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家長不適合輔導孩子寫作業,陪得越多,傷害越大

2020-09-21 愫說育兒

在中國約4.52億戶家庭中,

擁有超過1億的小學在校生,

超過七成的家長,每天下班後輔導孩子作業時間超2小時

在輔導作業這件事情上,媽媽是主力軍,

全國有八成的媽媽,每天在輔導作業時,都十分暴躁,

如果暴躁易怒是種病,全國千萬個媽媽,都是「病友」。

「病友」提問:孩子做作業時,家長是否一定要坐在邊上陪著?為什麼?

我們小時候的作業都是自己做啊,爸媽都在客廳看電視的呀,為什麼我們當了爸媽還要陪娃寫作業?

據相關研究表明,目前最傷害家庭關係的事情就是輔導孩子作業。

這事不僅傷害親子關係,還會傷害夫妻關係——95%以上的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時,感覺孩子的智力水平不及當年的自己,而100%的夫妻認為這是對方的基因導致的。

現實如此嚴峻,為了和諧家庭,不陪孩子寫作業可不可以?


孩子寫作業,家長陪在邊上的目的是什麼?

有人做了一個關於「小學生寫作業常見問題」的調查報告:(見下圖)

孩子作業的背後,是各種各樣的棘手問題。為了解決問題於當下,寄希望於未來,我們只好「冒險」陪娃寫作業——

1、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寫作業習慣,輔導孩子作業上的難題

尤其一年級新生,如何正確的坐、握筆、寫字?家庭作業應該從哪入手……一切都是新鮮而笨拙的,甚至連安靜地在書桌前坐20分鐘,對孩子來說都是件困難的事。

這個階段家長陪在邊上的重中之重,就是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寫作業習慣。

另一個重要的作用,則是當孩子遇到疑難時,能及時予以輔導。

2、陪伴孩子,安撫情緒,鼓勵孩子,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成就感

尤其是一年級新生,剛剛從幼兒園的自由學習階段過渡到小學的規律學習階段,白天面對嚴肅的教學氛圍、突增的知識量,再加上課後作業,以及生怕做不好被老師批評的心理壓力……幾乎每個孩子都有一個「陣痛期」,或長或短。

低年段孩子寫作業時,更需要父母耐心的陪伴,給予精神上的支持,並及時察覺孩子的挫敗情緒,及時安撫、適時鼓勵,幫助孩子緩解不安、化解焦慮


3、督促(監視)孩子

道理都懂,做到卻很難!有很大一部分家長都沒能很好的完成前兩項「使命」,他們之所以坐在孩子身邊,更多是因為擔心孩子磨蹭、偷懶、走神……

他們坐在那兒,以審視的姿態,時不時催促孩子「快點做」、「寫好一點」、「發什麼呆呢?」、「怎麼這麼簡單的也做錯了」……

他們最受不了的是,孩子一會兒要喝水、一會兒上廁所,稍有難度的題目不加思索便說「這題不會,你教我一下」……

陪讀父母們恨鐵不成鋼,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嘆息聲不絕於耳,孩子心裡越發委屈、焦慮、煩燥。


你的陪伴到底是有益的,還是有害的?

陪著≠陪伴≠高質量陪伴

孩子寫作業時,你是陪著他,還是陪伴他?高質量的陪伴又是怎樣的呢?

《親愛的小課桌》節目中,天天表示,「我寫作業時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我媽媽老在旁邊玩手機。」

聞言,傅首爾表示非常理解孩子,她聲情並茂地舉例:「我在咖啡廳喝咖啡的時候,如果隔壁桌在聊八卦,我肯定是要豎起耳朵來聽的,怎麼可能專心喝咖啡咯,不可能的呀!」

依依同學希望讓爸爸陪她寫作業,「因為媽媽陪我沒耐心」。

希希說:「我爸爸就是打王者榮耀,我媽媽讓他做件事他還要拖拉三分鐘再去。」

將心比心!孩子在苦哈哈地寫作業,家長坐在旁邊美其名曰「陪娃寫作業」,實際上卻在刷視頻、玩遊戲、聊天,還嫌棄孩子不專注!沒效率!總出錯!動輒一聲吼!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視頻看得我笑中帶淚——

一位爸爸在輔導女兒寫作業時心態崩了:「你沒個筆還是沒個本兒?為啥別的小朋友學習好,你咋就不好呢?」

女兒哭喊道:「我沒有個好爸爸。別的小朋友是要家長的努力和陪伴才能那麼好,不像你三心二意的。學習也是一點點好的,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會的!」

這話沒毛病!不支持反駁!


