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大陸比臺灣還近,臺灣唯一不講閩南話的馬祖跟媽祖到底什麼關係

2020-12-11 七大洲旅行家牟鵬

今天在講述我的臺灣離島之旅之前先提個問題,有誰聽說過中國歷史上林默這個名字?知道的請舉手。好了,沒人舉手是吧?沒事的,其實我也是才剛剛知道,想在這兒現學現賣一把。提到這個人的本名林默,我想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會感到陌生,但要說出民間對她的俗稱,我想沒聽說過這位名人的中國人真找不出幾個來。是不是感到特別不可思議?在中國如雷貫耳的人物怎麼會沒幾個人知道人家的本名呢?要不我再等會兒讓大家好好想一想?這個名字也有意思,你說它完全陌生吧,肯定不算,甚至今天叫這個名字的中國人我估計也有不少。但你要說它熟悉吧,也實在是想不起來。反正我當時把姓林的名人在腦子裡過了一遍,什麼林則徐、林覺民、林語堂、林彪、林徽因,甚至連虛構出的人物林衝都想出來了,就是沒找到這個林默,好神秘的人物啊!居然還在中國人人皆知。

馬祖南竿島上的廟宇

好吧,我直接公布答案,這個林默就是大名鼎鼎的媽祖。當時我聽到媽祖的時候,立馬兒就有種恍然大明白的感覺,嗨!媽祖娘娘啊!可不要小瞧了媽祖,信奉媽祖的人現在全世界有三億左右,而同樣是土生土長在中國的道教,信眾也不過才幾百萬而已,明顯和媽祖不在一個級別之上。並且盛行信奉媽祖可是在南宋,至今也不過才九百年左右的時間。媽祖林默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她出生在大宋朝建國那一年的農曆三月二十三,家鄉是福建莆田湄洲島,在年僅27歲那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因救助海難而逝世。隨即她被百姓立廟祭拜,像波塞冬一樣成為海神。直到21世紀的今天,她成為國家祭奠的三大神明之一,另兩位分別是黃帝和孔子,可見她在華人圈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作為海神可真算是名副其實了。

有著海的地方就有媽祖

自打南宋開始,加上元明清14個黃帝先後敕封了36次,林默地位從「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聖母」,封號最長達64個字,已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最珍貴的是從北宋以後中國封建社會進入頂峰時期,除了女媧、王母這些上古形成的女神,人們信仰的保護神幾乎全是男性,唯獨媽祖例外。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有關機構授予媽祖「和平女神」稱號。媽祖祭典於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9月30日,以媽祖祭典為主要內容的《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在中國大陸,媽祖廟分布在22個省市的450個縣,媽祖誕生地福建莆田就有316處之多,海南約有200多座,香港有57座,澳門現有媽祖廟10座,臺灣全島有1500多座。地球上除了南極洲以外的六個大洲也都有媽祖廟。

只要有海的地方就會有媽祖信奉

一清早我們從飯店打車到臺北松山機場準備飛往馬祖,讓我感到吃驚的是臺北松山機場就位於臺北鬧市區,緊鄰熱鬧的敦化北路末端。這在我去過的世界百餘個國家中還真屬於絕無僅有的特例。當地人告訴我在幾十年前日據時期,敦化路這一帶在臺北屬於荒郊野外,不像今天如此之熱鬧,以至於現在房價都在二三十萬臺幣一平米左右了。當年日本人在這裡修建的是軍用機場,國民黨部隊來了以後改為軍民兩用,後來到70年代臺灣經濟發展時期,才在桃園興建了桃園機場,今天的松山機場絕大部分飛的都是島內的航班。世界主要城市的著名大街我一般都是要用雙腳丈量一次,像我最喜歡的聖彼得堡涅瓦大街,我可是用腳步丈量過四次的。這次來臺灣主要是離島遊,在臺北的時間太短,不然我肯定是要親自走一次敦化路的,這可是當年李敖、瓊瑤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曾經住過的地方。

