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寫詩——《再別康橋》教案

2020-12-15 教育資源分享

為你寫詩

——《再別康橋》教案

教學目標:

1.體味作者對康橋的熱愛和依依惜別之情。

2.引導學生體會詩中意象美,掌握景和情的關係。

3.當堂背誦全詩

教學重難點:1.詩情的領悟。2.意象的把握和體會。

教學手段:以課件貫穿始終,集音樂,畫面,朗誦等試聽手段為一體。

課時:二課時

一. 走進作者,了解寫作背景、

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1920年10月—1922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康橋時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詩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經自陳道:在24歲以前,他對於詩的興味遠不如對於相對論或民約論的興味,正是康河的水,開啟了詩人的心靈,喚醒了久蟄在他心中的詩人的天命。因此他後來曾滿懷深情地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樣甜蜜的洗禮」 。

詩人在劍橋留學的兩年中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追求個性解放的人生理想,追求「愛、自由、美」的生活理想(胡適徐志摩的人生觀裡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追求英國式資產階級民主的政治理想。

然而回國後,詩人屢屢受挫,曾經似「快樂的雪花」般的詩人,變成了「卑微」的「殘葦」,發出了絕望的嘆息。理想的幻滅更激起詩人對往昔康橋歲月的回憶與珍惜,詩人以這樣的心緒再次漫步康橋上……

二. 走進文本

1. 播放歌曲:吳克群的《為你寫詩》

愛情 是一種怪事 我開始全身不受控制 愛情 是一種本事 我開始連自己都不是

愛情 是一種怪事 你的笑容是唯一宗旨 愛情 是一種本事 我在你心裡什麼位置

為你我做了太多的傻事 第一件就是為你寫詩 為你寫詩 為你靜止 為你做不可能的事 為你我學會彈琴寫詞 為你失去理智 為你寫詩 為你靜止 為你做不可能的事 為你彈奏所有情歌的句子 我忘了說 最美的是你的名字

提問:吳克群為什麼會「為你寫詩」?

明確:因為愛。

提問:那生活中是不是只可以給人寫情詩?下面我們就來賞析一首為一個地方寫的情詩,同樣也是因為愛,深深的熱愛。

2. 請聽名家朗誦,

思考:結合《為你寫詩》這首歌,我們看看詩人因為愛康橋,都做了哪些「傻事」?失去了哪些理智?這些事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3.全班誦讀,結合問題再次思考。

4.師提問個別同學

明確:「輕輕地走」「向天邊的雲朵揮衣袖道別」「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表達了作者對康橋深深的熱愛、眷戀、不舍。

5.這是一首徐志摩為康橋寫的情詩,那都有哪些康橋特有的景進入了他的詩行裡?這些景物跟作者情感又有怎樣的聯繫?請各小組進行合作探究。

①雲彩--借代指康橋美好的一切。用康橋太直接,與雲彩告別更顯詩意。

啟發:設想一下,如果是你們要遠行,面對父母親友,你們眼中所看到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呢?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可能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寫,寫入詩中藉以寄情的物象是「雲彩」, 意象的選擇新穎,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營造出一種清新飄逸之感。

②柳。那麼在詩人的眼裡,「柳」是什麼柳?其「影」又是什麼影?柳是「金柳」,影是「豔影」。我們經常說「花紅柳綠」,在作者筆下,河畔的柳樹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因在夕陽中。夕陽照射下柳樹變成了金色的。用暗喻把柳樹比做新娘,新娘的美也就是柳樹的美,新娘是少女最美麗的時候,既寫出夕陽下泛著金光的柳樹的美麗美好,而新郎對新娘的愛也就是作者對康橋的愛,也表達了對康橋自然之美的喜愛之情。

如果不是「金柳」,而是蒼松翠柏,那麼還能不能說是「新娘」,為什麼?

--不能。因為「金柳」才有新娘的那種柔美,而蒼松翠柏是陽剛之美。

為什麼要選擇柳樹而不是其他的樹?難道是康橋邊只有柳樹?

--不是。柳這種植物是特別的,讀一讀它的名字:柳--留。柳在中國的傳統中的意思等於留。中國古代就有折柳贈別的習俗,在送別詩中柳是常見的意象。比如「客舍輕輕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而且柳樹下垂的枝條,風一吹就像在揮手告別。原來不僅是徐志摩不想離開,河畔的金柳也不願他離開。

5、金柳的豔影明明是在波光裡蕩漾,詩人為什麼說「在我的心頭蕩漾」?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說康橋已經在詩人的心裡紮下了根,難以忘懷,表達了詩人對康橋喜愛之情。

③青荇。

「青荇在水底招搖」用了什麼手法?

