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護理繁雜又瑣碎,很多媽媽抱怨照顧孩子真的太累了,面對完美媽媽的人設,只有不斷的學習,努力讓自己掌握更多關於照顧寶寶的知識。那到底在生活中寶寶的日常護理需要注意哪些?
寶寶的哭鬧分為多種,比如寶寶感到飢餓、身體不適、精力過剩、尿溼等原因都有可能。寶寶的哭鬧是在尋求幫助,也是他特殊的表達方式。
仔細體會寶寶的不同哭聲,你就可以分辨出來寶寶什時候想要人抱,什麼時候要哄,什麼時候需要照顧,什麼時候最好不理他。甚至你可以從寶寶的哭聲判斷他的各種需求。比如飢餓時發出的聲音通常為短促而低沉,聲音時高時低 ; 生氣時哭的激烈,疼痛或難受時突然大哭,而且聲音特別尖銳,先是長長的一聲尖叫,然後是長時間的停頓,接著是平緩的悲鳴。其實,不用多久時間你就能大致掌握寶寶不同的哭聲所傳達的信息。
寶寶哭鬧時,首先先解決他迫切的需求。如果他又冷又餓,尿布也溼透了,應該先幫他保暖,再換尿布,然後餵奶。假如哭聲聽起來有點尖銳或驚恐,應該考慮有可能是衣物或者其他東西讓他感覺不舒服了,也有可能是頭髮纏住了手指或者腳趾。如果寶寶不冷、尿不溼剛換乾爽的情況下寶寶還是處於在哭的狀態,可以用一下方法緩解寶寶的情緒:
*輕輕撫摸他的頭或者拍打他的後背,前胸。
*打個襁褓(用嬰兒抱毯將他舒舒服服的包裹起來)寶寶會特別有安全感
*唱歌和嘗試和寶寶對話也可以放些輕快的歌曲
*抱著他走動,或用嬰兒手推車。傘車等推著他四處走走
*有節奏的的聲音和振動
假如這些都不管用的情況下,有時候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讓寶寶自己獨處一會就好了。很多寶寶不哭下就睡不著,反而讓他們哭一會疲憊了更好入睡,通常不會持續太久。如果不管做什麼,怎麼哄寶寶都無法安靜下來那麼寶寶有可能就是生病了,可以給寶寶測量一下體溫。
如果寶媽們想晚上多睡會讓寶寶少起夜,白天可以多陪寶寶玩耍。夜間餵奶時可以不要開燈,儘量保持安靜,不要開燈並且減少入夜後更換尿片的頻率。餵完奶或換完年尿片時不要和他玩耍,輕輕拍隔後把寶寶放回去睡覺。
如果寶寶白天睡覺超過3-4小時的話,可以再傍晚前把寶寶拍醒,陪寶寶玩耍下。這樣可以養成寶寶白天少睡晚上對睡的習慣。同時固定睡前儀式,給予感觀上的刺激,比如洗澡,也可以給寶寶塗抹潤膚露或是講故事唱歌,接下來接就可以餵奶了。讓寶寶形成睡前習慣。
儘量拋開完美媽媽人設,其實並沒有任何人可以能哄好哭鬧的孩子,不要太過於要求自己,可以適當放鬆,慢慢調整方法,尋求他人的一些幫助,好好休息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