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人們對於土地和房子的執念是從未改變的,生在這塊土地上,靠著這塊土地生存,然後再歸於這塊土地,完成了一次完美的輪迴。土地是人們生活的保障,而土地上的房子對於中國人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這和中國人傳統的居家觀念是密不可分的,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房子就是家的縮影,對於家庭觀念很重的中國人來說,有自己的房子就有一個安身立命之所,有一個心靈的棲息之地。所以有一個穩定的住所是每個人的心願,由此也產生了很多關於建房的講究,比如「寧讓青龍高萬丈,不讓白虎抬頭望」,這句俗語就說了蓋房的禁忌,大家不妨來了解一下。
寧讓青龍高萬丈,不讓白虎抬頭望
這話源自中國風水學說理論,在風水學中,以四獸代表四象,象徵了四個方位。在上古時代,古人把天分為東西南北四宮,在東邊的星宿形狀是龍,西邊的星宿形狀是虎。中國的地理位置在地球以北半球居多,所以中國的建築以坐北朝南居多。一天中太陽從東方升起(也就是房子的左邊),五行中東方主木,對應五色中的青色,所以稱為「青龍」。而一天中太陽在西邊落下(也就是房子的右邊),五行中西邊主金,對應五色中的白色,所以是「白虎」。東方屬木,西方屬金,五行中金克木,木受傷,所以就有了「寧可青龍高萬丈,不可白虎亂抬頭」的說法,意思就是說寧願建房的時候左高右低,也不能右高左低。
我們北方農村的房屋基本上是坐北朝南,東西成排,南北成行的格局。所以左鄰右舍,左為東鄰,右為西舍。農村的主屋都是坐北朝南,全天都能照射到陽光,因為下午的太陽會比上午的太陽更毒辣一些,所以主要是在下午陽光的照射下。如果西邊的鄰居家的房子高出自家房屋很多,那麼在下午時早早的就曬不到太陽,時間長了屋子和院子裡就會變得潮溼,人在潮溼的環境下生活就會特別容易生病。而且太陽是東升西落,東邊高一些,這樣能更早的沐浴陽光,人早上起來就能看見陽關照耀,心情更愉快一點。西邊低一些,遮擋少,隨著下午日落,傍晚房子也能較長時間的有光照到,總的來說,東高西低能是白天一天光照時間最長,陽光也最充足,人就會住得更加舒服,對人的身體也是有好處的。
還有就是如果西鄰的房屋過高,就會影響曬糧。在農村,糧食收穫以後,都會在自家房頂上晾曬。而一天中正午到下午三四點鐘的時候是陽光最強的一段時間,此時太陽位置在西南側,陽光由西向東照射,如果西鄰房屋過高,就會讓糧食需要曬的時間比別人家時間長,在冬天如果曬不幹會影響糧食的儲存和售賣。這個可是農村一家人一年的經濟來源和口糧來源呢,所以人們對於這個還是很忌諱的。
其實現實並不能證明,白虎比青龍高就一定會給家裡帶來災禍,就是農村人的一種生活經驗。這個說法開始主要是在前秦時期,《周易》作者周文王,崛起於今西安一帶,西安地處西北南三面環山的關中盆地,因此戰亂多從東面發生,這就要求東面戰事防禦的城牆要高,便於阻擋敵人進攻,而西面是糧草供應和軍隊集結的通道,要求平緩,因此東高西低的地形和建築就非常符合戰事需要,所以東高西低的說法就流傳了下來,其實總結起來就是因地制宜,只要能因地制宜,對於東高西低還是西高東低就沒有那麼強制了。
《增廣賢文》涉獵頗豐,從人情世故到禮儀道德,再到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同時又通俗易懂,充滿大智慧,十分推薦大家閱讀學習。
書中諸多膾炙人口的俗語流傳深遠,這些俗語或談為人處世,或談人際關係,或談立志勸學「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知足常樂,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這些俗語總結了千百年來人們為人處世的智慧,成為簡明生動哲理式的佳句。
無障礙閱讀:原文+注釋+譯文+評析,可以輕鬆閱讀,獲取知識,還有故事連結,講述背後故事,讓我們可以更清晰的了解要表達的內容。
感興趣的趕快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