償付能力嚴重不足並已出現流動性風險 中法人壽再向大股東借款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吳敏 北京報導

近日,中法人壽再次發布「借款」公告,向大股東鴻商集團借款1000萬元。而此次借款,已是2020年中法人壽的第4次借款,也是其在「借款」之路上的第27次。

據公告顯示,此次借款的原因依舊是中法人壽償付能力嚴重不足,並已出現流動性風險。經公司股東及公司領導決定,為履行公司作為保險企業的社會責任,維護公司存量客戶的正常利益,維護公司和市場的穩定,鴻商集團向中法人壽提供借款。

此次借款資金,也還是用於應對中法人壽出現的流動性風險,滿足維持日常運營的基本需要。

自2005年成立以來,中法人壽的資本金從未得到過補充,加之持續虧損,資本金已消耗殆盡,現金流持續淨流出。從2017年4月起,中法人壽即出現流動性枯竭情形,後均靠股東鴻商集團的借款度日,借款之路已長達四年。分別來看,2017年,中法人壽向鴻商集團累計借款9次,共13084萬元;2018年,累計借款9次,共6910萬元;2019年共5次借款合計5400萬元。2020年度,借款4次,累計金額3700萬元。四年來,中法人壽向鴻商集團借款金額已經達到2.9億元。

但如今潦倒的中法人壽也曾有過一時的風光。中法人壽成立於2005年12月23日,雖然最初的註冊資本只有2億元,但是兩個發起股東都背景深厚,分別是中國郵政集團和法國國家人壽,兩方各持股 50%。法國國家人壽是法國最大的壽險公司,已有150年歷史。

成立之初,中法人壽便對外表示,將藉助股東強有力的支持,迅速擴充資本金,穩步推進機構網絡建設,積極開展業務渠道合作,堅定實施業務渠道銷售體制創新,確保中法人壽成為一家全渠道綜合經營、全國性機構布局、全方位創新發展的新型公司。

而藉助其有力的背景,當時作為保險業的「新生」,中法人壽確實也有過輝煌。公開數據顯示,2006年至2009年間,其保費規模呈翻倍式增長,分別為1910萬元、3730萬元、1.29億元、2.70億元。

但2009年對於中法人壽來說是一個分水嶺。2009年9月,中法人壽的「大靠山」中國郵政集團另起爐灶,宣布成立了中郵人壽。隨後,中郵人壽僅用五年時間,便實現保費從500萬到219.52億元的驚人增長。與之形成「冰火兩重天」的「棄兒」中法人壽卻從此走上衰退的道路,保費規模急轉直下,常年墊底。

數據顯示,2010年至2014年間,中法人壽原保費收入分別為2.22億元、6553.7萬元、3426.2萬元、1056.1萬元、234.8萬元,如此快速的衰敗頗令眾人惋惜。並且在此期間,中法人壽資本金一直是2億元規模,也並未開設任何分支機構。

2015年4月,中國郵政集團終於找到了鴻商集團與人濟九鼎兩家民營企業接盤中法人壽75%股權,並於2015年9月,清倉全部中法人壽的股權,法國國家人壽也轉讓了中法人壽25%的股權。

隨後,中法人壽之前的主要合作渠道--北京地區的郵政網點,均不再銷售其產品。而早在謀求股權變更期間,中法人壽的新業務也早已經於2014年全部暫停,以致其2015年1月原保險保費收入僅僅只有3.5萬元。而後,又因償付能力不足,該公司新業務一直處於停擺狀態,保險業務收入多個季度為0,僅留下少數續期團體保險業務維持。

2020年第三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截至三季度末,中法人壽實現保險業務收入7.06萬元,淨利潤-3981.44萬元。該公司近期披露的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其保險業務收入為0元,淨利潤-1217.44萬元。

在償付能力方面,截至2020年9月末,中法人壽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較一季度末的-22687.57%進一步降至-24408.67%,成了唯一一家風險綜合評級為D的保險公司。

在高管團隊上,中法人壽現僅剩副總經理邢海軍和董事會秘書兼副總經理劉崇兩位高管。中法人壽在償付能力報告中也表示,公司人員不足,因目前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經營費用管控,導致人員流失,招聘困難,存在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配備不足。

從中法人壽官網看,其企業文化、公司動態還是定格於2015年。而且,從產品看,多數為2015年的產品。2018年7月,中法人壽曾上線一款年金險。至此,產品頁面再沒有被更新。

中法人壽之所以淪落至此,一大原因在於,該公司成立初始,完全依賴發起股東中國郵政集團旗下銀保渠道銷售產品,沒有腳踏實地深耕個險業務。因此,當中國郵政集團另起爐灶後,失去股東支持的中法人壽,直接從「天堂」跌到「地獄」。

好在一個月前,中法人壽終於覓得了三家願意「接盤」的新股東。11月13日,中法人壽在官網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將註冊資本由當前2億元增加至30億元,現有股東鴻商集團參與此次增資,法國國家人壽、北京人濟九鼎兩家老股東不參與此次增資,並擬將所持有的全部股權轉讓給鴻商集團,同時,引入青山控股、寧德時代、貴州貴星三家新股東。若重組成功,中法人壽的股東將變為鴻商集團、青山控股、寧德時代和貴州貴星四家,分別持股33%、30%、30%和7%。不過,此次增資重組事項,還有待中國銀保監會批准後生效。若此次增資計劃獲批,中法人壽將由一家中外合資壽險公司變為一家民營保險公司。

