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南腰界:曾經紅軍會師點 而今富硒有機黑米基地

2020-12-22 華龍網

紅三軍司令部舊址。

南腰界鄉富硒有機稻米。

人民網重慶10月15日電(胡虹)距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城100多公裡,有個叫南腰界的地方。這裡曾經是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肖克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創建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而今,依託紅色文化,這裡大力發展有機農業,建立富硒有機稻示範基地,帶領當地村民脫貧致富。近日,「長徵路上奔小康」重慶全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採訪團走進酉陽南腰界革命根據地,感受當地的變化。

南腰界鄉地處酉陽西南部,1934年8月,賀龍率紅三軍在此成立南腰界區蘇維埃政權,同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與紅三軍共8000餘人在南腰界勝利會師,並以此為根據地,轉戰川黔湘邊區,有力策應和支援了紅軍長徵。

當地老人講述,當年紅三軍和當地頑匪冉瑞廷戰鬥,冉家把100多村民強行趕進祠堂做人質,紅軍不敢強攻,只能圍困,最終迫使冉家放出村民,紅軍披著打溼的棉被攻進了冉家祠堂,消滅了悍匪。

如今,南腰界革命根據地仍完好保存有56處紅軍戰鬥遺址遺蹟,除了紅三軍司令部舊址,還有紅軍大學、紅軍醫院、紅軍寨、紅軍街、紅軍烈士墓……均已成為供後人瞻仰和緬懷的紅色人文景點。

南腰界除了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更有肥沃的土壤和有名的稻米米。據記載,當地有個名叫黃永富的老人,用自家釀的米酒加水煮給紅軍戰士喝,治好戰士水土不服造成的痢疾。為表示感謝,戰士送了一塊銀元給老人做報酬,如今這塊銀元已捐獻給文物保護部門。

「市農委檢測,我們這一帶的土壤含硒量是全市最高的,所以種植的農作物也富含硒元素,具有抗癌、增強免疫力等功效。」南腰界鄉黨委書記冉海波介紹,南腰界也是酉陽的紅色糧倉,當地最大優勢是生態環境,土壤裡硒含量豐富,滋潤稻田的水源來自高山的泉水,如今稻米產業已成為當地主要產業。

其稱,當地政府在南界村上寨溝打造了富硒有機稻示範基地,成為當地產業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示範點。該基地涉及500多戶農戶,總面積1018畝。基地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目前已形成標準化生產技術。基地內稻田有專人看守和養護,技術、運營、管理人員名單及問責制度公布在公布欄,基地入口開設有農村淘寶網店,方便電商人員打包發貨。

76歲的楊昌才是南界村的貧困戶,示範基地成立之後,楊昌才流轉了土地,到農業基地裡打工,負責除草、整地等工作,每月能領到1500元左右的工資,再加上土地流轉的收入,楊昌才一年的收入達到了2萬多元。楊昌才說,以前南腰界窮,想到外地去打工掙錢,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比以前自己種地強多了。

跟楊昌才一樣,冉碧也是當地的貧困戶,她家有4畝地,去年全部分荒置,稻米基地大戶知道她的處境,把她家土地流轉整合進基地種植大米。現在,流轉費每年千元左右。冉碧說,像她一樣的貧困戶,在基地還有40餘戶,除了下雨天,她勞動一天報酬100元,最多時每月能掙3000元,其他幫工每天普遍70元。

目前,該鄉富硒大米年產量5000噸以上,售價25元/斤,每年都被周邊商家搶購一空,冉海波說,上月底,有深圳商人來打探,剛好遇見黑米收割。客人興奮不已,當即到鄉政府要求合作。鄉裡計劃明年內拓展稻田萬畝以上,同時打造中藥材、青花椒產業基地等,不僅要讓貧困戶摘掉窮帽子,更要為全鄉實現全面小康而努力。

