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的故事:通向劍橋

2020-12-13 英英的自留地

前言

既然選擇了羅馬,那出發吧!

別人的幸福,勿擾!

國王中學這位來自農村的的學生顯然一開始並不在意學習,無論是父母還是自己都沒有設定什麼宏偉的目標,上學的唯一理由就是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周圍的夥伴們也都去了校園自己也跟著去罷了。就像有些人結婚,沒有任何理由只是年齡到了。

儘管如此簡單的期望對於牛頓來講也並不簡單,學校大多數課程都是一些語法,簡單的邏輯以及一些教義相關的內容,這些顯然不符合牛頓的胃口。相反牛頓對諸如《自然與工藝的神秘》課外內容興致盎然,可問題是這些東西統統不考!這一點自古至今來講似乎沒有什麼變化,總是會得不考,考的不會。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作品的完成以及鄰居們對這些小玩意的佩服與讚嘆才是牛頓感到最為幸福的時刻。

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善與惡,美與醜,好與壞。但無論如何請懂得珍惜,因為你與他們之中的大多數已經見完了最後一面,況且路人缺乏一時的友善也許正是你下定決心關鍵的一環,從這個角度來說你應該感謝那些「冷漠」的人兒們呢。就像那個挑釁牛頓引發教堂花園裡決鬥的男孩,很難說得上使牛頓的貴人可卻是至關重要的。「打架」這件事也成了牛頓中學時代最值得敘述的事情,這將是一件改變牛頓的人生軌跡,影響哲學發展,促進科學誕生,誘發工業革命,革命人類進程的大事。本來十七世紀兩個處於青春期男孩的一場普通的「戰鬥」並無什麼值得訴說的,但當這件事發生在改變歷史的人物身上就顯得不同凡響了。

眾人聯手

那次戰鬥牛頓不僅沒有吃虧,還取得了重大勝利。能夠戰敗學校小霸王的人豈是等閒之輩,牛頓也一戰成名令那些紈絝子弟刮目相看。但牛頓並沒有打算從打架這條路走得很遠,而打架卻讓牛頓的小宇宙得到了爆發,而且他還要徹底戰勝那個男孩就像後來他戰勝胡克和萊布尼茨一樣,於是便有了後面的故事。

就像亞歷山大.蒲柏那著名的寫給牛頓的悼詞「自然與自然的法則隱藏的冥冥的暗夜中;上帝說讓牛頓誕生,於是陽光普照太空。這個宗教色彩濃重的悼詞雖說有些誇張,卻沒有覺得名過其實。上帝不僅讓牛頓誕生還是給牛頓通向光明之路上提前做了」準備「,就像佛祖給玄奘賠了神通廣大的徒弟一樣。

第一位對牛頓來說至關重要的人物是他劍橋畢業的舅舅,正是舅舅的建議與堅持牛頓才有了去上學的機會。

接下來是國王中學的校長斯託克斯,牛頓的小宇宙爆發之後成績的突飛猛進引起來校長的注意,並不斷地向漢娜吹風:牛頓是一個學習的材料,並且還通過自己的人脈將牛頓向劍橋推薦。當漢娜拒絕牛頓進一步進入大學學習後斯託克斯校長仍然不斷向漢娜建議並最終說服輟學的在家的牛頓再次進入學校。

牛頓的鎮上的房東註定是一位不凡的人,一位熱心、理性、求知、人脈廣泛的藥品店老闆不僅給牛頓提供了一個小窩,還給牛頓帶來了基礎科學的薰陶。這位卡拉克先生甚至還有一個小型圖書館,儘管我們無法知曉牛頓在這個圖書館裡讀到了些什麼,但是牛頓一定非常熱愛這片神奇天地,況且那裡還有凱薩琳。

通向劍橋

克拉克還有個親戚叫巴賓頓,這個親戚與克拉克關係密切經常到克拉克家裡串門,自然對這個喜歡手工製作,研究風車和機械,與別人打架後成績突分猛進的男孩自然不會忽視,並最終認定這是個進入大學研究學術的苗子,而巴賓頓本身是劍橋大學的一位院士全力支持牛頓進入大學學習,盡然這樣母親漢娜儘管不覺得上大學與經營農場之間有多少關係,但是還是接受眾人的建議,準許牛頓進入大學學習。可以想像那時候的牛頓多少都會有些得意,一群優秀的人們為自己的未來向母親勸說,儘管自己也許並不確切的不知道大學意味著什麼,但是這種獲得大家認可的感覺足以讓牛頓信心滿滿。於是大約在1660年末牛頓參加並順利通過了劍橋的入學考試,開始了更為輝煌的時代。

儘管牛頓在劍橋的身份是最為低下減免生,需要自己通過勤工儉學來籌集學費,而勤工儉學的同容有些是幫助那些能夠自己公費生和特權生幹些雜務,包括收拾房子。這對有些人來說似乎是不可接受的,同樣是學生為什麼待遇如此不同?答案是這些人生在」羅馬「。而這時候的牛頓似乎來不及思考這些問題,因為他似乎認識到了自己的使命,但使命據是什麼好像還不太清晰,也許是探究自己終極的信仰,也許是破解」點石成金「的秘密,也許是探究宇宙的奧秘。

