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開展臨床研究?第一步,先認識臨床研究!

2020-12-14 騰訊網

大多數人一提到臨床研究就想到隨機對照試驗(RCT),潛意識裡把研究與RCT等同起來。結果問題就來了:試驗分幾組?如何隨機?如何做到盲法?病人不配合怎麼辦?…… 而這些問題往往限制臨床醫生開展臨床研究。

最後得出一個定論:這個臨床研究無法做。

但真的是這樣嗎?

凡是以病人或健康人為研究對象的醫學研究都是臨床研究,其中又包括各種臨床研究類型:實驗性研究(即有幹預,對幹預措施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評價,如臨床試驗等),觀察性研究(即無幹預,如RCT)。

臨床試驗(clinical trial)是其中特別的一大類, 即前瞻性的臨床研究。

臨床研究經過了幾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

第一個臨床對照試驗——柑橘和檸檬治療壞血病

1747年,James Lind為了探索壞血病的治療方法,比較了當時用於治療壞血病的 6 種方法,得出了柑橘和檸檬(因為柑橘和檸檬含有大量維生素 C)治療壞血病有效的結論。這項研究被視為第一個臨床對照試驗,這一成果於1753年發表,James Lind 也被認為是臨床對照試驗歷史發展的先驅者之一。

來源:網絡

第一例具備雛形的病例對照研究——Broad Street 水井與霍亂暴發

19世紀中旬,英國倫敦市區暴發霍亂,在John Snow起初調查發現霍亂發生與當地寬街水井汙染有關後。1855年,一位名叫Whitehead的當地官員對霍亂暴發細節信息進一步展開調查,他的研究具備了病例對照研究設計的基本要素,設立了病例組和對照組,回顧調查既往可能的危險因素暴露史,並對兩組的暴露比例進行比較等,在病因學研究方面是一大進步。

來源:網絡

第一個半隨機臨床對照試驗——血清治療白喉試驗

1898年,為驗證血清療法治療白喉的臨床療效,年僅 28 歲的 Fibiger 設計了一項「更為嚴謹」的臨床對照試驗。試驗結果提示血清治療白喉可降低白喉的病死率。根據病人入院的日期將之分配為兩組(隔日交替),這是早期採用的隨機分組方法之一,簡單易行,但當前已被更為嚴謹的隨機分配方法所替代。本試驗被認為是第一個嘗試隨機分配的臨床對照試驗。

來源:網絡

第一個回顧性隊列研究——家庭接觸史與結核病傳播的研究

美國流行病學家 Frost 於1933 年開展了一項家庭接觸史與結核病傳播的研究。依據是否存在結核病家庭接觸史,將研究人群分為兩個隊列,分別計算兩組結核病年發病率,結果提示有結核病家庭接觸史的人群結核病發病率是無結核病家庭接觸史的人群的 2 倍。它被認為是有意識地應用回顧性隊列研究設計的較早研究之一。

來源:網絡

第一個現代模式下的病例對照研究——生殖因素和乳腺癌的關係

1926年,英國衛生部在公共衛生和醫學學科發表了一篇探究生殖因素與乳腺癌間關係的研究,被認為是現代模式下第一個病例對照研究。研究者將500 例乳腺癌患者和 500 例非乳腺癌患者(其他特徵與病例組相似)作為病例組和對照組,並對兩組婦女的職業、新生兒病死率、國籍、婚姻狀態、年齡等因素進行了分析,結果認為乳腺癌與絕經年齡、首次妊娠年齡、分娩次數、哺乳等因素相關,儘管該研究並不是第一次證明低生育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但在病例對照研究的歷史上卻有著裡程碑的意義。

來源:網絡

第一個大規模、多中心、臨床對照試驗——棒麴黴素治療感冒試驗

《柳葉刀》雜誌於1943 年報告了一種新的抗生素——棒麴黴素,它是一種展青黴的代謝產物。為了驗證棒麴黴素是否具有抗感冒作用,在醫學研究委員會(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RC)的支持下開展了覆蓋英國的一項多中心臨床對照試驗,不同中心採用設計一致的試驗方案。研究結果提示棒麴黴素並不能緩解由感冒造成的痛苦與負擔。該試驗被認為是第一個大規模、多中心、臨床對照試驗。