--擬人,表達了油油青草的多情可愛。 「招搖」的意思本來是故意張大聲勢,引人注意。「招搖撞騙」中的「招搖」就是這個意思。這裡的意思應該是「招手搖擺」,仿佛在招手致意,寫出了水草對詩人的歡迎態度。顯得生動、形象。同學們可以想像下,這是怎樣一幅美景啊!

大家再看下一句:「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作一條水草。」這裡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過的水草,而且還是在爛泥上,為什麼徐志摩卻願意做這樣的一條水草?

--在這裡,軟泥讓人們聯想到泥的細膩與光滑,也很可愛,讓人有親近的願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讓你直覺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現的那份安閒、自在、正是詩人心嚮往之的境界。正因為康河中的水草可以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地生活,所以詩人才甘心做康河中的一條水草。

④清泉。把清泉比成虹。(這一潭泉水就是拜倫潭)。為什麼說是彩虹似的夢?

——美好的夢容易破碎,而彩虹雖然美麗,卻也容易消逝。所以說是彩虹似的夢。康橋的生活、學習是徐志摩心底的一個夢,對康橋的眷戀就是對夢的眷戀。這樣美麗的夢當然要呵護,要靜靜地呵護,這樣的夢當然不願醒,這樣的康橋當然不願離開。

⑤長篙,小船,青草更青處,星輝。吳克群的《為你寫詩》裡歌詞唱到「為你我失去理智」,那麼,在這作者竟然想撐起長篙漫遊,然後在星輝下放聲唱歌,這說明了什麼?

——在那一瞬間,他忘了自己要離開,他很愉悅。他似乎已經忘記了要離別康橋而去了完全忘情了。詩人對康橋迷戀的感情到了高潮。

⑥笙蕭,是中國傳統的用以抒發感情的樂器之一。這一句把「悄悄」比作「別離的笙簫」,有什麼效果?

——化靜為動,化虛為實,化無形為有形,化無聲為有聲,具有很好的審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一句也有類似的審美效果。

⑦夏蟲, 為什麼說「夏蟲也為我沉默」?

——康橋和康橋的夏蟲都是無知無識的事物,不可能為他沉默,因此是詩人自己沉默了。這是一種側面烘託的手法。

師總結:謝霆鋒有首歌叫《因為愛,所以愛》,同樣,在這裡,徐志摩也是因為愛,所以寫詩,因為愛,所以不舍,因為愛,所以瘋狂,失去理智,做出許多傻事。這首詩裡,有愛,有歡喜,更有離愁。

三.品味繪畫美

詩歌裡面,幾乎每一節都是一個可以畫得出來的畫面,比如河畔的金柳在康河裡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搖的水草,榆陰下的長滿浮藻的青潭。這些畫面具有意境鮮明、色彩絢麗的特點。很美。詩人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 「蕩漾」「招搖」「揉碎」「沉澱」, 使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 更增添了畫面的美感。

三. 了解建築美、音樂美

詩歌講究詩行的排列,作者為了避免詩句過於整齊而呆板,詩人別出心裁的把每一節的偶數行退後一格,每行的字數稍有增減,便詩行整齊中富於變化充滿了參差錯落之美,讓人賞心悅目。

徐志摩的詩單純、輕盈、柔婉而又深含憂鬱之情。他善於將氣氛、情感和景象融為一體,寫夢幻般的景象的同時也充溢著一種夢幻般的情調。而且情緒迴環反覆,自由舒展,毫不扭捏做作。《再別康橋》讀起來特別舒緩、悅耳,有一種和諧、優雅的音樂美。

師總結:

這首詩描述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摯愛,對往昔生活的留戀,對理想幻滅的感傷、對學子作別母校時的淡淡離愁表現得真摯、雋永。

四. 拓展延伸。

詩人善於從生活中捕捉鮮活、富有個性特徵的景物形象,糅合詩人的情感與想像,構成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從而營造了優美、明麗的意境。

