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雞娃」群裡,很多媽媽兩三句話就會扯到陪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上來。
有很多媽媽困惑地問:「到底要不要陪孩子寫作業?」,有的媽媽問:"現在孩子上小學,還能輔導一下,等孩子上中學了,咱們還能輔導得了嗎?輔導不了啦又該怎麼辦?「
而更多的媽媽問的是:「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怎樣才能做到不發火?」
無獨有偶,最近在網上,山東東營一位媽媽輔導孩子寫作業的視頻,引發了很多媽媽的共鳴和感慨。
視頻中,孩子的房間裡是書本、文具扔了一地,媽媽趴在床上大哭,一副情緒崩潰的樣子。
媽媽哭得崩潰,孩子呢?也沒好到哪兒去,孩子直接躺在房間門口的地上,也抹眼淚呢!
看著老婆號啕大哭,兒子躺在地上哭的這個糟心場景,孩子爸爸也感到懵圈啦。
爸爸發蒙的同時,也感到很無奈。因為平時,孩子跟媽媽的關係挺好的,可以說感情很融洽,但是,倆人什麼都好,就是不能提學習和作業的事,一提就能蹦高。這不,視頻裡拍的這一天,媽媽直接氣得趴床上哭,孩子委屈的直接躺地上哭。
看過視頻的好多媽媽都感嘆說:「看看吧,這不是誇張吧?這是活生生的「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就雞飛狗跳啊」!
一、父母到底要不要陪孩子寫作業?
孩子剛上學的時候,剛從幼兒園到上小學,無論是學習和生活都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在這個階段,父母的貼心陪伴,是給孩子儘快適應新生活和新的時間節奏的最好幫助。
所以,在孩子剛上學的時候,是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幫助的,包括需要陪孩子寫作業。
在這個階段,父母需要注意的是:陪伴不是事事都陪著,而陪伴孩子的內容,不僅僅局限於陪孩子寫作業。
在孩子小的時候,特別是剛上學的時候,父母陪伴孩子的重點內容是:儘快適應新的生活節奏,根據上學的時間安排,幫助孩子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和時間管理習慣。
比如,幫助和督促孩子每天按時吃飯、睡覺,放學回家後,提醒孩子定時做作業,間斷性玩耍。
當孩子逐漸養成了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以後,父母就要逐漸地往後退,退到不輕易打擾孩子,不隨便幹涉孩子,但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又能及時出現的位置上。
保持這樣的進退節奏,才是對孩子最適合的陪伴,而不僅僅是陪著寫作業那麼機械和簡單。
二、父母要如何做才能把握好陪伴孩子進退自如的節奏呢?
父母陪伴孩子,想要做到進退自如,這需要父母付出更多的細心、耐心和愛心。
因為只有細心觀察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種種變化,才能及時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只有弄清楚孩子在做作業和學習的過程中面對著什麼樣的問題,我們父母才能有的放矢地幫助孩子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在引導和幫助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父母需要保持極大的耐心,才能不去催促孩子,不讓孩子感到緊張。
當我們父母有耐心的時候,我們的焦慮和情緒波動會減少很多,也就不那麼容易發火了。
陪伴孩子的第三個重點是付出愛心,既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更要關心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對孩子的身心都給予關愛的父母,會讓孩子從小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這有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也有助於孩子信任父母的指導和幫助,會讓孩子有一個穩定的情緒,自願服從父母的管理,並按照父母引導的正確方式去學習和生活。
當父母付出了足夠的細心、耐心和愛心的時候,相信父母也就在腦子和心裡都清楚了該如何去陪伴和幫助孩子。
當孩子遇到困難和問題的時候,父母通過對孩子的了解,可以判斷出這個時候是該衝上去幫助孩子,還是該等待一下,讓自己退到一邊,先給孩子留出獨立探索學習的時間和機會。
父母因為愛孩子而會去主動了解孩子的身心需求,因為有耐心而能夠情緒穩定地陪伴孩子,並且將這份愛與安全傳遞給孩子,減少孩子的不安和焦慮,也讓自己更有信心,能夠更從容地去把握陪伴孩子的節奏和尺度。
所以,不論是陪伴孩子做作業、學習,還是陪伴孩子生活,這都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絕好機會和提升過程。
父母只有自己也跟著孩子一起不斷成長,不斷修煉自己,才能成為孩子真正的陪伴者、引領者和尊重者。#跨年衝刺計劃·育兒賽道#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悠一格」,和我一起探討和分享育兒路上的感悟與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