平等鼓勵成功。
一個民主學校的民主教育原則可以有以下若干政治成分:
* 民主原則與教育的互動
* 多元教育
* 以民主程序進行學校管理
* 以尊重人權為基礎的教育
* 對話式的評估過程
* 以對話為基礎的人際關係
* 批判性社會思考
民主教育最強有力的政治理由是,它教導了未來公民進行議事民主的技能,從而讓孩子們為民主生活做準備。這種教育經常被認為是為實現民主生活必要的基礎,包括深入參與集體決策、談判和社會生活。03 文化理論
文化理論認為,民主教育符合"在學校的學習必須與課外生活相結合"的文化理論,即兒童應積極參與社區的管理和組織。
對原始社會的研究表明,自由玩耍和探索是向兒童傳播社會文化的有效方式。喬治·丹尼森(George Dennison)認為,民主環境是社會調節者:我們渴望培養友誼,培養尊重,並維持喬治·丹尼森(George Dennison)的"自然權威",鼓勵我們以社會可接受的方式行事(即文化上合情的公平、誠實、和諧等做法)。
當然反對文化理論的社會學家認為,兒童受到學校課程大綱之外許多影響,比如電視、廣告、網際網路、百科全書等等,因此"任何學校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努力在青少年中培養對這些事物的認識和批評的能力。任何認為通過讓孩子在無計劃和非結構化環境中自生自滅就是教育的說法,都是無稽之談。相反,孩子們將會被那些不關心兒童,不關心真相,也不關心社會前景的人所耽誤。「
在實踐中, 民主教育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特點。
一個顯著特點是遊戲無處不在。所有年齡段的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同學,通常大部分時間都在遊戲,甚至玩電子遊戲。所有限制、控制遊戲的嘗試在實施之前都必須經過民主程序得到批准。遊戲被視為和學術追求一樣重要,甚至更有價值。它是學習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在培養創造力方面。
民主學校的另一個特點是對閱讀、寫作和算術的教育方法。民主教育認為,不同的孩子對學習閱讀的興趣發生在不同的年齡。開明的教育者強調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主題方面的選擇權力。此外,史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和其他民主教育的支持者強調圖書館在促進民主教育中的作用。另一些人,如兒童作家Judy Blume,則公開反對審查制度,認為審查制度與民主教育是對立的。
通過這篇短文,大家對民主學校教育的起源、形式、相關理念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大家剩下的問題可能是:經過民主學校教育的小班傑明,後來怎樣了?
小班傑明是一個幸運的孩子,他出生在繁榮發展的英國,有開明的父母,接受民主學校的教育,從小在民主過程中學習民主,後來成長為一個能夠獨立思考,能夠聽取不同的聲音,正義、尊重別人和崇尚平等的好公民。他自己也選擇了教師的職業,成為一名民主學校的教師。
1.維基百科:Democratic Educationhttps://en.wikipedia.org/wiki/Democratic_education2.維基百科:List of democraticschools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democratic_schoo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