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小子,都幾點了,還在滾鐵環,快回家睡覺!」
「這孩子,中午也不知道多睡一會,楞要趕著去學校玩丟沙包、跳皮筋」
「今天周末啦,走,老爸帶你去荷塘捉魚」
「趁著今天咱媽不在家,我倆爬樹捉知了吧」
80、90後看到這些句子有木有很熟悉,在那個沒有網際網路、沒有手機、沒有Ipad,萬物還沒有互聯的時代,我們撒野的玩是常有的事,瘋跑瘋癲的日子,真的很讓人懷念。
而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社會競爭的逐漸激烈,孩子們開始了各種特長班的學習,就算僅有的閒暇時間也都奉獻給了手機電腦,去年的時候,世衛組織發布報告顯示:全球4/5青少年缺乏足夠的體育鍛鍊。
很多家長可能會問,自己的孩子運動是否達標了,這裡有一份給學齡前孩子的運動參考。
由北京體育大學、首都兒科研究所、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共同研製的國內首部《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專家共識版)》中提出:「建議學齡前兒童在全天內各種類型的身體活動時間應累計達到180分鐘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應累計不少於60分鐘。」
兒童運動迫在眉睫,那麼,究竟什麼才是適合自家孩子的運動呢?下面,體育壹佰分就帶你來看看不同年齡的孩子都有什麼樣的運動特點?為什麼說體適能訓練更適合孩子的運動發展?
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運動特點
01
0-2歲:這一階段,孩子的神經系統正在高速發育,運動機能開始覺醒,這個時期的運動要以互動為主,在家長的啟發下進行點頭、搖頭、伸展等運動,提升身體靈敏度。
02
2-3歲:這一時期的孩子開始尋求夥伴,規則意識和情緒發展也開始萌芽,這個時期運動要以趣味性和互動性為主,在運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訓練孩子的規則意識,培養孩子的感覺統合。兒童平衡車、體適能都是很好的選擇。
03
3-5歲:這個年齡段是孩子平衡協調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孩子自信心建立的好時機,此時,孩子的基本運動技能已經趨於完善,可以進行運動自控力的提升、運動連貫性和手腦協調發展等方面的訓練,比如體適能就是重點要學的項目。平時戶外也可多進行一些有氧運動如跑步、散步等。
04
5-6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可以進行一些稍微帶點難度的運動,增強運動速度,訓練孩子的操控能力,強化精細動作達標。這一時期,也是孩子養成運動習慣的好時機,要制定運動規則與時間,讓孩子愛上運動,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在運動中教會孩子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讓孩子學會控制情緒。同時,為了做好幼小銜接,可以進行一些體考項目、運動會項目的訓練,為小學體育打好基礎,自信迎接新一階段的生活。
05
6-8歲:雖然這一階段的孩子迎來了小學生活,但每天體育鍛鍊的時間不能低於1個小時,需要注意肌肉均衡訓練,以形成良好的體型體態。要在運動的過程中讓孩子學會團隊合作,更好的處理情緒問題。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為孩子選擇一兩項體育特長,比如籃球、足球、桌球等。體適能也不要落下,在這一時期的體適能培訓中,要規範訓練動作,提升訓練效率。
06
8歲以上:這一時期的孩子一周至少進行3天有氧運動,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進行專項的體育培訓,競技體育比賽也可以多多參加。同時,也要為中考體育考試做準備。
兒童體適能的優勢,究竟在哪裡?
有一句話說得好,叫做專業的事要交給專業的人去辦。運動培訓也是如此,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體育壹佰分的體適能課程,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運動特點,遵循窗口期發展規律,節約時間,重視效果。
體育壹佰分體適能課程介紹:
01
2.5—4歲:教孩子掌握基本動作模式,學習基本動作技能,用同齡孩子的教學氛圍和有溫度懂孩子的老師逐漸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同時,優化感覺統合,訓練身體平衡,並逐步為孩子梳理規則意識、啟發模仿能力,有效提升孩子的環境適應力。
02
5—6歲:逐步掌握基本動作技能,並由有愛心的老師帶領孩子學習生存技能,提升神經協調能力,逐步完善感覺統合,為升入小學的體能素質做準備。
03
7—8歲:強化基本動作技能,增加窗口期運動的速度、素質與靈敏性,構建規則遊戲,讓孩子進一步明確規則的重要性。同時學習與提升體育達標技能、培養公平競爭意識。
04
9-11歲:體適能運動變為專項,孩子的手、眼、腦、四肢、肌肉、神經、心理等將得到平衡發展,孩子將在運動過程中面對更多困難並努力克服,形成一個強大的內在自我,並將帶動孩子語言能力、抗挫力、社交能力、運動技能、專注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05
12-16歲:在已有的體能鍛鍊外,增加中學體育加試專項提升,正所謂升學路上,一分都能壓倒英雄好漢,體育壹佰分體適能課程,將為孩子升學助力。
結語 ·
體育壹佰分始終認為,運動的終極意義,不僅僅是為了培養專業的體育運動人才,更是為了讓廣大孩子收穫快樂與健康,最終以體育的力量,激勵一代人,這,才是體育壹佰分一直以來的追求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