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寫作業,導致父母集體崩潰?學會這幾招,開啟正確陪寫模式

2020-09-03 勤哥育兒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寫作業不僅成為孩子的噩夢,也成為了父母的考驗。

家裡只要孩子學習就是雞飛狗跳,孩子開始嚎啕大哭,父母自己焦頭爛額,有些學生父母工作都沒有生病,而因為陪寫作業氣到腦梗住院。之前有新聞媒體報導,父親陪娃寫作業,導致心臟安裝了支架;母親陪到頭痛欲裂,結果被診斷出「雙側頸內動脈痙攣」。

不的不說,寫作業成了新時代最有害的事情。

那麼孩子做個家庭作業,怎麼會出現這麼多問題?

在很多人眼裡,陪孩子做作業可以變成戰爭,這完全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只不錯是寫了一份作業後,再檢查對或錯,是不是錯了?事實上,這裡面的原因,其中有很多因素的。

第一點,與父母對孩子進行作業的認知有很大的關係。

現在的父母非常重視教育,孩子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如果有很好的效果,他們就可以出人頭地。學校的成功有一個基本原則,作業寫得很好,那就是好。如果作業不會寫不明白,他們怎麼能指望孩子上清華北大呢?

而對於處於焦慮心理狀態的父母來說,他們進行過分看重作業關於自己孩子學習成長的意義,在陪寫作業的過程中,也會將這份焦慮轉移到孩子身上,所以作業就成了中國家庭中的一個禁忌話題,誰都不願提起。

第二,父母太急於期望他們的孩子立即完成家庭作業。

父母白天工作,晚上看孩子,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夠快點完成作業,這樣大家都開心。然而,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時間感相對較弱,他們沒有對十分鐘、半小時的清晰概念。

另外,孩子的注意力是特別脆弱的,哪有時間感。而另一種是翻翻包,看看文具,這些東西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讓寫作這件事情變得拖沓。

父母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說好的早睡早起,每天工作都會出現因為作業熬夜,長此以往,父母想做到不因為孩子寫作業而生氣,都做不到了。

三,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

一到寫作業的時候,不僅父母老師頭痛,其實對於孩子也很委屈。平時慈祥的父母都不見了,都變成了滿目猙獰的狀態。作業都還沒開始寫,孩子就已經發展開始哆嗦了。

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當我們面對自己的工作時,如果我們總是處於緊張甚至恐懼的狀態,我們還能完全投入嗎?我想應該很困難吧。

對於孩子來說尤其如此,他們已經害怕做家庭作業,而且他們的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做得快,做的好,而且數量也做得多。

那麼孩子寫作業,家長究竟該怎麼辦呢?

首先,父母要明白自己為什麼要陪孩子寫作業。

對於很多家長陪寫作業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他們只是覺得自己應該留下來,但父母沒有想,為什麼要陪孩子寫作業。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還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理解能力也比較差,還不懂得「作業」是怎麼回事,此時需要父母是絕對有必要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畢竟父母不盯著,嚴重的時候,孩子 可能出現都會忘記他們自己還有一些作業要寫。

所以,此時陪伴是必須的。父母教育不僅要教會孩子自己怎麼寫作業,還要陪孩子一起感受學習的快樂,同時指導孩子對於如何養成這樣一個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而這也是增進親子互動,促進親子溝通的好途徑。

然而,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不需要持續的陪伴。只需要幫助孩子及時理解問題,同時檢查孩子的作業是否能夠完成。父母不但要幫助孩子完成家庭作業,還必須讓孩子儘快自立。

其次,家長要明白,怒不可解決所有的問題。

很多家長平時工作非常忙,沒有時間去關心自己的孩子,終於有一點點的時間,就會來看看孩子如何寫作業,畢竟,除了考試成績,作業也是表現好壞的標記。

然而,一旦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做錯了作業,說了很多次,孩子不明白,家長就會大發雷霆,然後想到自己努力為你賺錢,結果,你還在學習敷衍,生氣,家裡又發生了一場戰爭。

然而,對於孩子來說,喊叫不僅是無用的,一味的吼叫,孩子會被喊叫嚇到,除了哭就無事可做。



父母要明白,我們學校布置作業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可以好好完成 作業任務,而絕不是要教育孩子發洩自己的情緒,所以,在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嚴格控制情緒,不要隨便地衝孩子發脾氣。

