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被騙千萬細節:剛賣房 騙子說出合同編號

2021-01-08 央視網
清華教授被騙千萬細節:剛賣房 騙子說出合同編號

原標題:

  9月19日上午,第三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上海地區)暨第六屆上海市信息安全活動周(以下簡稱「宣傳周」)開幕,在本屆宣傳周中,關於網絡電信詐騙的內容是市民關注的熱點。

  2016年8月19日,山東臨沂的「準大學生」徐玉玉被6名電信詐騙分子以發放助學金為由,騙取了學費9900元,在報案回家的路上,徐玉玉因心臟驟停,搶救無效不幸離世。雖然徐玉玉案已經已於日前告破,但人們對於網絡電信詐騙的討論並未終結。

  上海交通大學信息安全工程學院院長李建華表示,電信詐騙已經形成完整的黑色產業鏈,其從業人數超過160萬人,詐騙「年產值」達1152億元。除了落實「實名制」,從源頭上遏制外,也應明確電信詐騙定罪量刑標準。

  業內人士也難免「中招」

  「我們在座很多都是信息安全的同業人士,認為自己肯定不會上當。」 9月19日,復旦大學教授楊珉在宣傳周開幕式的主題演講中,從山東徐玉玉案說起,「有人認為她上當受騙的原因是缺乏人生經驗,但實際上有人生經驗的人能避免被欺騙嗎?」對此,他認為「不一定」,並舉例。

  2016年8月29日,一名53歲的清華大學教授沒能躲過一次電信詐騙。楊珉說,這位清華大學教授剛剛賣了一套房子,回到家立即就接到了詐騙電話,稱他漏繳各種稅款等等,各種恐嚇威逼,然後一步步中計,結果1760萬全部被騙走。「騙子可以精確地告訴你,網籤合同的編號是多少,各種交易中很細節的一些信息,騙子都能說得頭頭是道。」

  為了增強說服力,楊珉另舉了一個例子,曾有一名業內專家的手機被帶有木馬病毒的簡訊擊中,向多名好友發送一條信息,簡訊內容為「我是某某某,這是我幫你拍的一個小視頻」,並附上一個連結。一夜之間,這名專家的多名好友點擊連結,造成財物損失。

  「要知道這個專家是網絡信息安全的資深人士,他的朋友也有很多是信息安全相關的從業人員。所以無論是天真少女,還是有經驗的社會人士,或者是信息安全從業人員,都很難逃過電信詐騙。」

  已成產業鏈的「地下江湖」

  電信詐騙為何屢屢得手?楊珉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個人隱私信息洩漏所引發的。以2013年為分水嶺,中國的移動終端用戶首次超過了臺式計算機,同時無線上網的費用更便宜和普及,智慧型手機可以任意安裝軟體,可以搭載各種傳感器,傳感器可以把物理設備當中的東西通過數模轉換變成數據。

  「信息安全背後是一個地下社會,一個江湖的形成。」楊珉表示,有人專門設法把病毒塞入你的手機裡,有人專門從你手機裡獲取重要信息,有人把東西打包起來進行交易,利用信息進行詐騙、盜竊,有人甚至把盜竊來的東西,比如電子貨幣等,通過各種變現的渠道把它洗白,構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這使得『反病毒』就變得更為困難。」

  「人們時常習慣於享受應用軟體帶來的便利,往往不在乎它的風險。甚至很多人並不知道軟體裝上之後意味著什麼?」楊珉強調。

  他還提到,國內有關部門曾針對300多款常用軟體進行了檢測,60%涉及到個人隱私數據洩漏的問題,而且這些軟體都是一些常用軟體,沒有哪個殺毒軟體會將它列入黑名單。

  「我們在打開一個軟體界面的時候,很有可能會輸入帳號信息,銀行卡相關的信息。這些軟體會對用戶進行精確的數位化分析。一旦這些軟體本身的信息化安全能力不夠強大,所造成的洩漏量可達百萬甚至上億級的用戶規模。這些數據的洩漏不僅牽涉到個人損失,某種程度上也是國家信息安全戰略上的大隱患。」他指出。

  「誰收益,誰擔責。」按照楊珉的說法,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監管除了個人用戶須加強信息安全意識,紮緊籬笆防狼之外,尤其要明確責任主體。監管部門要在法規的層面上強化責任主體意識。數據由誰拿去,誰就要對確保數據安全負法律主體責任。此外,提升信息安全治理還要強化立體的全方位測控,懲治犯罪,必須破除地域和部門的界限,建立由公安部門牽頭,銀行、電信運營商等共同參與的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形成協作共享和快速反應聯動機制。

