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陪孩子寫作業,睿智的媽媽說,改變陪的方式就越來越輕鬆

2020-09-05 曉笛育兒分享記

1

陪孩子寫作業是一件普通又平常的事,是每一位媽媽必經歷的事,但不同的媽媽卻有不一樣的體驗。

我也曾經因為這個話題,在學校門口等孩子放學時,詢問了一些媽媽們,也有刻意詢問過身邊已作媽媽的朋友們,關於陪孩子寫作業是一個怎麼樣的體驗?媽媽們給的答案總結起來可歸類為2種不同的體驗。

認同最多的一種體驗是:覺得陪孩子寫作業太累了,其中也是各種吼和煩躁,提起陪孩子寫作業的情景連揍人的心都有。

可以用網絡上流行的一句話,來總結媽媽們的體驗再合適不過了:不寫作業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

但另外不同體驗的是:以前覺得陪孩子誰作業挺煩人的,後來改變了方式,就覺得陪孩子寫作業也可以是一件挺輕鬆的事兒,而且自己還可以趁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有更多的個人時間。

媽媽們不同的體驗,讓我們知道陪孩子寫作業是有方法可循的。有的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方式,讓孩子越來越害怕寫作業,但有的家長卻能讓孩子寫作業越來越自覺,甚至愛上寫作業。

日本作家谷口雅春曾說:孩子的言行就像一面鏡子,反映著家庭和父母的精神,所以希望孩子好,首先自己要起模範作用。父母或教育者的日常性言行,對培養孩子的人格有最強的說服力。

孩子的言行是從我們身上反映出來的,陪孩子做作業這件事上,為什麼有的孩子做作業可以很自覺高效完成作業,不用父母過多操心。

可也有的孩子每天要父母過度催促嘮叨,還遲遲不肯動手去寫作業,甚至有的父母打罵後依然無效。

其實每天孩子寫作業時,本應是夜幕降臨,萬家燈火溫馨的場景,卻被陪孩子寫作業時,孩子的不認真,父母的大聲斥責打破了。

這是因為父母陪伴孩子寫作業方式不同,導致孩子寫作業的習慣也不一樣!所以說家長陪同孩子寫作業的方式,決定了孩子以後寫作業的習慣。

2

每個家長都很用心的陪伴孩子寫作業的,但卻因不當陪伴的方式,直接影響孩子寫作業的習慣。所以我們先來了解陪伴孩子寫作業方式上有什麼誤區呢?

誤區一,家長以自己的角度去主宰孩子寫作業進程,剝削孩子主動權。

要清楚孩子才是寫作業的主角,父母的角色是只幫助而不是主宰。

記得上學期我的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那時候我覺得每天陪孩子寫作業簡直是一項苦差事。

記得那時候每天跟孩子寫作業,跟他說最多的話就是:「你怎麼回事?怎麼剛說你又忘了?」「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懂嗎?你是不是故意的對嗎?」「你要氣死我是嗎?」

甚至忍不住動手打了他幾次。我覺得陪孩子寫作業那時候是心情最暴躁的時候,先生出差在外給我打電話,我都不願意跟他說話。

先生形容當時每晚陪孩子寫作業的我就像吃了炸藥,很容易就生氣。連他也覺得陪孩子寫作業的我很擰巴。

在交流中,他說了一句讓我幡然醒悟話。他問我:每次你這麼衝,到底是你在寫作業還是孩子在寫作業?孩子有不會的是正常,為什麼要這麼生氣?

很多時候我們總以自己的聰明去衡量孩子的智商,覺得這麼簡單的題,孩子為什麼都不會,就會越想越氣,心中的無名火悄然升起,一旦生氣就會讓自己有許多過激的行為。

只要我們明白做作業這件事,主角是孩子,把角色擺正位置,讓也要孩子明白做作業是他自己的事,依賴任何人都沒用的。也讓自己明白孩子有不懂是正常的,放寬心態幫助孩子而不是主宰孩子。

誤區二,坐在孩子旁邊,緊盯孩子,一旦發現錯誤,就當場開啟過度幹擾,指手畫腳

許多媽媽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毫不注意距離的。孩子一寫作業,媽媽不是坐在旁邊,就是站在旁邊,眼睛又像鷹眼睛銳歷,一發現孩子的坐姿不對,馬上敲一手,發現孩子拿筆的姿勢不對,馬上給掰正。

