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頭疼的陪寫作業問題,關鍵在家長身上,三種陪伴方式你是哪種

2020-12-12 IF枕邊育兒

文|全文共2003字,閱讀時間約3.5分鐘

9月1日各個學校剛開學,父母們還沒開心兩天,就迎來了輔導作業的魔咒。最近在追《親愛的小課桌》,節目中葉一茜的話真是說出了太多家長的心聲

「如果有靠譜合適的晚託班,我覺得還是把孩子送去寫完作業比較好,這樣可以避免親子關係破裂。」我想葉一茜的這句話應該引起了不少父母的共鳴吧,相信葉一茜也是經歷過輔導作業風暴之後,才得出來的這句真知灼見

《寫給父母的未來之書》中提到,目前最傷害家庭關係的事情就是陪孩子寫作業。

然而,想找到一個合適的晚託班並不是那麼的簡單和容易,大多數的父母還是選擇自己輔導孩子作業,或者說,是陪著孩子寫作業。那麼在第三期的節目中,育兒專家張敏又對父母陪孩子寫作業這個行為,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問題所在。

張敏老師表示:「父母的陪著,可能並不對孩子的寫作業產生積極的作用。」因為陪伴分為三種,一層比一層境界高,但大多數家長可能都是無意義的第一種,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樣?

第一種:陪著(敷衍式)

閨蜜的女兒朵朵上二年級,在朵朵一年級,我就知道她們家每天因為輔導寫作業產生的種種矛盾。不少媽媽都問朵朵媽:「孩子才一年級,作業能有多複雜?至於每天這樣折騰嗎?」朵朵媽說:「作業確實不難,作業量也不大,但是經不住她發呆不寫啊,20分鐘就能寫完的作業,每天至少兩個小時!」

為了不讓孩子發呆,提高寫作業的效率,朵朵媽媽的做法是坐在旁邊陪著一起寫作業。孩子寫作業,她看手機,經常能看到她發在朋友圈的狀態,比如又在陪娃寫作業之類的。

我問她:「你這樣陪著,孩子寫作業速度快起來了嗎?」朵朵媽媽說:「稍微好一點,起監督作用,陪著就行。」

朵朵媽媽的做法就是典型的「陪著」,孩子寫作業,她在聊微信刷小視頻。這種陪伴對於孩子來說,其實是莫大的影響。現在的小孩,本來就對手機充滿了興趣,她自然會關心手機在播放些什麼內容。沒有家長陪著,孩子可能只是發呆,有家長陪著,卻是在分散她的注意力。

所以說,敷衍式的陪伴,家長不如不陪

第二種:陪伴(投入式)

一些用心的家長,坐在一旁什麼也不幹,一門心思盯著孩子寫作業。主要目的是看孩子寫錯了沒,有不懂的可以及時進行輔導。當然,也是督促孩子能夠儘快地完成作業,不要磨蹭拖拉。

《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中顯示:90%的父母會陪孩子寫作業,其中近80%的家長基本上天天陪著寫。

這種家長的陪伴屬於投入式,放下所有陪孩子寫作業。但這種也有它的弊端

1、 給孩子製造壓力

父母坐在旁邊直勾勾地盯著你寫作業,試問:誰不緊張呢?就好像考試的時候,監考老師一直站在旁邊看你答題,你還能自如的思考嗎?這種高壓之下,顯然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還會把氣氛搞得緊張兮兮,孩子和家長都不舒服。

2、 影響孩子的判斷力

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對於某些作業和試題地回答就會產生偏差。也許本來是會做的題,卻會答錯。

3、 讓孩子喪失主動思考的能力

當遇到不會做的作業時,正常狀態應該是先自己解決,獨立找到解題思路。但父母的陪伴,會讓孩子過於依賴,只要不會,就想要求助

看到這裡也許有家長會說:「可是孩子不陪著不行,你敢讓他一個人寫作業,他就能磨蹭到半夜。」我家大寶今年也要上小學了,在幼小銜接學習的時候,我和娃爹也開始經歷輔導寫作業的魔咒。所以我很理解爸爸媽媽們的焦慮,也明白陪著寫作業是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所以為了更好地陪伴,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三種陪伴。

