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人臉識別的2020年:諸事不宜

2020-12-25 騰訊網

行動支付網訊:在2019年,人臉識別技術成為了風口,而且是12級颶風的風口。

2018年12月13日,支付寶推出輕量級人臉支付終端「蜻蜓」;3月19日,微信支付在服務商大會上展示輕量級人臉支付終端「青蛙」;4月17日,支付寶推出第二代基於線下消費場景的人臉支付終端「蜻蜓」;5月23日,全國首筆基於央行支付標準的線下刷臉支付交易花落寧波。

支付寶、微信為了推廣自己的刷臉支付機具不約而同的加大了市場投入和補貼,支付寶甚至推出了「無上限投入」政策,引爆了市場的激情,有媒體戲稱,新一輪撒幣大戰開啟了。一個百億級別的市場就此開啟。

誠然,人臉識別技術自使用起就存在爭議,不過並不影響其推廣,但是在2020年,人臉識別技術遭遇到了寒冬。

疫情:2020年對人臉識別的第一刀

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亂了庚子年新年的喜慶,也打斷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腳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大城市要求進入公共場所的人員必須佩戴口罩。

全民使用口罩對人臉識別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比如以快速面部解鎖引以為傲的iPhone用戶,發現戴上口罩之後自己的iPhone就「不認主」了。

這也就意味著人臉識別技術無法在戴口罩的情況下使用。

而線下人臉支付設備,更是受到了重大打擊,本來使用率就不高,在2020年更是雪上加霜。

在疫情的衝擊下,人臉識別技術遇到前所未有的考驗。迫於現實,「戴口罩人臉識別」在四月、五月迅速出現,並快速應用,目前「戴口罩人臉識別」已經開始普及。

國際:人臉識別再遇禁令

2019年4月5日,舊金山監事會(The San Francisco Board of Supervisors)通過一項法案,禁止政府部門(受聯邦政府管轄的機場、港口等出入境場所不在此例)使用面部識別技術,並規定城市機構在購買其他類型的監控技術之前獲得城市議會批准,例如自動車牌閱讀器和支持攝像頭的無人機。

《停止秘密監控法令》發起人佩斯金(左)

隨後陸陸續續美國又有7個城市通過了相似的法案。今年9月9日,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通過了美國最嚴格的人臉識別禁令,不只是當地政府部門不能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包括商店、飯店和旅館在內等機構也被禁止使用該技術。

在此法案通過的前一天,美國國會議員提出了一項法案:《2020年人臉識別和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禁令法案》,該法案將禁止使用美國聯邦資金採購聯邦政府官員使用的人臉識別系統或「任何生物特徵識別監控系統」。

在法案禁令之外,今年8月,倫敦一家法院首次在同類型案件中裁決,英國警方在部署面部識別技術的時候,違反了人權和數據保護法。

雖然國際上人臉識別技術也在海關、機場等場景不斷的落地,但是相關禁令、判例接二連三的出現無疑給人臉識別後續的推廣蒙上了陰影。

這些禁令和判例雖然沒有直接針對人臉識別技術的商用推廣,但毫無疑問產生了影響,並且清楚明顯的表現出了對人臉識別技術的不信任,其後續發展不可小覷。

國內:「我們有必要用人臉識別嗎?」

11月20日,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法院對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訴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野生動物世界」)服務合同糾紛一案開庭宣判,備受關注的「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迎來一審宣判。

法院認為,被告「收集人臉識別信息,超出了必要原則要求,不具有正當性」,判決野生動物世界賠償合同利益損失及交通費共計郭兵1038元,刪除郭兵辦理指紋年卡時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內的面部特徵信息等。

11月21日,湖北廣水一位94歲的老奶奶為激活社保卡,被子女抬著在銀行櫃機前進行人臉識別。在網友曝光的視頻中,老人雙膝彎曲被家人抱著,雙手撐在機器上,看起來十分吃力。這則視頻曝光後迅速引發熱議,老人所在的農行廣水市支行也在隨後發布說明,稱該行「宣傳不到位、服務意識不濃」,「已及時趕到老人家中道歉」。

