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朗誦作品如何進行情感詮釋

2020-12-16 趙嶺朗誦課堂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趙嶺。

今天想同大家交流分享的,是我的朗誦創作方式,這次以一篇經典詩歌《再別康橋》為例,為大家講述朗誦創作時不同的情感詮釋方式。

一般來講,拿到朗誦稿件的時候,我們都會對作品進行背景了解和文字分析。比如我拿到了《再別康橋》,作者是徐志摩,首先我會去了解一下徐志摩這位詩人。

他非常喜歡康橋,也是在康橋度過了他人生中最自由、最快樂的一段時光。從《再別康橋》的名字裡我們能看到,這是一篇離別詩歌。

然後我們會思考,既然徐志摩曾經在這裡度過學習生活最愉快的時光,那麼現在故地重遊,再次看到了康橋的美景,但馬上又要離別了,必然會對康橋有深深的不舍。

因此無論是描繪這些景象時的形容詞「柔波」「金柳」「清泉」,或是一些意象和比喻「天上虹」「彩虹似的夢」「星輝」。

還有直接表達的「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等等,用詞都是非常美的,而且他本身也是一個喜歡美好事物的人。在這樣的感情下他寫了《再別康橋》這首詩。

按照剛才我們的理解,朗誦時我們是去描繪徐志摩看到和感受到的這幅美麗的畫面,我們去表達徐志摩眼中景色的美好,以及離別的不舍。

同時我們還可以進行另一種理解,我們進入作品中,去表現「我」當時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這時對於作品的處理著重在於了解徐志摩,他在創作這首詩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麼。

我們去了解一下時間點,1920年詩人在康橋,也就是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的所在地,遊學過、留下了美好的記憶,但他這一次去康橋前後還發生了什麼事情?

我搜索了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再別康橋這首詩,寫於1928年的11月6日。1920年,徐志摩在英國結識了林徽因,林徽因也是徐志摩第一次愛上的人。

他在《康橋日記》裡面有過關於兩人的記錄,也在康橋給林徽因寫過很多信。所以康橋在他的印象裡,可以說是合林徽因緊緊聯繫在一起的。

那麼,1928年還發生了與徐志摩相關的什麼事情呢?1928年春天,林徽因與梁思成結婚。這是一個巧合嗎?

大家可以想一下,1928年春天,梁思成與林徽因結婚,而後徐志摩進行了歐洲遊,但他當時經濟拮据,歐遊的錢似乎是從朋友那裡借到的,並且在歐遊中他想見的朋友一個也沒有見到。只剩下了他熟悉的康橋,在默默地等待著他。

以這樣的角度來看,徐志摩此時站在康橋上,面對康橋的心境或許就不一樣了。

然後我們現在再來看徐志摩描寫的這些景色,「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為什麼會把金柳比喻成新娘呢?是巧合嗎?平時我們會把柳樹比喻成新娘嗎?

也許是一個巧合,但我經過分析之後,進行創作時,寧可這不是一個巧合。這個新娘也許就是他眼中的林徽因。

「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如果只是一棵柳樹,在我們朗讀者的心裡蕩漾,是美麗的景色,但這裡,就是作者最愛卻無法求得的那個人,她的豔影在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這句詩,表現出詩人無比熱愛這個地方。

但如果河岸的金柳,就是那位新娘,她的身影倒映在水面上,那麼詩人就更加明確地說,他願意永遠在這裡。因為這一切都太美好了,那榆蔭下的一潭那簡直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是彩虹似的夢啊。

在康河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在榆蔭下還是在河邊,又或是在垂柳下,曾經都有他熱戀著林徽因的痕跡,或者說還有可能是詩人和他所愛的人在那裡度過的一些時光。

然後詩人說了,他要去尋夢,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這一個夢也許是徐志摩的幻想,在他們互相傾心的時候,他幻想著能夠與林徽因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然後滿載了一船星輝,還在星輝斑斕裡放歌,甚至還可能是真實曾經發生過的,他們真的一起這樣遊玩過。

這個夢多好啊,可那只是夢,而現實,卻是他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大家設身處地想像一下,自己所愛的人跟別人結婚了,自己為了賺錢忙碌奔波,借了錢去往康橋想去找當時的朋友們,但是朋友們都已離開,自己也要馬上離開英國了,那我再去我曾經最快樂、最自由、最幸福的地方看一眼吧。

獨自站在康河邊的石橋上,看著眼前的一切,一切最美好的時光似乎已經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了。所以這可能會是完全不同的一種心境。

這也是我在另一種角度下所分析、體會到的《再別康橋》。

在我進行朗誦創作時,我會認為每一個景色和意象似乎與作者的感情都應當是有關係的,因而也會影響到朗誦者的朗誦創作。

我們今天用了兩種方式來分析《再別康橋》:第一種方式,我們側重於體會文字、語言和景色的美好,描繪的是一幅美好的景色,以及要告別時的留戀不舍;

