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域軌道標度修正泛函:新一代密度泛函的引領者

2020-12-17 科學網

 

離域化誤差主要體現為Kohn-Sham (KS)軌道能以及體系總能量這兩方面誤差,且二者都呈現出隨體系大小而消長的趨勢。具體來說,理想情況下最高佔據軌道能(HOMO)應當嚴格等於(負的)垂直電離能(-Ive);而Iexp應當與實驗值Iexp相符。然而現有的泛函近似,例如LDA泛函,產生如圖(a)所示的誤差,且兩種誤差隨體系增大此消彼長,呈現互補之勢。類似的誤差普遍存在於其他泛函中,諸如圖示B3LYP泛函。

離域化誤差是困擾密度泛函近似的主要誤差之一,廣泛存在於各種體系的計算中。消除離域化誤差是數十年來頗具挑戰的一個課題。最近,來自美國杜克大學以及中國科技大學的合作研究團隊(李晨博士、鄭曉教授、蘇乃強博士以及楊偉濤教授)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 發表研究論文「Localized Orbital Scaling Correction for Systematic Elimination of Delocalization Error in Density Functional Approximations」 ,他們研發了一種局部軌道標度修正(LOSC)泛函,成功實現系統性消除離域化誤差。

離域化誤差問題可以歸結為分數體系的能量誤差。正確的分數體系能量應隨分數電子數n (0≤n≤1)線性變化(線性標度)。就此如果我們就分數體系氦原子能量對正確線性的偏離作圖,會得到如圖(b)所示的圖像。很顯然,分數體系能量被嚴重低估,這也即是離域化誤差的定義。此外,圖(b)中分數體系的誤差與圖(a)中整數體系的誤差ΔI一一對應。這意味著如果圖(b)中單個氦原子的問題得到修正,且該修正保持體系大小一致性,那麼離域化誤差就將被一網打盡。

就此問題,研究者們創新性地引入一組特殊的局域軌道,稱作小軌道(orbitallets),兼具空間與能量雙重局域性。用這組小軌道作基矢,密度矩陣得以被局域化表示,從而自然地得到由分數組成的局域佔據數矩陣λ。這些局域變量精準地捕捉到了局部分數電子分布信息,因此成為構建LOSC泛函的重要元素。此外,研究者們還設計了與λ矩陣相對應的局域曲率矩陣κ,每個矩陣元素分別是小軌道的泛函。最後LOSC修正公式藉由λ與κ矩陣元素表示出來。

作者通過大量實例證明LOSC達到了設計者的初衷。例如附圖中LOSC誤差降到幾乎可以忽略。此外,二聚體正離子分子解離曲線得到極大改進;中小分子、多聚體分子HOMO, LUMO能量誤差被大大降低,且誤差不依賴於體系大小;當母泛函給出錯誤的電子密度時,LOSC能夠將密度改對。

以上種種實例證明了LOSC在系統性消除離域化誤差方面取得成功。值得注意的是,與傳統的泛函不同,LOSC沒有採用密度、密度梯度、動能密度等等構建修正泛函,而是設計了全新的變量,即小軌道,其本身是密度矩陣的隱泛函。在這一點上LOSC改變了傳統泛函的範式,大大拓寬了設計泛函的空間,憑此引領了新一代泛函發展的潮流。(來源:科學網)