相關焦點

  • 永遠相信「紅軍強勝」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對他們而言,這裡不僅是紅軍走過的地方,也是父母參加革命鬥爭、在南腰界相依為命的見證。  「我父親孫少軒,重慶涪陵人,是紅二軍團的人。母親譚世英,湖南茶陵人,在紅六軍團。以前認不到的兩個人因為當紅軍,在這裡遇到了。」孫相儒說,1934年10月,就是在南腰界,他們父母分屬的兩支紅軍部隊勝利會師。
  • 福建中農黃明光總經理一行 視察金沂蒙有機碳素黑米基地
    2019年10月23日,福建中農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下稱「福建中農」)黃明光總經理一行視察金沂蒙有機碳素黑米基地,福建中農副總經理項暉,總經理助理林輝、邵武分公司負責人、邵武源榮水稻合作社負責人一起陪同走訪。
  • 70周年 | 紅軍後人深情回憶將臺堡、同心會師,心系當地發展
    在紅軍會師紀念碑前宣誓「英雄不朽,信仰永存」1936年9月至10月,紅軍西方野戰軍特別支隊紅一軍團一師三團作為先行,在將臺堡發動群眾建立蘇維埃政府及農會,為紅軍三大主力的會師做好了準備工作。10月22日,賀龍、任弼時率領的紅二方面軍與聶榮臻、鄧小平等率領的紅一方面軍一軍團主力在將臺堡勝利會師。
  • 酉陽:「陀螺」鎮長救災記
    7月13日,距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腰界鎮「7.8」洪災發生已經過去5天了,但鎮長朱傑仍舊整天忙個不停。  「今天上午才完成了清淤、掃街工作,下午又組織開展消殺和進村排查隱患點,他整天忙個不停,像個『陀螺』樣連軸轉。」同事如此形容朱傑。  朱傑的「連軸轉」是從7月8日凌晨開始的。
  • 萬載恆暉富硒有機蘆筍種植幫助農民脫貧增收(圖)
    中國江西網/宜春頭條客戶端訊 李曉陽報導:萬載恆暉富硒有機蘆筍種植示範基地幫助農民種植有機蘆筍脫貧增收。基地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運行管理模式,確保農民在已流轉的土地上能持續受益。  通過集中統一的技術培訓後,讓農民在基地務工並參與生產管理,成為基地生產工人,與公司建立起較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據了解,基地生產工人(農民)的人均最低月收入達2500-3000元。此外,該公司還承擔了產業扶貧和精準扶貧的重任,已先後幫助了115戶農民脫貧增收。
  • 紅軍會寧會師舊址三維數字紀念館開機儀式舉行
    會寧會師舊址義務拍攝製作三維數字紀念館開機儀式在巍巍會師塔前舉行。>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測繪與地理信息學院2020年暑期「三下鄉」團隊來到會寧,經過前期的精誠策劃和認真準備,為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義務製作三維數字紀念館建設工作
  • 朱毛會師:中國紅軍和革命突破性進展的裡程碑
    (亦稱礱市會師、井岡山會師)。長徵途中,當紅一、紅四方面軍達維會師後,張國燾自恃有八萬人馬(時朱毛中央紅軍僅一萬餘人),兵強馬壯,擁兵自重,屢屢向中央伸手要權,甚至以武力要挾,另立中央,與朱毛紅軍分道揚鑣。張國燾的錯誤做法,對「黨指揮槍」提出嚴峻挑戰。
  • 老太為防癌只吃富硒米 富硒米真的能抗癌嗎
    六旬阿姨為防癌只吃富硒米  家住武昌的周阿姨對飲食特別苛刻:菜只吃有機蔬菜,油只吃特級初榨橄欖油,米只吃富硒米。自從她父親10年前患肺癌去世後,「防癌」成了她生活的頭等大事。普通大米中硒元素約為每公斤0.01—0.03毫克,而按照國家標準,富硒大米中的硒含量不能少於每公斤0.07毫克。在富硒大米種植過程中,需要進行人工補硒和農田施硒肥才能保證大米中的硒含量達標。  蔡紅琳專家說,有些大米只是炒概念。富硒米是在富硒的土地上種植的,商家宣稱其對提高免疫力、預防癌症有幫助。但富硒米不是藥,吃一次兩次解決不了問題。
  • 傳播核心價值 創建文明校園——吳起勝利會師紅軍小學
    傳播核心價值 創建文明校園——吳起勝利會師紅軍小學延安吳起勝利會師紅軍小學 富強民主創文明和諧自由求平等公正法治民愛國敬業誠信人友善 2020年9月,吳起勝利會師紅軍小學
  • 王文漢向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捐贈《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小屏風