如果做不到有益的陪伴,還是不要陪了吧!

有一種陪娃寫作業,是毀滅性的,既不利於孩子養成好習慣,又傷害了親子關係,還分分鐘讓自己氣到靈魂出竅。與其兩敗俱傷,不如找個靠譜的晚託班吧!

盤點幾種常見的陪娃寫作業模式,歡迎對號入座——

1、安靜地看書或處理公文等,為孩子營造祥和、平等的學習環境,只在孩子需要時提供幫助,不過度幹擾、更不製造焦慮(推薦指數:★★★★★)

2、看手機視頻、玩手機遊戲、聊天(於孩子而言,這就是一種雙標,樹立壞榜樣,破壞孩子專注力)

3、坐在孩子身邊,一旦發現孩子字寫得不夠好,或是做錯了,即刻糾正。

這樣一絲不苟的家長雖然也在全心全意地陪伴孩子,但這樣的做法不僅會降低孩子做作業的效率,還會讓他逐漸產生厭煩情緒。

而這對家長自身的情緒管理也是一項挑戰,看到孩子寫錯,甚至一再出錯,很難不嫌棄孩子,很難不生氣,而家長的情緒對孩子無疑更是雪上加霜。


《親愛的小課桌》中,高秋梓在輔導希希時就犯了這樣的錯誤,她太急了以致於負面情緒爆棚,罰希希讀十遍英文單詞,生生將孩子的注意力全都引導到焦慮上,她的眼神露著怯和茫然,越讀越錯,高秋梓崩潰到哭,舉手投降的樣子,是不是像極了輔導孩子的你我?

所以,放過自己,也放過孩子吧!


4、家長往往習慣性默認老師布置的作業,一定是教過的,如果孩子不會,一定是上課沒認真聽

陳宥維在輔導三年級的王恩澤時,就曾因為不相信孩子,惹得恩澤委屈萬分,急得眼圈都紅了。

所幸,在得到老師的確認後,陳宥維立即誠懇致歉,恩澤也很快原諒了他,雙方都調整好狀態,繼續寫作業。

你曾經誤解過孩子嗎?及時道歉化解他的負面情緒嗎?還是心裡咯噔一下,卻礙於家長的權威而開不了口說「抱歉」?


5、為了刺激孩子快速完成作業,故意說「姐姐快做完啦!做完就可以去玩啦!」

中國家長最擅長比較,本意是催人奮進,殊不知卻適得其反!

陳建斌在節目中便如法炮製,希希因此背負著「輸」的心理壓力,更是無法專心,最終成為實實在在的「落後者」。

6、有一種孩子的磨蹭,是父母「引導」出來的

當下社會,雞娃無處不在,節目中那個讓一年級孩子做376張卷子的虎媽,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

本來孩子只要認真完成學校的作業,就可以自由支配剩下的時間,那他自然會有動力。但如果做完了學校布置的,還有媽媽布置的作業在等著,那「聰明」的孩子便會嘗試著拖延磨蹭,畢竟人的本性都是趨樂避苦的不是嗎?

對標反思自己,你的陪伴是對孩子有益的嗎?觸了幾條高壓線呢?


總結

如果做不到高質量陪伴,無益於孩子的成長和家庭和諧,還是不要強行陪娃寫作業了吧!

