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影響一個社會。
家長對孩子做作業的陪伴,關鍵還是理念要清晰,要知道現在陪伴是為了今後無需陪伴。今天小博君分享給大家一位媽媽的陪孩子做作業的經驗,一起來看看吧~
傍晚時分,我家孩子坐在對面做作業。她11歲半,六年級。和孩子班上家長聊過做作業的事兒,極少數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小學階段還得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有講究。
孩子幼兒園階段,我和孩子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留下一些隱患。待孩子上小學的最初兩年,也沒有及時抓孩子的日常習慣,導致孩子上三年級的時候,分心問題比較明顯,如今也在和這個頑疾作鬥爭,但是日漸轉好,效果明顯。
01
做作業之前有「三問」
以前我們讓她在自己的房間裡做作業,但是孩子管不住自己,她希望我能陪伴在她身邊。後來我們就讓她坐在餐桌上做作業,一旦發現小手上拿著玩具或零食,立刻就給她收走,課外書也收到一邊,讓她的四周清清爽爽。
我們不願意給孩子貼上「不專注」「自控力不強」的標籤,我們想,我們的孩子大概就是需要更多一些的訓練。事實上,只要耐心堅持訓練,她就能慢慢變得專注。家長的信心、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訓練的過程,是教會孩子方法,授人以漁的過程。家長必須認識到這麼做是有長遠好處的,不要怕煩。
我們的訓練方式是:當孩子放學時,一定和她聊幾分鐘,了解:
1. 今天各科作業的量有多少?
2. 各科作業的難點是什麼,為什麼覺得難?你打算怎麼下手搞定這個難點?
3. 今天計劃先從哪一科開始做,為什麼?
02
不能只問「作業多嗎?」
以前只是問一句「今天作業多嗎?」是很不夠的,不夠專注的孩子往往會避重就輕,把麻煩的作業放在後面,而孩子覺得作業麻煩,是因為孩子沒學會分解麻煩。
陪伴孩子寫作業,重點在幫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強化自我管理,不會讓孩子失去自主性。孩子嘗到掌握方法管好自己的事情的甜頭後,慢慢就會主動和我們交流今天作業的難點,以及她自己是怎麼思考這個難點的,哪些地方需要我們協助,哪些她自己能搞定。
如果老師布置了作文,她一般都會先思考要寫什麼,大致會寫哪幾點,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等打開作業本的時候才去思考要寫啥。
03
作業本籤字不可馬虎
等需要在作業本上簽字時,我們都不馬虎。爸爸檢查數學作業,如果發現有錯,不會直接告訴她哪一題有錯,而是告訴她,這裡面錯了兩道題,自己找,迫使她自己再次檢查一遍自己的作業,強化檢查的習慣。
到發現了錯題後,接著和她討論為什麼會出錯,是概念沒理解,還是省略了必要的步驟。爸爸特別重視要求她具備一遍就做對的能力。每周會回顧本周作業的質量,比如為什麼這一周數學作業甲+這麼少,而甲-這麼多?是粗心大意,寫得不工整,還是其他原因?
04
從來不幫孩子整理書包
平時我們從不幫孩子整理書包,她的書包也不希望我們碰,裡面有些她自己的小秘密。但是我會要求她用我給她買的兩個帶拉鏈的文件袋分門別類裝好課本和作業本,以及卷子和草稿本等。
每周都會和她商量她的哪些東西放在書包的什麼地方,幫她養成固定放置東西的習慣。
在家也是給她準備好各種文件袋,儘可能分門別類放好各種參考書和卷子,這樣找起來就很方便。文具也都有合適的收納箱袋放置。睡前要求必須準備好第二天的課本等物品。
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已經熟悉了這一套,睡前就手腳麻利地收拾她的書包(第二天上學好用)。
05
讓孩子生活變得有序
要想讓孩子變得專注,必須明確孩子的一些時間,比如早飯和晚飯的就餐時間、晚上開始鍛鍊的時間、晚上入睡的時間和早上起床的時間,同時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安排。
漸漸地,孩子的生活就變得有序。有序,才能專注。有序的生活,會讓孩子的大腦變得清晰,混亂的大腦必然導致不安全感,因為孩子會覺得一切都是失控的,而有序讓人有可控感,故能專注。
06
陪伴孩子作業的小貼士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在陪伴孩子,訓練孩子高效做作業方面,給予了這樣一些輔導:
1. 怎樣的握筆姿勢能把字寫得又快又好。
2. 怎樣用不同顏色的筆在課本上做標註和筆記。
3. 怎樣寫數字和公式,既清晰美觀,又很快。
4. 怎樣聽懂英語老師的課堂用語。
5. 重視預習和複習。
總之,我們認為,家長對孩子做作業的陪伴,關鍵還是理念要清晰,要知道現在陪伴是為了今後無需陪伴,具體來講,我們的目標是小學6年做作業的陪伴,為的是初中做作業的較少陪伴,以及高中做作業的無需陪伴。
如此,我們認識到在陪伴時需要抓的就是各項基本習慣的養成,常抓不懈,讓孩子品嘗到好習慣帶來的甜頭,從而樂意去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