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麗麗
編輯:寸心
顱內壓(ICP)
是指顱腔內容物對顱腔壁所產生的壓力。顱內高壓是平臥時成人顱內壓持續超過正常限度15mmHg(204mmH2O)。顱內壓(ICP)增高常見於顱腦外傷、顱內感染、腦血管病和腦腫瘤等腦疾病,若不及時處理可致腦灌注壓降低、腦血流量減少、腦缺血缺氧而造成昏迷和腦功能障礙,甚至發生腦疝,進而危及生命。
常用的降顱內壓藥物主要包括20%甘露醇、甘油果糖,其他還有呋塞米、高滲生理鹽水等。需注意長期、大量輸注滲透性利尿劑可引發不良反應如腎前性腎功能障礙、充血性心功能障礙、高鈉血症、滲透性腦病等。
甘露醇
注意事項
甘露醇是臨床最常用降顱內壓藥物,其為單糖,靜脈注射後20min內起效,2~3h降壓作用達到高峰,持續4~6h。甘露醇在體內不被代謝,主要以原形從腎臟排出,可引起腎小管液流量增加,致藥物經腎排洩加快。
甘露醇高滲性溶質利尿脫水劑,主要是升高血液滲透壓,使腦組織內的水分滲入血液被排而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
禁用或慎用情況:
無顱內壓(ICP)增高病理改變的疾病。
合併腎功能損害或潛在性腎病。
急性肺水腫或嚴重肺瘀血。
代謝性水腫。
充血性心力衰竭。
顱內活動性出血者慎用,需手術者除外。
低血壓狀態。
急性腎小管壞死的無尿者
嚴重失水者。
孕婦及老年人。
相互作用:
甘露醇與洋地黃聯用可增加其毒性,與低鉀血症有關。
甘露醇與利尿藥、碳酸酐酶抑制劑聯用,應調整劑量,因其可增加後兩者的利尿、降眼壓作用。
與萬古黴素聯用時,可加速其在腎臟的排洩,致血藥濃度降低。
甘露醇與卡那黴素聯用,可增加對第VIII對腦神經的破壞而引起耳聾。
不良反應:主要是血漿滲透壓過高、滲透性腎病(ON)、顱內壓反跳明顯、加重腦水腫、低血容量、低鉀血症和鹼血症等。
甘油果糖
甘油果糖能提高血漿滲透壓,與腦組織液形成滲透壓梯度,起到高滲脫水的作用。其起效慢,作用維持時間較長(6~12h),清除較慢,80%通過呼吸道排洩,僅10%經腎臟排出,對人糖代謝影響不大。
相比於甘露醇,甘油果糖較少引起腎臟不良反應。但因其起效慢,極少用於緊急降顱壓,常與甘露醇交替使用。
長期使用要注意防止水、電解質紊亂。
高滲生理鹽水
血漿滲透壓的高低主要取決於Na+濃度,其改變將引起血漿滲透壓的明顯變化,血漿Na+的少量增高可使腦內的水分進入血管內而減輕腦水腫。
高滲鹽水可促進液體進入血管內,在減輕顱內壓的同時可改善灌注。
因高滲鹽水降低顱內壓幅度和持續時間比甘露醇有優勢,可選擇高滲鹽降顱壓,可與其他藥聯用。
利尿劑
主要是呋塞米,其是作用於腎小管髓袢升支髓質部和皮質部的強效滲透性利尿藥,常與其他藥物聯用。
呋塞米常見不良反應與水、電解質平衡紊亂有關,尤其是大劑量使用時。
耳鳴、聽力障礙多見於大劑量靜脈快速注射時,多為暫時性,少數為不可逆性,尤其與其他有耳毒性的藥物聯用時。
糖皮質激素
地塞米松有抗炎作用,還有一定降顱內壓作用,可酌情使用。其較大量使用時易引起糖尿及類庫欣症候群。
其他還有人血白蛋白、山梨醇、高滲葡萄糖、尼莫地平等。
【參考文獻】
1.中國顱腦創傷顱內壓監測專家共識[J].中華神經外科雜誌,2011,27(10):1073
2.難治性顱內壓增高的監測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醫學雜誌,2018, 98(45):3643-3652.
3.朱依諄等.藥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452-453.
4.甘露醇治療顱內壓增高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醫學雜誌,2019,99(23):1763-1766.
5.錢之玉.藥理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9:442-452.
6.史衛忠等.甘露醇的臨床合理使用[J].藥品評價,2010,7(6):54-56.
7.隱球菌性腦膜炎診治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誌,2018,57(5):317-323.
8.楊立宇等.聯合使用甘露醇對萬古黴素血藥濃度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15(3):312-313.
9.文香蘭等.降顱內壓藥的合理應用[J].中國藥房,2006,17(24):1906-1908.
連結
喜歡我,就點一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