第三種:引領式(高質量)

引領式陪伴是什麼意思呢?換言之,陪著孩子寫作業不是不行,但敷衍的陪著,或者過度投入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種「負擔」。如果能做到引領式陪伴,對於大人和孩子來說,都是一種高質量的學習過程

《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的作者認為,陪學時,要幫孩子營造學習的氛圍,同時不要總盯著孩子看。

當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父母可以把手中的手機換成一本書籍,把一直盯著孩子作業本的眼睛轉移到手中的書上。也就是說,要和孩子一起學習,對於他來說,才是最好的陪伴。

就比如教師節,大家都在趨之若鶩的給學校的老師送禮物,準備賀卡。卻忘了,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才對啊!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的言談舉止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和模仿的來源。

試想一下,當孩子學習的時候,爸爸媽媽也坐在一旁看著自己喜歡的書籍。孩子在這種學習氛圍之下,不自覺地就會集中注意力,跟隨著父母的節奏和步伐,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Ps:對很多家長來說,輔導孩子寫作業是父母面臨的最大挑戰,無論你怎麼著急,孩子就是慢騰騰。殊不知,是孩子缺乏一種主動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這種能力需要在父母的正確引導下,才能逐漸形成。

枕邊育兒寄語:

作為父母而言,能成為一個終身的學習者,才能陪伴孩子更好的成長和進步。孩子年齡越大,掌握的知識越多,越是考驗父母學習能力的時刻。想要和孩子能一直保持有效溝通的狀態,我們也要努力學習才行啊!你家是哪種陪伴方式呢?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寶寶多大可以分房睡?年齡不是關鍵,這幾個標準更重要

