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只會「過得太快了!」看孔子、李白、孔融、蕭統怎麼說!

2020-12-13 潁川一客

長大後,有一種感覺越來越明顯且深刻:時間過得真快!

還沒做好準備,已經畢業了;眨眼間,已到而立之年;晃晃悠悠,不惑之期。每到年底,我們都會感嘆:「這一年怎麼又沒了?」偶爾翻起以前的老照片,仔細一回想:「我X,這都是十年前的事情啦?」漢語博大精深,除了這些感嘆,我們就沒有更好地語言去表示時間過得很快嗎?

圖1. 時光飛逝,而離別又至

特別是最近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局向湖北高校援助了一批物資,包括20000個口罩和一批紅外體溫計。在紙箱的標籤上,寫著8個漢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掀起了網友的一陣熱評,每個字我都認識,但是組合在一起我竟然不知道什麼意思!漢語竟然如此的優美!

圖2. 日本HSK支援湖北高校物資

那對於時間過得飛快,古時又有哪些優美的詞句呢?

(一)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傳說在2500年前,孔聖人聽聞呂梁洪(今徐州呂梁山)乃四險之最,於是從魯地出發,帶得意弟子數人,前去遊覽。不料因山路崎嶇,車軸竟然斷開,於是不得不就地留宿兩日,因有聖人寄宿,聖人窩村也由此得名。留宿期間,孔子師徒看到山下奔流的泗水(今故黃河),有感而發:「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意思是說,時間像這河裡的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返,日日夜夜不停息。將時間比作流水,一不留神,我們便失去了最好的時光。

圖3. 孔子嗟嘆

(二)李白:「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這是李白和諸位兄弟相聚,一同歌唱一同飲酒時,有感而發,寫在《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的詩句。意思是說,天和地,就像是世間萬物的短暫寄居的旅舍一樣,而光陰,百代(形容很長的一段時間)也就是匆匆路過的旅客。而我們不得不感嘆,人的一生又是何其短暫!於是,帶著這種感受的李白,在後面繼續寫到,「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古人夜間執著蠟燭遊玩,實在是有道理啊!

圖4. 李白與諸弟春夜開瓊筵、飛羽觴

(三)蕭統:「處百齡之內,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駒,寄寓謂之逆旅。」

這是南朝梁代文學家蕭統在《陶淵明集序》裡發出的感慨。很多人對蕭統並不熟悉,其實他背景很深,他是南朝梁武帝蕭衍的長子、太子,是中國文學史上有重大貢獻的文章選家。陶淵明謝世約百年後,收錄了陶淵明幾乎亡佚的詩文,編輯成我國第一部文人專集《陶淵明集》,並為之序,就是著名的《陶淵明集序》。蕭統的這句話意思是說,在一百年的時間裡,一輩子當中,時間快得就像白駒過隙,而人生的寄居遭遇就像住旅店(以喻人生匆遽短促)。

圖5. 光緒年間《陶淵明集》

(四)孔融:「歲月不居,時節如流。」

此句最近兩年被不斷引用。這是孔融在寫給曹操的一封求救信《與曹公論盛孝章書》當中的第一句話。盛孝章是漢末名士,曾任吳郡太守,因病辭官家居。孫吳對當時名士深為忌恨,多進行迫害,孝章因此曾外出避禍。孔融與孝章友善,知道他處境危急,公元204年他特地寫了這封信,向當時任司空兼車騎將軍的曹操救援。曹操接信後,即徵孝章為都尉,徵命未至,孝章已為孫權所害。斯人已去,但是我們不得不記住孔融說的:「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光陰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樣消逝,很快就到了五十歲的年齡。

圖6. 1994版《三國演義》孔融劇照

停止感嘆!珍惜時間!

