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轉給家長!

2020-12-13 騰訊網

關注左腦編程,你的學習小助手!

做作業這事兒,極少數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小學階段還得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有講究。孩子幼兒園階段,我和孩子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留下一些隱患。待孩子上小學的最初兩年,也沒有及時抓孩子的日常習慣,導致孩子上三年級的時候,分心問題比較明顯,如今也在和這個頑疾作鬥爭,但是日漸轉好,效果明顯。

1

做作業之前有「三問」

以前我們讓她在自己的房間裡做作業,但是孩子管不住自己,她希望我能陪伴在她身邊。後來我們就讓她坐在餐桌上做作業,一旦發現小手上拿著玩具或零食,立刻就給她收走,課外書也收到一邊,讓她的四周清清爽爽。我們家的廚房是開放式的,和客廳連在一起,餐桌比較大,她坐在我對面,我工作用的電腦也放在餐桌上。她做作業,我工作或做家務,燈下一片寧靜。我們吃過飯後也立刻把廚房收拾得乾乾淨淨,餐桌上沒有飯菜的蹤影,變成了辦公桌和書桌。這就避免了孩子依然停留在就餐時的鬆弛狀態,而開始緊張起來,知道要用心對付作業了。

我們不願意給孩子貼上「不專注」「自控力不強」的標籤,我們想,我們的孩子大概就是需要更多一些的訓練。事實上,只要耐心堅持訓練,她就能慢慢變得專注。家長的信心、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訓練的過程,是教會孩子方法的過程,是授人以漁的過程。家長必須認識到這麼做是有長遠好處的,不要怕煩。

我們的訓練方式是:當孩子放學時,一定和她聊幾分鐘,了解:

1. 今天各科作業的量有多少?

2. 各科作業的難點是什麼,為什麼覺得難?你打算怎麼下手搞定這個難點?(後來這個問題也演變成:這科的作業是體力活兒還是腦力活兒——所謂體力活兒就是指類似抄寫生詞之類的,這種作業我們都讓她放到精力不濟的時候去做)

3. 今天計劃先從哪一科開始做,為什麼?比如精神好就從難點開始搞定,精神不好就先幹「體力活兒」。

2

不能只問「作業多嗎」

以前只是問一句「今天作業多嗎」是很不夠的,不夠專注的孩子往往會避重就輕,把麻煩的作業放在後面,而孩子覺得作業麻煩,是因為孩子沒學會分解麻煩(好多大人都還不會呢,何況大腦處在發育中的孩子)。

比如五年級時,學校發了一本《國學》,要求孩子們每周背誦幾首古詩,她當時最怕背誦,那怕什麼我們就提前搞什麼。我就專門指導她如何學會高效背誦古詩,比如教會她發現這首詩壓什麼韻,找出寫景的關鍵字詞,有時會找出配有畫面的朗誦視頻給她看,幫她理解這首詩在講什麼。

總之,幫她學會花幾分鐘掌握一首詩的幾個特徵,這樣背誦起來就快多了,我經常會和她比賽誰背得快,當然我總會讓著她。當時,周末首先安排時間背誦三首古詩,這樣到了布置有背誦古詩作業的那天,她就一點都不害怕了,心情輕鬆,做作業就快。

我們陪伴孩子寫作業,重點在幫孩子掌握方法,逐步強化自我管理,不會讓孩子失去自主性。孩子嘗到掌握方法管好自己的事情的甜頭後,慢慢就會主動和我們交流今天作業的難點,以及她自己是怎麼思考這個難點的,哪些地方需要我們協助,哪些她自己能搞定。

如果老師布置了作文,她一般都會先思考要寫什麼,大致會寫哪幾點,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等打開作業本的時候才去思考要寫啥。到了六年級,她已經開始主動估算各項作業需要的時間,雖然還是會有偏差,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3