將孩子交給專業的託輔老師,但要與託輔老師密切配合,家長需要了解孩子薄弱和易出錯的知識點,重點抓。

但一年級家長,最好還是學習高質量陪伴,再苦再累,也熬過第一年,親自陪娃寫作業將根基打牢固——

1、做作業前的準備

環境準備:安靜的屋子,關閉電視、收起電子設備

工具準備:教孩子將書桌收拾乾淨,清理與寫作業無關的物品,準備好課本、作業本、筆袋、字典等(避免中途不斷找東找西)

其他準備:喝完水、上完廁所等,放下與作業無關的事情和雜念,可利用番茄鍾或計時器。

一年級的孩子設定20分鐘休息一次,一次休息5分鐘;

對於中高年級的孩子,可引導他先預測完成某項作業的時間,並對照實際完成時間,讓孩子慢慢對寫作業的速度和質量更有掌控力,也能提高孩子寫作業的成就感。

2、作業過程

一年級上學期,建議家長全身心全程陪同,既能通過觀察更了解孩子,更能及時提供幫助,克服孩子的焦慮和無助感。

先訂正錯題,再完成當天的作業。

先讓孩子獨立完成,不要從頭到尾盯著孩子,一發現錯誤立馬打斷他、糾正他,這樣會打亂孩子的節奏,製造出焦慮情緒。

3、檢查

讓孩子養成自檢、訂正的習慣,再讓家長檢查並籤字。

我家孩子五年級以後我便不再幫他檢查,每份上交的作業都要他自己負責。

我會給孩子準備一本錯題本,讓他將錯題抄在本子上,既加深印象,也方便日後更有針對性的複習。

4、預習、複習、背誦等

5、按課程表,收拾好書包、筆盒,讓第二天清晨的時光更從容


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

【文末互動:你會親自陪孩子寫作業嗎?】

歡迎留言,發表你的觀點,說說你的故事。

——感謝閱讀——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不陪寫作業才是最好的輔導
    前段時間網友在朋友圈寫:不寫作業慈母兒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這寫得多麼形象啊!甚至有的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先要吃速效救心丸,陪孩子寫作業真的是幫孩子嗎?不陪孩子寫作業才是最好的輔導作業不陪孩子寫作,是留習慣在內心生長的空間。
  • 嶽雲鵬輔導孩子寫作業崩潰:有一種「崩潰」,叫陪娃寫作業
    ,到底有多「崩潰」昨天午休時,聽同事麗姐吐槽自家孩子寫作業…… 麗姐家女兒今年讀小學三年級,開學已經一個多星期,原本覺得孩子送進學校裡,「普天同慶,萬獸歸籠」,家長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尤其是英語作業,我崩潰了。工資面議。看來嶽雲鵬也被陪孩子寫作業折磨得不輕,恨不得立馬解脫。尤其是那句「我崩潰了」,寫出多少家長的心聲。關於輔導孩子作業這個話題,打開網頁基本都是如下的種種「吶喊」。 每次輔導作業就感覺自己要「爆血管」,「怎麼說他都聽不進去?」「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然後心梗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
  • 爸爸陪寫作業生氣動手,致孩子耳鼓膜穿孔!家長陪寫作業,到底是陪什麼?
    陪孩子寫作業,咋就成了難題?每次聊起陪孩子寫作業這個話題,家長們都忍不住大吐苦水,紛紛表示和孩子鬥智鬥勇的不易。陪孩子寫作業,本來是件好事,家長引導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不該演變成家長孩子都苦不堪言、甚至破壞親子關係的局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家長沒有掌握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法。
  • 寶媽陪娃寫作業,被氣得默默流淚,孩子寫作業到底要不要家長陪?
    ,也引發了不小的爭執,關於家長該不該陪娃寫作業這件事,大家爭議很大。3)對家長產生依賴據不完全統計,大約27.4%的受訪家長建議陪娃寫作業時全程參與,沉浸式輔導。一旦家長不陪伴孩子了,孩子可能就會不想寫作業,或者任性的要求父母陪著寫作業,讓家長覺得為難又無奈。這些家長應該明白,家庭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既然如此,他們就該自己完成。4)孩子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家長看著孩子寫作業,自認為是陪伴孩子。但在孩子眼裡,你這就是在監督。