不知各位還有哪些描述時間飛逝的優美詞句,可留言探討。

相關焦點

  • 形容時間飛逝的古詩句 形容時光匆匆的詩句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這些都是形容時間過得很快的詞語,那麼還有哪些形容時間的詩句呢?直待江山盡無路,始因拋得別離愁。——唐·羅鄴《嘆別》  南來北往紛紛擾擾,人生光陰流逝,卻還不得不別離各奔東西,表達了詩人對送別親人的別愁離緒。  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春秋·孔子《論語》  時間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復返,感慨人生世事變化之快,亦有惜時之意在其中。
  • 形容時間快的名人名言古詩詞 時間飛逝經典句子文藝唯美
    形容時間快的名人名言古詩詞 時間飛逝經典句子文藝唯美  每年的時間都過得很快,正如李宗盛歌裡唱的:等你發現時間是賊了,它早已偷光你的選擇。我們一起來看看形容時間很快的名人名言和古詩詞有哪些吧。  容顏會老去,四季不會停,那些散碎在筆尖的光陰,寂靜歡喜。  歲月騖過,山陵浸遠。 ——《後漢書》  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變幻如蒼狗。——杜甫《可嘆》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蘇軾  光景不可留,生世如轉蓬。——李白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 世人只知孔融讓梨,卻不知孔融還有這個故事
    精彩的言論值得我們用心讚美,這樣的回應會讓述說者心情愉悅,彼此關係也更加融洽。日常溝通時,面對別人的精彩言論,我們應當給予及時的回應,這樣不僅能讓對方感到高興,還能有效地鼓勵對方。孔融10歲的時候隨父親到洛陽去。他聽說士大夫李膺很有為威名,就想去拜訪。
  • 感嘆時光飛逝的唯美短句,直擊內心的心靈雞湯!
    1、滄桑的歲月裡,仰望、彷徨在沒有翅膀的天空下,總是甩不開憂傷的課題,這個課題,是時光遐思裡的憧憬,對夢想渴望的終點,迷茫暗淡的情緒裡,總有解不開的迷,光陰飛逝,時間會把一切帶走,唯一帶不去的,是憂傷裡的寂寞。等我們老了,時光不再是一寸光陰一寸金,而是用來感嘆的。
  •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光陰似箭,留給我們的時間還有多久?
    我們自己想一下,曾經有沒有停下來思考時間的飛逝,為什麼時間過得這麼快。時間都去哪兒了呢?一年又一年的大好時光,大好青春。我們不能浪費時間,時間就是生命。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而且,人生就那麼短短幾十年,真正可以留給我們奮鬥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 只是時間消失得太快,我們都來不及回頭看
    整張專輯在網易雲上是完全開放免費的,歌手不乏劉若英、莫文蔚、陳綺貞這般的老炮,也包括周深、毛不易、蘇運瑩這些時下的新星,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來聽聽看。這11首歌中,小愛最喜歡的是莫文蔚與郭一凡合作的這首《自洽》。僅僅是「自洽」這兩個字,就足以讓小愛發出一聲喟嘆。
  • 曹操的謀士那麼多為什麼只殺孔融?
    讀了《後漢書·孔融傳》,我很奇怪孔融這麼一個謙虛的人在五十六歲的時候為什麼會被曹操殺? 心中突然間產生許多疑問。 在曹操身邊有這麼多的謀士,他沒有殺一個,唯獨殺孔融。 大家都知道,孔融是飽讀詩書,才情橫溢, 為人剛正不阿,為什麼曹操要殺他呢?
  • 從孔融讓梨看傳統家訓
    孔融——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究其家學淵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孫。成人後,孔融建樹頗豐,但他的詩文篇章和參政謀略,均不及四歲時一個細小的舉動,在民間流傳得更廣。  一個孩童的謙讓之舉,看似平凡,卻因包含著民族普遍認可的價值觀,經代代人口耳相傳,流傳千百年。
  • 文學典故中的「孔融讓梨」,孔融後來怎麼樣了?網友看完莫名心疼
    文學典故中的「孔融讓梨」,孔融後來怎麼樣了?網友看完莫名心疼孔融,字文舉,東漢末年著名的大文豪,能詩擅文,建安七子,孔子的世孫。「孔融讓梨」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小時候的他。作為孔子的第19世孫,孔融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了過人的智慧和品德。
  • 孔融讓梨的故事大還原,孔融不是個簡單小人物
    再者,《後漢書·孔融傳》稱孔融「幼有異才」,說明孔融小的時候很聰明,如果他不聰明,後來也不會做高官。一個聰明機靈的傢伙會為吃不了大個兒的梨而犯愁嗎?他就不會想辦法把大個兒的梨分割來吃嗎?可見,《後漢書·孔融傳》稱孔融「幼有異才」不是虛構。孔融「沽名釣譽」的手段耍得經典到極致,四歲的他被孔氏家族打造成「讓梨」版的美德品牌,四處炫耀,把孔融冷酷到底的叛逆也給激發出來了。
  • 孔融以孝聞名,卻因「不孝之名」而喪命,兩大原因他必死
    當代中小學生的四大榜樣:孔融、曹衝、甘羅和司馬光。孔融無疑是其中較為出色或者說較為出名的那一位,為何?當你在家與兄弟姐妹搶零食時,你有沒有被父母用孔融的事例說教過。這四大中小學生榜樣也都出現在小學課本中,但是老師在上課時,通常只會告訴你孔融讓梨這一舉動,而隻字不提孔融之死。