相關焦點

  • 青春勵志故事:牛頓
    漸漸地,這個愛好讓牛頓找到了上學的樂趣,他開始在學校暫露鋒芒,並且很快就成為班上的優秀生。但是,牛頓的故事並沒有這麼順暢地接續。迫於生活的壓力,母親讓牛頓停學在家務農。但他對務農絲毫不感興趣,一有機會便埋首在書卷中。牛頓的好學精神感動了舅父,舅父勸服母親,牛頓得以重新回到學校,開始如饑似渴地汲取著書本上的營養。
  • 蘋果砸中牛頓的故事是真的嗎?
    確實有蘋果,但並沒有砸到牛頓的頭上。那麼蘋果與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有沒有關係呢?斯蒂克利接著寫道:「牛頓開始探究,為何蘋果總是垂直地落向地面?為什麼蘋果不會斜著落下或飛向天空?……很顯然,這是因為地球的引力在牽引蘋果。牛頓由此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就是牛頓與蘋果及萬有引力定律之間關係的故事梗概。斯蒂克利比牛頓小44歲,是一位古文物研究者、醫生及英國國教牧師。
  • 劍橋大學網上展出牛頓筆記
    【新華社微特稿】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在網上展出一些珍貴藏品,包括艾薩克·牛頓在1661年用過的一本筆記本。英國廣播公司8月31日報導,劍橋大學圖書館與谷歌藝術與文化網站合作,向這一網站上傳部分藏品的高清圖片,供公眾免費瀏覽。
  • 牛頓的故事(一)
    從今天開始推出數學家的故事,我們先介紹三大數學家之一牛頓的故事,由於故事比較長,分集發布。
  • 傳說中「城市中有大學」的劍橋是「牛頓所建」?
    劍橋名字的來歷是很簡單的,劍河之橋,這裡確有一條劍河,在市內兜了一個弧形大圈向東北流去,河上修建了許多橋梁,所以把這個城市命名為劍橋劍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橋,劍橋,與牛津一樣,是座令人神往的傳統大學城。劍橋同牛津一樣,也有大學就是劍橋大學劍橋,雖然和牛津齊名,都是世界著名學府, 但這裡的氣氛卻與牛津不同。牛津被稱作「大學中有城市」,劍橋則是「城市中有大學」英國的建築美到令人嘆為觀止,而劍橋最美的季節是暮春。路旁是一排排蒼翠撩雲的大樹和一樹樹白色、淡紫色的櫻花。
  • 劍橋的學院|劍橋,那些背後的故事(一)
    因徐志摩《再別康橋》在華人圈相當有名的劍橋(Cambridge),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城,自古便是名人輩出,科學家牛頓(Newton)、詩人拜倫(Byron)、作家狄更生(Dickens)皆出自於劍橋大學,花個一天的時間,漫步在一棟棟雄偉的哥德式校舍間
  • 北航種下牛頓蘋果樹,系劍橋那棵樹的種子太空漫遊育成
    適逢植樹節,這裡給大家講一棵樹的故事。這是一棵栽種在北航校園裡的蘋果樹,別看它平平無奇(季節原因有點光禿禿),其實並不是一棵尋常的樹!想來很多我航小夥伴都不知道,故事還要從牛頓說起... ...牛頓:我要出場了!
  • 劍橋大學-牛頓商學院 2019 全球時尚管理總裁英國班
    2019牛頓商學院與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英國劍橋大學三院聯合開設《全球時尚品牌總監》英國班課程由英國劍橋大學
  • 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者,著名科學家牛頓的故事
    那就是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而且不僅僅是物理學家,還是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所以說牛頓的是非常的厲害的,他的學術在不同的領域都有涉及到,由此可看出這是個多麼聰明的人呀,我們今天就來談一談牛頓的故事。牛頓的全名是艾薩克牛頓,他小時候出生在一個非常普通的農民家庭,而且牛頓在小時候並沒有什麼過人的地方,而且還身體不太好,在學校裡面上學,也是很多的困難,因為自己的成績非常的差,還有身體瘦弱,這樣一來,很多壞學生們就特別喜歡欺負牛頓,以讓牛頓出醜為快樂,讓牛頓徹底振奮起來的原因是有一次,那些欺負牛頓的人們把牛頓逼的沒有退路了,牛頓實在是受不了了,就大膽的站起來反抗那些欺負他的人們了
  • 遊劍橋不可不知的那些事:達爾文的屋、牛頓的樹、國王手握椅子腿
    劍橋是我此次英國之行攻略做得最細的地方,細到最重要的五所學院中的每一幢主要建築和每一處特別景致都做了詳盡的解讀。然而百密一疏,旅途中的意外總是無法完全避免,這次就讓我們趕上了。故事還得從頭說起,話說這天天氣不錯,火車在明媚的陽光中從倫敦穿行至劍橋。