    王文漢向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捐贈《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小屏風常琦彪4月27日,會寧縣慈善會常務副會長、原政協副主席王文漢向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捐贈《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小屏風,會師舊址管委會黨委書記王文漢向會師舊址捐贈了《毛主席揮手我前進》木刻小屏風,任秀珍向王文漢頒發了收藏證書。
  • 甘肅會寧:紅軍長徵的匯合點
    會寧是革命聖地,紅軍在會寧境內同國民黨軍隊進行過6次比較大的戰鬥,有1000多位紅軍指戰員壯烈犧牲。為了永遠緬懷紅軍英靈,在這塊廣場上,先後修建了「會師紀念塔」、「革命文物陳列館」、「將帥碑林「、「會師舊址大門」等紀念性建築。紅軍會寧會師舊址從而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中宣部確定為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 江津硒浦富硒大米被評為「中國富硒好米」
    來自重慶江津的硒浦富硒大米從全國200多家涉硒農業企業和數百款富硒農產品總脫穎而出,榮獲「中國富硒好米」稱號。如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正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快速轉變,人們更傾向於購買天然健康食品和具有養生預防等功效的功能性食品。而有著生命元素之稱的「硒」元素,因其防癌、抗氧化、提升免疫力的綜合功效,在富微量元素食品中獲得了最多市場青睞。
  • 「圖片新聞」暑假,許多學生來到紅軍會寧會師舊址開展暑期實踐活動
    圖片新聞近日,來自會寧縣的小朋友在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現場畫畫。暑假以來,許多學生來到紅軍會寧會師舊址開展暑期實踐活動,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常琦彪
  • 媽咪常備主食,有機黑米給寶寶最想要的營養!
    富含花青素的本土有機黑米,是媽咪主廚家中的常備食材。營養價值極高的黑米是有色糙米,比糯米好消化。將港式茶點的珍珠丸子改以黑米,作法變一下,黑米Q嫩香氣濃鬱,肉丸子內餡細緻,豐富的口感,全家都喜歡!《食材》腰內肉寶寶絞肉200g、雞蛋1顆、紅蘿蔔1小段、幹香菇3朵、醬油適量、蓮藕粉20g、鹽麴5ml、花蓮有機黑米1米杯、白米1/2米杯、水330ml。
  • 李志軍:從穀雨承康黑米茶看有機農業人工智慧化
    全球秦商聯合會副會長、穀雨承康黑米茶品牌創始人李志軍出席並在「秦商如何擁抱人工智慧時代」高峰論壇上發表了「從穀雨承康黑米茶看有機農業與人工智慧」的講話,受到了與會者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我們穀雨承康黑米茶選用的洋縣優質黑米在許多環節,都是通過人工智慧完成的,尤其是在技術監控上。比如,黑米種植土壤,技術人員每隔三個月就要化驗一次,看是否受到了外部汙染;再比如水源,從上遊到田地,也是要通過嚴格的檢測。還有種植基地的空氣和外部環境,也要實時監控。
  • 瞄準人們對健康食品的追求 當起有機農場主(多圖)
    潘祥法(左一)向人們介紹眼前的有機米  中國江西網訊 呂富來、程志剛、記者祝麗君報導:「這種米雖然價格不菲,一斤20多塊,但是健康安全,買點回家給孩子熬粥喝。」日前,在婺源縣太白鎮潘村購買有機紫米的德興市民程志和說。走進潘村,一塊寫著「鄉博園富硒有機水稻果蔬種植基地」的招牌吸人眼球。今年秋季,鄉博園首批500畝有機紫米喜獲豐收,畝產300餘斤,吸引了一撥撥消費者慕名前來搶購。  「這是檢測結果,鄉博園經過2年的土壤淨化、環境培育及反覆試種、檢測,各項指標都達到了有機標準。」
  • 湖南乾潤新瑞打造安化「富硒生態農業產業園」
    (考察產業園基地) 9月23日上午9點在集團公司董事長楊向飛的帶領下華創團隊參觀了黑茶生產廠、體驗安化擂茶文化及梅山文化,參觀梅山文化園,遊覽萬炳舍內、梅園、風雨橋、杏花樓酒家、張五郎雕塑、博物館陳列、陳飛虎水彩畫展覽館等等
  • 陝西吳起勝利會師紅軍小學開展「傳播核心價值 創建文明校園」活動
    陝西吳起勝利會師紅軍小學開展「傳播核心價值 創建文明校園」活動富強民主創文明和諧自由求平等公正法治民愛國敬業誠信人友善 2020年9月,吳起勝利會師紅軍小學開展了「傳播核心價值 創建文明校園」活動。
  • 將臺堡會師紀念碑是如何興建的?
    從紀念長徵勝利60周年起,紀念大會的日期便改在了10月22日,因為這一天是長徵將臺堡會師紀念日。一、二方面軍的這次會師,是紅軍長徵的最後一次會師,它和十幾天前的一、四方面軍會寧會師一道實現了三軍會師,標誌著長徵的勝利結束。 說到長徵勝利,許多人會想到中央紅軍長徵最先到達的陝北吳起和紅軍長徵第七次勝利會師的甘肅會寧,提到將臺堡的人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