我們學校也有美麗的九曲橋,三年以後,你們也將離開宜州一中,請模仿《再別康橋》提前寫一首詩送給學校吧。

配樂展示學校的荷塘,九曲橋圖片。

五. 課後學生交上來的詩歌展示

《別九曲橋》344班 韋雪蓮

我靜看光陰荏苒

正如我們相望無言

我藏起悲戚與哭喊

渡過安適的清晨與傍晚

那雨後的青荷

是霧靄中的娉婷

那旭日下的婆娑

是飄蕩無根的浮萍

蟬鳴中的亭簷

注視離人愁上眉梢

聽聞曲橋書聲繚繞

我甘願做一枝待放的苞

那天宇下的一抹

不是曲徑 是人生路

蜿蜒至心間

尋找怦然心動如往昔

往昔?在餘暉下斑駁

往記憶更深處慢踱

風起聲聲淅瑟

似在撥弦唱離歌

但我不能附和

歡愉是今夏的曲調

夜來香也回之以笑

盎然是六月的曲橋

我靜看光陰荏苒

正如我們相望無言

我藏起悲戚與哭喊

渡過安適的清晨與傍晚

教師修改後版本:《別九曲橋》

我靜看光陰荏苒

正如我們無言相望

我藏起悲戚與哭喊

在餘下的每個清晨與傍晚

那雨後的青塘

是少女純淨的模樣

那清風下的詩行

是塘上綠柳的擺蕩

蟬鳴中的亭簷

注視著離人的眉頭不展

九曲橋旁的書聲繞梁

我甘願做一枝荷苞靜放

那天宇下的一抹

不是曲徑彎幽 是人生漫長

蜿蜒至心上

浮現著初見的心動怦然

回憶?拘一束霞光

在餘暉的浮萍裡斑斕

星起聲聲鳴蛙

像撥弦的離歌在唱

但我不能笙簫

歡愉是今夏的曲調

夜來香也回之以笑

盎然是六月的曲橋

我靜看光陰荏苒

正如我們無言相望

我藏起悲戚與哭喊

在餘下的每一個清晨與傍晚

相關焦點

  • 《再別康橋》教案
    1926年任光華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
  • 高一語文教案:《再別康橋》教案設計五
    高一語文教案:《再別康橋》教案設計五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  2、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他吟成了《再別康橋》這首傳世之作。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詩作大意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的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 再別康橋,康橋依舊在,人卻走了
    現代詩中給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莫過於這首《再別康橋》了,康橋依舊在,人卻走了。徐志摩的關係圖一首《再別康橋》()讀起來朗朗上口:(原文)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 再別康橋80年 劍橋大學為徐志摩樹碑(圖)
    1928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在回國的輪船上寫下著名詩作《再別康橋》。在《再別康橋》誕生80周年之際,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在劍河畔為徐志摩立下了大理石詩碑。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中這兩句著名的詩句,鐫刻在這塊白色大理石碑上。
  • 評讀徐志摩詩歌《再別康橋》
    賞析展讀原詩第一節,我們就為那美麗動聽的音節和詩人飄逸酒脫的翩翩風度所感染。在接下來的兩節詩裡,詩人選取了金柳,青荇和潭水三個意象來渲染和表現對康橋的眷戀。用最通俗的話來說,這兩節詩可詮釋為:金柳在我心坎上,而我在康河的懷裡;或者說,你在我的心頭,而我在你的懷裡。詩人確實是浪漫的,他痴想找回舊歡。面對此景此情,他才相當真實地意識到自己難言的苦衷和苦澀、悵惘的情懷。景色依舊,人事全非,那些纏綿的「宿願"和「理想」,可望而不可及。因此,不能放歌,只好沉默。
  • 再別康橋的作者介紹 《再別康橋》原文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這首詩大家應該再熟悉不過了,但是關於這首詩,大家有認真賞析了嗎?這首詩的作者又是誰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作者簡介  《再別康橋》的作者是徐志摩,徐志摩生於1897年,原名章垿,字槱森,是一位現代詩人和散文家。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
  • 高中語文《再別康橋》答辯題目及解析
    中公教師特意為各位考生準備了關於高中語文《再別康橋》的答辯問題及解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有所幫助。一、簡要介紹本文的作者。【參考答案】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 高中語文說課稿:《再別康橋》
    高中語文第一冊《再別康橋》說課稿今天我說課的篇目是現代詩人徐志摩的一篇膾炙人口的詩歌——《再別康橋》。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向各位老師展示我的教學設計。說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特點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
  • 再別康橋?再會康橋!
