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朗誦會兒童版《再別康橋》作者 徐志摩 朗誦 佟航宇

2020-12-16 航宇詩刊

跨年朗誦會兒童版《再別康橋》朗誦 佟航宇

《再別康橋》

作者/徐志摩

輕輕地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地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作者簡介 徐志摩,浙江海寧人,中國著名新月派現代詩人,散文家,倡導新詩格律,對中國新詩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詩社成員。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系。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26年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兒童主播簡介 佟航宇2008年出生,朗誦榮獲過金獎 特金獎。學校主持人 是多家公眾平臺特邀少兒主播 。文化部中國歌劇舞劇院朗誦考級「九級」 明星小主播朗誦團隊成員。綜合廣播少兒欄目《小星星樂園》特約兒童主持人。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再別康橋——中外詩歌散文擷英音樂朗誦會》
    再別康橋——中外詩歌散文擷英音樂朗誦會》將老舍、徐志摩、朱自清、莎士比亞、普希金、海明威等中外文學大家的名篇名作匯集一堂。 《再別康橋——中外詩歌散文擷英音樂朗誦會》將使用二十餘人的小型室內樂隊,與朗誦會整體親切、內斂的風格和情韻相吻合。
  • ...名家攜「再別康橋——中外詩歌散文擷英音樂朗誦會」將登冰城舞臺
    2018年3月9、10日,「再別康橋「再別康橋——中外詩歌散文擷英音樂朗誦會」曾於千禧年之際在北京中山花園音樂堂首演。玫瑰鋪臺、嬌紅欲滴,朗誦藝術家徜徉於花紅錦黃中吟詠的情形和氣氛,令到場的觀眾深深沉醉,此後的十多年中,常演不衰。此番來哈,將由方明、喬榛、雷恪生、康莊、朱琳、肖雄、王學兵等藝術家強強聯手,並特別邀請老戲骨斯琴高娃重磅亮相,與觀眾共賞中外文學經典,品味藝術人生情懷。
  • 《再別康橋》——朗誦作品如何進行情感詮釋
    今天想同大家交流分享的,是我的朗誦創作方式,這次以一篇經典詩歌《再別康橋》為例,為大家講述朗誦創作時不同的情感詮釋方式。一般來講,拿到朗誦稿件的時候,我們都會對作品進行背景了解和文字分析。比如我拿到了《再別康橋》,作者是徐志摩,首先我會去了解一下徐志摩這位詩人。
  •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許多人都朗誦不出詩人的感情!
    我在螢屏上,發現所有的朗誦名家,更遑論文青們,幾乎都把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朗誦「浪"了!因為他們沒有真正讀懂這首詩,把握不了本詩的基調。讀書、解詩、朗誦,孟子老先生早就教導我們要「知人論世"(魯迅在《題末定草》也有類似說法。)
  • 再別康橋的作者介紹 《再別康橋》原文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這首詩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但是關於這首詩,大家有認真賞析了嗎?這首詩的作者又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作者簡介  《再別康橋》的作者是徐志摩,徐志摩生於1897年,原名章垿,字槱森,是一位現代詩人和散文家。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
  • 一場朗誦會 讓人重新相信文字的力量
    在聆聽過《再別康橋——中外詩歌散文擷英音樂朗誦會》後,你一定會重新愛上聲音、文字和文學的魅力。  昨晚,《再別康橋——中外詩歌散文擷英音樂朗誦會》在哈爾濱大劇院上演。在斯琴高娃、雷恪生、朱琳、肖雄等老戲骨的「聲臨其境」般的演繹下,冰城觀眾耳熟能詳的《當你老了》《生存還是毀滅》《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再別康橋》等中外名篇被賦予了新的生命。
  • 如何把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講好
    《再別康橋》一文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因為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學主張,因而他的詩歌具有語言清新、音韻和諧、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的特點。《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這種風格特點。
  • 小鹿斑比:淚水 朗誦佟航宇
    《淚水》作者 小鹿斑比――李卓凡 主播 佟航宇這天,天空中萬裡無雲,微微放晴,同學們不斷的嘻笑聲,並沒有給我帶來一絲好心情…… 回到家,我再無心同弟弟玩鬧,我覺得胸口悶悶的,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這種痛是從內心深處把心撕碎的痛,和生病的那種痛不一樣。我又不由得想起了上午老師、同學們說的話:「這段時間,由我暫時擔任你們的語文老師……」「聽說張老師骨折了,可能這學期都不會回來了……」,可能,這只是謠言,我這樣安慰自己。
  • 《再別康橋》新解:徐志摩隱藏六層靈魂的秘密
    近日,著名文學評論家汪宏華撰文全新解讀《再別康橋》,他認為該詩之美不僅是在性靈、意象與音律,更有建築的結構與理性,詩歌從外在和本質兩個層面概括了大自然、人性和西方文明的特徵。
  • 工地上朗誦《再別康橋》:這就是真實的人間
    近日,一則農民工在工地上手捧兩塊紅磚朗誦《再別康橋》的短視頻,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富有磁性的嗓音,抑揚頓挫的播音腔,雖然有些字發音不準,但還是驚嘆了無數網友。這位被稱作「工地徐志摩」的農民工名叫李小剛,是一位工地裝載機司機。
