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裡瘋狂轉發著一位牛人寫的段子:
不談做作業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
一涉及做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
讓路人恥笑,讓老人血壓升高,讓鄰居不能睡覺!
前一秒如膠似漆,後一秒分道揚鑣。
家長們都表示這必須是一位「戰壕裡的父母同胞」寫出來的,因為這短短的四行字,將廣大父母對於的輔導孩子寫作業時的情景完美濃縮,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時之間網絡上到處是訴苦的家長,對於孩子寫作業這件事,父母們似乎都有一肚子委屈要說。
媽媽們是「戰場」上的先鋒:
爸爸們隨後也在作業大戰中「淪陷」:
各位家長唏噓一片,原來寫作業不僅是自己家的「恐怖節目」,大家都一樣,看著評論,竟然還生出一種同仇敵愾、惺惺相惜之感……
誒!突然還有點小竊喜的感覺,是怎麼回事?
寫作業的「戰火」一路蔓延,從父母身上傳到了上一輩那裡,原來想著孫兒是爺爺奶奶的寶貝,且有經驗,輔導個作業應該能得心應手了吧?
通過輔導孩子寫作業,父母突然理解了老師工作的艱辛,難怪說做老師的人脾氣好,不僅知識淵博,還得儒雅溫柔,想要為人師表,涵養一定要好。
就連未婚的單身青年們也看著評論笑出了聲,小板凳搬好,前排吃瓜看戲:
其實父母的心情很容易理解,正是因為想多關心、幫助孩子,才會陪著孩子寫作業。然而事實卻剛好相反,父母不斷指出孩子的錯誤,孩子會越來越受挫,越來越害怕,越容易反覆犯錯。同時,還幹擾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寫作業時的哭鬧、磨蹭、過於依賴家長等問題,也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嚴重,惡性循環之下,反而可能會越輔導越糟糕。
孩子的內心崩潰程度,不會比家長低,只是孩子們可能不敢吭聲。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呢?
1、製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做作業本來就是一件費力又費腦的苦差事,再加上家長在旁邊不停的催促,反而給孩子添加了壓力。
其實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在旁邊安靜地看書、工作,或者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那種寧靜的氛圍,可以幫助孩子靜下心來。
但切記不要在陪孩子寫作業時自己玩手機、iPad,會讓孩子覺得:為什麼你可以玩遊戲,我卻要寫作業?從而更加反感寫作業這件事。
2、引導孩子獨立思考:
作業是屬於孩子的,就像屬於孩子的小鞋子、小玩具等一樣,不屬於爸爸媽媽。不少家長覺得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陪孩子寫作業理所應當,大包大攬之下,不僅累壞了自己,還使孩子產生依賴心理,無法獨立完成作業。
家長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辦法或思路,遇到問題要先讓孩子想,哪怕錯了也不要急著批評他們,因為孩子們已經在為「自己的事情」而努力了,先引導孩子思考,甚至讓孩子將問題整理出來後,第二天請教老師,讓請教完老師的孩子回家告訴家長如何解決,起到再次複習的作用。
3、固定學習時間:
孩子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常常做一會兒作業就會走神。很多家長因此而責怪孩子,甚至大發雷霆,殊不知注意力也需要培養,而吼罵、數落,只會讓孩子覺得厭煩、害怕。
孩子回家後,家長可以先詢問一下孩子今天的作業量,給孩子一個較為寬鬆固定的時限,如果孩子能按時或者提前完成時,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
當孩子在時限內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時,也不要著急,家長可以上前詢問孩子是否遇到難題需要幫助,先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學習上。如果孩子並不是遇到了難題而拖拉,可以讓孩子休息放鬆幾分鐘,及時鼓勵孩子:「已經做了20分鐘啦,真棒,再堅持一會,馬上做完了,我陪著你,好嗎?」
總之,孩子做作業的時,家長情緒要平靜,不要發火,耐心的陪伴孩子完成,即使有時會有一點點暴躁也不要太過擔心,因為爸爸媽媽永遠是孩子最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