緊接著,一則「戴頭盔看房」的視頻在網上流傳。視頻中還有字幕:「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去看房」。關於人臉識別技術濫用的話題引發網友廣泛討論。

「售樓處安裝人臉識別無感抓拍看房者」現象引發多方關注和跟進,一些地方政府部門非常重視此事。短短幾天時間,南京要求所有售樓處不得使用人臉識別系統。

隨後,天津市人大常委會於12月1日表決通過了《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採集自然人信息的,應當經本人同意並約定用途,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緊接著,12月6日,有媒體報導廣東東莞有公廁安裝了「人臉識別供紙機」,用戶需刷臉來獲取紙巾。東莞城管通報回應此事稱,初衷為防止浪費。「刷臉」設備沒有網絡功能模塊,可在規定時間內限制同一人取紙巾的次數,每次拍攝到的用戶照片均在規定時間內自行刪除。目前已終止使用該設備,改用常規的方式免費提供紙巾。

隨著南京禁用售樓處人臉識別系統、天津出臺人臉信息採集禁令、東莞停用人臉識別取紙器,人臉識別的商用似乎突然間陷入了停滯。

接二連三的極具話題性的事件,讓幾乎所有人都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進行了質疑。在「人臉識別技術安不安全?」「人臉信息安不安全?」這樣的問題之後,「我們有必要使用人臉識別技術嗎?」這樣一個影響人臉識別技術推廣的根本問題出現了。

有媒體發文反思,「相比起國外普通民眾對人臉識別技術保持警惕,我們這邊對人臉識別技術的寬容度實在是有點太高了。」

最高人民檢察院主辦的《檢察日報》發文對人臉識別技術應用的必要性進行了討論。《檢察日報》表示,「人臉識別技術產生之前,大量經濟行為和民事活動早已在進行之中,嚴格說並不存在缺之不可的情形。」

「須知科技是為人服務的,如果在盈利邏輯和科技進步面前,人們的選擇面不是越來越寬,而是日益生活在必然性之中,這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恐怕會背道而馳。」是《檢查日報》對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必要性問題的總結。

人臉識別的2021年會怎麼樣?

如果說2019年的人臉識別技術還屬於瑕不掩瑜的一項技術,那麼在2020年人臉識別技術的口碑就已經成為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

時下,公眾對人臉識別技術的接受度降到了最低,而且全球疫情還沒有過去,隨著氣溫的進一步降低,以及國際疫情形勢的不樂觀持續發展,戴口罩可以預見的將會成為人們在2021年常規操作。

對於人臉識別技術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雖然目前戴口罩人臉識別技術已經開始普及,但是其精準度還能剩下多少猶未可知。全球最好的人臉識別技術水平為千萬分之一誤報下的識別準確率接近99%。這仍然只是無限接近1,而不能做到等於1,在戴了口罩之後,人臉識別技術還能不能用於金融等安全需求較高的行業還需繼續考驗。

另外,在目前要求加強個人信息保護的大形勢下,人臉識別技術的使用邊界問題也將成為推廣的另一個難題。

顯而易見,日益增多的攝像頭和經由算法、大數據驅動的人臉識別使得人們從「匿名」走向「顯名」,陌生感消失了,但熟人社會的親密感和安全感卻並未回歸。恰恰相反,威脅感甚至會增加。我們可以設想,一個沒有警察的社區當然可能是危險的,但處處都是「警察」的社區,可能更加危險。

人臉識別的危險不限於此。傳統社會中,人們對陌生人面容的記憶往往「閱後即焚」,而在數位化生存的當代,難以改變的人臉信息一旦被搜集就可能被永遠保存。隨著時間流逝和信息控制者更迭,這些人臉信息被洩露、濫用的風險不可避免。與此同時,人臉識別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從線下支付到公共出行,從電子商務到智慧園區,人臉信息已成為數字身份和虛擬人格的一部分,因身份盜竊(Identity Theft)、欺詐、偽造引發的財產、人身或機會的損失風險亦與日俱增。