作業本籤字不可馬虎

需要在作業本上簽字時,我們都不馬虎。爸爸檢查數學作業,如果發現有錯,不會直接告訴她哪一題有錯,而是告訴她,這裡面錯了兩道題,自己找,迫使她自己再次檢查一遍自己的作業,強化檢查的習慣。

到發現了錯題後,接著和她討論為什麼會出錯,是概念沒理解,還是省略了必要的步驟。爸爸特別重視要求她具備一遍就做對的能力。每周會回顧本周作業的質量,比如為什麼這一周數學作業甲+這麼少,而甲-這麼多?是粗心大意,寫得不工整,還是其他原因?要求她下周必須扭轉局面,要多爭取作業的高質量,多得甲+。

最近數學測驗,她得了99分,沮喪自己沒得100分,錯了一道很簡單的題,我們就告訴她,如果平時作業甲+較多,得100分的概率就高多了。這樣她就會把作業質量和考試成績聯繫在一起,會主動提升做作業的質量。

我負責檢查語文作業和英語作業。語文作業我只看老師上次的打分,如果不是一百分,我就會仔細看錯在哪裡了。如果是一百分,我就不管了。我對語文學習的看法是,閱讀是基礎,我平時會花較多心思幫她物色課外讀物,她的閱讀量在班上可能排第一。

最近我抓的比較多的是她的英語學習,她們從三年級到六年級換了三個英語老師,三四年級的老師教學質量不高,留下隱患。她的英語考試成績雖然不錯,但是基礎不紮實。所以我花時間相對較多的就是英語,每天 20 分鐘到半小時,聽讀背每天必須都有一點成果。就這樣堅持了兩個學期,音標的概念已經有了,也知道根據音標來背誦記憶單詞了。語法的學習剛開始,也是計劃耐心堅持輔導,幫她建立起概念,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

由於我們牢記所做的一切,出發點都是為了讓孩子變得更加獨立,所以陪伴的內容和方式也都在悄悄變化。到了六年級,我更少過問語文的具體學習,依然只是提供閱讀條件。

4

從來不幫孩子整理書包

平時我們從不幫孩子整理書包,她的書包也不希望我們碰,裡面有些她自己的小秘密。

但是我會要求她用我給她買的兩個帶拉鏈的文件袋分門別類裝好課本和作業本,以及卷子和草稿本等。每周都會和她商量她的哪些東西放在書包的什麼地方,幫她養成固定放置東西的習慣。在家也是給她準備好各種文件袋,儘可能分門別類放好各種參考書和卷子,這樣找起來就很方便。文具也都有合適的收納箱袋放置。睡前要求必須準備好第二天的課本等物品。

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已經熟悉了這一套,睡前就手腳麻利地收拾她的書包,給手機充電,檢查自行車的鑰匙是否放在固定的位置(第二天上學好用)。

5

讓孩子的生活變得有序

要想讓孩子變得專注,必須明確孩子的一些時間,比如早飯和晚飯的就餐時間、晚上開始鍛鍊的時間、晚上入睡的時間和早上起床的時間(同時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安排,比如晚飯需要多長時間消化而不影響晚上睡眠,鍛鍊怎樣不至於睡前太興奮而睡不著,這麼大的孩子每天需要多長時間的睡眠,睡眠不足會導致怎樣的危害)。

漸漸地,孩子的生活就變得有序。有序,才能專注。有序的生活,會讓孩子的大腦變得清晰,混亂的大腦必然導致不安全感,因為孩子會覺得一切都是失控的,而有序讓人有可控感,故能專注。

6

陪伴孩子作業的小貼士

現在回想起來,我們在陪伴孩子,訓練孩子高效做作業方面,給予了這樣一些輔導:

1. 怎樣的握筆姿勢能把字寫得又快又好。這對孩子快速完成作業和考卷十分重要。

2. 怎樣用不同顏色的筆在課本上做標註和筆記,又不至於把課文都弄得看不見了。

3. 怎樣寫數字和公式,既清晰美觀,又很快。寫得不工整,很大的原因是還沒思考就開始做題。所以要求她必須打草稿,必須下筆前估算紙上空間的安排。

4. 怎樣聽懂英語老師的課堂用語。有段時間我們發現孩子的英語書上畫滿了小人兒,根據經驗,我們知道這是孩子上課在分心,而分心往往是因為聽不懂。一問,果然,六年級的英語老師基本上全程都用英語講課,和五年級的英語老師很不一樣。雖然說的都是最常用的句子,但我們孩子還是聽不懂。於是就對此作針對性訓練,而且強化預習環節。這樣一來,課本上的小人兒就減少了。

5. 重視預習和複習。預習的重點在於能提出問題,從而帶著問題上課;複習則需要找到薄弱環節,越薄弱,越多投入時間複習,而且讓孩子學著把薄弱環節想得比較具體,這樣她就能夠看到問題而有解決的思路,且能估算到需要多少時間能搞定薄弱環節,從而學會見縫插針複習。通過長期訓練讓她牢牢把這些觀念記在心裡並去指導行動。

總之,我們認為,家長對孩子做作業的陪伴,關鍵還是理念要清晰,要知道現在陪伴是為了今後無需陪伴。具體來講,我們的目標是小學六年級做作業的陪伴,為的是初中做作業的較少陪伴,以及高中做作業的無需陪伴。如此,我們認識到在陪伴時需要抓的就是各項基本習慣的養成,常抓不懈,讓孩子品嘗到好習慣帶來的甜頭,從而樂意去堅持。