馬祖海邊的垂釣者

從松山機場飛到了這次行程的第二個離島馬祖,那麼今天我來到的馬祖和媽祖有什麼聯繫呢?尤其瑞印法師曾經特別說過,馬祖的俗姓是馬,法名道一,法嗣139人,是唐代的高僧,佛教叢林祖師,在佛教界享有崇高地位,天下佛子無不崇之。馬祖與媽祖兩祖是性別不同、姓氏不同、信仰不同,所追求的世界也是不同的兩位聖人。但我現在所處的馬祖是地名又不是人名,橫不能當年的高僧馬祖跑這兒定下的這個地名吧。現在我聽到的說法是林默得知父兄船毀人溺,她飛身入海拯救因而罹難,遺體隨海漂至閩江口附近的竿塘島,也就是今天馬祖列島的南竿島,被漁民打撈上岸,並就近將她葬在岸邊。後來葬於馬祖天后宮宮內的靈穴石棺中,供奉至今,這個島因而稱為「媽祖島」,該處港口稱「馬祖港」,簡稱「馬港」。到底哪種說法更加令人信服呢?

馬祖有世界最高的媽祖像

抵達媽祖後的第一件事兒是吃早飯,位於海邊的南竿早集市並不大,但想要品嘗正宗的馬祖小吃這裡可是不能不來的地方。戚繼光餅和鼎邊糊是馬祖早餐的絕配,就像北京的豆汁兒焦圈,想體驗當地的民生百態,這可是第一關。不過好的是戚繼光餅和鼎邊糊不像豆汁兒焦圈那麼奇葩,口味不重的話一般人還真適應不了,別說外地人很難適應豆汁兒焦圈,就連北京人現在還有多少能適應它都不好說了。馬祖的這種早餐很有地域色彩,就兩個字:鮮、香。大海成為了馬祖人真正的故鄉,島嶼好像只是歇腳的地方,就像玻里尼西亞人一樣,伴隨自己一生一世的是海洋,島嶼只不過是祖祖輩輩的人在航行中的客棧。我甚至懷疑這裡的人基因都是藍色的,天空的藍、大海的藍,充滿大海和天空之間的就是新鮮的空氣和味道,就像這裡的早餐,讓嗅覺和味覺充滿了鮮香的滋味。

馬祖人的心胸就像大海一樣廣博

吃完早餐走出餐廳在街邊閒逛,這裡人的口音和臺灣島上的人不一樣,這裡說的是福州話,不是閩南話。說到這兒我還真得跟大家說一下我曾經的困惑,並不是所有福建人和臺灣人都講閩南話。廈門、漳州、泉州和臺灣島上的人一樣說閩南話,福建閩東人說莆仙話、福州話、霞浦話等這樣的一堆類似不相似的閩東話,閩北人也有建甌話這樣的自己的方言,再加上客家話,一個福建會有無數種方言。最有意思的事兒是當年「愛拼才會贏」這首歌流行的時候我們北方人根本聽不懂歌詞,讓一個福建人給我們唱,他說他是閩北的,根本聽不懂這首歌,當時我們是如入五裡霧中,你一個福建人不會唱閩南語的歌?打死我們也不會信啊!給那個人急的啊!真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了。直給我們解釋,我聽閩南話跟你們一樣,這首歌別說唱了,我也是都一句聽不懂。

海的對面就是大陸

說到口音馬上就遇到了一個事情,走在早集市的小街上最讓我感到好奇的是一種地方美食,名字居然叫狗面。餵狗的?肯定不是。那是說吃的人是狗還是做的人是狗?很顯然,也都不是。那麼為什麼起個這麼怪異的名字?學天津的狗不理嗎?當地人跟我講狗面的真正寫法應該是槓面,但這個槓在當地的讀音也就是福州話裡讀「狗」,結果就叫狗面了。馬祖應該是臺灣唯一不說閩南話的地方,從地理上講馬祖距離福州的距離遠遠低於距臺灣島的距離,從這裡坐船到大陸25分鐘就到也就十幾海裡,但要去臺灣島上要114海裡,得花整整一夜的時間。別看馬祖只有29.6平方公裡的面積,但要說到機場,那可是密度最高的地方,有這麼多的機場和去往臺灣的航班,誰還會忍受在海上一夜的顛簸坐船去臺灣島呢?有,那就是本地的年輕人,他們坐船去臺灣島上玩可以節省一天在島上的住宿錢。

