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父母對於孩子都是有著滿滿的期待,不僅希望孩子能聰明,有能力,未來可以成才,還希望孩子能有中國的傳統美德。
因此父母對於孩子的性格培養非常重視,就希望孩子能變為一個人人稱讚有教養的好孩子,但美德培養卻並沒有想得那麼容易。
可能並不是,在生活中有些家長可能發現,明明對孩子的美德培養非常重視,但是孩子依然很自私,佔有欲強不懂得謙讓,與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馳。
「美德培養」需謹慎,錯誤的方式只會在錯誤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1. 謙讓不代表犧牲自己取悅他人
在生活中有些家長總是教育孩子要懂得謙讓,並以「孔融讓梨」的故事為標準,強迫孩子不能選擇自己喜歡的,要把好的給別人。
這樣真的是謙讓的真正的含義麼?可能並不是,父母用這種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一生都是平平無奇碌碌無為的,畢竟孩子已經習慣性去謙讓。
從來不懂得為自己的爭取,幹什麼都退縮,不去和別人爭,這樣的謙讓坑的可是孩子一輩子呀,父母要明白,謙讓並不代表要去犧牲自己取悅他人。
謙讓的真正意義是在保證自己的利益的前提下,選擇先後的問題,而不是讓一直委屈著自己,不敢有自己的想法。
2. 秩序觀念要堅持
在一些公共場合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人排隊,這是一種遵守秩序的象徵,孩子小,父母很容易就會給孩子建立這種秩序觀念,孩子也會做的很好。
但是在生活中卻經常會發生一些打破秩序的事情,排隊這件事看似很容易,但實際上卻並不輕鬆,畢竟經常有一些人由於沒有耐心或者是有急事而插隊。
一旦父母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出現這個行為,就會打破孩子心中的秩序觀念,讓孩子認為不排隊也是正常的,當秩序觀念一旦被打破,再想要堅持下去就難了。
3. 父母不做好榜樣,再多的教育也沒用
有很多父母教育孩子一套一套的,有很多的規矩,但是自己卻從來不遵守,這樣的教育對孩子又有什麼用呢,父母總是說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父母要明白,對孩子來說,父母的行動要比語言厲害幾百倍,再多的話都不如一個行動對孩子的影響大。
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美德是好事,但是要注意方法,如果父母用了錯誤的方式,不僅不會讓孩子有好的美德,反而還會讓孩子人品變差,美德培養需謹慎,管教孩子要用對方法。
教育孩子是門學問,父母要學會用「腦」
1,不逼迫,零暴力
教育孩子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父母肯定會有崩潰不高興的時候,但父母也不要用逼迫或暴力的方式去逼著孩子懂事。
暴力和逼迫只會取得一時的效果,等孩子年紀慢慢大了,有了更多的思想以後,父母的這種教育就沒有用了。
父母要以德服人,用愛去改變孩子,讓孩子從內心改變自己錯誤的行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正確的。
2,給孩子尊嚴
有些父母會覺得孩子淘氣,就要在很多人面前批評孩子,這樣孩子自然就不敢了,但是父母有沒有想過孩子也是有自尊的。
不管是誰當著很多人面前被批評,都是對自尊和人格的一次大侮辱,很有可能就因為這一次的批評而一蹶不振,出現心理問題。
而孩子更是,他們內心非常敏感,並極其愛好面子,父母要真的當著眾人面前批評孩子,很有可能就會讓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最好使用一對一的方式,這樣不僅保護了孩子的尊嚴,還讓孩子的注意力全在父母身上,畢竟此時身邊沒有更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事情。
3,寵愛但不失原則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但這絕不是毫無原則的溺愛,而是不失原則的寵愛。
該寵孩子的時候就要寵,但是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也要及時提出並正確教育,讓孩子明白有些事情是堅決不能去做的,這樣孩子內心就會給自己設立一個界限,未來才不會輕易打破規則。
育兒寄語
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不管是美德的培養還是其他,父母都要用腦,找對方法才能事半功倍,不然父母再多的教育對孩子來說都是沒有用的,科學育兒,才能讓孩子更優秀。
你有逼迫孩子放棄自己的利益去謙讓麼?歡迎留言討論。
-----------------------
在這裡你可以發現一些實用和有意義的文章,如果你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任何的問題,歡迎隨時來問,想要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分享給更多的人。
#父母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