為孩子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與孩子的想法結合起來,慢慢地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孩子明白功課是自己的事。

第三,要多發現自己孩子的優點,不要進行盲目 與他人比較。

說到作業,家長總是會講「其他孩子」,其他孩子不需要做作業,其他孩子如何專注,然後自己的孩子什麼都貶低。 事實上,對孩子來說,鼓勵比打擊有效得多。

因此,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家長應該探索能讓孩子學習的點和快樂的因素。我們可以多多用讚美孩子的語言。比如今天,握筆的姿勢是非常正確的,孩子們學到了什麼知識,讓孩子感到特別,學會鼓勵孩子,孩子會在心中默默地種下信心的種子。

在平等對話時候要充分信任和尊重,孩子就會有多餘的精力去思考。為什麼自己的功課慢,為什麼會經常出錯,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成長為最好的自己。

所以,與其進行打擊孩子,父母最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可以給出一個建議和指導意見,讓孩子自己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比如,孩子今天作業寫的不好,父母要告訴孩子,你應該學習怎麼寫,遇到一些不會的問題要及時向老師、同學請教。而絕不是罵他是個豬腦子,越是諷刺,孩子就只會變得更加手足無措。

最後,家長要懂得以身作則。

父母總是希望通過孩子要集中注意力,但是在進行輔導教育孩子做作業時,父母不是一會兒看看電視,就是玩玩手機。父母的舉動被孩子看在眼裡,孩子自然也會變得更加不專注,畢竟習慣都是從父母這學來的嘛。



因此,如果孩子想快速、專心地完成作業,父母就不應該分心。 同意陪伴孩子,家長要專心陪伴,關掉手機,可以坐在一旁看書,能創造一個不分心的環境,讓孩子能更好的專注。 但是,這裡有一點,家長也要注意,就是我們要陪伴孩子,引導孩子,但我們不是孩子的監督者。

因為這樣很容易導致孩子叛逆,這在孩子小的時候是很好的,但是當孩子長大了,變得更有自我意識,孩子變得更有逆反心理,父母要求孩子寫得越多,就不得不犯一些錯誤,有時甚至根本不寫,作為一種表達不滿的方式。

因此,家長 陪同,要以身作則,更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讓孩子能有空間和時間的緩慢成長。

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父母陪伴教育孩子寫作業絕對不是一個長久過程,重要的還是培養孩子,通過自己的能力完成作業。畢竟,真正的好成績是孩子自己學出來的,而不是因為父母逼出來的。

所以,在孩子學習的道路上,父母每天疲勞戰術與孩子糾纏於作業做得好不好,完成得快不快得問題上,這絕不是一個好主意。父母應該更好地掌握育兒的知識,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學習。