招牌上寫著「狗面」

吃完早飯後開始我們的馬祖南竿島之旅。馬祖是馬祖列島的總稱,這裡有大小36個島嶼組成,我現在所在的南竿島是最大的一個島嶼,面積10.64平方公裡。在馬祖這個最大的島旅遊,景點之間遇到過最長的車程長達7分鐘,沒有再比這個時間長的路段了。島上的最高峰海拔是2480,不過單位不是米是分米,整個馬祖最高峰在北竿島,也就才294米,連300米都沒有超過。離開海邊的早集市我們的車開向第一個景點,前方是一個大陡坡,讓我想到了美國加州的舊金山,海邊幾條陡峭的坡路十分壯觀,尤其在海上航行看金門大橋的時候,那幾條大陡坡成為整個舊金山最為壯觀的景色。還有就是被赫魯雪夫稱作「蘇聯舊金山」的符拉迪沃斯託克,我們叫海參崴的地方,城市也是有這樣的坡路,沒想到我來馬祖正式開始我的行程的第一眼就是這樣一個陡坡。

馬祖南竿島的客運碼頭

今天我們第一個景點是八八坑道,一個曾有著可笑的歷史背景的戰備坑道。馬祖島有個世界之冠,那就是坑道的密度,在這麼一個僅有不到30平方公裡的地方,坑道的數量居然多達256條。所有這些坑道都是歷史的遺蹟,當年都是為了兩岸的戰爭做準備,鬥轉星移70年一晃而過,今天看到這些歷史的過往不由得讓人唏噓不已。八八坑道長約200米,那為什麼叫八八坑道呢?當時開挖坑道時正值蔣介石即將88歲的米壽之年,為了向長官表忠心,直接把坑道命名為「八八」作為生日禮物奉獻給蔣介石。誰想天有不測風雲,這禮物好像有毒,直接就把蔣介石「毒死」了。您說巧不巧,蔣介石就在88歲這年駕鶴西去了。人雖然走了,但「八八」這個名字一直保留到了今天。當年用作反攻大陸的戰備坑道顯然已經被歷史拋棄,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已經壽終正寢的坑道卻迎來了新的生機。

八八坑道入口處

失去戰備功能後八八坑道在軍管時期曾作為馬祖的電信局和電信機房,但後來坑道內冬暖夏涼的溫度十分易於儲存白酒,當地的高粱酒都藏在了這個廢棄了的坑道內。如果說把金門高粱酒的溫順口感比喻為溫柔的女子,那麼馬祖高粱酒就是一個剛烈的男人。兩種高粱酒還有一個區別是金門高粱酒中摻入清水後還是清的,馬祖高粱酒摻入清水後則變得渾濁。據說馬英九特別喜歡喝馬祖高粱酒,甚至還會利用國際會議的時候推銷馬祖高粱酒。走進坑道中,溫度明顯低了很多,還有就是四處溢出的酒香。碼放得整整齊齊的酒缸排列在坑道內的一側,其中還有一條坑道全都是泛著光的酒罐。當地高粱和牛角嶺的天然泉水,再加上長年窖藏陳釀,歷經時間與空間的自然陳釀與淬鍊,馬祖高粱酒成為馬祖的驕傲。「兩岸烽煙淨,坑道酒香濃。窖藏蘊佳釀,好酒才甘醇。舉杯共邀酒,一品即鍾情。」這三句話正好恰如其分的表達了「八八坑道」的歷史、現狀、願景。