  • 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打開方式,家長現在知道還不晚
    不知道最近身為小學生家長的你有沒有被陪孩子寫作業氣的吐血,幫媽可是看到了好多因為陪讀的父母被氣的各種吐槽,當90後的父母碰上了教育改革—「我過去是個啞巴,給孩子輔導作業半年,我會說話了!」、「想起娃的作業心臟疼,小學生的家長不好當,真是一種修煉啊!」其實對於「寫作業」以及「陪孩子寫作業」這種新聞在全國真的是不絕於耳。
  • 深圳男子輔導作業氣到入院搶救,陪寫作業究竟有多難?
    國慶前夕,深圳就有一位爸爸因為輔導兒子寫作業氣到心梗暈倒,送到醫院搶救。01 陪不陪娃寫作業?這是一個問題說到「陪寫作業」,很多家長持有不同的觀點。有贊成,也有反對,也不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教育專家認為,特別在小學低段,家長能陪伴孩子做作業更好。
  • 輔導孩子作業,媽媽出家?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有的家長陪寫作業陪到心臟搭橋還有網友對圖中家長陪娃讀書的情緒感同身受,表示自己每天在家輔導孩子寫作業同樣很焦慮。>孩子學習的四環——學校上課、考試、課外輔導、作業,家長唯一能參與的就是作業。
  • 輔導孩子作業,媽媽出家?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啊!!!!有的家長陪寫作業陪到心臟搭橋還有網友對圖中家長陪娃讀書的情緒感同身受,表示自己每天在家輔導孩子寫作業同樣很焦慮。抓住孩子關鍵期從作業開始,培養孩子一生受用的能力孩子學習的四環——學校上課、考試、課外輔導、作業,家長唯一能參與的就是作業。
  • 近7成家長陪寫作業情緒暴躁!如何陪寫作業不生氣?
    可是每次在家陪3年級的女兒寫作業,就會莫名地煩躁,氣不打一處來。其實,這幾乎是每位陪孩子寫作業的媽媽都會遇到的煩心事兒,就像網上的一個笑話說的那樣:「不看孩子寫作業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看孩子寫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路人恥笑,老人血壓升高,鄰居沒法睡覺。
  • 陪孩子寫作業,母子一起哭!寫作業難,是因為你教的角度方式不對
    文/霓裳最近看到一個視頻,一位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卻和孩子一起哭了。原來是因為家長覺得很簡單的要求,可怎麼教孩子都不會,結果把媽媽給急哭了。看到這裡,我真是感觸良多。妹妹說:你如果不管她,她作業完不成,那老師就會沒完沒了地找你。我問她:你怎麼知道不管她,她就完不成作業?小時候我們學習都沒有爸媽管著,不也都能完成嗎?妹妹說:那不一樣,以前我們的學習任務沒有那麼重,現在孩子學習壓力太大了。其實,她忘記了,她小時候寫作業就非常慢,還邊寫邊哭呢。後來大一些速度寫的速度快了,成績也就明顯提高了。
  • 打斷、死磕、詛咒,是陪孩子寫作業的3大誤區,當心孩子越陪越笨
    寫作業是孩子每天都必須完成的事情,但是真正願意主動寫作業的孩子並不多,因為和玩相比,寫作業真的枯燥乏味很多。於是父母的作用這時候就凸顯出來了,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父母不得不坐在孩子身邊陪寫作業。看起來這似乎是一件挺輕鬆的差事,然而事實卻大相逕庭,甚至有人會說父母是拿生命陪孩子學習。
  • 5句話幫家長輕鬆輔導孩子寫作業
    新學期馬上就要開始了,有一部分爸爸媽媽表示,他們是不陪孩子寫作業的但更有相當多的爸爸媽媽,都是陪孩子寫作業的,大人不陪著,就寫不好作業,還會磨磨蹭蹭,低年級老師也明確要求家長陪著。那究竟如何才能輕鬆有效地輔導孩子作業寫作業呢?試試以下5條!
  • 孩子很努力但成績很差,或許家長用錯了方法,這些陪寫作業該淘汰