相關焦點

  • 家長學會這3招,陪孩子寫作業沒煩惱,這才是正確的輔導方式
    文/璇璇說育兒據《中國中小學寫作業壓力報告》顯示,91.2%的家長有過陪孩子寫作業的經歷,78%的家長每天都會陪孩子寫作業。即使父母白天工作再忙,但是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也沒有放鬆過警惕。這可能是大多數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場景,不得不感嘆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家長。
  • 「陪」孩子寫作業,究竟錯在哪?一起看看「陪」的最高境界
    當你開啟監督孩子寫作業的模式時,你是不是已經忘記了:學習的主體是誰?最該努力的人是誰?你一定會很自然的回答,學習的主體當然是孩子。然而,全家總動員式的陪作業狀態,卻在暗示孩子:學習是全家人的事,最最努力的人是媽媽。父母們都期望"付出就有回報",當然,正確的付出必將結出碩果,而錯誤的付出只會帶來惡果。辛苦並焦慮著的媽媽們,你們在陪孩子寫作業時,在扮演什麼角色呢?
  • 孩子寫作業一定要陪嗎?陪寫作業你就錯了
    這是描述母親陪孩子寫作業的狀態,無獨有偶,有孩子因作業跳樓,還有家長因孩子不寫作業跳樓,在疫情期間,平頂山一位媽媽因孩子不寫作業要跳樓自殺,以死要挾,出動當地消防人員和民警救援,母親稱「沒有見過這樣的孩子」,後來孩子下跪道歉才算了事。因為作業,跳樓成了一項「壯舉」。驚訝之餘,不知從何說起,希望不要再有這種沉痛發生,彼此能正確面對孩子寫作業的問題。
  • 陪孩子寫作業氣到崩潰?其實不是孩子的問題,是父母的方法錯了
    正式上學以後,陪讀便成了父母每晚的必修課,成了生活中一項重要內容。但這個陪讀卻很不簡單,別看陪的娃小,娃學的那點東西也是不足掛齒的小兒科,可就有那麼多的父母栽在陪娃寫作業這個時段上。父母間流傳這樣的話:平時母慈子孝,又摟又抱,寫上作業雞飛狗跳,連吼帶叫。
  • 嶽雲鵬輔導孩子寫作業崩潰:有一種「崩潰」,叫陪娃寫作業
    ,到底有多「崩潰」昨天午休時,聽同事麗姐吐槽自家孩子寫作業…… 麗姐家女兒今年讀小學三年級,開學已經一個多星期,原本覺得孩子送進學校裡,「普天同慶,萬獸歸籠」,家長們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誰知崩潰的陪讀生活又開始了…… 昨晚,娃從七點開始準備寫作業,攤開書醞釀情緒10分鐘,削鉛筆10分鐘,沒寫幾個字,就開始吃水果,喝牛奶,寫上不一會又開始玩橡皮,玩尺子,玩自己的手指……屎尿還特別多,上廁所的頻率是平時的幾倍,明明一個小時就能寫完的作業,非要拖到10點鐘…… 麗姐說,氣急了真想揍她一頓,這個時候爸爸趕緊上場,,誰知老爸也從一開始的心平氣和
  • 陪孩子寫個作業咋就這麼難?修煉好這「三顆心」,你還會崩潰嗎?
    提起陪孩子寫作業,每個家庭每天都在上演著不同的劇情,有精彩極了的勵志劇,也有槽糕透了的苦情劇,更有心梗、腦溢血的悲劇;有叫兒子哥「漸崩式」的爸爸,也有幸災樂禍的媽媽……總之一句話,對於小學低年級家長來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陪娃經」,人人都有一把辛酸的「陪娃淚」。顆粒兒不禁感嘆:陪孩子寫個作業咋就這麼難呢?
  • 孩子寫作業喜歡摸魚?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打開姿勢,家長別忽略了
    其實孩子寫作業喜歡「摸魚」,並不是孩子天性如此,而是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問題,要找到正確陪伴孩子的方法,從而讓孩子變得更高效。1、依賴性過高很多家長就像孩子的影子一樣出現在孩子身邊,所以一旦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遇到問題就會選擇求助父母,最後導致孩子對父母的依賴程度很高。
  • 記住這三招,讓陪孩子寫作業更輕鬆
    上一篇向大家介紹了陪孩子寫作業的三個坑,分別是直升機式、拐杖式和毒舌式父母,這一篇將給大家介紹陪孩子寫作業的三招,這三招分別叫平行發展、時間管理和優長教育。第一招 家長與孩子共同發展(這也是提升您陪學質量的關鍵中的關鍵)。所謂家長與孩子共同發展,就是家長的任務從陪孩子學習轉換為和孩子學習,一字之差,但是身份卻從陪學習者,轉換為同學。
  • 作業:城裡父母愁陪寫 留守兒童苦於無人陪
    標題帶著一點調侃一點控訴,《老娘我做錯了什麼,要陪孩子寫作業》。她覺得「太符合」自己的心境了。她拔下針管,在文後留言:「我此刻光榮地躺在急救室急救,病因是腦出血,我深刻懷疑就是教孩子寫作業弄的,請不要再讓我陪他寫作業。」陳靜一向自嘲「心特別大」。急診醫生禁止她下床,她敢四處溜達。父母讓她找個「鐵飯碗」,她偏偏跑出來創業。
  • 孩子寫作業陪還是不陪?