八八坑道內的酒罐

出了坑道右轉,走幾百米的距離就是「八八坑道」酒的酒廠。這裡專門有個展示廳,為的就是展示各個系列的「八八坑道」酒,遊客還可以在這裡親自品嘗其優良的品質。門口處是一個韓國瑜的卡通形象牌子,韓國瑜曾在馬祖當過兵,也曾經來過這裡,現在還為馬祖高粱酒站臺。說到當兵,臺灣男人都怕中了「金馬獎」,也就是服役的時候被派到金門、馬祖。遠離了臺灣島,歷史原因這兩個島當時是對抗大陸的前線,火藥味極為濃厚,時時處於備戰的高度緊張狀態。而且那時這裡的經濟發展極為滯後,條件可謂是異常艱苦,就說臺灣流放犯人的綠島,那裡離臺灣的距離可遠遠低於金門馬祖離臺灣的距離。可見在這兩個地方當兵可絕對是苦差事,來到這個比流放犯人還要偏遠的島上,面對的將是極為艱苦的兵役期。

韓國瑜的卡通形象牌

既然說到了那段歷史,咱們就一起去島上的戰略要地雲臺山看看,這裡對面就是大陸,天氣不用太好,一般的條件下就能望到大陸。在這裡的手機信號時常會成為大陸的信號,不用隨身WiFi用流量就可以把美景傳輸到微信之上。在山頂是一眼就能望到的高登島距離大陸最近,只有9.25公裡,可謂是當年的前線陣地了。想當年這裡可是重兵把守的要塞,火藥味瀰漫著兩岸的天空和連接兩岸的海峽,今天兩岸的同胞都可以安心地站在這裡瞭望著眼前的美景。雲臺山是南竿島最高的山峰,也是臺灣小百嶽的第98座,山頂上還有一座軍情館,牆上的浮雕是蔣介石的半身像和他給馬祖「前線」手寫的四個大字「枕戈待旦」。這些看似極為嚴肅的歷史遺蹟今天看來有點喜劇效果,遊客紛紛歡笑著站在浮雕前面與之合影,眼前的嚴肅與歡笑讓人真不能不感嘆時間的偉大,幾十年帶來的轉變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蔣介石枕戈待旦的浮雕

今天的兩岸交流明顯要比幾十年前劍拔弩張的時候寬鬆許多,大小三通拉近了兩岸民眾的距離,從文藝到旅遊,從求學到商貿,頻繁的交流跟幾十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我從北京到臺北的航班僅僅三個小時,比去海南、新疆這樣的地方還要近很多,更別說福建等沿海地區,來趟臺灣真就是出個家門一樣簡單,都不用向公司請假,利用周末就能到臺灣來個自助遊。中國2018年出境旅遊人次1.5億,世界上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僅有13個,假若把中國出境旅遊人次單獨算成一個國家話,這個國家的人口數在世界排名第九。而且中國出境旅遊人次極具含金量,首先,中國出境旅遊不像在歐洲,從北京到遼寧的距離這要在歐洲,弄不好都跨兩個國家了。再有一個,中國不但是出境旅遊人次排名第一的國家,也是境外人均旅遊消費最高的國家。

臺灣的美景會吸引更多的大陸遊客來此觀光

這就相當於買車,想提速快,我就買法拉利。想載客多,我就選56座大旅行車,但想既提速快又載客多,不可能!這樣兩全其美的事兒在現實中可謂是痴人說夢。但中國做到了,出境旅遊人數和人均消費金額同時成為世界第一,這樣的1.5億出境人次是極具含金量的。更別說中國每年的總旅遊人次了,2018年超過了55億人次,而且每年的漲幅依舊是飛快提升。如此巨大的旅遊客源國來臺灣旅遊人次的數量是多少呢?2018年只有區區的不到270萬,兩千分之一都不到。這個結果著實讓人感到意外,遠的歐美國家咱們先放一邊,距離近的日本、泰國。論文化,同宗同祖那兩個國家哪個能比?論消費,日本比臺灣物價高多了吧?論時差,就臺灣和大陸是相同時間。論語言,兩岸之間對話不需要翻譯。論距離遠近,大陸絕大部分省市離臺灣都比那兩個國家近。論歷史淵源,那兩個國家根本沒有跟臺灣比的份兒。