來源:網絡

縱觀醫學研究的發展,都離不開臨床試驗,臨床試驗只是臨床研究中的一小部分,也是臨床證據的基石。但並非所有臨床試驗的結果都是可靠的,它需要科學的設計、採取恰當的措施降低偏倚的影響,並謹慎地做出解釋。臨床試驗方法學發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經歷了漫長的探索、驗證、發展的過程。

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和努力,臨床試驗的設計方法日趨完善。目的也是為了儘可能地控制偏倚,提高臨床試驗質量,使我們的研究結果更為真實、可靠。因此,科學、完善的臨床試驗方法學是提高臨床試驗質量的重要保障。

儘管我國的臨床研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2019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上發布的《2019中國臨床醫學研究發展報告》中了解到的信息:美國、中國、英國等國發表的臨床醫學研究論文數量位居全球前 10 位。中國的臨床醫學研究論文數量增長迅速,2018年以 44279 篇位居全球第二。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2009年至2018年我國共發表臨床醫學研究論文 30.23 萬篇。與全球整體變化趨勢相比,我國臨床醫學研究論文增長速度較快,佔全球總數的比重逐步提升,佔比從2009年的 5.06% 增至2018年 13.57 %。

Δ 2000年—2019年全國臨床試驗登記數量及中國藥物臨床試驗登記數量

來源:網絡

該報告全面地反映了國內外臨床醫學研究領域2018年度發展概況,中國的臨床醫學研究論文數量能位居全球第二,都得益於科研工作者對臨床研究的愈發重視及對手握的臨床資源充分合理的運用。

解決臨床問題

臨床科研者因工作上的原因,每天面對大量的臨床問題,而臨床問題正是創新的源頭,因此,從臨床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才是科研創新的正確道路。臨床醫生對於疾病擁有絕對的第一手臨床資料,同時在對疾病預後的跟蹤隨訪(包括疾病的病因分析,治療方案決策分析,預後分析)有很大優勢,而這正是臨床科研開展的根本原因。

打造醫院王牌科室

臨床與科研相結合,才能互相推動和促進,充分整合研究資源和醫學專家,能夠結合臨床的特性和研究價值,提供具有連續性、交叉性、合理性的臨床方案,同時幫助完成各種研究報告和高質量醫學論文發表。

推動人類醫療事業進步

作為指導臨床最重要的依據——臨床診治指南,都是根據一個個試驗,一個個研究總結歸納而來的。如果中國的臨床醫生都不做科研,你是用美國的指南還是用英國的指南?

來源:中國臨床指南文庫(截圖於 cgc-chinaebm.org)

臨床研究的根本是我們每天接觸的病人,目的是從臨床患者中發掘出有臨床指導意義的研究結果,對於臨床研究的發展除了需要科研者的努力也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推動。

目前,國內臨床科研基金級別最高的當屬衛計委的「臨床學科重點項目」。該項目基於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因此只有一些大牛醫院的重點科室申請,支持醫院開展以解決疾病診療問題為核心的專科能力建設。

除了衛計委外,各省市的科委也有不少基金能用於臨床研究。比如,上海市2017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中就有生物醫藥領域科技支撐項目,其中就有不少是臨床試驗。

國外臨床科研基金情況

美國、英國等國都將醫學研究作為國家科技發展的重要內容,將醫學研究作為國家科技投入的重點。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最大作用就是用納稅人的錢去支持生物醫學研究,因此,NIH需要根據其資助策略制定合理的基金分配及預算方案。通過國立衛生研究院路線圖(NIH Roadmap),確定了優先領域,其中就有臨床醫學研究體系的重建。

因此,要使臨床試驗領域在中國得到健康快速的發展,政府對此領域的明確關注,相關政策、資金和資源方面的支持必不可少。

臨度科研根據自身發展的特點和市場的需求,聚焦協助醫生發起的臨床科研,提供嚴謹臨床方法學支撐,幫助醫生解決在數據收集和統計分析的困難,提高臨床研究效率和科學性方面,今年依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臨床研究項目全年業務諮詢量高達 5000+,累計協助完成 600+ 科研成果展示,協助打造華南、華中等地區多家醫院的王牌科室,在腫瘤科、神經內科、消化科等科室的成果顯著。