相關焦點

  • 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請家長收下!
    今天小博君分享給大家一位媽媽的陪孩子做作業的經驗,一起來看看吧~ 傍晚時分,我家孩子坐在對面做作業。她11歲半,六年級。和孩子班上家長聊過做作業的事兒,極少數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小學階段還得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有講究。 孩子幼兒園階段,我和孩子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很少,留下一些隱患。
  • 小學多陪,初中少陪,高中不陪!小學6年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轉給...
    為了和大家常常見面,只需要三步就可以經常看到我們啦: 這才是陪孩子做作業的正確方式 傍晚時分,我家孩子坐在對面做作業。她 11 歲半,六年級。
  •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
    ,他們本身就沒有多少文化,受教育程度又不高,根本無法陪孩子寫作業。我這樣說既不是讓老師多做,也不是讓家長當甩手掌柜。因為孩子畢竟是家長的孩子,所以作為家長會不會知識不重要,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必要的。是不是也經常會聽說,某某兩口子一個大字不識,孩子的學習卻很好,考的都是好大學,這裡面就是一個方法問題。那麼什麼是好的方法呢?方法講多了,不知道哪個好,如果都去試一試,也是猴子搬玉米,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無果而終。
  • 陪孩子寫作業有正確方式,家長若做錯了,娃的成績越來越差
    有的家長陪孩子寫作業,坐在孩子身邊,緊緊地盯著孩子,看見孩子寫作業不專心就忍不住怒吼;有的家長給孩子講題,孩子腦袋像漿糊一樣,講一遍又講一遍就是不懂,就忍不住氣急敗壞;還有的家長,看見孩子寫作業太慢直接代寫等等。如果家長使用這些錯誤的陪孩子寫作業的方法,自然是要各種抓狂了。但是,家長有沒有想過,找到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自己和孩子都能愉快地對待作業?
  • 爸爸陪寫作業生氣動手,致孩子耳鼓膜穿孔!家長陪寫作業,到底是陪什麼?
    陪孩子寫作業,本來是件好事,家長引導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成績,不該演變成家長孩子都苦不堪言、甚至破壞親子關係的局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家長沒有掌握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法。他看著著急,覺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於是每天下班早早回家陪女兒寫作業。「那3個月你都不知道有多累,我不想再經歷了。」他苦笑。他家女兒之前放學回家,每次都是東摸摸西玩玩,吃點東西看看電視,就是不碰作業,有時磨蹭到9、10點還沒寫完;做的過程中也是毫無章法,一會寫這個一會寫那個,因此效率也很低;作業本上的字跡也是一塌糊塗,卷面不整潔。
  • 怎麼看家長陪孩子寫作業?這種做法是有利還是有害?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至於利弊如何,要看陪的方式,方式不同,則有利有弊。首先,為什麼要陪孩子寫作業?第一,剛開始坐不住。在小學低年級,尤其是剛上小學的孩子,需要一個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在幼兒園的時候多數時間以遊戲為主,進入小學的時候,剛開始有很多孩子坐不住,這時候需要父母幫他們靜下心來。
  • 3個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法,現在知道還不晚,建議家長收藏
    身處這樣的時代,「終身學習」的觀念也一定要儘早讓孩子樹立起來。因此,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發現知識中的趣味,這才是正確的陪伴方式。所以,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不要只顧低頭玩手機,而是真正地和孩子一起提升自己。
  • 關於陪孩子寫作業,睿智的媽媽說,改變陪的方式就越來越輕鬆
    媽媽們不同的體驗,讓我們知道陪孩子寫作業是有方法可循的。有的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方式,讓孩子越來越害怕寫作業,但有的家長卻能讓孩子寫作業越來越自覺,甚至愛上寫作業。這是因為父母陪伴孩子寫作業方式不同,導致孩子寫作業的習慣也不一樣!所以說家長陪同孩子寫作業的方式,決定了孩子以後寫作業的習慣。 2每個家長都很用心的陪伴孩子寫作業的,但卻因不當陪伴的方式,直接影響孩子寫作業的習慣。所以我們先來了解陪伴孩子寫作業方式上有什麼誤區呢?
  • 小學多陪,初中少陪!小學6年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
    傍晚時分,我家孩子坐在對面做作業。她 11 歲半,六年級。和孩子班上家長聊過做作業的事兒,極少數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小學階段還得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有講究。
  • 作業:城裡父母愁陪寫 留守兒童苦於無人陪
