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媽媽火了!
本是輔導孩子作業,結果:自己趴在床上崩潰大哭,孩子蜷縮在地上哭。
孩子爸爸邊錄視頻邊說:九年義務教育還接受不?不接受咱就回來,天天輔導作業,輔導啥了這是?……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非常同情這位家長,當然,也心疼那個孩子。
說實話,我覺得現在的家長跟作業之間的矛盾比孩子與作業之間的矛盾還要深,孩子與作業之間是直接矛盾:不想寫作業或者作業寫不好。而家長卻因為孩子的作業產生了一系列錯綜複雜的矛盾:不是怒慫老師,就是憤而退家長群,不是暴打孩子就是崩潰大哭,不是心梗發作搶救就是跳河輕生......讓人搞不清作業到底是誰的作業?
其實在孩子的作業這個問題上,家長完全不必如此痛苦,只用一個方法就可以完美解決:不輔導。
根本不需要哭,也不需要退家長群,更沒必要跟老師對著幹。
你會說:那你這個家長也太不負責任了吧?
錯,不輔導作業的家長,並不是不負責任的家長,也不是就此放棄孩子的學習的家長。
為了家庭作業與孩子鬧得雞飛狗跳沒有任何意義:
1、輔導作業並沒有你認為的那麼重要。
為人父母,都有一種本能,就是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但是,這種認知是有偏見的,你的孩子絕大多數的可能是非常普通的那一個,而作業完成的好壞並不能決定孩子以後的幸福程度。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費勁輔導孩子作業,對他的成績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反而破壞了孩子的自我驅動力。
我們養育孩子不是為了讓孩子每天完美地完成作業,而是培養一個能夠自主學習、像嬰兒一們對學習充滿熱情的孩子。所以,別再為日常點滴的小事去糾結和焦慮了,想想前面的長遠目標,你會覺得「做作業」這件事太微不足道了,你完全不必為此教訓孩子、強迫孩子,同時讓自己的情緒劇烈波動,直至崩潰大哭。
我們大多數人工作太忙、吃得太多、心理素質也不怎麼樣、手機拿起來就放不下,連早點睡覺都做不到,工作也不怎麼出色.....你哪裡來的自信認為我們就是比孩子要強?所以,在孩子面前,請謙卑一點,別老是以領導的姿態自居,做一些看似合理、實則錯誤的指導了。孩子遠比我們想像中更有判斷力、更有能力管理好自己。
2、你越把孩子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做,孩子就會越差。
如果你天天給孩子穿衣服,孩子會認為那不是他該做的事情;如果你天天給孩子收拾書包,孩子就會認為那就是你應該做的事情;家長若將完成作業的目標當成自己的事情,也是在用行動跟孩子證明:作業的事情好像不太關我什麼事情。於是,孩子沒有自主感,也就談不上自我管理,其實,是在根本上剝奪了孩子的自我控制感。
《自驅力成長》中說:
如果你的孩子在取得成功的過程中所花費掉的所有能量裡,有95%都來自你的付出,那你就只給孩子剩下5%的努力空間了。如果你感到沮喪或焦慮,於是增加了更多的「籌碼」,甚至進一步佔據了98%的能量,把一切牢牢掌控在手中,那麼你的孩子對此所能做出的反應,也就只能是再退一步。
所以,我勸這位媽媽,還有類似的家長們,別傻了!鼓足勇氣、下定決心放棄你輔導作業的「權力」,孩子的作業做不好、做不完,那是需要孩子自己解決的問題,而不是你的。如果你想在學習上幫助孩子,你要動腦筋將力氣和精力用在其他的地方上。
要想讓孩子走到臺前,父母需要隱入幕後。
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是他自己的事情。
父母要做的事情是:培養和激發孩子的內驅力。
內驅力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精神和行動,當孩子有著充沛的自我驅動力時,他自然會高效率完成自己的事情,包括做作業。
1、無條件地愛孩子,促使他建立自我意識
親情是孩子成長的精神營養,是孩子實現自我建構的動力,也是基礎。無條件地愛孩子,給孩子自然而溫暖的愛,他的心每一天都處在舒展狀態之中,他才會有安全感地去實現自我。
我們常說:家是溫暖的港灣。但我們面對孩子時表達出來的嘮叨、督促卻讓孩子覺得:在父母眼裡,我的喜怒哀樂還還沒有作業重要。
孩子若是知道,哪怕他表現不好,哪怕他成績很差,也會被父母接納,他的韌性就會增強,他會擁有更好的狀態來面對壓力。
2、允許孩子浪費時間
家長們好像特別看不得孩子玩:
你看誰家的孩子一到家就寫作業某某同學從不玩遊戲隔壁小孩子報4個輔導班呢
給孩子排得滿滿的時間,就像一間塞滿東西的房間,會給人壓迫感。大人看似無用的東西:比如發呆、追劇、打遊戲,其實是孩子學會自我管理過程的必經之路。
給孩子留點空白,允許他浪費點時間,他才能夠更好地消化每天成長所吸收的那些能量,才能更好地完成自我修整和自我成長。
3、敢於放手
請回想一下,孩子剛學走路那會,磕磕絆絆,經常摔跤,如果我們讓他獨自練習走路,就要全神貫注地盯著他,隨時準備在他摔倒的時候接住他;但如果我們牽著他的小手走,孩子不但不會摔跤,我們精神上也放鬆得多。
在孩子做作業這個問題上,道理其實差不多。你不放心他自己做,你陪伴著他、指導著他做,就好比你牽著他的手走,你覺得很累其實只不過是為了釋放自己的焦慮感而已。假若讓孩子獨立做作業,你可能面臨著用極強的忍耐力來克服自己的焦慮感和控制感,那種心累的感覺會讓你更難過。
家長打著「為了孩子好」的旗號輔導孩子做作業,讓我來看,根本原因是:我們看不了孩子拖拖拉拉寫作業,我們忍受不了孩子作業質量差,我們忍受不了孩子比其他的孩子差,我們忍受不了老師的點名批評......歸根結底,就是:不信任孩子能夠自己做好。所以,我們要輔導孩子作業:要讓孩子的題做得全對,作業本上全是純一色的對號,書寫要得「優」的評價......
我們會一直牽著孩子的手走嗎?不會的,肯定會放手讓他自己去學著走,總有一天他會自如地在地上奔跑。
你不管孩子的作業,孩子就學不會獨立寫作業嗎?學習就會很差嗎?人生路上,孩子該走的彎路一定會走:寫作業時,該錯的題一定要錯。請相信孩子,有一天他肯定做得比我們更好!
信任自己的孩子,相信他的自律性,相信他有管理好自己的能力,給他管理自己的自由,這是為人父母的基礎功課。
4、關鍵時刻幫助孩子
相信孩子,敢於放手,並不等於放任自流。恰恰相反,我們更需要用心了解孩子,在他最需要的時刻去幫助他,而不是在他能夠勝任的時候去錦上添花,也不是在他沮喪的時候在他的傷口上再撒一把鹽。
當孩子勇氣不足的時候,我們要想辦法給他補充勇氣;當孩子想偷懶的時候,我們要誘導他走出舒適區;當孩子猶豫的時候,我們助他一臂之力......當孩子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孩子就會有信心面對困難,克服困難,進而挑戰困難,進入良性循環。
如果將我們的目光著眼於孩子的一生,想養育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你就不會為眼前某一天的作業而焦慮,即便做不到每天都風平浪靜、親子和諧,至少你會認為為了作業跟孩子吵翻不值得,也不會將每天的輔導作業搞成家庭大戰。
歡迎留言討論關於孩子輔導作業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