由臨度科研自主研發的臨度EDC小程序於18年底上線,助力醫生建立資料庫取得重大進展,19年全年累計收集資料庫 280+ 項目,收集病例數高達 100000+ ,迄今為止,臨度科研小程序已覆蓋 300+ 醫院,協助醫生加速完成科研成果產出。

2020年,臨度科研仍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微課堂丨劉靜:臨床研究問題的提出、構建和選擇
    研究問題是研究者通過開展研究想要解決的問題,也是臨床研究選題的目的。
  • 彭曉霞:如何利用真實世界數據開展臨床研究?
    在本期微課堂中,我們邀請到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臨床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中心彭曉霞教授,請她為大家講解如何利用真實世界數據開展臨床研究。但由於隨機對照研究的研究人群特徵、幹預措施及背景醫療質量與真實世界存在差異,導致臨床隨機對照研究成果在真正臨床實踐中的推廣和普及遇到了挑戰。而臨床實踐中醫療決策的不斷優化需求推動了研究方法學的進步,催生了真實世界研究。真實世界研究可以採用多種的研究設計,例如,回顧性隊列研究、前瞻性研究、病例對照研究設計、實效隨機對照研究等。
  • 南京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初見成效
    為加強南京醫學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打造臨床醫學研究與成果轉化高地和新醫藥與生命健康產業地標,今年以來,南京市科技局會同衛健委等部門持續推進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建設和動態管理,在協同創新網絡建設
  • 生物統計學家:臨床研究的幕後高手
    日前,Chinese Clinical Oncology雜誌邀請到來自梅奧統計部門的Daniel Sargent教授和Qian Shi教授組建「Statistics in Oncology Clinical Trials」統計學專欄,希望通過組織腫瘤臨床試驗領域頗有貢獻的著名統計學家來撰寫相關文獻,提高人們對生物統計學家重要作用的認識,增強腫瘤學家和統計學家間的交流,刺激更多臨床試驗設計方面的創新研究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020年度臨床...
    為加強臨床研究項目管理,提升臨床研究質量,規範臨床研究實施,建設臨床研究團隊,發揮Tonetti教授在臨床研究上的引領作用,國家口腔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2020年度臨床研究項目推進會於2020年12月1日召開。
  • 任麗麗: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研究對臨床的提示
    今天主要和大家交流新冠病毒從病原學的角度進行了哪些研究,這些研究給臨床帶來哪些提示,特別提到的是在病毒檢測方面如何選擇方法。從2005年開始,國內團隊開展了系統的呼吸道病毒病原學研究,積累了核酸、抗體等檢測方法和經驗,在新冠病毒檢測中這些技術能夠在病原鑑定和病原學研究中充分發揮作用。 一、它是誰?
  • COVID-19臨床研究核心結局集——WHO的推薦
    在新發傳染病暴發期間,快速開展高質量的臨床研究有助於早期認識這類疾病的本質和流行病學特點,了解其臨床特徵和預後情況,指導臨床醫生選擇最佳的治療策略,這對於公共衛生系統進行疫情防控是至關重要的
  • 益生菌的研究及臨床應用
    兒童中益生菌研究的首要領域之一是治療和預防腹瀉,已經證實乳酸菌GG在兒科抗生素相關腹瀉方面顯示了良好的治療作用。1999年在芬蘭開展了一項雙盲臨床試驗,涉及了119例服用抗生素治療呼吸系統感染的兒童,平均年齡45歲,在服用抗生素期間每天服用乳酸菌GG兩次,結果,腹瀉的發生率比對照組明顯的降低,分別為5%和16%。
  • 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滬啟動
    據悉,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和國家藥監局組織完成了第四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評審工作。12月5日上午,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辦的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啟動大會暨第一次學術研討會上,上海市副市長宗明、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等領導和王威琪、趙繼宗、宋爾衛、樊嘉、葛均波等院士,共同為「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揭牌,同時向首期認證的20家「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和94家「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核心單位」授牌。
  • ...臨床研究分會學術年會暨臨床研究數據管理與統計分析方法培訓班...
    【學會通知】2020年中醫臨床研究分會學術年會暨臨床研究數據管理與統計分析方法培訓班將於8月29日… 2020-07-29 1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瑞石生物開展新型JAK1抑制劑全球同步臨床研究
    上海2018年10月22日電 /美通社/ -- 10月18日,瑞石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石」)正式宣布,美國 FDA 批准了公司申報的新型小分子 JAK1抑制劑 SHR0302的 II 期臨床研究申請。