  • 「渣男」徐志摩和他的《再別康橋》帶給我的傷害
    最近在看高中必修一的課本,看到以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想起了我的一個學生。 幾年前吧,我帶的一個班有個叫做張凱友的同學,我還清晰的記著他的名字。所以每次想到徐志摩或者看到他的《再別康秋》,我都會情不自禁的想著這個學生,我都會告誡自己面對學生的過錯要三思而後行,不要輕易的給學生下結論。後來張凱友同學也順利的考上了大學,學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不知道他讀到這首詩的時候是否還記得這件事,是否還記得他的王老師。這件事也時時告誡我,如何成為一名好老師!我也在努力成為一個出色的老師。
  •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到底好在哪兒?
    再別康橋/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徐志摩《再別康橋》,與女人糾纏的一生,到頭來都是一場夢
    提起徐志摩,就會想起《再別康橋》;提起《再別康橋》也會想起徐志摩。相比起徐志摩寫的其他詩,這首可以算是他的代表作了。徐志摩,可能與《再別康橋》一起想起的不是他的作品或者成就,而是他的感情故事了。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他曾經在英國劍橋留學,《再別康橋》就是他去劍橋時寫下的。徐志摩是經商世家,又是長孫獨子,生活當然是十分愜意的,典型的「富二代」。在十五六歲時就開始發表作品了。他的讀書史十分豐富,從私塾到了杭州一中,接著去了上海求學,並且與第一任妻子結婚。接著又去了北大,後返回上海前往美國,在美國的幾所高校幾經輾轉後,來到了英國倫敦。
  • 網友把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改寫成56個字的古詩版,高手在民間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以上節選自入選課本多年的《再別康橋》,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它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因為這首詩讓康橋變得很有名氣,去英國旅行時,很多朋友都把它當成打卡地。這首詩寫於1928年11月,當時徐志摩在歸國途中,想起了康橋,有感而發寫了這首詩,而「康橋情節」也伴隨了徐志摩的一生。毫無疑問,這首詩曾是新月派、甚至是新詩最經典的作品。但近些年來,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天天聽別人說「輕輕的我走了」,也沒覺得哪裡好啊,這首詩是不是被高估了?
  • 《再別康橋》是不是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詩?
    徐志摩與妻子張幼儀《再別康橋》是近代詩人徐志摩的詩,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於是,一首《再別康橋》,把徐志摩熱烈、真摯、輕柔、細膩又略帶飄逸的浪漫主義個性,作了充分顯示,給後人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
  • 播音腔朗誦《再別康橋》神木農民工走紅網絡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手捧兩塊紅磚當做書,身旁是繁忙而略顯雜亂的建築工地,聲音充滿磁性而略帶沙啞,播音腔卻是十足……陝西神木農民工李小剛在抖音上朗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等經典作品,別有風味,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央視大牌主持人海霞說他的朗誦「很有味」「感情飽滿而自然」,期待有機會和他切磋朗誦心得。
  • 法治文苑 ▏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語錄箴言
    法治文苑 ▏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語錄箴言 2020-09-26 20: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農民工深情朗誦《再別康橋》,一口播音腔令人動容!
    近日,網上流傳著一個火熱的視頻,視頻中一位農民工在工地上手捧磚頭,深情地朗誦徐志摩的經典之作《再別康橋》: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他的聲音渾厚內斂,深沉有力,不禁打動了眾多網友。
  • 17·周末薦詩丨徐志摩: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徐志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康橋(Cambridge),即大名鼎鼎的劍橋。徐志摩的一生,具有較強的「康橋情結」。1920年10月—1922年8月,徐志摩曾遊學於此。1928年,作者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中國南海上,他寫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 由《再別康橋》說起徐志摩對英國劍橋的情愫
    在北方上大學時期,正直軍閥混戰,目睹屠殺無辜慘象的徐志摩,開始厭惡社會,於是決定到美國留學。1918-1920年,在美國學習生活了近兩年的徐志摩,對美國資產階級的瘋狂、貪婪、講求物質利慾感到厭倦。同時受到英國哲學家羅素的吸引,決心去英國。1921年徐志摩進入了康橋大學(現劍橋大學)皇家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