臺灣對於大陸遊客有著不可比擬的先天優勢

但2018年到泰國旅遊的中國遊客人次達到1035萬人次,消費了1240億人民幣。到日本的是800萬人次,佔日本總遊客的四分之一多,消費佔日本旅遊總收入的三分之一。對於中國旅遊者來說明明處於強大優勢的臺灣卻相形見絀,這個結果證明什麼?個人認為證明臺灣在旅遊方面對大陸的吸引力極具開發與成長空間,只要是有一個相對寬鬆的政治環境,兩岸民眾交往的潛力極具可挖。兩岸民眾也確實需要多加交流,道聽途說不如自己身臨其境,只有親眼見到、親耳聽到、親身體會,才會讓例如「臺北不如大陸四線城市」以及「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這些來自兩岸的荒謬說法不會有生存的空間。但願兩岸人民能更多地看到真相,更多地增進了解,對於大陸百姓來說,我覺得首先馬祖這個只有短短25分鐘船程的地方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從這裡開始了解臺灣,從這裡開始領略臺灣,從這裡開始喜歡臺灣。

相關焦點

  • 臺灣唯一講福州話的縣竟被民進黨插旗,馬祖這是咋了?
    連江——兩岸唯一的同名縣島內22個縣市,其中有6個「直轄市」,16個普通縣市。16個普通縣市中,有14個理論上屬臺灣省管,金門、馬祖則屬「福建省」管。這個「馬祖縣」只是俗稱,在臺當局的行政架構下,它叫「連江縣」。沒錯,大陸福建也有一個連江縣,是兩岸唯一的同名縣。
  • 金門與馬祖在蔡英文眼中算不算臺灣的「領土」?
    雖然臺灣當局實際管轄區域包括臺澎金馬,但金門馬祖與臺灣澎湖並不是一回事。從地理位置上講,前者離大陸近,屬於福建離島,後者則與大陸隔道臺灣海峽;而在海峽兩岸各自的行政區劃中,都把金門、馬祖劃入福建省,把臺灣澎湖劃到臺灣省。再從歷史上看,兩者區別更大。臺澎地區有過因為《馬關條約》而被割讓給日本的歷史,而金門馬祖則是國共內戰兩岸分離的結果。
  • 金門與馬祖:在蔡英文民進黨眼中,這裡算不算臺灣的「領土」?
    雖然臺灣當局實際管轄區域包括臺澎金馬,但金門馬祖與臺灣澎湖並不是一回事。從地理位置上講,前者離大陸近,屬於福建離島,後者則與大陸隔道臺灣海峽;而在海峽兩岸各自的行政區劃中,都把金門、馬祖劃入福建省,把臺灣澎湖劃到臺灣省。 再從歷史上看,兩者區別更大。
  • 冬遊馬祖品酒趣 悠遊臺灣的地中海
    你到過馬祖嗎?多年來,馬祖離島一如金門,戰地印象深植人心。來到馬祖的遊人,多半想看看這兒的戰地風情,其實馬祖不僅保有濃厚戰地味道,以石塊打造的閩東建築、馬祖文化和色彩繽紛的廟宇,都是馬祖吸引旅人的魅力所在。
  • 大陸抽砂船包圍馬祖?臺灣神經綁緊
    有馬祖民眾25日在社交媒體上傳影片,指目擊馬祖南竿島海域出現大批大陸抽砂船,數量之多,幾乎將整座島包圍。25日是臺灣光復75周年,發生仿若「圍島」之事,讓臺灣神經綁緊。 臺灣媒體不少以馬祖「被包圍」作話題,報導加評論,看似山雨欲來。
  • 馬祖縣長楊綏生:讓馬祖從「前線」變成「後花園」
    記者:我們第一次來馬祖,確實感覺到它有非常與眾不同的地方。從小三通航線過來,一下船登上碼頭,就看到岸上不遠處有一個非常大的標語牌,上面寫著「枕戈待旦」四個紅色的大字,特別醒目。這種特殊的歷史印跡,讓人感到很獨特的意味。楊綏生:馬祖過去是在閩江口外的一些小島,1954年第一次臺灣海峽危機後與大陸分離,後來都跟臺灣在一起。以前這些小島是個漁村,1954年以後變成一個戰地。
