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寶寶愛吃手怎麼辦?什麼是嬰兒「口欲期」)
華龍網2017年11月29日15時訊 吃手,看似是小問題,其實學問大著呢。今天,咱們就來好好探討下寶寶吃手的問題。
01
什麼是嬰兒「口欲期」?
設德國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嬰兒出生的第一年是人生的「口欲期」,嘴巴是他們探索外部世界的工具。他們本能的具有吸吮需要,不僅包括吮吸母親的乳頭,還包括吃手指、用牙咬玩具、啃衣角等等滿足嘴部吸吮需求的舉動。
寶寶愛吃手的原因
1.吸吮的需要
寶寶到2-3個月時,隨著大腦的發育,小傢伙們學會了把手當成自己的遊戲夥伴,時而舉著小手在眼前搖動,眼盯著自己的小手看;時而把手指塞放嘴巴裡,嘬得津津有味,這可是他最唾手可得的小玩具,通過吃自己的小手,滿足生理上的吸吮需求。
2.無聊和飢餓
吃手也可能是無聊和飢餓所致,提醒爸媽該給吃的啦,如果沒有及時滿足進食需求,只好通過吃手來安慰自己,打發無聊的時間了。
3.長牙期間不舒服
在長牙初期,寶寶的牙床有點不舒適,甚至會癢、疼。於是會不自覺的做出一些對自己舒服的事情——吃手。
4.緩解壓力
情感敏感或缺乏安全感的寶寶,常常會通過吃手來逃避和緩解壓力。
寶寶吃手的好處
1.鍛鍊手眼協調性
吃手說明寶寶支配自己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吃手的過程能鍛鍊手的靈活性和手口的協調性,為以後自己進食打好基礎。
2. 穩定情緒
吃手還可以穩定情緒,當寶寶肚子餓了,或者感到疲憊、緊張、不安的時候,吸吮自己的手指就會安定下來,吃手具有鎮靜的作用。
3. 促進神經功能發展
寶寶在吃手的時候,能加強觸覺、嗅覺和味覺刺激,促進神經功能發展,這是寶寶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爸爸媽媽應當為寶寶的這個舉動感到自豪才對。
4. 認知世界和培養自信心
寶寶從兩個月左右就開始認知世界了,「口」對於小寶寶來說是探索世界的工具,通過口來探索和體驗周圍的環境,如果在口欲期阻止寶寶吃手,寶寶的心理髮育將受到很大的影響,長大後也容易變得自信心不足、多疑和膽小。
寶寶過度吃手有什麼害處?(注意,這裡說的是過度吃手哦)
1.手指變形
小手長期浸在口水裡,很容易出現手指蛻皮、腫脹、感染、變形。老家有一個五歲的小朋友,因為過度吃手,而且只吃大拇指,導致他的大拇指比同齡小朋友的明顯小很多。
2. 牙齒不整齊
常常吃手的寶寶會影響牙齒的正常萌發和生長,會讓牙齒長歪,無法咬合,進而影響說話的清晰度、臉型等。
3. 不衛生
寶寶的小手東摸西動,經常吃手很容易吃進外界的病菌,引起腹瀉、腸胃炎等疾病。
預防過度吸吮
要預防寶寶過度吸吮手指,最好在嬰兒期就開始行動,以下幾個方法值得重點借鑑:
1.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相比奶瓶餵養更能讓寶寶獲得充足的吸吮時間,心理上獲得更大的滿足感,在母親的懷抱裡獲得足夠的溫暖和安全,可以有效預防吃手行為。母乳媽媽可以適當延長餵奶時間,邊餵奶邊撫摸寶寶,和寶寶交流,讓他感到愛和溫暖。
人工餵養的媽媽要注意奶瓶和奶嘴的選擇,奶嘴上的洞口不要太大,以免寶寶因太早喝完奶而吮吸欲未得到滿足。
2. 分散注意力
分散注意力也是防止寶寶吃手的有效方法之一,爸爸媽媽可以多跟寶寶說說話、唱兒歌、玩積木或看繪本等,讓寶寶在遊戲活動中忘記吮手指。
3. 引導寶寶發現手的其他功能
多給寶寶玩玩具,提升寶寶的手部能力,慢慢地,寶寶就會明白,手不是只能放進嘴裡,還可以拿、抓、扯,而且做這些動作會比吃手來得更有成就感,等寶寶忙於用手探索外界時,就會忘記吃手了。
4. 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
很多愛吃手的寶寶往往是缺乏安全感的。當父母關係緊張或對寶寶過於嚴厲都會導致不安全感的產生,所以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對於預防寶寶吃手也很重要。
5. 使用替代品
用磨牙餅乾、牙膠、安撫奶嘴替代手,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很多媽媽對安撫奶嘴褒貶不一,坨媽覺得安撫奶嘴可以使用,但是要掌握時間度,形成依賴就不好了,一般睡前可以用用,白天最好能多花點時間陪陪寶寶喲。
吃手這一行為,在正確的時間發生就是對,在錯誤的時間發生就是錯。
2-3個月的嬰兒吃手是自然規律
4-6個月的嬰兒吃手是感知力發展
7-12個月的嬰兒吃手緩解出牙痛
1-2歲的孩子吃手則需要引導了
寶寶吃手時需要做好哪些保護?
保持寶寶小手清潔。用棉質毛巾,溫水清潔,或用嬰兒口手專用溼巾。
2. 勤給寶寶剪指甲。建議用嬰兒專用指甲剪。
3. 經常消毒牙膠、安撫奶嘴和玩具,定期檢查玩具是否有易脫落物,以免寶寶誤吞。
看完這些,寶爸寶媽們知道吃手的重要性了吧,把這些科學知識告訴看護寶寶的長輩吧,千萬別讓他們喝斥或強行制止寶寶吃手了,要知道,如果寶寶到學齡前還一直在吃手,很有可能因為寶寶的口欲期沒有得到充分滿足而延長的,到那時就悔之晚矣了。
華龍網綜合
(原標題:寶寶愛吃手怎麼辦?什麼是嬰兒「口欲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