一發現孩子寫的字不夠標準,就會一把把孩子前面所寫的幾行全部擦掉了以示警告,讓孩子必須要求按標準要求重寫。

這樣的輔導作業不是在陪孩子寫作業,而是在幹擾孩子的注意力,許多問題也會出現在這個誤區裡面,父母幹擾的太多,歉棄孩子這些不好,那些不好。

孩子寫作業就沒有動力,試想一下,誰願意一直被別人催著做事呢?我們大人也不願意。大人過多幹擾是無法激發孩子的學習主動性,孩子越慢家長就越生氣,就會激發很多情緒。

在家長過多的糾正下,孩子也懷疑了自己的能力,家長的幹擾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沒有認真思考通過家長的行為否定了自己。

那麼,這樣陪孩子寫作業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呢?

從我陪孩子寫作業的失敗經歷告訴來看,那段時間我的孩子,每當我一生氣,他都特別害怕,雖然我斥責讓孩子的坐姿坐好了,但他的作業質量依然毫無進展,剛教過也還是秒忘,字依然是寫得不堪入目。

甚至明顯覺得孩子不夠自信,很有印象很深孩子在那段時間曾問過我:媽媽為什麼我上小學後?你對我這麼兇?是因為我不會寫作業嗎?

可見在孩子寫作業時對孩子兇和緊盯孩子,都達不到讓孩子獨立的完成作業,和我們家長越來越輕鬆的效果的,反而讓孩子越來越不自信。

會有逆反心理的孩子,你越促他就越慢,因為我們在催他的時候可能會說:你快點啊,你怎麼這麼慢,幾個字都寫得這麼慢。這無形之中就是傳遞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孩子才會越來越磨蹭。

做作業一旦形成磨蹭,孩子就會感覺筆有千斤重,不到父母發脾氣時,都不願拿起筆來,這樣很容易破壞我們的親子關係,孩子也會因為作業沒做好,成績沒跟上和家長的打擊就也會越來越不自信,我們吼孩子就越慢,到最後孩子怕寫作業,並不是因為不會寫,而是怕被罵!

3

著名作家巴金曾說過:孩子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 。這樣看來,要讓孩子愛上學習就要先培養孩子有獨立寫作業的好習慣,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礎。

那麼如何讓我們的孩子養成良好的積極做作業習慣呢?有以下幾點方案:

第一,陪孩做作業初期,家長要以教孩子學走路的方式來陪孩子做作業。

回想一下我們教孩子走路的時候,我們不停的鼓勵孩子放開手,慢慢走,不要急。我們總會先蹲下來,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把雙手打開,用語言去引導孩子,慢慢的往媽媽這邊走過來,當孩子做到了我們總是無比的開心。

在剛開始陪孩子寫作業的初期,我們要陪孩子學就先學走路一樣耐心相信孩子只要願意邁出腳去試都總能學會的。有時候我們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總會想著看一下視頻,聽一下音樂,或看下電視,這樣都是影響孩子的專注力的,我們要向陪孩子學走路那樣,心無旁騖專心在前方等著孩子。

相信在陪孩子寫作業初期,我們的耐心,專心還有相信孩子能做好的態度,是初陪孩子寫作業最正確打開方式,而我們的孩子也會初學走路那樣勇敢邁出腳來,先用探試方式再到學會走路。

2.注重孩子寫作業細節的體驗,在體驗細節中愛上做題。不要為寫作業而趕速度,儘量細節引導孩子吃透每一個知識點。

當孩子學會走路,我們就要讓孩子體驗走路的樂趣和走路給他帶來的便捷。有點像升級打怪一樣。

先讓孩子體驗做題的樂趣,再由其內在驅動力愛上寫作業。我們如何在孩子寫作業注重細節體驗,例如:

我詢問的媽媽說過這樣的一個例子:有一段時間,他的孩子一提起寫作業,就會各樣的鬧騰後。最後才知道是因為他聽不明白老師講的,他鬧騰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不會,他怕寫作業。沒有體會過做題的樂趣。

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責罵孩子,本來孩子不會了,如果再責罵他,他就會變成恐懼,拒絕寫作業。我們要培養孩子注重做作業的細節,讓孩子體驗做題由不會到會的樂趣。

孩子不會這道題,證明孩子對這個知識點沒理解好。孩子有不會做的題不是壞事,可藉此機會引導孩子想辦法去解決,這是一個細節,如果為了趕作業的速度而忽略這樣的細節,孩子就會越來越多不懂的。