  • 從「娘媽」到「媽祖」:說說「媽祖」名稱的由來!
    比如,大家都知道「媽祖」,可多數人卻並不知道「媽祖」名稱的由來。前些天,有人因工作需要,向我詢問答案,我做了十分簡略的說明。今天,「阿朱講媽祖」乾脆就這個問題詳細解釋一下吧!(圖片來自湄洲發布)那麼是什麼時候開始叫「媽祖」的呢?專家學者對此有爭議。有的說是明中期,有的說是明末清初,有的說是清中葉,反正都有證據。不過依我看來,還是明末清初較可信。因為此前不管是民間還是廟堂,均稱「天妃」或「天妃娘媽」。
  • 臺灣北港媽祖文化之旅在天津拉開帷幕
    主持人:為期七天的臺灣北港媽祖文化之旅4月19日在天津拉開了帷幕,來自臺灣的近200名媽祖信徒向天津天后宮贈送了媽祖金身座像,同時,臺灣北港的朝天宮與天津的天后宮建立了至親盟的關係,兩岸同胞在媽祖文化交流方面又有了深入地發展,請看記者的報導。
  • 山東話、四川話、湖南話……臺灣曾匯聚大陸各省方言,如今會講的人...
    海峽導報(駐臺記者 薛洋)臺灣某企業日前邀大陸駐臺媒體餐敘,同樣受邀的南京大學臺灣校友會會長、臺陸軍退役少將劉以善在致辭時,不僅說起他老家的河南話,還與四川話、閩南話自由切換,讓在場的大陸記者聽得目瞪口呆。
  • 臺灣最大的媽祖廟,你所不知道的歷史真相。
    媽祖是臺灣最重要的女神之一,這要感謝她在從祖國大陸到臺灣的危險旅程中所提供的保護。據估計,僅臺灣就有400多座供奉媽祖的寺廟,但其中最神聖的寺廟之一坐落在臺南市區。在大媽祖廟內,一間又一間的房間裡供奉著各種神靈的神龕,尤其是在大殿後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個巨大的金色在中間代表馬祖本人。
  • 這座距大陸沿海30公裡僅2.6km2的神秘島嶼,是臺灣最小最窮的鄉
    與金馬類似,在福建沿海還有一個微型小島由臺灣當局實際管轄,同樣長期作為臺灣地區的離島戰地,但如今,該地並沒有收穫兩岸和平所帶來的觀光紅利,淪為一個被遺忘的角落。這個小島叫烏坵嶼,是臺灣地區面積最小、最窮的鄉,也是臺灣地區唯一流行講莆仙話的鄉。
  • 在臺灣的媽祖廟
    臺灣與莆田淵源很深,雖隔一灣海峽,仍阻斷不了兩岸人民的密切往來,在海對面寶島臺灣,不僅繁衍著眾多的興化裔,而且在臺灣的高山族中今還有幾個社通用興化話作為口語。    餘文以《續修臺灣府志》卷十五(番社風俗)中指明,福建興化府漢人渡海到臺灣後,娶高山族婦女為妻,隨後「令其子孫婚配,皆由父母主婚,不與別番同」。
  • 臺灣馬祖列島 脫下「戰袍」後的別樣風情
    「海上戰馬」脫下戰袍,開始陸續開放軍事觀光資源,先是吸引了大批臺灣本島遊客陸續到來。2001年起,馬祖成為最早開通「小三通」的航點之一,又大大方便了來往「兩馬」(馬尾、馬祖)的鄉親和在福建投資的臺商。2011年6月28日,「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正式啟動,第一批試點城市為北京、上海及廈門,同時,兩岸雙方同意開放福建居民赴金門、馬祖、澎湖地區個人遊。