相關連結二:總是亂扔東西的孩子,是在發洩情緒嗎?聽聽心理學的解釋

相關連結三:闢謠:懷孕後只能左側臥?孕期睡姿有原則,早些掌握胎寶少遭罪

相關焦點

  • 《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寫作業》:高效陪伴,是為遇見更好的家長
    疫情期間,大部分孩子都還沒開學,怎麼樣高效的陪伴孩子,成了每個家長最關注的問題,你以為的陪伴其實根本是不正確的。看到孩子亂翻玩具,你大聲的呵斥;看到孩子試卷上紅色的分數,你唉聲嘆氣;看到孩子上網課不做作業,你總是發牢騷,總是碎碎念。
  • 寶媽陪娃寫作業,被氣得默默流淚,孩子寫作業到底要不要家長陪?
    許多家長在感同身受的同時,也引發了不小的爭執,關於家長該不該陪娃寫作業這件事,大家爭議很大。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曾對1980名家長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84%的受訪家長對陪娃寫作業這件事感到頭疼,其中24.4%的家長感到非常頭疼,只有16%的家長感到快樂。
  • 小學階段陪伴孩子,關鍵在於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方法,成績高低立顯
    大家都知道小學階段很重要,需要養成好習慣,家長最好是親力親為,做好陪伴。在陪伴孩子的成長時光裡,陪伴孩子寫作業可以說是重中之重,孩子學習成績的高低和家長陪伴質量的高低有很大關係。說起陪孩子寫作業,可是說到了家長的痛處。
  • 陪孩子寫作業有正確方式,家長若做錯了,娃的成績越來越差
    有的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坐在孩子身邊,緊緊地盯著孩子,看見孩子寫作業不專心就忍不住怒吼;有的家長給孩子講題,孩子腦袋像漿糊一樣,講一遍又講一遍就是不懂,就忍不住氣急敗壞;還有的家長,看見孩子寫作業太慢直接代寫等等。如果家長使用這些錯誤的陪孩子寫作業的方法,自然是要各種抓狂了。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找到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自己和孩子都能愉快地對待作業?
  •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
    ,他們本身就沒有多少文化,受教育程度又不高,根本無法陪孩子寫作業。這個女生還是家裡最小的,比較嬌慣,雖然感冒好了,但是回家還是哼哼唧唧地撒嬌,不想寫作業,家長沒辦法,就代替孩子寫作業(這也是後來我才知道的),結果第二天我一改作業,全是錯的,你們說,像這樣的家長,作為老師,我還能說什麼呢?所以面對這樣的家長,作為老師不能要求得太多,太多的話,家長會有壓力,家長壓力大,孩子就遭殃。孩子在家教育不好,到學校就是給老師找麻煩。
  •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陪寫作業的方式你做對了嗎
    陪孩子寫作業,真的就那麼難嗎?有很多家長發現這樣一個問題,即使每天陪伴著孩子學習、寫作業,但是孩子的成績竟然沒有一點起色,反倒惹了一身「騷」。為什麼呢?道理很簡單,因為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寫作業,但是你的方法不一定對。該如何陪孩子寫作業?這個問題對於不同的專家,不同的書本都給予了不同的答案。
  • 不要再「任性地」陪孩子寫作業了,你需要的是科學陪伴。
    如果現在給你一個機會,吐槽一下孩子在寫作業這件事情上,讓你頭疼的情況有哪些?我相信不用怎麼考慮,張嘴就能巴拉巴拉說一大堆。什麼寫作業拖拉,磨蹭,不專心,不認真了,什麼寫作業時小動作多,一會摳摳筆,一會玩橡皮,一會要喝水,一會又要上廁所,半天寫不了幾個字等等。如果時間足夠的話,估計說半個小時都停不下來。
  • 家長學會這3招,陪孩子寫作業沒煩惱,這才是正確的輔導方式
    文/璇璇說育兒據《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91.2%的家長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78%的家長每天都會陪孩子寫作業。即使父母白天工作再忙,但是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也沒有放鬆過警惕。這可能是大多數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場景,不得不感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家長。
  • 孩子寫作業喜歡摸魚?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打開姿勢,家長別忽略了
    其實孩子寫作業喜歡「摸魚」,並不是孩子天性如此,而是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問題,要找到正確陪伴孩子的方法,從而讓孩子變得更高效。後來我才了解到孩子對我產生了極高的依賴性,很多人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一直使用錯誤的方式方法,最後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不僅如此,還會造成很多問題。
  • 陪孩子寫作業崩潰的家長,你快進來。