  上海用戶識破詐騙最快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不法分子常利用黑客手段進行網絡詐騙、網上淫穢色情、非法獲取公民信息等違法犯罪活動,成為影響網際網路安全的突出問題。

  澎湃新聞記者在宣傳周獲悉,上海公安網安部門聚焦網絡風險防控問題,深入研究網絡黑客犯罪特點,依法嚴厲查處一批利用網絡攻擊破獲、入侵控制網站、製作傳播木馬病毒等黑客手段進行網絡詐騙、網上淫穢色情以及網絡侵害公民信息等違法犯罪行為。截至7月底,2016年以來共偵破涉網案件218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975人。其中,8%是利用黑客手段進行的網上違法活動。

  這份報告還顯示,普通人的工作時間是周一到周五,而騙子們的「上班時間」卻是周五到周一,即兩周之間的銜接處,這是普通人閒暇、容易放鬆警惕的時段。

  報告還稱,上海手機用戶識破一個詐騙電話平均僅需18.5秒,識別能力居全國第一。越是經常遭到詐騙電話騷擾的地區,用戶的警惕性越高,如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很多用戶幾乎天天都能接到詐騙電話。

  犯罪分子善於設計「情景劇本」

  2016年以來,上海市公安局網安總隊始終保持著對打擊網絡犯罪的高壓態勢。從偵辦的網絡詐騙案件來看,2016年的網絡詐騙犯罪活動往往喜歡採用廣泛發送詐騙「情景」信息的方式實施詐騙。

  市公安局網安總隊介紹,以往犯罪分子通常選擇在春運、暑假期間,針對網上購買火車票、飛機票等,「點對點」設定詐騙策略實施詐騙,每筆金額高,但覆蓋面小。

  「隨著市民在網上買賣二手車、求職、找對象等需求的逐漸增多,犯罪分子只需設計一種詐騙情景劇本,通過網絡發布,廣泛投放虛假廣告、信息,冒充招聘公司、婚介公司等進行網上招工、網上交友等方式的詐騙。」網安總隊表示,這種方式因個體受騙金額小,往往被害人不願報案,但因但覆蓋面廣,詐騙金額總量「積少成多」。

  網安總隊今後將加強對新型網絡詐騙案件的研究,加大同類案件串並,不斷拓展偵查路徑,著力打犯罪團夥、搗毀犯罪窩點,摧毀一批違法犯罪鏈,持續保持對網絡違法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

  專家:應明確電信詐騙定罪量刑標準

  今後,對於電信網絡詐騙的防護應該何去何從?

  上海交通大學信息安全工程學院院長李建華表示,電信詐騙已經形成完整的黑色產業鏈,網絡詐騙的從業人數超過160萬人,詐騙「年產值」達1152億元。

  對於電信詐騙的治理,李建華認為,應該嚴查個人信息洩露的源頭,加強對「個人信息數據」運營單位的安全監管要求,強化信息系統保護等級保護措施,追查信息洩露責任。

  「加強公安、金融、電信、司法等多部門參與,統籌協作,從強化個人信息保護、推進電信卡、銀行卡實名制管理、規範身份證件的使用管理。」李建華說。

  「法律武器少不了。」李建華特別強調,從刑事立法的角度,參考金融詐騙、保險詐騙等模式,將電信詐騙獨立成罪,設計合理的犯罪構成要件、合適的刑種,「通過司法解釋、案例指導等形式,明確電信詐騙定罪量刑標準,消除法律適用的模糊地帶和同案異判現象。」

  他還提到,應破除各種法律障礙,落實電信實名制、金融帳戶實名制、電信設備和金融行業準入制度,「這樣才能從源頭上遏制電信詐騙犯罪。」

  【警方提醒】

  個人用戶做到「三個不要」

  即:不要隨意運行、點擊陌生人發來的文件、連結,定期對電腦進行殺毒清理;不要在網上向陌生人提供家庭住址、身份證號碼等真實信息;不要瀏覽非正規網站並登陸註冊身份信息。

