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寫作業讓家長崩潰
最近幾天,網絡上陪孩子寫作業讓家長崩潰的文章多了起來,教育行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這個話題也接受媒體採訪,很是熱鬧。順手搜索了一下,還真是一個困擾家長的熱門話題,並且也不是今年才有的困擾家長的熱門話題。家長因為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或者瞪著懶於思考的小眼睛茫然四顧的神情,氣的心臟病發作做支架的有之,揮拳砸桌子骨折的有之,更牛的是,一位媽媽為了緩解孩子給自己帶來的負能量,直接拿下了教師資格證,簡直就是五花八門呀。有段子調侃說,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但被孩子作業氣出的「病」卻各有各的不同。
中國教育報微信、中國教育報家庭教育周刊聯合騰訊教育推出了「作業焦慮」的調查問卷,到3月6日,共有6000餘名中小學生家長參與調查。數據顯示,58%的家長每天輔導孩子做題,90.8%的家長輔導作業時跟孩子發過火,55%的家長輔導作業時打過孩子,73.4%的家長對陪寫作業感到筋疲力盡。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還是比較普遍的現象,這也難怪會有那麼多的人焦慮加崩潰了。好,我們再看一下讓家長崩潰的問題:學習習慣不好、不願意學習、聽不懂老師講的內容、磨磨蹭蹭、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跟不上。
家長輔導孩子做作業後崩潰
問題的根源和辦法:
孩子上學成績就不好,家長一直進行輔導,孩子不會的,直接告訴孩子怎麼做怎麼做,幾年下來,發現孩子一點進步沒有。家長告訴了就會,家長不說,就等。家長發現天天的陪,天天的教,活活的把孩子教成了一個不思考、不動腦思維懶惰的孩子。家長的耐心耗盡,唯有一身的疲憊和心灰意冷。
建議:家長對孩子進行輔導,不能有省事的想法。直接告訴孩子,你現在省事了,麻煩在後面等著你呢。儘量的採取提示的辦法,絕對不能包辦代替,實在不會,讓孩子把相關的內容再複習一遍,多念兩遍可能就解決問題了。幫助孩子建立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讓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好。堅決做到和顏悅色的對孩子進行指導,實在做不到,就設想一下,這是自己的領導,你還敢不敢臉色難看,還是做不到,讓孩子歇一會,自己找個地方平靜一下。
平時學習成績都還不錯,被老師約談了,才發現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了,開始輔導孩子做作業,孩子旁邊有人監督,情緒必然受到影響,注意力必然分散,情緒緊張、注意力分散,你說孩子的作業能不能寫好。孩子作業寫不好,你的情緒就激動了,怎麼不好好寫作業,幹嘛呢你,不會寫,這都不會,多簡單的題都不會,你天天上學都幹嘛啦。然後你開始貌似耐心的給孩子講解,孩子不會,再講解,還是不會,直到你貌似的耐心再也裝不下去了。呵斥孩子,你都覺得這是因為自己有涵養。大哥(大姐),咱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你開車呢,旁邊的人一會往左,一會慢點,一會快點,你是啥感受?有沒有削他的想法。孩子呢?只不過他(她)小,只不過你是他(她)爹(媽)。
建議:和孩子好好聊一聊,必須面容親切和藹,寶貝兒,學習上有什麼問題嗎,告訴爸爸(媽媽),了解孩子的問題,才能有的放矢的解決。孩子寫作業,儘量不要坐在孩子旁邊,碰到不會的問題,先放下,等把其他會做的做完了,再幫助孩子解決不會的問題,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專注的習慣。
自認為教育孩子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當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遭遇來來回回反反覆覆的挫折和挫敗,頓感悲觀失望,心灰意冷。我們要想清楚一件事,本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怎麼到了最後,卻是雞飛狗跳。既然結果是如此的失敗,是不是我們家長的問題呢?如果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建議家長好好反思一下。
溫馨和諧的家庭,孩子的問題不是問題。
對於孩子的問題,任何的方式方法和技巧都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如果你是真心的愛孩子,就要讓孩子感受到親情和溫暖,而不是你的焦慮暴躁和憤怒。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讓家庭的氛圍溫馨和諧,你會發現,原來很多問題根本都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