    &34;……這段話,是二姐前幾天對她女兒馨兒說的,其實這樣的話術並不陌生,很多父母在生活當中都會多番重複,輔導孩子寫作業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是很多家長的硬傷。面對孩子頻頻犯錯的不開竅家長們也是焦慮加憂心,而他們所面對的方法通常都是催促嘮叨孩子,希望通過源源不斷的耳邊風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且糾正,但是結果卻往往差強人意,父母之提醒反而把孩子越說越呆滯、越吵越蒙圈。
  • 家長學會這3招,陪孩子寫作業沒煩惱,這才是正確的輔導方式
    文/璇璇說育兒據《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91.2%的家長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78%的家長每天都會陪孩子寫作業。即使父母白天工作再忙,但是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也沒有放鬆過警惕。這可能是大多數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場景,不得不感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家長。
  • 父親輔導作業被氣到心梗:父母越焦慮,孩子輸得越慘
    焦慮,孩子越迷茫近日,劉先生輔導兒子寫作業被氣到心梗的事情,上了熱榜。提起陪娃寫作業,每個家長都是一把心酸淚。之前有中年老母親陪娃寫作業吐血,如今有中年老父親氣到心梗,不由得令人感嘆,家長難當啊!陪娃寫作業真的很難嗎?
  • 讓人頭疼的陪寫作業問題,關鍵在家長身上,三種陪伴方式你是哪種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中提到,目前最傷害家庭關係的事情就是陪孩子寫作業。然而,想找到一個合適的晚託班並不是那麼的簡單和容易,大多數的父母還是選擇自己輔導孩子作業,或者說,是陪著孩子寫作業。所以說,敷衍式的陪伴,家長不如不陪。第二種:陪伴(投入式)一些用心的家長,坐在一旁什麼也不幹,一門心思盯著孩子寫作業。
  • 陪娃寫作業有多痛苦?家長吐槽是最傷害家庭關係的事,誰陪誰知道
    遠交近攻這個詞本來是形容待人處事的一種手段,但對於很多家庭來說,自從孩子上了學之後,這個詞就有了別的意思: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離得遠一點,還能稍微交流,離近了,想不攻擊他都很難。近日,一則研究也表明:目前最傷害家庭關係的事情就是輔導孩子作業,尤其是數學作業!
  • 家長深夜陪孩子寫作業情緒失控,幼兒園家長現在補救,還來得及
    都說藝術源於生活,其實在現實中,孩子們被繁重的學習任務壓得喘不過氣的事例比比皆是,家長們也需要天天陪孩子寫作業到深夜,為此,大家都抱怨連連。在過去,學生上學時都是自己的作業自己獨立完成,家長們都忙於工作,哪有時間照顧孩子的學業,所以大部分工作也都由老師來完成。而現在,很多家長反應這學生的作業簡直就是給家長留的。
  • 陪孩子寫作業老是「雞飛狗跳」?這樣輔導孩子,比吼叫管用
    著名相聲演員嶽雲鵬發微博哭訴過陪娃寫作業的不易,影視演員姚晨也控訴孩子的作業可真不簡單,調查顯示,八成以上的父母有「恐輔症」,什麼是「恐輔症」?有些家長陪孩子玩時其樂融融,一寫作業一秒變後媽,雞飛狗跳的事沒少在家中上演,很多家長一急了只會大吼大叫,殊不知這一吼孩子更沒心思寫了,恐懼害怕心理讓孩子根本沒辦法靜下心來思考,在輔導孩子作業時萬萬不要用錯了方法,造成南轅北轍的現象。
  •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輔導作業致崩潰,怎麼辦?
    輔導孩子寫作業,你感覺難嗎?打開搜尋引擎,輸入「輔導作業」,輸入框就會自動彈出不少關於家長輔導作業的描述。諸如:「輔導作業被氣死」、「輔導作業崩潰」,「輔導作業總忍不住想打孩子怎麼辦」等等。這些年,因輔導作業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爭吵、孩子離家出走甚至跳樓的新聞更是不絕於耳。為什麼好好的親子關係,卻因為「作業」的到來,就硬生生地變了味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