  企業用戶做到「兩個健全」

  即:健全企業網站信息系統建設;健全網絡安全管理制度和防範技術措施。

  政府、金融、教育、公共服務等重要信息系統用戶機構網站做到「三個提高」

  即:提高防範病毒能力,安裝並及時升級殺毒軟體和防火牆;提高對抗攻擊能力,通過優化網絡速度可使區域網伺服器提升對抗攻擊的能力;提高安全漏洞檢測水平,定期對漏洞進行排查檢測。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女教授被騙1800萬 8名臺灣嫌犯落網
    中新社臺北2月16日電 北京清華大學女教授被詐騙1800多萬元人民幣的案件告破。臺中警方近日逮捕以劉姓男子為首的臺灣詐騙集團8人,依法送辦。  據了解,2016年7月,54歲的北京清華大學黃姓女教授遭假冒的大陸檢察院人士以微信實施詐騙,共被騙走人民幣1800多萬元。  綜合中央社、中時電子報、東森新聞等臺媒16日報導,臺中市政府警察局清水警分局當天表示,黃姓女教授被騙的部分資金在臺灣的ATM(自動取款機)被取現,另發現部分款項以網絡銀行方式轉帳,嫌犯使用的QQ帳號IP位址位於臺灣。
  • "檢察院"1個電話 退休教授借錢又賣房被騙1058萬元
    (原標題:「檢察院」一個來電 退休教授又借錢又賣房被騙1058萬元)
  • 【社會新聞播報】業主刷臉賣房被騙超千萬元。今年9月,廣西南寧...
    【社會新聞播報】業主刷臉賣房被騙超千萬元。今年9月,廣西南寧市民黎先生想出售一套商品房,他找的置業顧問韋遠鵬,以房屋查檔為由,要求黎先生和他見面,用手機給黎先生進行刷臉。比黎先生賣房更早的還有南寧市好幾位市民。這些售房者都是在和韋遠鵬完成刷臉認證後,房子當天就被過戶出去,而且立刻被買家抵押給第三方。
  • 賣房合同書面應該怎麼寫
    如果要買賣自己的房屋的,雙方當事人是需要籤訂房屋買賣合同,明確雙方當事人在房屋買賣關係中的權利義務的。雙方當事人是需要籤字確認房屋買賣合同的法律效力的,這其中有許多需要注意。那麼,賣房合同書面應該怎麼寫?下面,小編詳細為...
  • 購房合同編號在合同哪個位置 籤購房合同要注意什麼
    如果我們籤訂的合同比較多的話,想要在短時間之內找到對應的合同,可以直接通過編號去查找,但是,必須要知道購房合同編號在合同的哪個位置,這樣的話在查找的時候才會順利很多,能節省很多的時間,不僅如此,我們要看一下籤購房合同需要注意什麼,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 剛開學,多名大學生就被騙!
    9月12日,內蒙古農業大學職業技術學院,一學生網上貸款被騙2000元;9月13日,內蒙古科技大學一學生網購買運動鞋被騙1104元;9月13日,內蒙古科技大學一學生網上賣遊戲號被騙2980元。主要是因為學生思想單純,防範意識較差。大學生從小到大一直在學校裡讀書,社會生活經驗少,分辨是非能力較差。有的學生感情用事,結果疏於防範,容易落入騙子設下的圈套。那我們應該怎麼提高防備之心呢?
  • 購房合同編號在合同哪個位置 籤購房合同時需要注意些什麼
    購房的時候需要籤訂購房合同,購房合同包括的內容有很多,而且一份合同有一個編號的,是具有法律保障的一種約束協議。那麼購房合同編號在合同哪個位置呢,具體的編號是怎樣的呢。籤購房合同時需要注意些什麼呢,這些相關的小常識對於大家選擇住房以及籤訂購房合同等問題會有很好的了解。
  • 廣西10多名業主刷臉買房被騙超千萬 中介涉詐騙被抓
    (原標題:廣西10多名業主刷臉買房被騙超千萬元 中介涉詐騙被抓)
  • 8旬老人被騙子遠程刷臉轉走238萬 騙子稱其涉嫌洗黑錢
    8旬老人被騙子遠程刷臉轉走238萬 騙子稱其涉嫌洗黑錢時間:2020-12-13 21: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8旬老人被騙子遠程刷臉轉走238萬 騙子稱其涉嫌洗黑錢 此前,西安8旬老人張阿姨接到自稱是北京公檢法的電話,稱其涉嫌洗黑錢,要求她將238萬元打到安全帳戶
