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厚資產成第一大股東 長安責任險償付能力不足風險及時化解

2020-12-17 金融界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黃群

8月16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國厚資產獲悉,銀保監會已於近日正式批覆長安責任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安責任險)的增資事項,同意該公司增加註冊資本16.3億元。此次增資全部由兩家新股東認購,國厚資產和蚌埠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蚌埠高投」)成為長安責任險第一、第二大股東,分別持股31.68%、18.45%,兩者合計持股超過50%。這也意味著,長安責任險的償付能力不足風險已得以及時化解。

據悉,8月14日,長安責任險已在安徽省蚌埠市召開「新起點、新徵程、新跨躍」2019年年中工作會議。蚌埠市市長王誠在致辭中表示,此次會議既是一場年中工作盤點會,也是一場新老股東見面會,更是一場謀劃未來藍圖的群英會。

「希望長安責任保險以此為契機,以強化防範風險的責任之心,高築規範運營的制度之牆;滿懷擴大開放的鴻鵠之志,繼續展現服務發展的實幹之姿;始終以地方發展為己任,牽住創新驅動這個『牛鼻子』;用好保險資金這個『大塊頭』,不斷創新、開發針對中小企業的產品和服務,為實體經濟提供更多長期資金,努力扶持重點行業和優質企業做大做強,為蚌埠經濟社會發展助力。」王誠說。

對於長安責任險下階段的經營管理工作,國厚資產董事長李厚文在會上指出,要創新體制機制,全面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第一是要快。要做到反應快、動作快,集中精力快速發展超越行業。第二是要大。未來爭取在3-5年內,實現保費規模過百億、總資產過百億「雙百」目標,在更高的層面上謀劃長遠發展。第三是要強。紮實穩健發展,不僅要把業務做大,更要把業務做強,避免陷入規模越大、失血越多的兩難局面。

今年6月剛剛出任長安責任險臨時負責人的廖建光,也在會上作了《勇擔使命突破自我努力開創公司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工作報告。廖建光目前還擔任長安責任險財務負責人、首席風險官。

資料顯示,長安責任保險公司於2007年成立,是國內唯一一家專業從事責任險的公司,正是這個「基因」,使公司除了車險等傳統險以外,在食品安全責任保險、房屋建築工程質量責任保險、環境汙染責任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等方面擁有素質過硬的研發團隊,具備較強的產品研發實力,形成了自己的拳頭產品和市場優勢。

然而,長安保險十餘年的發展之路並不順利,公司增加資本金的壓力一直較大,也錯失了前幾年中國保險市場大發展的機遇。尤其是2017年下半年以來,受金融市場大環境影響,長安保險信用保證保險業務遭遇挫折,致使2018年末,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和核心償付能力下降至-185.9%,低於監管標準。

在此背景下,長安責任險在2019年6月3日披露增資方案,擬以增資擴股方式引入股東,將公司註冊資本從16.22億元增至32.52億元。本次增資擴股募集資本金16.3億元,每股定價為1元,國厚資產和蚌埠高投分別認購10.3億股和6億股。

分析人士表示,本次通過市場化成功化解長安保險償付能力不足風險,開創了地方政府聯合地方AMC救助問題機構的先河,塑造了一個行業經典案例,起到了較好的示範作用。這對於未來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化解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可以預見,地方政府+地方AMC聯合化解金融風險的這種搭配具有幾個優勢。一方面,地方政府實力雄厚,資源豐富,有能力為保險公司發展注入更多資源,進一步開闢保險公司以及保險行業的生存發展空間。從行業發展規律看,有了地方政府股東,可以使保險更加深入融合到區域發展,這既是保險業自身必由之路,也是利用保險工具和手段提升地方經濟發展質量和社會管理水平的重要一環;另一方面,地方AMC是處置不良資產的專業機構,近年來在金融不良資產處置以及問題企業紓困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預計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AMC機構,參與救助問題金融機構。

長安保險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長安保險增資的獲批,順利引入了蚌埠高新投資集團和國厚資產這兩家實力雄厚的股東,公司償付能力不足風險得以及時化解。未來,將在股東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持續完善公司治理,優化體制機制;持續提升風險管控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努力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產品及服務;同時積極抓住金融對外開放的發展機遇,推動長安保險實現彎道超車,早日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從而為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編輯白寶玉)