  • 中科院微生物所王軍研究員奔赴武漢開展臨床致病機理研究
    3月14日,中科院微生物所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王軍研究員奔赴武漢,將與武漢金銀潭醫院和中科院武漢病毒所進行合作,推動藥物等臨床合作,研究新冠病毒的臨床致病機理,開展中科院科研攻關任務中的相關科研工作。
  • 幹細胞治療心衰的臨床研究:回顧與進展
    幹細胞移植已成為當前心血管病領域研究的熱點。幹細胞可分為兩大類:多能幹細胞和成體幹細胞。下文將從這兩類細胞出發,談談各自的臨床研究進展。然而ESC存在來源上的倫理問題以及移植後的成瘤風險,到目前為止,只有法國開展了有關ESC衍生心血管前體細胞(ESC derived-cardiac progenitors)治療心衰的臨床研究。
  • 2020年失敗臨床研究TOP10
    新藥研發相關的註冊性臨床試驗或多或少也受到波及,患者招募遇阻導致試驗進度不及預期,關鍵臨床開發計劃調整推後的情況比較常見,相關企業不得不做出應對。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企業雖然在2020年如期等到了關鍵臨床試驗結果的公布,但是卻收穫了失利的消息,頗感無奈。本文在此列出2020年的10項重大失敗臨床研究,供大家參考。
  • WCG臨床服務部門與InformedDNA合作幫助研究有效的臨床試驗
    新澤西州普林斯頓2018年6月25日電 /美通社/ -- 致力於提升臨床研究質量和效率的全球領先臨床研究解決方案提供商WCG® (WIRB-Copernicus Group®)臨床服務部門與美國較大的獨立遺傳學專家服務提供商InformedDNA®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河北省人民醫院入選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近日,河北省科技廳、省衛健委發布通知,決定對河北省首批5家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予以備案,河北省人民醫院入選首批5家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河北省首批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備案名單(2018年)如下:《通知》要求,各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及依託單位要按照《河北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工作指引》要求,充分發揮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作為臨床醫學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作用,圍繞河北省疾病防治需求和臨床醫學研究存在的問題,整合集成臨床醫學研究資源和創新力量
  • 中國原創新冠疫苗首次在國際開展Ⅲ期臨床研究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據中國生物官方公號消息,6月23日,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滅活疫苗國際臨床(Ⅲ期)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啟動儀式在中國北京、武漢、阿聯阿布達比三地,以視頻會議方式同步舉行,阿聯衛生部長向國藥集團中國生物頒發了臨床試驗批准文件。
  • 「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落戶中山醫院
    ■介入治療是在醫學影像引導下進行非直視下診療的新學科,是心臟、血管、腫瘤等疾病的三大治療手段之一「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昨天落戶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擔綱中心主任。
  • 大熊貓牙科臨床技術與應用工作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開展
    大熊貓牙科臨床技術與應用工作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開展 2019(簡稱熊貓基地)獲悉,大熊貓牙科臨床技術與應用研究工作於日前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正式啟動。
  • 我市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實現零突破
    近日,安徽省科技廳網站發布《關於第三批安徽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公示》,依託阜陽市人民醫院所建的安徽省脊柱畸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名列其中,該中心的設立將實現我市省級臨床研究中心零的突破。據悉,安徽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是面向我省疾病防治需求,以提高我省臨床診療水平為宗旨,以臨床應用為導向,以省內臨床診療水平領先的醫院為主體,以省、市、縣(市、區)醫院共同參加組成的疾病診療協同網絡為支撐,開展臨床臨床疾病診療技術研究、成果轉化、推廣應用、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的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類省級科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