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ogo(爸媽進化論主筆)
近日,劉先生輔導兒子寫作業被氣到心梗的事情,上了熱榜。
劉先生今年45歲,兒子上小學三年級,陪娃寫作業是千年解不開的老梗,劉先生也不例外。一道題講了N遍,小朋友還是一臉懵圈兒。
劉先生抓狂了,朝兒子不停地吼叫,突然一陣胸痛和憋氣襲來,馬上叫老婆來接替,自己坐在一旁邊看。
結果依舊如雞同鴨講,劉先生氣衝腦門兒,起身要再次親自上陣,卻眼前發黑暈了過去,醫院確診為心梗。
提起陪娃寫作業,每個家長都是一把心酸淚。
之前有中年老母親陪娃寫作業吐血,如今有中年老父親氣到心梗,不由得令人感嘆,家長難當啊!
陪娃寫作業真的很難嗎?
不,我認為所有的難,都源於一個原因,那就是「要求太高」。
我們都知道,標杆不能太高,努力一下就能夠得著的目標,才是最合適的。
孩子也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不一樣,盲目按一個標杆去要求所有的孩子,顯然是不合適的。
家長的焦慮情緒,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尊重每個孩子的成長規律,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節奏,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
這世上有多少孩子,就有多少焦慮的家長。
我認識一位年輕母親,叫琳琳,從懷孕初期就開始焦慮,做B超看性別,算預產期,一聽醫生說預產期在9月份,琳琳越發焦慮了。
要知道,9月1日前出生的孩子,7歲就能上小學,如果自己孩子出生到9月份,只能等來年再上小學,這不是白白要落後別的孩子一年嗎?
全家人商量後,由婆婆去找熟人關係,走後門預約剖腹產,一定要生在8月29號前。
可憐這個孩子,剖出時才4斤多,明顯不足月,一出生立即被送到新生兒科治療,暖箱裡養了兩個月,才被接回家。
但是,因為早產,孩子免疫力太低,感冒發燒又成了兒科門診常客。孩子從小開始,就三天兩頭上醫院,更別提學習了。
琳琳說,如果時光可以倒流,我寧願孩子健康快樂,也不要提前生產。
可惜,孩子的成長從沒有回頭路,錯了,就無可挽回。
像琳琳這種母親,也許是個例。
但是,掐著日子剖腹產的,絕對不在少數。
兒童教育家蒙臺梭利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本能,如果我們尊重孩子成長本能來培養他,孩子就能成為一個所謂的『正常人』。
是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規律,就像小樹苗一樣,家長只需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安全溫暖的成長環境,其他的,順其自然規律就好。
是種子,終究會開花結果,家長揠苗助長,最終傷了孩子,也傷了自己。
《童年的秘密》一書中說: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預定程序,某個年齡段該領悟什麼問題,是固定的,你沒辦法強求,過分人為加以幹涉,只會毀了孩子。
深以為然。
我們都知道,竹子前5年每年只長几釐米,從第5年開始,以每天30釐米速度瘋長。
同樣道理,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按照適合孩子的節奏加以輔導,孩子也會如竹子一樣厚積薄發
我對門鄰居奶奶,是一位有著30年教齡的小學老師,她見過太多的孩子,因為入學太早,造成孩子學習很吃力的負面影響例子.
所以,孫女小莉上學時,奶奶力排眾議,讓她晚一年上小學。
奶奶說,小莉自小體弱,晚一年上小學,不是讓她放飛自我,而是用情感引導的方法,培養她的好習慣以及是非價值觀。
比如,小莉玩完遊戲,主動把手機還給奶奶時,奶奶告訴她,這種做法叫做自律,自律對人有什麼好處等。
由於奶奶不失時機地引導,小莉小小年紀就知道什麼是堅持、耐心、自理、分享、溝通等正確行為。
上學後基本不用大人操心,寫作業獨立完成,晚上定好鬧鐘按時起床,自己穿衣洗漱,一切有條不紊。
如今小莉已經讀初中了,學習優秀不說,還按老師建議跳級兩次,雖然成績受到短暫影響,但經過一個月的適應調整,依然後來者居上。
童話作家鄭淵潔說:「倘若將人生形容為一場競賽,『輸在起跑線』上,只適合短程比賽,例如百米衝刺。」
是的,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賽,上學晚一年又如何?磨刀不誤砍柴工,厚積薄發,才有可能提速超車。
樊登老師說:成人的學習能力,跟孩子比起來差太遠了,我們用我們的速度教孩子成長,遠遠不如孩子自己去探索來得更快。
是的,我們做家長的,總想著讓孩子按照我們的意願去做,結果總是適得其反。
我們常見到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情緒化,追根溯源,基本都能從家長身上找到原因。
比如開頭那位氣到心梗的父親,隔著屏幕,我們都能感受到他的焦慮,殊不知,孩子只是個複印件,家長才是原件。
所以,孩子的問題,歸根結底,要從家長身上找原因。
在孩子的問題上,家長要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
第一,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孤本,都值得父母用心去愛。
比如剛上學的孩子,寫錯作業是很正常的事兒,如果家長硬逼孩子立馬改正錯誤,可能你越著急,孩子越懵圈兒。
畢竟,對於父母來說很簡單的問題,在孩子那裡,也有可能是天大的難題。
第二,把失敗作為學習的機會。
孩子再小也有自尊心,成績好與不好,只要孩子努力了,都值得得到肯定。
家長都不希望自己孩子有失敗,而失敗,恰恰是糾錯的最好時機。問題糾正了,自然會得到提升。
第三,無條件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沒有誰是完美的,孩子也不例外。
家長之所以會焦慮,其實還是對自己孩子不滿意。
科學證明,很多身體上的疾病,都源於心理上受到摧殘,經常被父母訓斥的孩子,免疫力低下,生病發燒機率很高。
無條件接納自己孩子的不完美,順應孩子的節奏,順勢而為加以輔導就好。
尹建莉說:只在分數上步步緊逼的家長,多半會淪為節節敗退的家長。
是的,每個孩子基礎不同,領悟和理解能力不同,按照同一個標準「一刀切」,顯然是不科學的。
陪娃寫作業也好,陪孩子長大也罷,順應孩子的成長規律,才是給孩子最合適的愛。
作者簡介:gogo,富書專欄作者,富書寫作營學員,一隻在寫作路上緩慢前行的菜鳥,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