第二種方式,我們側重於分析詩人的內心,通過作品,體會詩人的心情和感情。

我在課堂上總是說「千文千格,一人一格」,一千篇文章應該有一千個風格,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今天我想通過分析《再別康橋》的兩種朗誦創作方法。

傳達給大家一點關於我對朗誦創作的想法:我們每一個人的朗誦都應該有自己的風格,希望大家都通過自己的方式、理解和感受,進而詮釋出自己的朗誦作品。

趙嶺,著名朗誦藝術家。2011年,在《甄嬛傳》中為果郡王允禮配音;2012年,為3D版《鐵達尼號》中的傑克配音;2014年1月,憑藉廣播劇《中國玉米王》,趙嶺獲得第十三屆廣播劇專家獎最佳男演員。

2016年,考入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參演了《哈姆雷特》《樣式雷》《威尼斯商人》等多部話劇。

相關焦點

  • 播音腔朗誦《再別康橋》神木農民工走紅網絡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手捧兩塊紅磚當做書,身旁是繁忙而略顯雜亂的建築工地,聲音充滿磁性而略帶沙啞,播音腔卻是十足……陝西神木農民工李小剛在抖音上朗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等經典作品,別有風味,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央視大牌主持人海霞說他的朗誦「很有味」「感情飽滿而自然」,期待有機會和他切磋朗誦心得。
  • 跨年朗誦會兒童版《再別康橋》作者 徐志摩 朗誦 佟航宇
    跨年朗誦會兒童版《再別康橋》朗誦 佟航宇《再別康橋》作者/徐志摩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兒童主播簡介 佟航宇2008年出生,朗誦榮獲過金獎 特金獎。學校主持人 是多家公眾平臺特邀少兒主播 。文化部中國歌劇舞劇院朗誦考級「九級」 明星小主播朗誦團隊成員。綜合廣播少兒欄目《小星星樂園》特約兒童主持人。
  • 工地上朗誦《再別康橋》:這就是真實的人間
    近日,一則農民工在工地上手捧兩塊紅磚朗誦《再別康橋》的短視頻,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富有磁性的嗓音,抑揚頓挫的播音腔,雖然有些字發音不準,但還是驚嘆了無數網友。這位被稱作「工地徐志摩」的農民工名叫李小剛,是一位工地裝載機司機。
  • 80後農民工自學播音朗誦,『再別康橋』朗誦走紅網絡
    陝西神木的80後農民工李小剛從小就對語文朗誦類很感興趣,用李小剛的話講,小時候整體學習成績屬於班級裡掃尾的那種,唯獨語文在整個科目裡算是好點的,有一次老師在表揚學生作文寫作內容的時候,讀了一篇優質作文進行特別表揚,當老師介紹此作文出自李小剛的文筆時,大家都很意外,學生們由衷的向李小剛投來了羨慕的目光。
  • 高中語文說課稿:《再別康橋》
    2.學習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高中語文新課標對詩歌閱讀的要求是:加強誦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從意境和意象、語言技巧等方面對作品進行賞析,感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獲得豐富的審美感受。
  • 多國語言朗誦《再別康橋》
    多國語言朗誦《再別康橋》。    本報訊  9月8日晚,中山華附舉行第33個教師節表彰大會暨教職工德藝雙馨文藝匯演,活動包括優秀教職員工表彰、十年員工表彰、文藝匯演等。    國際部帶來的中、英、法、德等多國語言詩朗誦《再別康橋》充分展現了國際部的特色課程文化和語言文化,男聲小合唱《遊擊隊之歌》,鏗鏘有力的節奏、中氣十足的演唱唱出了華附教師團隊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歌曲演唱《一生中最愛》讓全場沸騰。精彩藏族歌伴舞《卓瑪》舞姿優美、歌聲動人,充分展示了華附教師的多才多藝。
  • 評讀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
    用最通俗的話來說,這兩節詩可詮釋為:金柳在我心坎上,而我在康河的懷裡;或者說,你在我的心頭,而我在你的懷裡。詩人確實是浪漫的,他痴想找回舊歡。面對此景此情,他才相當真實地意識到自己難言的苦衷和苦澀、悵惘的情懷。景色依舊,人事全非,那些纏綿的「宿願"和「理想」,可望而不可及。因此,不能放歌,只好沉默。
  • 農民工深情朗誦《再別康橋》,一口播音腔令人動容!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個火熱的視頻,視頻中一位農民工在工地上手捧磚頭,深情地朗誦徐志摩的經典之作《再別康橋》: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他的聲音渾厚內斂,深沉有力,不禁打動了眾多網友。
  • 《再別康橋——中外詩歌散文擷英音樂朗誦會》