當然,人臉識別技術的優越性和便捷性依舊使其在公共安全領域應用佔有優勢,即使目前爭議越來越大,在火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的使用並沒有減少。

在2021年,人臉識別技術依舊會在爭議中繼續前行,但路要怎麼走?會怎麼走?還需要更多的討論。

相關焦點

  • 6月4日黃曆宜忌,諸事不宜
    2020年 6月4日 農曆:2020年 閏四月十三 庚子年 辛巳月 戊寅日 諸事不宜 祭祀 祈福 冠帶 嫁娶 進人口 移徙 安床 剃頭 築堤防 修造動土
  • 4月10日黃曆宜忌,諸事不宜,重要安排宜改期
    4月10日黃曆宜忌,諸事不宜,重要安排宜改期 2020年 4月10日 農曆:2020年 三月十八 庚子年 庚辰月 癸未日 諸事不宜 諸事不利
  • 1月14日黃曆宜忌,諸事不宜
    1月14日黃曆宜忌,諸事不宜 2019年 1月14日 農曆:2019年 臘月二十 己亥年 丁丑月 丙辰日 諸事不宜 諸事不利
  • 9月29日黃曆宜忌,宜:諸事不宜
    十二生肖丨每日運勢 八月十三 庚子年 【鼠年】 乙酉月 乙亥日 宜:諸事不宜 忌
  • 「人臉識別」現身2020年西工大新生報到現場
    服務萌新 機器人「小希同學」24小時待命「人臉識別」現身2020年西工大新生報到現場8月29、30日,正是桂花的芬芳飄散在校園,西北工業大學迎來了2020級新生。記者獲悉,西工大共錄取本科新生4173人,研究生新生6013人,來自五湖四海的優秀學子們齊聚西工大,共同開啟人生新的追夢之旅。
  • 深扒人臉識別60年技術發展史(附國內人臉識別科技企業名單)
    人臉識別是啥玩意兒?人臉識別技術,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用攝像機或攝像頭採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並自動在圖像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臉部的一系列相關技術,通常也叫做人像識別、面部識別。傳統的人臉識別技術主要是基於可見光圖像的人臉識別,這也是人們熟悉的識別方式。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個讓計算機認出你的過程。
  • 智能人臉識別檔案櫃管理系統方案開發
    6108方案基於智能人臉識別檔案櫃管理系統將徹底改變這一現狀。通過採用先進的RFID自動識別技術和計算機軟體技術,以RFID電子標籤作為信息存儲媒介並粘貼在檔案袋上,在RFID晶片中存儲該檔案的基本信息和領用歸還記錄,利用RFID讀寫設備,與後臺資料庫管理系統相配合,可以實現檔案的借閱、歸還、查找、盤點工作過程的信息化管理。
  • 「人臉識別第一案」主訴人郭兵:我為什麼推動「人臉識別」入法
    去年,他因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年卡由指紋識別「強制」升級為「刷臉」入園,將動物世界訴至法院。有網友評論說郭兵太「較真」,他卻認為這是值得較真的事兒,推動立法規範人臉識別,「不只保障了我個人的權益,也保護了其他人的個人信息權益」。
  • 2021年不用人臉識別的網貸 免人臉識別貸款
    注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剛剛有一朋友在諮詢,2021年不用人臉識別的網貸口子存在嗎?
  • 人臉識別60年︱校園、課堂、售樓處,人臉識別應該有禁區嗎
    2019年,瑞典數據保護局對一所高中開出罰單,認為校方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進行考勤違背了「必要性」原則,人臉信息的敏感性更高,校方完全有其他低風險的選擇。這也是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通過後的首張罰單。
  • 人臉識別最全知識圖譜
    根據資料,2017 年生物識別技術全球市場規模上升到了 172 億美元,到 2020 年,預計全世界的生物識別市場規模有可能達到 240 億美元。自 2015 年到 2020 年,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增長了 166.6%,在眾多生物識別技術中增幅居於首位,預計到 2020 年人臉識別技術市場規模將上升至 24 億美元。
  • 每日運勢|12月2日黃曆宜忌,宜:諸事不宜
    十二生肖丨每日運勢 十一月初七 己亥年 【豬年】 乙亥月 癸酉日 宜:諸事不宜 忌