相關焦點

  • 償付能力期中考:中法人壽新光海航人壽依然墊底
    從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看,依然僅有中法人壽和新光海航人壽的償付能力不達標,頗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其他保險公司可以高枕無憂,恆大人壽、前海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天安人壽、國華人壽、珠江人壽等行業黑馬的情況依然值得追蹤。  值得一提的是,信達財險、長安責任險、眾安財險等都在報送的償付能力報告或年報中出現過數據差錯,這一問題需要加以重視。
  • 償付能力嚴重不足並已出現流動性風險 中法人壽再向大股東借款
    據公告顯示,此次借款的原因依舊是中法人壽償付能力嚴重不足,並已出現流動性風險。經公司股東及公司領導決定,為履行公司作為保險企業的社會責任,維護公司存量客戶的正常利益,維護公司和市場的穩定,鴻商集團向中法人壽提供借款。此次借款資金,也還是用於應對中法人壽出現的流動性風險,滿足維持日常運營的基本需要。
  • 財險公司償付能力不足或被實施破產
    (二)通過加強和改進監管,防範化解產險業風險近些年來,財產保險監管堅持把防範風險作為保險業的生命線,持之以恆地常抓不懈。上半年,產險業風險防範重點突出四個方面:一是把防範償付能力不足風險作為重中之重。年初,對現有償付能力不足的公司,制定並實施針對性較強的一司一策防範化解措施,根據不同實際分別採取停業、限制公司業務規模、停批分支機構、限制大型固定資產購置及股東分紅、推進增資擴股、加強檢查處罰等措施。對處於預警區間的公司及時發出監管提示。6月末,償付能力不足的商業性產險公司為5家,同比減少2家。5家中有3家已有比較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其餘公司關鍵指標也在好轉並積極推進落實,風險可控。
  • 新光海航人壽償付能力不達標 今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將下滑至-186.68%
    繼兩大股東轉讓股份、公司股權結構生變之後,新光海航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新光海航人壽」)償付能力持續惡化,已經持續低於最低監管指標。新光海航人壽近日披露的2016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由2016年三季度的-69.78%下降至四季度的-116.45%,並預測今年一季度將下滑至-186.68%。
  • 債務重組服務4個月收1750萬被質疑太高 國厚資產人士稱「價格正當」
    7月29日,國厚資產內部人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1750萬元是正當的價格,因為公司做了很多努力為其化解債務危機,包括幫助其尋找投資者,為其梳理債務關係,還墊付了不少錢。「費用是雙方協商的結果,不是公司一味要的。」  中天能源是天然氣生產和銷售企業,之前出現流動性危機,經營困難。
  • 保險公司2020首季償付能力「體檢」結果曝光 請查看!
    往年,保險公司通過一季度經營,為全年業績定調,但2020年經營表現大概率在尾部上揚。「保財論道」不完全統計,一季度,180餘家保險公司中,28家壽險公司、21家財險公司經營虧損,中法人壽、君康人壽、百年人壽、長安責任保險、渤海財險5家險企償付能力不達標,另有數家公司逼近重點核查對象警戒線。
  • 新光海航人壽2017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償付能力充足率降至-44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作為外資險企之一的新光海航人壽其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數據依舊尷尬: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446.49%,較上季度的-428.43%又有下降。償付能力充足率的持續為負,也讓新光海航人壽的風險評級一直停留在不達標的D級。因償付能力不達標,監管對新光海航人壽採取了禁止開展新業務、新機構的措施。
  • 「味精第一股」*ST蓮花破產重整國厚資本走到臺前
    今年7月初,*ST蓮花發布公告稱,因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公司債權人國厚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厚資產」)向法院遞交了對公司進行重整的申請。截至2019年3月31日,國厚資產持有*ST蓮花債權的本息合計金額為3.78億元。
  • 寶德股份、慶匯租賃及與國厚資產實控人李厚文之關聯
    其控股公司之一,蕪湖市開唐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開唐投資」),持有75%股份,國厚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厚資產」)持股25%。國厚資產,實控人李厚文,曾介入中弘股份(已退市)、*ST中天(600856)。
  • 新光海航人壽償付能力持續惡化
    【財新網】(記者 楊巧伶)在兩大股東海航集團50%股權全部退出和新光人壽25%股權退出後,新光海航人壽並未迎來轉機,反而償付能力急轉直下,並有繼續惡化趨勢。新光海航人壽近日披露的2016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由2016年三季度的-69.78%下降至-116.45%,並預測今年一季度將下滑至-186.68%。
