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既然選擇了羅馬,那出發吧!
別人的幸福,勿擾!
國王中學這位來自農村的的學生顯然一開始並不在意學習,無論是父母還是自己都沒有設定什麼宏偉的目標,上學的唯一理由就是到了該上學的年齡,周圍的夥伴們也都去了校園自己也跟著去罷了。就像有些人結婚,沒有任何理由只是年齡到了。
儘管如此簡單的期望對於牛頓來講也並不簡單,學校大多數課程都是一些語法,簡單的邏輯以及一些教義相關的內容,這些顯然不符合牛頓的胃口。相反牛頓對諸如《自然與工藝的神秘》課外內容興致盎然,可問題是這些東西統統不考!這一點自古至今來講似乎沒有什麼變化,總是會得不考,考的不會。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作品的完成以及鄰居們對這些小玩意的佩服與讚嘆才是牛頓感到最為幸福的時刻。
每個人一生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善與惡,美與醜,好與壞。但無論如何請懂得珍惜,因為你與他們之中的大多數已經見完了最後一面,況且路人缺乏一時的友善也許正是你下定決心關鍵的一環,從這個角度來說你應該感謝那些「冷漠」的人兒們呢。就像那個挑釁牛頓引發教堂花園裡決鬥的男孩,很難說得上使牛頓的貴人可卻是至關重要的。「打架」這件事也成了牛頓中學時代最值得敘述的事情,這將是一件改變牛頓的人生軌跡,影響哲學發展,促進科學誕生,誘發工業革命,革命人類進程的大事。本來十七世紀兩個處於青春期男孩的一場普通的「戰鬥」並無什麼值得訴說的,但當這件事發生在改變歷史的人物身上就顯得不同凡響了。
眾人聯手
那次戰鬥牛頓不僅沒有吃虧,還取得了重大勝利。能夠戰敗學校小霸王的人豈是等閒之輩,牛頓也一戰成名令那些紈絝子弟刮目相看。但牛頓並沒有打算從打架這條路走得很遠,而打架卻讓牛頓的小宇宙得到了爆發,而且他還要徹底戰勝那個男孩就像後來他戰勝胡克和萊布尼茨一樣,於是便有了後面的故事。
就像亞歷山大.蒲柏那著名的寫給牛頓的悼詞「自然與自然的法則隱藏的冥冥的暗夜中;上帝說讓牛頓誕生,於是陽光普照太空。這個宗教色彩濃重的悼詞雖說有些誇張,卻沒有覺得名過其實。上帝不僅讓牛頓誕生還是給牛頓通向光明之路上提前做了」準備「,就像佛祖給玄奘賠了神通廣大的徒弟一樣。
第一位對牛頓來說至關重要的人物是他劍橋畢業的舅舅,正是舅舅的建議與堅持牛頓才有了去上學的機會。
接下來是國王中學的校長斯託克斯,牛頓的小宇宙爆發之後成績的突飛猛進引起來校長的注意,並不斷地向漢娜吹風:牛頓是一個學習的材料,並且還通過自己的人脈將牛頓向劍橋推薦。當漢娜拒絕牛頓進一步進入大學學習後斯託克斯校長仍然不斷向漢娜建議並最終說服輟學的在家的牛頓再次進入學校。
牛頓的鎮上的房東註定是一位不凡的人,一位熱心、理性、求知、人脈廣泛的藥品店老闆不僅給牛頓提供了一個小窩,還給牛頓帶來了基礎科學的薰陶。這位卡拉克先生甚至還有一個小型圖書館,儘管我們無法知曉牛頓在這個圖書館裡讀到了些什麼,但是牛頓一定非常熱愛這片神奇天地,況且那裡還有凱薩琳。
通向劍橋
克拉克還有個親戚叫巴賓頓,這個親戚與克拉克關係密切經常到克拉克家裡串門,自然對這個喜歡手工製作,研究風車和機械,與別人打架後成績突分猛進的男孩自然不會忽視,並最終認定這是個進入大學研究學術的苗子,而巴賓頓本身是劍橋大學的一位院士全力支持牛頓進入大學學習,盡然這樣母親漢娜儘管不覺得上大學與經營農場之間有多少關係,但是還是接受眾人的建議,準許牛頓進入大學學習。可以想像那時候的牛頓多少都會有些得意,一群優秀的人們為自己的未來向母親勸說,儘管自己也許並不確切的不知道大學意味著什麼,但是這種獲得大家認可的感覺足以讓牛頓信心滿滿。於是大約在1660年末牛頓參加並順利通過了劍橋的入學考試,開始了更為輝煌的時代。
儘管牛頓在劍橋的身份是最為低下減免生,需要自己通過勤工儉學來籌集學費,而勤工儉學的同容有些是幫助那些能夠自己公費生和特權生幹些雜務,包括收拾房子。這對有些人來說似乎是不可接受的,同樣是學生為什麼待遇如此不同?答案是這些人生在」羅馬「。而這時候的牛頓似乎來不及思考這些問題,因為他似乎認識到了自己的使命,但使命據是什麼好像還不太清晰,也許是探究自己終極的信仰,也許是破解」點石成金「的秘密,也許是探究宇宙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