所以當孩子有不懂的題目,來問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帶有和孩子一起闖關的興致,然後用好好用通俗易懂話,或者畫圖的形式給孩子表達清楚,直講到孩子懂為止。

允許孩子小範圍試錯,即使是你認為很簡單的題,孩子還不理解不要馬上生氣,鼓勵孩子多嘗試,不要一下子把答案告訴孩子,引導孩子自己找到答案。

試想一下,若連我們做父母都不耐心的跟孩子去體驗破題樂趣,總想追孩子做作業的速度,孩子就沒辦法體驗做作業細節上的樂趣,也沒辦法給孩子愛上學習的動力。

我們家長應該擺正心態,孩子有不會的題,耐心與孩子一一攻破每一道題,幫助孩吃透每一個知識點。

讓孩子覺得學習是有趣的事,不是為趕著完成作業的任務忽略了細節,注重孩子寫作業,體驗做題細節,幫助孩子打下紮實的基礎,從而孩子就覺得作業越來越容易,就會愛上學習。

3.放手,但不放任

孩子通過體驗做題的樂趣,愛上了寫作業,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放手,獨立的鼓勵孩子開始獨立完成作業。

對孩子放手時,我們不要過多的去幹擾他,他專心在做題時候慢一點也是可以允許的。講好規定,孩子寫作業,家長也是要學習的。

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千萬不要坐在他旁邊,或站在他身後這樣他會有依賴,覺得有人會幫他盯著他做錯的題,他可以粗心一點,孩子寫作業離他太近,還會分散他的注意力,和讓他覺在被監視而有壓力的。

以下的方法不一定合適所有家庭,但可以參考一下,我們家是在客廳做作業的,孩子用寫字桌,我用電腦桌,孩子他爸在家就用飯桌看書,每個人在這時間段都有獨立空間來學習,有不懂的題才來問我們,這是放手初期的方法。

到現在已養成孩子一放學,就自己一個人在客廳做作業。我可以煮飯,他已不需要陪伴了,是可以放手,但不放任。每天依然要檢查孩子的作業,發現孩子有吃不透的知識點,依然要講到孩子懂為止。

已可以獨立完成作業的孩子,我們可以放手,但是不放任,要孩子依然是吃透老師所教的每個知識點,這樣讓他對學習的熱情會一直保持。

當孩子高效完成作業後,時間充許就帶他去運動,或者是看書店。當孩子已能獨立高效完成作業時,我們要及時給予表揚,表揚孩子寫作業的認真態度。而不是表揚孩子寫作業的結果。孩子完作業後的有趣安排,也是孩子高效完成作業的動力。

父母都可以拿出教孩子走路的那一份熱情來陪孩子一起來做作業,相信孩子能做好,引導孩子體驗做作業的樂趣。陪孩子寫作業並不是難題,換一個陪伴的方式和換一個心境和陪孩子一起成長。一起養成良好學習。夜幕降臨,萬家燈火和一起孩子學習是件溫馨的事。