  • 刷臉即賣房?安全漏洞亟須封堵
    來論日前,廣西南寧有十幾位售房者因為「刷臉賣房」被騙了超千萬元。這些售房者都是被一名房產中介以房屋查檔為由,進行了人臉識別認證。隨後,他們紛紛發現自己的房子被過戶了,而且這些房子都立刻被買家抵押給了第三方。南都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此前全國已有多起利用人臉識別進行詐騙的案子。
  • 業主刷臉賣房被騙超千萬元,不法中介這樣「鑽空子」
    比黎先生賣房更早的還有南寧市好幾位市民。這些售房者都是在和韋遠鵬完成刷臉認證後,房子當天就被過戶出去,而且立刻被買家抵押給第三方。業主們的損失少則數十萬元,多則上百萬元。售房者們說,僅僅被韋遠鵬一個人騙的受害者已經超過10人,受騙總額超1000萬元。目前警方已對韋遠鵬事件進行立案調查,這些售房者被過戶的房屋已經被凍結交易。
  • 為了「清華」,爸媽可以不惜一切……
    人均被騙金額6.2萬元,被騙最多的一位家長,損失金額59萬元。我們統計了今年以來S市的同類發案數據。由以上趨勢圖可以看出,5月份疫情控制穩定,學生開始離家返校複課,6月份達到發案小高峰。7、8月份為暑假期間,學生在家,因此發案數降低。隨著9月份開學至今,此種手法不斷攀升。
  • 記一次在網上被騙的真實經歷!騙子手段很高明!
    然後我當然也是學習了網上安慰被騙人的方法,讓她不用擔心,只要在給那騙子再騙上兩三千就能在警察叔叔那裡立案調查了...hahahaha其實第一次聽到她被騙了這個消息還是蠻震驚的,因為我這個朋友最起碼也是上過大學、肚子裡有幾斤墨水的人。但是怎麼也會遭了騙子的毒手,讓我一下想不明白,於是在後面我們的聊天中,我逐漸了解到了他被騙的整個過程。
  • 反詐騙民警分析:被騙走巨款的為何多為退休高管教授?
    19張卡信息都透露給騙子,遭到詐騙卻矢口否認,將民警拒之門外,不讓勸說的子女回家……今天本報記者從海澱公安分局反詐中心了解到,老人遭冒充公檢法類電信網絡詐騙約佔總數的60%;而其中,退休高管、教授等約佔一半。記者採訪了反詐騙民警,詳細分析一下,為什麼這些文化程度高的老人,反而更多地被深度洗腦、被騙巨款呢?
  • 中介賣房連環套,廣西已有22人被騙!
    據柳州公安局網站9月3日通報,安創地產賣房出現連環套路,多人房產已白搭,警方現向全城急尋更多線索。據受害人覃先生報案稱,其於2019年年底在網上發布售賣自己房子的相關信息,隨後便接到安創公司(安創房地產經紀公司)打來電話諮詢代理賣房一事。
  • 四平青年想要網絡變現,花15800元買粉絲刷流量,籤了合同還被騙
    四平青年想要網絡變現,花15800元買粉絲刷流量,籤了合同還被騙。之前有一位朋友跟我說別看那些短視頻,裡面傳播的信息太過浮躁,長時間看對自己的心態會有很大的影響,這一點我是非常相信的。在當下全民直播的時代,誕生的巨星「網紅們」日賺萬元年賺千萬的現實例子實在太多了,這讓無數的人趨之若鶩。使得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變現的願望,但是並不是所有都能夠變現,而最困擾他們的一個問題就是粉絲和流量,也因此讓騙子有機可乘。
  • 騙子冒充公司老總 湖北出納被騙28.8萬_資訊頻道_中國會計視野網...
    原標題:騙子冒充公司老總 出納信以為真被騙28.8萬元公款中國警察網訊9月4日,黃石某公司出納朱女士,因輕信騙子冒充的公司老總,被騙28.8萬元公款。
  • 廣西業主賣房遇騙局,刷臉查檔卻被過戶,中介當天就把房子抵押
    廣西南寧十幾名業主賣房子時遭遇了騙局,如果不是媒體報導,很多業主還被蒙在鼓裡,以為中介正積極地幫他們賣房,實際上他們的房子已經被過戶出去了,當天就被拿去抵押貸款了。黎先生只是籤了委託代售合同,並在中介的手機上刷了臉,房子就被過戶到了買家名下,期間沒有任何的風險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