相關焦點

  • 密度泛函理論(二)
    其中各項的表達式為:在密度泛函理論中,所有的量在理論上都是精確的,只有交換關聯泛函採用的是近似方法得到的。通常的近似方法有局部密度近似(LDA)和廣義梯度近似(GGA)。1. 局域密度近似,當外界勢場變化幅度不劇烈時,在局域採取均勻的電子密度來計算交換關聯能。
  • 【物理攫英】密度泛函理論與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簡介
    密度泛函理論與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簡介  密度泛函理論(DFT)為研究多原子體系中的電子基態能量提供了一個通用的框架。其歷史可以追溯到Thomas、費米Fermi和Dirac的研究中,他們依據局域電子密度的簡單泛函得出了動能與多體系交換能的近似表達式。隨後,Slater 用法進一步闡述了這些構想,最後,直到六十年代中期,Kohn及其他研究人員才共同奠定了現代理論的基礎。自那時起,特別是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密度泛函理論在電子結構問題中的應用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長。
  • 特約報告:密度泛函理論
    理論體系的發展主要包括新泛函的開發,特別是在弱相互作用體系的描述、強關聯的描述,以及如何有效準確地將基態密度泛函理論拓展到激發態性質的描述和相對論效應的描述上等;數值計算方法的發展主要是如何能逼近線性標度,開發出適用於複雜大體系的有效計算方法;而在應用方面,密度泛函已在各種化學反應(包括氣相、液相、多相催化及酶催化等)以及各類材料性質上(包括光、電、磁等)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關於密度泛函理論(DFT)的基本假設和理論
    什麼是密度泛函理論?簡短的回答:密度指電子數密度;泛函是說能量是電子密度的函數,而電子密度又是空間坐標的函數;函數的函數,是為泛函(Functional)。密度泛函理論是一種通過電子密度研究多電子體系電子結構的方法。
  • 密度泛函理論簡介:A brief summary
    當然,對於密度泛函理論,仍應以一種批判的眼光看待:它不是萬能的。從實際操作層面上來說,儘管密度泛函理論已經成為物理、化學、材料等研究領域的基礎工具之一,具有足夠高的計算精度,但它其實並不能求出薛丁格方程的精確解,因為交換關聯泛函的精確形式永遠無法準確給出,這使得計算所得出的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必然存在誤差。
  • 淺談量子化學(5)密度泛函理論(DFT)
    由此引入密度泛函理論,電子密度實際上是可以觀測得到的,由電子密度表示波函數,這樣3N個維度就削減為3個:DFT中兩個重要理論:理論1:基態能量E是電子密度的唯一泛函:理論2:基態電子密度對應著能量泛函別的最小值,並有
  • 密度泛函理論(五):實際計算中的問題
    然後,本文將簡要介紹密度泛函理論在實際計算中的算法和第一性原理-分子動力學方法。截斷能的取值與密度泛函理論的計算量有直接關係,根據截斷能的定義,我們可以估算展開波函數所需要的平面波與體系大小和截斷能的關係,如下式所示:
  • 機器學習和密度泛函計算結合高速準確篩選光伏材料
    原創 Cell Press CellPress細胞科學 收錄於話題#Cell Press論文速遞74個物質科學Physical science近日,西北大學馮宏劍課題組提出了結構依賴的光伏材料的快速原子級精度機器學習預測方法,預測的光伏材料的理論效率超過26%,為探索製備新一代高穩定性無機太陽能電池提供了優質的備選材料
  • 第一性原理計算預備基礎知識(17):密度泛函理論學習框架
    接下來是密度泛函理論發展階段,使得能帶理論在定量計算上有了飛躍發展。這部分內容應該屬於「第一性原理計算基礎理論」,注意,不是「預備「。2.第一性原理計算,狹義而言,就是指基於密度泛函理論的計算方法。廣義而言,還包含其他幾個概念,如「從頭算」、「Hartree-Fock理論」等。
  • R中的泛函
    泛函介紹R中泛函非數學中的泛函,它是R中高階函數的一種。R中的高階函數與普通函數的區別是,函數的輸入或者輸出為函數。
  • O2在Cu2O表面分解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Ru助劑的影響
    南開大學王貴昌課題組利用庫侖校正的密度泛函(DFT+U)方法研究了氧氣分子在清潔Cu2O(111)表面的吸附分解機制, 在此基礎上探究了過渡金屬助劑釕原子對氧氣在Cu2O(111)表面的吸附與分解的影響。
  • 「學界」泛函網絡(FN)的特點與組成
    所謂「泛函聯接」,是指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一個泛函網絡中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可根據實際問題將神經元設計成各種函數變換,增強網絡非線性逼近能力.雖然泛函網絡的連接,方式有許多種類型,概括起來,無論網絡結構有多麼複雜,對泛函網絡來說,比如都有輸人單元層、處理單元層、中間單元存儲層、輸出層及一些泛函聯接等
  • 動態優化模型之泛函極值問題變分法講解
    求解泛函極值問題的方法主要有變分法和最優控制理論方法。變分法是研究泛函極值問題的一種經典數學方法,有著廣泛的應用。下面先介紹變分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結果,然後介紹動態系統最優控制問題求解的必要條件和最大值原理。
  • 圖像處理中的數學原理詳解10——理解泛函的概念
    2.4 從泛函到變分法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3/346087.htm  作為數學分析的一個分支,變分法(Calculus of
  • 泛函分析:n維空間到無窮維空間的幾何學和微積分學
    19世紀的新數學理論都為用統一的觀點把古典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一般化準備了條件。;在20世紀30年代,泛函分析成為數學中一門研究無限維線性空間上的泛函數和算子理論的獨立學科。泛函分析的內容泛函分析是研究現代物理學的一個有力工具。n維空間可以用來描述具有n個自由度的力學系統,然而要對具有無窮多自由度的力學系統進行描述,需要新的數學工具。一般來說,從質點力學過渡到連續介質力學,就是有窮自由度系統過渡到無窮自由度系統。現代物理學中的量子場理論就屬於無窮自由度系統。
  • 古典分析經過一般化、幾何化,成長為最年輕的分析學「泛函分析」
    19世紀的新數學理論都為用統一的觀點把古典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一般化準備了條件。數學家開始著手分析學的一般化工作:瑞典數學家弗列特荷姆和法國數學家阿達瑪發表的著作中,最先出現了把分析學一般化的萌芽;希爾伯特和海令哲則開創了「希爾伯特空間」的研究;到20世紀20年代,一般分析學開始在數學界逐漸形成,也就是泛函分析的基本概念;在20世紀30年代,泛函分析成為數學中一門研究無限維線性空間上的泛函數和算子理論的獨立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