相關焦點

  • 陪孩子寫作業有正確方式,家長若做錯了,娃的成績越來越差
    因為太過於渴望孩子成才,很多家長也自覺把陪孩子寫作業當成一份責任。雖然,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目的是好的。但是,據我觀察,不少家長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使用了錯誤的方法。有的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坐在孩子身邊,緊緊地盯著孩子,看見孩子寫作業不專心就忍不住怒吼;有的家長給孩子講題,孩子腦袋像漿糊一樣,講一遍又講一遍就是不懂,就忍不住氣急敗壞;還有的家長,看見孩子寫作業太慢直接代寫等等。如果家長使用這些錯誤的陪孩子寫作業的方法,自然是要各種抓狂了。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找到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自己和孩子都能愉快地對待作業?
  • 爸爸陪寫作業生氣動手,致孩子耳鼓膜穿孔!家長陪寫作業,到底是陪什麼?
    陪孩子寫作業,咋就成了難題?每次聊起陪孩子寫作業這個話題,家長們都忍不住大吐苦水,紛紛表示和孩子鬥智鬥勇的不易。陪孩子寫作業,本來是件好事,家長引導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不該演變成家長孩子都苦不堪言、甚至破壞親子關係的局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家長沒有掌握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法。
  •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急到住院,陪寫作業究竟有多累?
    從孩子開始上學後,父母們日復一日陪寫作業的日子就開始了。曾經有段話真實地記錄了父母們陪孩子寫作業的悲慘場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讓老人血壓升高,讓鄰居不能睡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陪孩子寫作業的每一天,簡直就是一部災難片啊!
  •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
    ,他們本身就沒有多少文化,受教育程度又不高,根本無法陪孩子寫作業。這個女生還是家裡最小的,比較嬌慣,雖然感冒好了,但是回家還是哼哼唧唧地撒嬌,不想寫作業,家長沒辦法,就代替孩子寫作業(這也是後來我才知道的),結果第二天我一改作業,全是錯的,你們說,像這樣的家長,作為老師,我還能說什麼呢?所以面對這樣的家長,作為老師不能要求得太多,太多的話,家長會有壓力,家長壓力大,孩子就遭殃。孩子在家教育不好,到學校就是給老師找麻煩。
  • 如何陪孩子寫作業?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是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學習和管理的能力,絕對不應該局限和糾纏在某一個具體的題型、某一次孩子完成作業的態度、某一回孩子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作業質量不高這件事上。孩子不好好寫作業都表現在那些方面?
  • 學習很重要,陪伴有技巧,父母到底該如何陪孩子寫作業?
    且不論兩種教育模式的優劣對比,就在中國現有的教育體制下,陪孩子寫作業真的對孩子有利嗎?家長們陪孩子寫作業的方式,是否科學?有沒有什麼弊端?陪孩子寫作業能解決孩子的拖延症問題嗎?為什麼越陪,孩子越是厭學,怎麼辦?這都是每一個中國家長應該思考的問題。
  • 破壞學習興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這樣陪孩子寫作業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陪寫作業成為了親子關係的最大殺手,「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網絡上,關於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梗也一直不勝枚舉。然而,如果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用錯了方式,就像視頻中那個咆哮的媽媽那樣,再怎麼花時間精力,效果也只能適得其反。例如以下幾種最常見的做法,容易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不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 媽媽陪孩子寫作業母子倆一起哭,陪寫作業太難,要養成作業習慣
    陪寫作業實在是太難了,不僅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更是讓孩子委屈大人落淚。結果就是,孩子不陪不會寫作業,不監督寫不好作業,這樣反而形成惡性循環。不僅家長覺得累,孩子也沒有進步。想要解決孩子寫作業的難題,最重要的不是家長提高心理素質去陪寫作業,而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 家長要想陪孩子寫作業不生氣,通過改變2點認知就能做到
    對於父母來說,最大的挑戰可能不是升職加薪,而是陪孩子寫作業。每次輔導孩子作業,家長們總能氣到不行,甚至氣到腦出血。其實,剛開始學習的孩子就像阿爾伯特,他們並不討厭學習,甚至是對學習感興趣。而父母因為孩子學習出現的大吼大叫、責罵行為,就像是刺耳的敲擊聲,讓孩子越來越不願意學習,失去學習興趣。所以,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最好不要總是發火。