  • 牛頓一生有哪些故事?
    在國王中學時,他寄宿在當地的藥劑師威廉·克拉克家中,並在19歲前往劍橋大學求學前,與藥劑師的繼女安妮·斯託勒訂婚。之後因為牛頓專注於他的研究而使得愛情冷卻,斯託勒小姐嫁給了別人。據說牛頓對這次的戀情保有一段美好的回憶,但此後便再也沒有其他的羅曼史,牛頓也終生未娶。」從12歲左右到17歲,牛頓都在國王中學學習,在該校圖書館的窗臺上還可以看見他當年的籤名。
  • 讓81歲的金庸都要去上學,培養出牛頓、霍金的英國劍橋是什麼樣?
    英國旅行,除了教堂和古堡,有兩座英國學術界的等高豐碑不能錯過,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牛津與劍橋。金庸大師在81歲的高齡,辭去了一身的榮耀,毅然遠赴劍橋求學,兩年考取了碩士,三年後在86歲時又拿下劍橋哲學博士的學位,實在令人敬佩。誕生於1209年的劍橋,最初是由一批為了躲避鬥毆和追殺而從牛津大學逃出來的學者創立的。
  • 劍橋裡砸到牛頓的蘋果樹真的這麼小嗎?
    約克到劍橋沒有直達的火車,需要到彼得伯勒中轉,車程兩個半小時左右,我們的旅程就是在這裡出了岔子。距發車還有不到十分鐘的時候開進一列火車,同樣是開往國王十字車站的但其實並不到彼得伯勒,我們將信將疑地上了車。從上車到關門也就兩分鐘的時間,剩下的時間都用來傻眼了。
  • 英國劍橋大學擁有著如此深厚的歷史氛圍,看到牛頓的那棵蘋果樹
    劍橋大學的校訓是 「Here light and sacred draughts.」 漢譯為:「求知學習的理想之地。」或「此地乃啟蒙之所,智慧之源。」劍橋大學還有一個拉丁文校訓,引用的是蘇格拉底的一句名言「我與世界相遇,我自與世界相蝕,我自不辱使命,使我與眾生相聚。」
  • 蘋果砸中牛頓的故事是假的,為什麼小學老師還要這樣教?
    蘋果砸中牛頓的故事是假的,為什麼小學老師還要這樣教?上小學的時候,老師會在課堂上給大家講蘋果是如何砸中牛頓的頭,然後啟發他的靈感,讓他發現了地心引力。如果你的態度不夠嚴肅,也許會提出質疑,結果很可能被老師責罰。
  • 牛頓的蘋果如何落地——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的舅父是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成員,發現牛頓熱愛科學,很有鑽研精神,就幫助他重新回到學校讀書。1661年,牛頓18歲,作為公費生進入劍橋大學學習。劍橋是英國最古老、最有威望的大學之一。這是一所思想比較自由、學術氣氛濃厚的高等學府。他在這裡學習數學、天文學和物理學。
  • 1665年倫敦瘟疫時期的牛頓
    劍河上的牛頓橋1661年,牛頓如願以償,成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學生。有時牛頓偷偷溜回學校宿舍,有時會蹲在籬笆邊,忘我地看書。他還在一場暴風雨中,做了一次測量風力的實驗。在叔父(曾經的劍橋高材生)的關心之下,他才回到格蘭瑟姆的課堂,並以就讀劍橋大學為目標。避疫期間
  • 國王任命牛頓擔任學院院長,卻被師生最終抵制,真是比牛津還牛
    劍橋大學比牛津的建校時間要略晚一些,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有一部分老師從牛津離開,選擇在此地重新建立一所學校,並獲得當時的國王亨利三世的大力支持,這便是劍橋大學的起源。劍橋之名同樣是取自地名,是一個生活著10萬居民的小鎮,劍河也被譯為康河,從小鎮經過。但對於國人而言,顯然會感覺康橋這個稱呼更親切和熟悉。
  • 牛頓的萬有引力是如何提出的?帶你走進經典原理背後的故事
    在他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於1687年首次出版,牛頓提到克里斯多福·雷恩,羅伯特胡克和埃德蒙·哈雷獨立意識到這一點。但相對於其他對這一問題感興趣的人,牛頓手上有幾張王牌。首先,他對如何將力學問題簡化為應用一組簡單的動力學原理有了更清晰的概念。現在我們稱這些原理為「牛頓運動定律」,儘管牛頓並不是從零開始發明它們的(他也沒有聲稱自己是這麼做的)。
  • 牛頓和他的《數學原理》
    1656年,牛頓14歲,因為繼父去世,母親再次守寡,使得他不得不中斷學業回家種田。假如牛頓能一心種田,那麼他會成為一位優秀的農民。但他對務農毫無興趣,經常在幹農活的時候讀書,做實驗。經歷了幾件趣事,牛頓的母親和舅舅發現了他專一治學的精神,商議之後決定將他送回校園,完成學業。返校園之後,牛頓專心讀書,各門成績優異,19歲高中畢業,被校長推薦至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