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於外交官家庭,曾有著「第一翻譯」之稱的朱彤,於近日成為德意志銀行駐中國分支機構的掌門人。
根據銀保監會網站11月3日發布的公告,北京銀保監局已核准朱彤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的任職資格。但在德意志銀行開啟全球性裁員的大背景下,朱彤此次履新,亦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來源:銀保監會網站)
出生外交官家庭
曾獲多方好評
資料顯示,生於1968年的朱彤,早年畢業於北京外交學院,後考入北京外國語大學聯合國議員培訓班,1990年加入外交部翻譯室,為多位國家領導人做過翻譯。在朱鎔基任副總理時期,朱彤曾多次為其擔任翻譯,一度有「第一翻譯」之稱。
據悉,彼時聯合國譯訓班錄取的考生只有3名,朱彤就是其中之一。說到家庭,朱彤的父親也是一位外交官,70年代初自教育部調至外交部後,一度供職西亞非洲司、西亞北非司,而後曾任中國駐賽普勒斯、義大利大使館一等秘書。朱彤母親學的是義大利語,後來在北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工作。
朱彤整個童年和少女時代都是在北京度過的。育民小學畢業後,朱彤考取了北師大實驗中學。1986年夏,朱彤以優異成績衝刺一年一度的高考。相關報導顯示,當之前有人問及朱彤為何報考外交學院,是否受父親的影響時,她笑著說:「離家近,當然,」朱彤頓了一下,「外交學院一向難考,也有刺激性!」
外交學院負責人、當年的口譯教師對朱彤的勤奮至今記憶猶新:「那時,我安排不少模擬活動,鍛鍊學生的反應能力,難度較大,重點在於句子如何安排。朱彤每次都準備得很充分,在班上表現突出。她的靈敏度、準確度以及語音、語調,都讓我們很滿意,覺得她有很好的潛力,有培養前途。」
在朱彤看來,知識面對翻譯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翻譯並不是人家說了什麼了,你就怎麼翻了。你面對各種各樣的人、各行各業的人,聽到一個你從未聽到過的詞彙的可能性實在太高了,機率也太大了。但是,作為翻譯,應該做到:不管別人說什麼都翻出來。」她說,擴大知識面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多看書,多學習。
在評價工作中的朱彤時,業內人士曾表示,她在重大政治活動中,特別是在朱鎔基就任總理的首次記者招待會上,「以其精湛的翻譯才華,給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2003年進入德意志銀行
該行於2019年拉開裁員大幕
2003年4月,朱彤實現職業的轉身。彼時她進入金融行業,加盟德意志銀行,並被任命為中國區營運長,德意志銀行中國金融機構業務部主管。作為德意志銀行中國區營運長,朱彤全面參與該行中國業務發展戰略制定工作,並負責在華的運營控制和整體業務的全面協調。
資料顯示,德意志銀行是德國最大的銀行和世界上最主要的金融機構之一,總部設在萊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德意志銀行最早於1872年進入中國,在上海設立其第一家海外辦事處。2008年,德意志銀行在中國註冊法人銀行——德意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德銀中國」)。德銀中國是德意志銀行的全資子公司,總部設在北京,並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和青島設有分行。截至2019年末,德銀中國總資產約為605.88億元。
從2011年6月30日起,朱彤任德意志銀行集團中國區總經理。行長助手發現,在掌舵德銀中國之前,朱彤任該行執行董事、行長。
行長助手也注意到,作為德銀中國的全資母公司,2019年7月7日,德意志銀行正式宣布其重大戰略轉型,具體調整包括建立四大獨立的、以客戶為中心且盈利的業務板塊;退出投資銀行業務下股票銷售及交易業務,調整其固定收益業務的規模,並加速對其非戰略資產組合的縮減;設立資本釋放部,以有效管理因業務裁撤或規模削減而釋放的相關資產;減少全職員工數量1.8萬名,預計於2022年將總體員工數降至7.4萬人等。
在母公司大幅削減職工人數的大背景下,此次掌舵德銀中國,對於朱彤來說,亦可謂是一項挑戰,以及新的徵程。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行長助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