    其實是家長對孩子極高的期望與孩子成長速度的矛盾。」在上海,背負極高期望並成績出色的孩子,有個名字叫「牛蛙」。通常而言,一隻標準「牛蛙」的升學路線是民辦小學——民辦初中——公立高中——重點大學。上海母親何玲的兒子現在5歲,最大的愛好是擺積木。但為了遵守這條「路線」,她從今年7月起逼著兒子學寫數字和拼音。
  • 全國超4800萬媽媽,在陪作業時會很暴躁,陪寫作業有沒有必要?
    這個魔法就是——陪孩子寫作業。 俗話說的好,不寫作業父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可謂是這些陪寫作業家長的真實寫照了。 經研究表明:中國有孩子的家庭中,將近一億都在上小學。而在這些孩子當中,有百分之七十都被父母陪寫過作業,其中女性佔了六成。
  • 全國超4800萬媽媽,在陪作業時會暴躁,陪寫作業有沒有必要?
    這個魔法就是——陪孩子寫作業。俗話說的好,不寫作業父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可謂是這些陪寫作業家長的真實寫照了。經研究表明:中國有孩子的家庭中,將近一億都在上小學。但是在看到孩子寫作業態度不認真又說不聽的時候,家長又會火冒三丈,煩躁不已。不過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這些陪寫作業甚至能理直氣壯批判孩子沒好好學的家長,基本上孩子都在上小學。而陪寫作業的家長數量卻和孩子的年紀增長呈負相關。
  • 家長陪孩子做作業的正確方式
    現在的社會給家長增加了一項任務--陪孩子做作業。在不知不覺中,家長被與孩子的作業綁在了一起,這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它既然出現和存在即說明它合理,我們作為家長既然無法避免,那麼就欣然接受,並且要做好。然而,對於一些家長來說,陪孩子做作業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為他們不知道怎麼做才是正確的、對孩子有利的。下面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看法,僅供參考。
  • 天天「累成狗」 家長們吐槽:陪作業陪出焦慮症
    半月談記者在多地採訪了解到,中小學生作業量大成為眾多家長抱怨的痛點。深圳一所小學二年級學生家長反映,語文每天都有背誦,老師還要求寫童話短文,600字左右,每周一篇,孩子不會的字特別多,得一個個查字典,這樣的作業起碼要用2小時。
  • ...初中少陪,高中不陪!小學6年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方式!| 淳化教育
    關於做作業的事兒,極少數孩子不需要陪伴,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小學階段還得陪伴,但陪伴的方式有講究。家長的信心、耐心是非常重要的。 訓練的過程,是教會孩子方法,是授人以漁的過程。家長必須認識到這麼做是有長遠好處的,不要怕煩。 我們的訓練方式是:當孩子放學時,一定和她聊幾分鐘,了解: 訓練方式 1.今天各科作業的量有多少?
  • 高中生要不要家長陪寫作業?這種孩子,最好陪著!
    1、天下父母心,孩子高中三年家長跟著操心三年。小學初中時,咱們還能悠哉悠哉,即使成績不理想咱也還能拿素質教育這幾個字安慰一下自己。但是一上高中就不一樣了,高中生如果說自己不想拼高考那真的是自欺欺人!家長陪寫作業!給大家舉個例子,我2016屆有個學生挺懂事,很想學習想考大學,可是他靜不下心來,各種招都想盡了還是不行。最後我直接給他家長打電話建議他們回來一個陪讀。他家長很配合,第二天他媽媽就回來了。我告訴他媽媽:你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陪他寫作業!他媽媽很為難說,「我初中都沒畢業,怎麼陪小孩寫作業啊?」
  • 各地減負令難減負 家長吐槽:陪作業陪出焦慮症
    深圳一所小學二年級學生家長反映,語文每天都有背誦,老師還要求寫童話短文,600字左右,每周一篇,孩子不會的字特別多,得一個個查字典,這樣的作業起碼要用2小時。英語方面,每天都要背誦英文短文,一次是一名外國人介紹他的家庭,人名又多又長總是卡。孩子從晚上8點背到11點,最後帶著哭腔說:「媽媽,我覺得我永遠都背不下來了。」
  • 近7成家長陪寫作業情緒暴躁!如何陪寫作業不生氣?
    可是每次在家陪3年級的女兒寫作業,就會莫名地煩躁,氣不打一處來。其實,這幾乎是每位陪孩子寫作業的媽媽都會遇到的煩心事兒,就像網上的一個笑話說的那樣:「不看孩子寫作業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看孩子寫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路人恥笑,老人血壓升高,鄰居沒法睡覺。
  • 學習很重要,陪伴有技巧,父母到底該如何陪孩子寫作業?
    ,對來自29個國家的2.783萬名家長進行調查發現,中國有78%的家長堅持每天陪孩子寫作業,且每次陪伴的時間至少一個小時。且不論兩種教育模式的優劣對比,就在中國現有的教育體制下,陪孩子寫作業真的對孩子有利嗎?家長們陪孩子寫作業的方式,是否科學?有沒有什麼弊端?陪孩子寫作業能解決孩子的拖延症問題嗎?為什麼越陪,孩子越是厭學,怎麼辦?這都是每一個中國家長應該思考的問題。
  •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急到住院,陪寫作業究竟有多累?
    從孩子開始上學後,父母們日復一日陪寫作業的日子就開始了。曾經有段話真實地記錄了父母們陪孩子寫作業的悲慘場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嗚嗷喊叫,讓老人血壓升高,讓鄰居不能睡覺。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陪孩子寫作業的每一天,簡直就是一部災難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