  • 行走臺灣:告訴你一個不知道的馬祖
    此次應臺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北京辦事處之邀,參加大陸媒體個人遊參訪團,一睹臺灣離島風貌,也算解開了多年的寶島情結。  馬祖是多彩的。不必說世界最高大的媽祖石神像、遍布全島的軍事設施、酒香四溢的八八坑道,也不必說紀念戚繼光剿倭的繼光餅、連臺灣本島遊客都垂涎的淡菜、還有汆湯佛手裡鮮軟的螺肉,單是馬祖三五座聚落、一兩處古蹟、幾隻神話之鳥,給人的印象就足夠深刻。
  • 「金門的前途不在臺灣,在大陸」
    說得難聽一點,臺灣沒把我們看在眼裡,我們跟臺灣不一樣,我們是福建省金門縣,我們是說閩南話的外省人,角色很尷尬,裡外不是人。「臺獨」的眼裡根本就沒有金門、馬祖的存在,雖然不敢直接說不要我們了,但心裡從來不覺得我們重要。經濟觀察報:所以說,你的很多立場和行為,也是出於現實利益的考慮?李炷烽:這是一個大環境。
  • 閩南人和臺灣人有很多親戚關係,那麼閩南人是怎麼看臺灣人的?
    閩南人和臺灣人有很多親戚關係,那麼閩南人是怎麼看臺灣人的?其實我本人對臺灣人印象不太好!我1983年出生,老家是漳州東山縣。照理說,兩邊親戚,血緣,信仰等關係,應該很親密,其實是你把人家當親人,人家把你卻並不。我講幾個例子你們就知道臺灣人咋樣了。海上亂抓人東山別的不多就是漁船多,而且不像很多地方的漁船就是那種三四米的小船,東山的漁船大多是遠洋漁船。
  • 臺灣馬祖列島:脫下「戰袍」也風情
    馬祖列島位於臺灣海峽西北方,在北緯25-26度、東經119-120度之間,距離臺灣本島114海裡,西與福建閩江口相距約5.4海裡。  馬祖列島總面積25052,包括連江縣的南竿鄉、北竿鄉、莒光鄉和東引鄉四鄉36座島嶼,其中又以南竿島、北竿島、西莒島和東引島為馬祖五大島。
  • 閩南民間信仰隨大陸移民傳入臺灣,是水土不服呢?還是發揚光大
    祖國寶島臺灣,有近八成的民眾擁有宗教信仰,逾五成民眾經常參加各類型的宗教儀式與慶典。那到底臺灣的民間宗教信仰,緣何而來呢?又如何在臺灣得到發展和發揚呢?臺灣民間信仰廟宇眾多,所奉祀的神祇繁雜,大體上可分為全國性神祇和地方性神祗兩大類型。臺灣民間信仰的早期形態是從大陸移民傳播過去的,帶有明顯的大陸化色彩。
  • 臺灣馬祖島媽祖信徒元月一日直航湄洲島進香
    中新網香港十二月十二日消息:臺北訊,馬祖列島媽祖信徒五百多人,將於臺灣當局明年元月一日開放兩岸「小三通」之日,直航福建馬尾港,轉赴湄洲島進香,藉此寫下媽祖及其信徒直航兩岸的新章。  據中通社報導,馬祖島天后宮廟宇管理委員會表示,開放兩岸「小三通」,力爭在新的世紀將為兩岸和平帶來新契機,是馬祖鄉親長久以來的心願。
  • 踏訪馬祖:昔日軍事禁區 今日「海上桃花源」
    前些年,馬祖一直被作為戰地管治,直到1992年才解除「戰地政務」。1994年局部開放臺灣島內民眾觀光。1999年又定為風景特定區。  馬祖名字源於「長佑海民」的媽祖。據考古發現,馬祖最早的人類活動與來自大陸的古閩越人有關。馬祖的開發最早始於元朝,因距離大陸不遠,成為大陸漁民出海捕魚時休憩避風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