    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先生膾炙人口的詩篇,這也是峰哥最早聽聞「康橋」,或許當年康橋地產給企業命名的時候就有參考這篇現代詩。壹此次,峰哥來到了花園北路,探探這個次新小區——康橋朗城。康橋朗城分為三個地塊,如圖顯示分別是康橋朗城1號院、康橋朗城2號院、康橋朗城3號院。
  • 靜夜再讀《再別康橋》
    寂靜的夜晚,再讀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入睡…【原文】《再別康橋》作者:徐志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賞析】《再別康橋》,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宛如一曲優雅動聽的輕音樂,是現代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全詩以離別康橋時的情感為線索,抒發了詩人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 《再別康橋》導學
    《再別康橋》誦讀《再別康橋》微課祝老師品讀《再別康橋》《再別康橋》學案一選自《猛虎集》的《再別康橋》就以音節和諧、意境優美,備受讀者們的青睞。1931年11月19日,他搭「濟南號」飛機從南京到北京,在距濟南50裡的党家莊,忽遇大霧,飛機觸山著火,不幸遇難。「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再別康橋》中的詩句竟成了他的語。他真的化作一片「雲彩」,時年僅36歲。
  • 康橋是徐志摩最美的夢——評《再別康橋》
    創作背景:康橋是徐志摩一生的轉折點,是他夢的開始,他曾經說過:「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康橋應該是詩人精神的園地,是詩人的繆斯。節選——《再別康橋》詩情:詩歌寫作詩人再一次回到康橋,回歸故地,一草一木,思緒萬千,喚起詩人無限的遐想。詩人以無限的眷念描繪了劍橋的風景,康橋在詩人心中是神聖和充滿靈性的。提及康橋,他總是不忍去寫,小心翼翼,惶惶恐恐,生怕破壞它的美感。
  • 落馬校長別玷汙了《再別康橋》
    據啟東當地人士介紹,2月27日上午,王生在開教職工大會時吟誦了《再別康橋》,下午到啟東市政府開會時被帶走。(3月1日中國新聞網)    啟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生是啟東中學校長,其於落馬前幾個小時在教職工大會上吟誦徐志摩的名詩《再別康橋》,聽來令人諦笑皆非。    早在2014年10月,南通市黨風廉政建設督導巡查組首輪對江蘇省啟東中學等單位開展了督導巡查。
  • 再別康橋/陸小鹿
    烈日下的康橋再喧鬧,我看到的只有安靜與空曠。我在這安靜與空曠裡,獨自遐想著昔人們的往事,耳邊漸漸飄盪起萬芳清新如蘭的歌聲,她淺吟低唱:「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很多人為《再別康橋》譜過曲,我聽過各種不同的版本,李健的,林宥嘉的,張清芳的,但我最偏愛的還是素有臺灣「文藝範鼻祖」之稱的萬芳的版本。
  • 歌劇《再別康橋》再登臺(圖)
    「徐志摩」和「陸小曼」  本報訊記者李智勇報導:7年前廣受好評的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將於6月3日起,再次在首都劇場連續演出4場。  據了解,2001年底,歌劇《再別康橋》曾以「小劇場歌劇」的形式在北京人藝小劇場演出,是北京舞臺上第一次出現的「小劇場歌劇」,並是除歌唱家王靜外,第一次全部由音樂學院的學生演出的中國原創歌劇。該劇首演後,受到了觀眾和專家的好評。當年參加演出的青年學子們現在已經成長為中國歌劇舞臺的新生代演員,其中許多都在國際國內獲得獎項。
  • 【小桔燈】再別康橋原文及賞析
    1928.11.6 中國海上註:寫於1928年11月6日,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徐志摩再別康橋賞析: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
  • 經典賞析 | 再別康橋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 高中語文教案:高一《再別康橋》模板4
    再別康橋教學目的:1、學習詩人用評議的彩筆向讀者展現了康橋秀麗的風光,創造空靈、飄逸意境的寫法;2、體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美的藝術特點。重點、難點:1、怎樣理解這首詩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構思?2、怎樣理解全詩的「畫面美」?
  • 記錄發現|劍橋大學,再別康橋
    記錄發現|劍橋大學,再別康橋有色攝影|英愛侶行|掃街英國(三)有色攝影師:王穎 于吉平記錄發現你所見按下快門就是你對這個時代的貢獻日不落帝國是個島國所以,極少受到外族侵略當東方大國閉關鎖國還沉溺於康乾盛世的時候
  • 小記「再別康橋」
    夜,獨自偎在檯燈旁那極弱的光亮裡,隨手翻著一本冊子,眼光巧的落在了那首情詩上,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柔美的句子是早已印在腦子裡的,在那青春歲月時便已熟知。對它的喜歡倒不是因為詩美,而是因了它的詞,譜出了一首記載我青春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