  • 生物識別技術產業發展深度報告:指紋與人臉識別
    根據 IBG 以及調研機構 Transparency Marker Research 統計數據,2019 年全球生物識別行業規模已經達到了 200 億美元,隨著人工智慧市場的加速發展,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領域逐步擴大,到 2020 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 233 億美元,年均的複合增長率為 15.7%,正處於快速增長通道。
  • 困於人臉識別
    借著疫情防控和智慧小區建設的趨勢,人臉識別系統很快在城市的多個小區迅速推開。2017年,北京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啟動智慧小區建設時,早已提出這樣的暢想:「您能想像未來小區沒有門禁卡就能開門,停車共享車位、分時租賃,居家老人實現機器人陪護的生活嗎?」但是,嶄新科技所敘述的振奮人心的故事,同樣也存在被科技打破的風險。
  • 本日兇時查詢 2020年12月12日黃曆諸事不宜的時辰
    很多時候我們對兇時可能比較反感,總覺得這個對我們很不利因此都不想去管,其實這樣是不好的,雖然它給我們的感覺會差點,但是我們還是要多關注一下,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一些不好的影響。:正南財神:正北今日黃曆兇時:子時23:00-1:00    時忌:百無禁忌丑時1:00-3:00     時忌:乘船 出行 赴任 造船寅時3:00-5:00    時忌:入殮 上梁 蓋屋卯時5:00-7:00    時忌:百無禁忌辰時7:00-9:
  • 人臉識別哪家強?科大訊飛發布最新人臉識別技術
    2014年12月21日,訊飛人臉識別發布會在深圳3w咖啡完美舉行。活動還未開始,現場就已爆棚,從參會小夥伴的踴躍程度,可以看出開發者對自然交互能力的迫切需求,未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我們走來。,一直是公認的模式識別難題,在過去幾十年間,世界頂尖科研機構一直在為人臉識別而努力,但是沒有任何一個計算機算法能夠超越肉眼在LFW上的識別率97.52% ,直到香港中文大學湯曉鷗教授團隊開發出了一個基於高斯過程的人臉識別技術—GaussianFace,「高斯臉的識別率為98.52%,這是機器首超人類」 ,「幾個月前我們的DeepID人臉識別技術在LFW上獲得了99.15%的識別率,又超極限;2014
  • 人臉識別考勤機哪個品牌好_人臉識別考勤機排行榜
    人臉識別考勤機哪種品牌好。人臉識別考勤機,作為一種全新的技術領域,目前在有些企業中已經廣泛得到運用。本文主要介紹了人臉識別考勤機的幾大優秀品牌,一起來看下文。   人臉識別考勤機排行榜——漢王   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是全球文字識別技術與智能交互產品引領者,多年來,通過不斷自主創新,在聯機手寫識別、光學字符識別
  • ECCV 2020 | 人臉識別的可解釋性
    自然深度學習中的很重要領域人臉識別的可解釋性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當前在這方面探索的方法有網絡注意力、網絡解剖或綜合語言解釋,然而,缺乏網絡比較和量化可解釋結果的真相,尤其是在人臉識別中近親或近親之間的差異很微妙,解釋並不明顯。
  • 人臉識別碰壁,百度如何「破圈」?
    那麼,當人臉識別不再能識別到你的臉,它還會認識你嗎?復工後,人臉識別碰壁了近年來,隨著人臉識別技術成熟度不斷提高,相關產品在國內諸如酒店登記、車站人群篩查、公司考勤等場景應用已經十分廣泛。以公司考勤為例,據2018年相關產業調研數據顯示,人臉識別考勤機出貨量已突破百萬。
  • 「人臉識別第一案」二審:人臉識別入園必要性成庭審爭議焦點
    庭審現場「人臉識別第一案」二審開庭——12月29日15時,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郭兵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有限公司服務合同糾紛上訴一案。2019年10月,浙江理工大學特聘副教授郭兵收到一條簡訊:「(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園區年卡系統已升級為人臉識別入園,原指紋識別已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