本報記者注意到,此次參與增資的主要股東都是國內頗具實力的優秀企業,且以創新和精細化管理著稱。其大股東鴻商集團長期專注於產業投資與運營,對醫療健康領域一直高度重視,有專門研究團隊和近十年的醫療產業投資經驗,其產業資源布局及深度研究與中法人壽包括健康險在內的商業保險業務高度契合,有助於探索商業保險深度結合醫療健康的新型發展模式。

有業內人士透露,為解決公司的困境,幾年來中法人壽一直在謀求增資重組,中法人壽曾與多家內外資保險公司洽談合作,但均未達成戰略共識。這次的增資重組方案是經過幾年艱苦努力才形成的。

如今,尚處「絕處」的中法人壽增資能否獲批,又將在何時走上復業之路,受到外界高度關注。

相關焦點

  • 60餘家壽險公司最新償付能力大排名出爐中法人壽、新光海航人壽等...
    償付能力報告顯示,今年二季度末新光海航人壽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421.34%,較一季度末的-437.54%略有收窄,但償付能力依然嚴重不足。其在償付能力報告中預測,三季度末的償付能力為-433.86%,仍舊不符合監管要求。
  • 償付能力期中考:中法人壽新光海航人壽依然墊底
    從披露的償付能力報告看,依然僅有中法人壽和新光海航人壽的償付能力不達標,頗有「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其他保險公司可以高枕無憂,恆大人壽、前海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天安人壽、國華人壽、珠江人壽等行業黑馬的情況依然值得追蹤。  值得一提的是,信達財險、長安責任險、眾安財險等都在報送的償付能力報告或年報中出現過數據差錯,這一問題需要加以重視。
  • 中法人壽28億元增資獲批 創業板「一哥」寧德時代成第二大股東
    2015 年,鴻商集團及其聯合體共同受讓中法人壽大部分股權後,中法人壽在 2016 年開始出現償付能力不足的情況,到2017年,又出現流動性枯竭。為解決此問題,其股東先後拋出多個增資擴股方案,如2016年,中法人壽擬新增註冊資本13億元,引入吉林省長久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國聖投資有限公司參與認購,但未獲得批覆。
  • 中法人壽償付能力大降,常年靠大股東輸血續命
    這些險企中,最觸目驚心的當屬中法人壽。近日,中法人壽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出爐,不管是綜合評級,還是償付能力充足率都不達標,尤其是償付能力充足率降至-18227%。換句話說,中法人壽資金耗盡,沒錢了。相當諷刺的是,中法人壽提到,為了應對流動性危機,公司努力協調股東借款,「日常運營均靠股東借款維持」。
  • 6700億電池巨頭寧德時代進軍金融圈 入股中法人壽
    由此,中法人壽形成了此次增資前的股東結構,即一共3家股東,第一大股東鴻商集團持股50%,人濟九鼎和法國國家人壽分別持股25%。不過,這一股東局面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大股東持股比例超出三分之一的上限,二是資本金仍為2億,存在嚴重不足。這就是此次中法人壽增資及股權變更前的背景。
  • 中法人壽變身中資險企 寧德時代青山控股並列二股東
    得知中法人壽增資和股權轉讓方案獲批後,一位業內人士感慨道。12月18日,銀保監會發布公告,同意中法人壽增加註冊資本以及股權轉讓方案,其註冊資本將從2億元增加至30億元,同時,原有股東法國國家人壽將徹底退出其股東行列,寧德時代等3家公司成為新進股東。分析人士認為,增資後,中法人壽償付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將徹底得到解決,但公司要重新步入正軌,還需處理好一系列問題。
  • 新光海航人壽償付能力持續惡化
    【財新網】(記者 楊巧伶)在兩大股東海航集團50%股權全部退出和新光人壽25%股權退出後,新光海航人壽並未迎來轉機,反而償付能力急轉直下,並有繼續惡化趨勢。新光海航人壽近日披露的2016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由2016年三季度的-69.78%下降至-116.45%,並預測今年一季度將下滑至-186.68%。
  • 外資股東卻選擇退出
    不過,這一股東局面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大股東持股比例超出三分之一的上限,二是資本金仍為2億,存在嚴重不足。  這就是此次中法人壽增資及股權變更前的背景。  2016年9月末以來,中法人壽由於償付能力不足,暫停了新業務開展,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支出需求僅依靠存量投資資產的贖回變現及股東借款進行支持,公司流動性風險日益凸顯。
  • 新光海航人壽償付能力不達標 今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將下滑至-186.68%
    繼兩大股東轉讓股份、公司股權結構生變之後,新光海航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新光海航人壽」)償付能力持續惡化,已經持續低於最低監管指標。新光海航人壽近日披露的2016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由2016年三季度的-69.78%下降至四季度的-116.45%,並預測今年一季度將下滑至-186.68%。
  • 保險公司2020首季償付能力「體檢」結果曝光 請查看!
    往年,保險公司通過一季度經營,為全年業績定調,但2020年經營表現大概率在尾部上揚。「保財論道」不完全統計,一季度,180餘家保險公司中,28家壽險公司、21家財險公司經營虧損,中法人壽、君康人壽、百年人壽、長安責任保險、渤海財險5家險企償付能力不達標,另有數家公司逼近重點核查對象警戒線。