  • 2020年保險行業面臨多重風險,超過半數險企償付能力下滑
    ,超過半數險企償付能力下滑,個別險企觸碰監管紅線,償付能力不達標。銀保監會昨日披露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178家保險公司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42.5%,平均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30.5%。人身險公司、財產險公司、再保險公司的平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為236.5%、267.6%和321.6%。相較於二季度末,超過半數險企償付能力充足率出現下滑。
  • 中法人壽償付能力大降,常年靠大股東輸血續命
    近日,中法人壽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出爐,不管是綜合評級,還是償付能力充足率都不達標,尤其是償付能力充足率降至-18227%。換句話說,中法人壽資金耗盡,沒錢了。相當諷刺的是,中法人壽提到,為了應對流動性危機,公司努力協調股東借款,「日常運營均靠股東借款維持」。
  • 鼎誠人壽萬峰離場 柏霖資產有望並列第一大股東
    11月6日,隨著鼎誠人壽三季度償付能力
  • 60餘家壽險公司最新償付能力大排名出爐中法人壽、新光海航人壽等...
    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末新光海航人壽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421.34%,較一季度末的-437.54%略有收窄,但償付能力依然嚴重不足。其在償付能力報告中預測,三季度末的償付能力為-433.86%,仍舊不符合監管要求。
  • 百年人壽躺槍新光集團8億股遭凍結 償付能力連續10季度下滑
    事實上,近年來,百年人壽陷入了償付能力連年下滑和淨資產下降的雙重困境,此時,新光集團所持的8億股遭凍結,也讓百年人壽自救之路再添變數。 8億股股權被凍結早在2009年3月,新光集團子公司新光飾品以發起人的身份,參與出資設立百年人壽,為第一大股東。
  • 周皓等:化解中小銀行不良資產是當前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關鍵
    在2019年時,國有行、股份行的覆蓋程度多小於1,表明疫情對銀行的信貸質量有比較顯著的衝擊,風險的覆蓋能力有所降低。當前寬鬆政策下,金融風險仍處於安全可控範圍內,但考慮到不良率的滯後顯現,對銀行未來提升風險覆蓋和風險化解能力提出了更高挑戰。同時這次疫情衝擊具有顯著的非對稱性,對資產質量較低的低收入群體、中小企業和中小銀行而言破壞力度更大。未來城商行和農商行的風險處置壓力也將更大。
  • 國厚資產榮獲2019年度中國地方AMC「最具社會責任企業」和「最佳...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第五屆中國地方AMC論壇暨《中國地方資產管理行業白皮書(2019)》發布會在成都舉行。本次會議上,全國50餘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主要領導為探討新時代地方資管行業發展思路,切實做好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服務和為化解區域金融風險提供更多支持等事宜進行了研討交流。
  • 鼎誠人壽萬峰離場,擬任董事長大有來頭,柏霖資產有望並列第一大股東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11月6日,隨著鼎誠人壽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發布,其新任董事長的人選也浮出水面。鼎誠人壽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0年9月7日,鼎誠人壽召開了第三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會上選舉李建為公司擬任董事長,任職資格尚待銀保監會核准。擬任董事長李建成何許人也?李建成畢業於中共中央黨校,本科學歷,具有高級經濟師職稱,現任柏霖資產董事、總經理。
  • 深圳一家地方AMC成立,業務範圍包括P2P互金不良資產處置
    股權結構顯示,深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第一大股東是深圳市國資委的全資子公司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0.60%;第二大股東為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為24.1%,萬科第一大股東系深圳市屬國資深圳市地鐵集團;第三大股東是深圳市羅湖引導基金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比例22.89%
  • 險資參與化解股權質押風險具體方案正在制定中
    允許保險資金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允許保險資金設立專項產品參與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流動性風險,專項產品將設定合理鎖定期,不納入權益投資比例監管,主要採取股東受讓、上市公司回購以及其他方式平穩退出。」上述接近監管人士透露,「目前,監管部門正在抓緊制定具體方案,並指導相關機構做好前期準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