    孩子寫作業讓家長崩潰最近幾天,網絡上陪孩子寫作業讓家長崩潰的文章多了起來,教育行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這個話題也接受媒體採訪中國教育報微信、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聯合騰訊教育推出了「作業焦慮」的調查問卷,到3月6日,共有6000餘名中小學生家長參與調查。數據顯示,58%的家長每天輔導孩子做題,90.8%的家長輔導作業時跟孩子發過火,55%的家長輔導作業時打過孩子,73.4%的家長對陪寫作業感到筋疲力盡。
  • 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請家長收下!
    家長對孩子做作業的陪伴,關鍵還是理念要清晰,要知道現在陪伴是為了今後無需陪伴。今天小博君分享給大家一位媽媽的陪孩子做作業的經驗,一起來看看吧~ 傍晚時分,我家孩子坐在對面做作業。她11歲半,六年級。
  • 3個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法,現在知道還不晚,建議家長收藏
    說起家長最頭疼的事情,陪孩子寫作業絕對是第一名!因此,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發現知識中的趣味,這才是正確的陪伴方式。所以,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不要只顧低頭玩手機,而是真正地和孩子一起提升自己。
  • 關於陪孩子寫作業,睿智的媽媽說,改變陪的方式就越來越輕鬆
    媽媽們不同的體驗,讓我們知道陪孩子寫作業是有方法可循的。有的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方式,讓孩子越來越害怕寫作業,但有的家長卻能讓孩子寫作業越來越自覺,甚至愛上寫作業。孩子的言行是從我們身上反映出來的,陪孩子做作業這件事上,為什麼有的孩子做作業可以很自覺高效完成作業,不用父母過多操心。可也有的孩子每天要父母過度催促嘮叨,還遲遲不肯動手去寫作業,甚至有的父母打罵後依然無效。
  • 爸爸陪寫作業生氣動手,致孩子耳鼓膜穿孔!家長陪寫作業,到底是陪什麼?
    氣到心梗、一拳錘到桌上致手骨折、半夜陪孩子寫作業吼得整個小區人都在聽教訓······各種讓人哭笑不得的新聞輪番「上演」。其實,不只是家長感到心累,不斷承受著父母狂風驟雨式斥責、吼叫的孩子,心理也有很大壓力。那天看到一則街頭採訪小學生的視頻,其中一個小女孩的話讓人心疼:「其實我也想很快理解那些題,希望爸爸媽媽能多點耐心,不要老吼我。」說完忍不住哭了起來。
  •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急到住院,陪寫作業究竟有多累?
    從孩子開始上學後,父母們日復一日陪寫作業的日子就開始了。曾經有段話真實地記錄了父母們陪孩子寫作業的悲慘場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讓老人血壓升高,讓鄰居不能睡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陪孩子寫作業的每一天,簡直就是一部災難片啊!
  • 孩子寫作業,家長是否應該陪伴,怎麼陪?
    (噠噠麻麻)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孩子寫作業的事情。轉眼間,噠噠已經四歲了,上了幼兒園中班,開始學習拿筆,寫字,偶爾還需要寫作業。從來沒有寫過字的噠噠,今年幼兒園開始學寫數字了。一開始,噠噠很興奮,拿著嶄新的本子跟我說今天學會了寫「1」。我隨口說了一句,那你願意寫一個給媽媽看看嗎?
  • 如何陪伴孩子寫作業?
    01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現狀數據顯示,在中國,有91.2%的家長都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其中每天陪寫作業的比例高達78%。而且,孩子年級越高,家長陪寫作業的時間越長。有7%的高中家長每天陪寫作業時間超過4小時。據《中國中小學生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75.79%的家庭曾因寫作業問題發生過矛盾,嚴重影響到親子關係。
  • 無數家長吐槽:有一種「絕望」叫陪孩子寫作業
    人們常說「小兒難養」現在養孩子不僅僅是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那麼簡單,更要注重培養他們全面發展,而這通常也是對人父母的考驗。相信作為父母不可避免的就是輔導孩子寫作業,孩子們面對作業時千奇百怪的答案讓無數家長吐槽「絕望」。小莉家的孩子今年上二年級了,一天放學後,小麗像往常一樣輔導孩子作業。
  • 如何用有效的方式陪伴孩子寫作業?
    孩子寫作業時總是左顧右盼,時不時摸摸這就摸摸那,一會說:「媽媽我口渴了,要去喝水,」一會說:「媽媽我肚子餓了,我要吃東西,」一會兒說:「媽媽我尿急要去廁所......」好好一個乖巧可愛的孩子為什麼一到寫作業時就狀況百出,秒變熊孩子,磨磨蹭蹭,三心二意,簡直快要把父母「逼瘋」。那麼,面對孩子這些狀況,我們又該如何用有效的方式陪孩子寫作業呢?
  • 什麼才是陪娃寫作業的正確「打開方式」?
    有家長在網絡上吐槽,陪娃寫作業現場充滿了「血雨腥風」。的確,對於持「孩子事無小事」觀念的中國家長來說,找到陪娃寫作業的正確「打開方式」,既迫在眉睫又意義非凡。每次在短視頻平臺上看到陪娃寫作業的視頻,河北石家莊的年輕媽媽小靜都能看到自己和孩子的「影子」。「氣到笑,笑到哭,每次都是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