  • 增資獲批迎28億「及時雨」 中法人壽「久旱逢甘霖」
    業內人士表示,此次增資補血可能打碎套在中法人壽脖子上償付能力不達標、經營幾近停滯的枷鎖,將其從向大股東借錢的窘境中解脫出來。根據公告,增資完成後,中法人壽註冊資本從2億元人民幣增加至30億元人民幣,由新股東寧德時代、青山控股、貴州貴星分別認購新增註冊資本中的9億元、9億元、2.1億元,原股東鴻商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商控股」)認購7.9億元。
  • 新光海航人壽2017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償付能力充足率降至-446%...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作為外資險企之一的新光海航人壽其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數據依舊尷尬: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446.49%,較上季度的-428.43%又有下降。償付能力充足率的持續為負,也讓新光海航人壽的風險評級一直停留在不達標的D級。因償付能力不達標,監管對新光海航人壽採取了禁止開展新業務、新機構的措施。
  • 引入寧德時代,第一大股東鴻商集團意在「盤活」中法人壽?
    而自2015年新進中法人壽第一大股東,鴻商集團看中的便是其經營控制權,即便業務停滯,經營業績苦不堪言,鴻商集團依舊堅定持有,此次更是引入寧德時代作為股東,此舉似乎意在「盤活」中法人壽。資料顯示,自2016年陷入經營危機,中法人壽的償付能力一降再降,期間曾啟動兩次增資擴股方案卻遲遲沒有後文,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其償付能力在行業最低,保費收入第三季度為0。
  • 法國國家人壽退出,新股東注資!中法人壽能從泥潭中走出嗎?
    常年霸佔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榜尾的中法人壽,能否藉此走出泥潭呢01中法人壽的償付能力大危機近年中法人壽保費規模變化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是由於兩大股東對戰略與經營方面分歧較大。2016年中法人壽償付能力變成-140%,之後連年擴大,到今年三季度,償付能力已下降為驚人的-24408.67%,風險綜合評級為D級。
  • 外資壽險2017年業績盤點:友邦淨利「一覽眾山小」中法償付能力...
    各公司來看,在保費收入,淨利潤,償付能力充足率等指標方面,情況可謂「一家歡喜一家憂」。例如,友邦保險以20.11億元的淨利潤榮登盈利榜「狀元」,且該數值已接近「榜眼」恆大人壽與「探花」中信保誠二者的淨利潤總和。而中法人壽則在償付能力充足率方面每況愈下,去年四季度末,其綜合、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環比再降1259.78個百分點,低至-4035.94%。
  • 險企償付能力掃描 前海人壽分拆萬能單獨帳戶
    險企償付能力掃描金融風險是2017年監管著重提及的詞彙,而對於保險機構而言,防範流動性風險無疑最為重要,直接影響其保險產品的償付情況。恆大人壽計劃發行資本補充債恆大人壽2016年4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4季度末,其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106.11%,3季度末175.30%;4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09.68%,3季度末179.73%;二項指標均略有下降。而由於其受到保監會萬能險專項檢查、暫停委託股票投資業務等監管措施,其是否存在流動性風險等問題受到關注。
  • 國厚資產成第一大股東 長安責任險償付能力不足風險及時化解
    此次增資全部由兩家新股東認購,國厚資產和蚌埠高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蚌埠高投」)成為長安責任險第一、第二大股東,分別持股31.68%、18.45%,兩者合計持股超過50%。這也意味著,長安責任險的償付能力不足風險已得以及時化解。據悉,8月14日,長安責任險已在安徽省蚌埠市召開「新起點、新徵程、新跨躍」2019年年中工作會議。
  • 償付能力報告爽約 新光海航人壽遭整改
    北京商報訊(記者 崔啟斌 實習記者 張弛)新光海航人壽償付能力再度亮起紅燈,8月16日,新光海航人壽又因未按時發布償付能力報告被要求限制整改。
  • 新光海航人壽償付能力跌至-69.87%
    昨日,新光海航人壽披露的三季報顯示,雙方股東的增資承諾依舊未兌現,該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由二季度的-32%下降至-69.87%。業務停滯、骨幹接連出走,外資股東也欲減持,新光海航人壽何時才能打破僵局?  償付能力未扭轉 下滑至-69.87%  昨日,新光海航人壽披露的償付能力三季報顯示,該公司的償付能力仍深陷困境,償付能力充足率由二季度的-32%下降至-69.78%,由於董事會改善償付能力並未達成共識,新光海航人壽預計,下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將下降至-109%。  償付能力深陷泥潭的同時,新光海航的現金流也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