    學習和其他事情一樣,也需要孩子獨立進行,不獨立就會產生依賴性,導致沒有主見,大大降低學習質量!寫作業是孩子掌握知識的一種方式,也是上學後孩子要完成的一項任務。父母陪伴或是監督孩子寫作業是有一點必要的,但是,父母一定要記得你只是暫時的陪伴孩子,陪伴的目的是幫助孩子養成寫作業的習慣,但習慣養成了以後就要放手。
  • 你知道陪寫作業會氣到心梗,卻不知孩子被盯著寫作業會魂飛魄散!
    教育家陶行知說,相對於成年的父母,孩子們更像是一個敏感的心理學家,父母只考慮他們的存在,他們卻特別在乎父母的情緒,對父母的心理變化非常敏感。有人說陪寫作業是門技術活兒,如果不懂得怎麼陪,瞎陪,那還不如不陪。
  • 如何陪孩子寫作業?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是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學習和管理的能力,絕對不應該局限和糾纏在某一個具體的題型、某一次孩子完成作業的態度、某一回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作業質量不高這件事上。孩子不好好寫作業都表現在那些方面?
  • 打斷、死磕、詛咒,是陪孩子寫作業的3大誤區,當心孩子越陪越笨
    寫作業是孩子每天都必須完成的事情,但是真正願意主動寫作業的孩子並不多,因為和玩相比,寫作業真的枯燥乏味很多。於是父母的作用這時候就凸顯出來了,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父母不得不坐在孩子身邊陪寫作業。看起來這似乎是一件挺輕鬆的差事,然而事實卻大相逕庭,甚至有人會說父母是拿生命陪孩子學習。
  • 程莉莎陪兒子寫作業咆哮2小時!陪寫作業的心酸,媽媽看完都哭了
    3 陪寫作業的正確姿勢 是什麼 對於還不能完全做好自我管理的孩子,面對作業,需要家長的陪讀,其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 關於陪孩子寫作業,睿智的媽媽說,改變陪的方式就越來越輕鬆
    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性言行,對培養孩子的人格有最強的說服力。 孩子的言行是從我們身上反映出來的,陪孩子做作業這件事上,為什麼有的孩子做作業可以很自覺高效完成作業,不用父母過多操心。可也有的孩子每天要父母過度催促嘮叨,還遲遲不肯動手去寫作業,甚至有的父母打罵後依然無效。
  • 「家長陪寫作業」的7個場景:「往事不堪回首」,陪到崩潰!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本該是一個非常有愛的畫面,奈何現在的家長有的時候過於急躁,面對孩子的一些低級錯誤容易炸毛。還有就是現在的孩子有的時候很有「創造力」,容易鑽牛角尖,總是犯一些很離譜的錯誤,讓家長感到崩潰。下面來看看「家長陪寫作業」的7個場景:「往事不堪回首」,陪到崩潰!
  • 陪寫作業傷不起: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
    時間過得可真快啊,都開學半個多月了,家長們應該都開啟了糟心的陪娃寫作業模式了吧。家長們要徐徐圖之,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罵孩子。家長越生氣,孩子就越害怕,越害怕就不想學,不想學又被罵......最後形成一個死循環。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陪孩子寫作業?
  • 「敢考狀元」如何正確陪孩子寫作業,養成高效作業習慣
    今天分享的主題是如何正確陪孩子寫作業,讓孩子養成高效作業習慣。網上謠傳有個媽媽33歲,因為陪孩子寫作業,氣得腦梗塞住院。這位媽媽平時身體還非常健康,也沒有特殊的病史,就是因為看孩子寫作業,最後腦梗塞了。看來陪孩子寫作業還真不是鬧著玩的,真的是要了很多爹媽的命呀。
  • 媽媽因為輔導孩子作業崩潰大哭,你會因為陪孩子寫作業而發火嗎?
    每天在「雞娃」群裡,很多媽媽兩三句話就會扯到陪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上來。有很多媽媽困惑地問:「到底要不要陪孩子寫作業?」,有的媽媽問:"現在孩子上小學,還能輔導一下,等孩子上中學了,咱們還能輔導得了嗎?輔導不了啦又該怎麼辦?
  • 你只是看上去在陪孩子寫作業,掌握這3點讓父母不再懼怕輔導作業
    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一顆原子彈嗎?還真的是小「鬼」難纏?靜下心思考,父母為孩子做的每一件事到底錯在了哪兒?為什麼會引起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之間爆發戰爭?到底該如何輔導孩子寫作業,才能讓孩子進步,家長又不窩心呢?當我看了《你只是看上去陪孩子寫作業》後,瞬間頓悟,其實並不是家長「陪寫作業」本身有什麼問題,而是沒有打開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