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求超脫求自在的很少,要看機緣。大多數人求的是福壽兩全。人生幸福長久足矣。人間為什麼會有佛法?
佛說:「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痛苦的,沒有例外。」
人間是苦海,煩惱無窮,佛以大慈悲大智慧在世間傳法,普度眾生,希望眾生能以此修得福報。
福報能使人遠離煩惱苦厄,家世風光,財源廣進,子孫孝順,因此人人都以為得福就是好事,福報來得越快越好,因為福報來得越快,受的苦就越少。
事實真是如此嗎?曾經在一本學佛的書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在修行的路上,如果什麼都不缺,那麼他就會離修行路越來越遠,最終墜入魔道。」
凡事都是過猶不及,多了不好,快了也不好。佛說: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福報來得太快,並非好事。
01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佛教有句話講:「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就是凡事必有因果,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小至吃飯喝水,大至人生的成敗,都是由因緣決定的。
因緣是什麼?一棵樹苗想要長成參天大樹,陽光、土壤、水分就是它的因緣,這棵樹能不能長好,這些因緣已經決定了。
而人生的因緣就是每個人造業的不同,佛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每個人人生的福與禍,由自己的言行造作決定。
佛說:「福報是有定數的,生活是削福的過程,每一餐都在消耗福報。」
佛經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曾經閻浮提有一位富人叫設頭羅健寧,他福報非常大,出生在富貴之家,父母對他也非常關愛。但是他平日裡不知道惜福,整日和朋友肆意享樂,父母去世後,財產很快被揮霍一空。最後,他因生了一場大病,沒人願意接濟他,最終病死街頭。
從佛經中的這個故事可以知道,福報其實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福報就如同銀行的存款,只取不存,終會消耗殆盡,一邊取一邊存,福報才會越積越多。
現在有些人,上學時不下苦心讀書,只顧著玩鬧,工作時也不努力奮鬥,只顧著享樂,看似是福報,每一天都開心快樂。
但是考不上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得不到賞識,福報能持續多久呢?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最後造的苦果,只能自己咽下去,後悔也已經晚了。
還有一些貪圖眼前小利,不擇手段的人,福報來得是快了,但是因小失大,後面更大的福報卻消失了。
一旦事發自己可能還會身受牢獄之災,遭受苦厄煩惱。因此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只取不存,福報很快就會享盡,到時候自己的一生也就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