    再別康橋——中外詩歌散文擷英音樂朗誦會》將老舍、徐志摩、朱自清、莎士比亞、普希金、海明威等中外文學大家的名篇名作匯集一堂。 《再別康橋——中外詩歌散文擷英音樂朗誦會》將使用二十餘人的小型室內樂隊,與朗誦會整體親切、內斂的風格和情韻相吻合。
  • 他手捧兩塊紅磚朗誦《再別康橋》視頻走紅,網友:一開口驚到我了!
    喜歡《再別康橋》、《將進酒》……農民工大哥播音腔的「磚」為你讀詩歌,最近火了!手捧兩塊紅磚,自帶磁性嗓音,一名農民工將徐志摩的經典作品《再別康橋》演繹得十分動人。只見他一身工裝,像翻開書本一樣把手裡的兩塊紅磚攤開,操起播音腔對著「磚頭書」開始朗讀。
  • 《再別康橋》讀了三年,杭二中女生拿到朗誦界的「金話筒」
    △ 《再別康橋》讀了三年,杭二中女生拿到朗誦界的「金話筒」△ 2018年高考報名12月1日啟動,具體規定和安排先看起來
  •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許多人都朗誦不出詩人的感情!
    我在螢屏上,發現所有的朗誦名家,更遑論文青們,幾乎都把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朗誦「浪"了!因為他們沒有真正讀懂這首詩,把握不了本詩的基調。讀書、解詩、朗誦,孟子老先生早就教導我們要「知人論世"(魯迅在《題末定草》也有類似說法。)
  • 如何把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講好
    《再別康橋》一文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因為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的特點。《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這種風格特點。
  • 一開口就是播音腔 守山大叔朗誦《再別康橋》受關注
    從兩年前開始,他在村子裡,守著山間地頭朗誦放歌,並錄成視頻上傳網絡,跟網友分享農村的生活,磁性的嗓音引來不少網友點讚。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守山大叔」的故事。守山大叔朗誦《再別康橋》受關注視頻中,留著鬍子、面露微笑、磁性的嗓音,這就是「守山大叔」的網絡形象。「守山大叔」的真名叫於新偉,今年44歲,家住在隆化縣七家鎮寶山營村,近日,他用播音腔朗誦《再別康橋》,讓他吸引了不少粉絲的關注。
  • 播音腔朗誦《再別康橋》火了!來看「守山大叔」的日常→
    從兩年前開始,他在村子裡,守著山間地頭朗誦放歌,並錄成視頻上傳網絡,跟網友分享農村的生活,磁性的嗓音引來不少網友點讚。視頻中,留著鬍子、面露微笑、磁性的嗓音,這就是「守山大叔」的網絡形象。「守山大叔」的真名叫於新偉,今年44歲,家住在河北隆化縣七家鎮寶山營村,近日,他用播音腔朗誦《再別康橋》,讓他吸引了不少粉絲的關注。
  • 主播說聯播丨手捧紅磚朗誦《再別康橋》的農民工火了 海霞:有機會...
    近日,一位農民工手捧兩塊紅磚朗誦的短視頻在網上火了。這位農民工就是來自陝西神木的李小剛。主播海霞說,他讀得挺有「內味兒」,希望有機會能和他交流交流朗誦心得。而之所以受到大家的關注,是因為他手捧紅磚朗誦《再別康橋》的視頻火了。我看了之後也覺得很有「內味兒」,他朗誦的時候感情飽滿而自然,透著一股對朗誦的投入和喜愛。看得出來,這位80後農民工兄弟的工作並不輕鬆,在工作之餘能堅持做自己熱愛的事,並不斷努力把它做好,這真的很可貴。
  • 為你寫詩——《再別康橋》教案
    為你寫詩——《再別康橋》教案教學目標:1.體味作者對康橋的熱愛和依依惜別之情。2.引導學生體會詩中意象美,掌握景和情的關係。請聽名家朗誦,思考:結合《為你寫詩》這首歌,我們看看詩人因為愛康橋,都做了哪些「傻事」?失去了哪些理智?這些事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3.全班誦讀,結合問題再次思考。
  • ...播音腔朗誦《再別康橋》火了!百萬粉絲的他曾膽小不敢上臺唱歌
    慵懶悠閒的畫面中,一位穿棉襖的大叔雙手揣在袖筒裡,閉眼吟唱《橋邊姑娘》:「暖陽下我迎芬芳,是誰家的姑娘……」這是河北承德擁有百萬粉絲的守山大叔於新偉的最新視頻作品。退伍兵出身的他走南闖北後回鄉包下山頭養雞養牛種樹,因播音腔朗誦《再別康橋》「出圈」。
  • 《再別康橋》教案
    寫作背景:徐志摩曾三次來到康橋,第一次是1921年到1922年,他從美國來到劍橋大學研究院進修。學習期間形成了資產階級的人生觀和文藝觀。對於愛、美與自由的單純信仰,產生了他為之傾心的社會理想。他把康橋當作他「生命的源泉」「精神的依戀之鄉」。興趣也轉向文學,喜愛寫詩。回國後寫詩《康橋再會罷》。
  • 養雞大叔播音腔朗誦再別康橋迷倒網友:大叔出詩集嗎?
    養雞大叔播音腔朗誦再別康橋迷倒網友:大叔出詩集嗎? 2020-11-02 10:00:30  來源:封面新聞      10月31日,河北承德的農民大叔於新偉在網絡上發布自己一段朗誦視頻引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