  • 孩子寫作業一定要陪嗎?陪寫作業你就錯了
    這是描述母親陪孩子寫作業的狀態,無獨有偶,有孩子因作業跳樓,還有家長因孩子不寫作業跳樓,在疫情期間,平頂山一位媽媽因孩子不寫作業要跳樓自殺,以死要挾,出動當地消防人員和民警救援,母親稱「沒有見過這樣的孩子」,後來孩子下跪道歉才算了事。因為作業,跳樓成了一項「壯舉」。驚訝之餘,不知從何說起,希望不要再有這種沉痛發生,彼此能正確面對孩子寫作業的問題。
  • 破壞學習興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這樣陪孩子寫作業
    網友揶揄道:一人訓孩子,全小區受教育。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陪寫作業成為了親子關係的最大殺手,「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網絡上,關於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梗也一直不勝枚舉。然而,如果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用錯了方式,就像視頻中那個咆哮的媽媽那樣,再怎麼花時間精力,效果也只能適得其反。
  • 全國超4800萬媽媽,在陪作業時會很暴躁,陪寫作業有沒有必要?
    這個魔法就是——陪孩子寫作業。 俗話說的好,不寫作業父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可謂是這些陪寫作業家長的真實寫照了。 經研究表明:中國有孩子的家庭中,將近一億都在上小學。而在這些孩子當中,有百分之七十都被父母陪寫過作業,其中女性佔了六成。
  • 全國超4800萬媽媽,在陪作業時會暴躁,陪寫作業有沒有必要?
    這個魔法就是——陪孩子寫作業。俗話說的好,不寫作業父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可謂是這些陪寫作業家長的真實寫照了。經研究表明:中國有孩子的家庭中,將近一億都在上小學。而在這些孩子當中,有百分之七十都被父母陪寫過作業,其中女性佔了六成。而這些媽媽當中,有80%都會在陪寫作業作業的時候脾氣暴躁,將近4800萬!
  • 記住這三招,讓陪孩子寫作業更輕鬆
    上一篇向大家介紹了陪孩子寫作業的三個坑,分別是直升機式、拐杖式和毒舌式父母,這一篇將給大家介紹陪孩子寫作業的三招,這三招分別叫平行發展、時間管理和優長教育。第一招 家長與孩子共同發展(這也是提升您陪學質量的關鍵中的關鍵)。所謂家長與孩子共同發展,就是家長的任務從陪孩子學習轉換為和孩子學習,一字之差,但是身份卻從陪學習者,轉換為同學。
  • 寶媽陪娃寫作業,被氣得默默流淚,孩子寫作業到底要不要家長陪?
    「折磨」,而事實上,陪孩子寫作業也確實存在許多弊端。,甚至產生一種「父母陪我寫作業就是應該的」錯覺,這就會讓孩子對父母的陪伴產生依賴性。這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心裡壓迫。雖然有一定的壓力是好事。但孩子始終處於這種不輕鬆的氛圍下,對娃的發展成長並無益處,還會影響娃對學習的興趣。
  • 陪孩子寫作業家長急到心梗?我做錯了什麼要陪你寫作業?
    今日一則陪孩子寫作業家長急到心梗的新聞可是刷爆了朋友圈,家長們可是炸開了鍋。,一陪寫作業獅吼虎嘯啊!其實,陪孩子寫作業不必急到心梗,做到以下幾條,陪寫作業也能母慈子孝。做作業之前:一、把各種雜亂事情做了。做作業的時候孩子總是說要尿尿,喝水,肚子餓……這些小動作讓我們抓狂。家長可以在作業之前告訴孩子把這些小動作做完,做作業的時候不準再做這些動作,不然會有懲罰。我家孩子做作業之前我留20分鐘給她自由行動,前提是做作業必須老老實實的,孩子每天做作業都挺規矩的。
  • 破壞學習興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這樣陪孩子寫作業……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陪寫作業成為了親子關係的一道坎,「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換位思考一下就能知道,這種方式是不科學的。就像家長們在上班、做菜的時候,一個「監工」一直在旁邊監督著你,指指點點,哪裡出錯了還要罵你一下。這種方式,帶給孩子的只有緊張感、壓迫感,孩子害怕自己出錯,不敢下筆;動不動指點一下,也會分散孩子注意力,擾亂孩子的思路。
  • 怎麼看家長陪孩子寫作業?這種做法是有利還是有害?
    ,至於利弊如何,要看陪的方式,方式不同,則有利有弊。首先,為什麼要陪孩子寫作業?第一,剛開始坐不住。在小學低年級,尤其是剛上小學的孩子,需要一個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在幼兒園的時候多數時間以遊戲為主,進入小學的時候,剛開始有很多孩子坐不住,這時候需要父母幫他們靜下心來。
  • 解鎖「陪娃寫作業」新姿勢:不陪作業,陪習慣
    而其中最難的就是「陪娃寫作業」!陪娃寫作業!隨便在網上搜索一下這五個字,說哀鴻遍野一點都不為過。輔導娃寫作業的崩潰不分國界世界棘手難題陪到心梗陪娃寫作業=玩命親媽秒變成後媽只需要一件事:那就是陪寫作業如果有一天我不見了, 那一定是卒於陪孩子寫作業了每次陪娃寫作業,揍娃都後悔——後悔揍晚了……笑了嗎?
  • 一個大學生關於「要不要陪孩子寫作業」的困擾
    從氣到腦梗到拍桌骨折,陪孩子寫作業已經成為無數家長的心頭之殤。到底要不要陪,又該怎麼去陪,是坐在旁邊刷著手機看孩子,還是像個別家長去考個教資,做個更專業的陪寫。這些背後所映射的是家長們,對於孩子教育的擔憂與焦慮,中國的經濟在飛速發展,社會也在跨步前進,但人文素養和教育理念似乎沒能趕上時代的腳步,類似的教育思想更是一代傳一代,難以在一朝一夕轉變。這不再僅僅是中國家長的焦慮,更是整個社會的焦慮點之一。作為一個沒有結婚,沒有孩子,只有著「被陪寫」經驗的大學生來說,為什麼會關注這個話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