  • 孔融全家被曹操問斬,7歲女兒臨死前一句話,感動了無數人
    我們在小學課本中曾學過「孔融讓梨」的故事,於是很多人對他的印象就停留在了彬彬有禮的「讓梨娃」上,其實孔融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他出身名門,是孔子的十九世孫,按理來說,這樣的身世放在古代是沒有哪個皇帝敢殺的,否則天下讀書人都饒不過他,可人家曹操就是牛,不僅殺了孔融,連他的一家人全被株連了,這到底是為啥呢?其實孔融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因此他得到了很多人的賞識。
  • 孔融不過就是在家裡讓了個梨,為何一下搞得天下聞名流芳千古
    (孔融讓梨)那麼,「孔融讓梨」其實是一件很小的事,為什麼其知名度會那麼高呢?我試著來分析一下。第一,「孔融讓梨」這件事,看起來小,其實不小。為什麼說「孔融讓梨」其實不是小事呢?不過,從「大人問其故」來看,應該是大人沒有教過他這樣。而大人沒教過,他竟然能這樣做,這尤其是難能可貴的。說這件事不是小事,還在於這裡涉及到儒學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儒家學派的兩大重要弟子——孟子和荀子,還就「人性善」還是「人性惡」的問題展開過討論,後世也為此爭論不休。但人們普遍地認為,荀子的「人性惡」更有道理一些。而「孔融讓梨」這件事,卻是「人性善」的最好註解,所以尤其難能可貴。
  • 北大作家江南教你描寫時光飛逝,考場作文再也不撞句子了!
    時光飛逝,日月如梭。如果描寫時間過得很快,那麼我們一定是這樣一句話。時光飛逝,那我們究竟要怎麼寫?這些名家給了我們答案。時光是無鞍的野馬,奔馳起來像閃電,最好的騎手都無法駕馭。他聽說過曹操有一匹好馬叫做「絕影」,快得連影子都追不上它,路明非於是想著那匹馬應該是全身金色的皮毛,永遠奔跑在陽光裡,光與暗的分際永遠在它背後,每當黑暗就要追上它,它便會再一次發足狂奔。可是他打三國無雙的時候發覺這匹馬居然被畫成了黑色。
  • 世人皆知孔融讓梨,可誰知孔融是以不孝之名被斬!
    孔融,字文舉,乃鼎鼎大名的建安七子之首,孔子第二十世孫,歷任北海相、青州刺史,是一個集文豪、儒宗、名士、軍閥為一身的一個漢朝末年超級牛的人物。當他4歲時,他知道懂得讓梨給哥哥,這讓他出名。他的故事也傳遍全國,成為教育孩子孝順的好榜樣。
  • 能言善辯:關於孔融,你只知道讓梨的故事嗎?
    · 在音頻中,主播會用最貼近生活化的表達,讓孩子們對成語有著最準確最到位的理解,真正能做到「出口成章,下筆千言」。· 阿鋒哥哥和茉莉妹妹的《成語世界》公益欄目已在【點亮好習慣】公眾號正式上線! 說著,孔融便徑直朝著李府走去,到了李府門口,孔融對門衛說:「請傳報您家大人,就說李家世交到了。」 門衛進去傳報,接著就把孔融請進了大廳,李大人還沒到,孔融就在一張紅木椅上坐下了。 過了一會兒,李大人來了,他把孔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心中有些疑惑,問道:「請問,小客官貴姓?」
  • 孔融讓梨,長大後卻被曹操殺了全家,關於孔融老師不願告訴你的事
    到了漢朝,由於儒家思想更加符合統治階級的需求,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此後,儒家一家獨大,孔子被稱為「文聖人」。從此以後孔子的後人皆被歷代統治者封為「文聖公」,享受朝廷的俸祿,士人學子的尊敬,但是,孔子的後代好像除了一個孔融,再沒有出現過比較有實力的才子學者了。孔融,東漢末年魯國人,孔子第19世孫,「建安七子」之一。
  • 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可長大後卻被自己的心直口快給害死了
    但是孔小朋友的禮讓兄長那是後天品德,更加容易培養,因此孔融這個名字幾乎讓國內的中小學生耳朵生繭。但是虧得中小學教科書未將孔小朋友長大後的事跡記載在內,否則必會讓大多數人跌破眼鏡,誰能想到童年謙遜禮讓的孔小朋友長大後會成為一代槓精,吐槽狂魔?
  • 讓梨的孔融,最後怎麼樣了?結局竟如此悲慘!
    文/陽陽歷史說讓梨的孔融,最後怎麼樣了?結局竟如此悲慘!孔融這裡的故事家喻戶曉,孔融作為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他的謙讓之舉,也被後人稱頌,並被當做孩子學習的典範。他本身呢,是孔子的後人,熟讀經書,滿腹經文,是東漢末年有名的文學家,你知道建安七子嗎?孔融就是其中一個。然後就是他是否參與政事,官居何位,又有什麼作為?結局怎麼樣?同朝的有沒有什麼我們特別熟悉的古人?小編跟你說,還真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代奸雄曹操了。你們有沒有很驚訝,有沒有點小驚喜,更有沒有點小期待呢?
  • 陶淵明的粉絲:昭明太子蕭統超越一般追星行為
    曾秋華/江西  說起來,陶淵明的粉絲還真不少,除李白外,還有很多「重量級」、「大腕級」的人物。  讀一篇介紹李白「粉絲」的文章,聯想到自己喜歡的陶淵明,心想:李白還是陶淵明的粉絲呢!  很明顯,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和陶淵明的「不為五鬥米折腰」是一脈相承的。李白在《戲贈鄭溧陽》中寫道:「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