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
西安高新區先行先試,
持續探索實施「名校+」工程,
把群眾家門口的薄弱學校變成了好學校,
新辦學校變身成備受歡迎的「熱門」學校,
讓越來越多的師生、家長從中獲益。
為展現高新教育在「名校+」工程推進過程中的教育收穫及成長,高新區教育局舉辦了「我把高新『名校+』的故事講給您」徵文活動。這些故事裡有老師的成長,有學生的心聲,有家長的喜悅,有高新區「名校+」教育聯合體攜手前進的溫暖……故事雖小,但真正能影響人的教育往往就蘊藏於這些很小的故事中。
今天,讓我們走進
西安高新第三小學「名校+」教育聯合體,
去聽聽他們的故事,
重溫那動人的一幕又一幕……
點擊視頻進行觀看
「名校+」,我講給你聽
馮煊晴丨西安高新第三小學「名校+」教育聯合體
北風其涼,雨雪其霧。惠而好我,攜手同行。
——題記
在高新區科技四路的一個丁字路口,十幾米寬的道路兩側各矗立著一所學校——高新區第三小學和甘家寨小學。多少年來,兩所小學就像風雨中的戰士,肩並肩地站立在這裡。而我正是高新三小的一名小學生。2019年的「名校+」讓這兩所學校手拉手更加親密無間了。
雖然懵懂的我對於「名校+」還並不完全理解,但是在過去的一年裡,我真真正正地感受著潤物細無聲的變化。今天,請讓我將三小的「名校+」故事講給你聽。
——我學習
清脆的上課鈴聲召喚著我們走進課堂。「同學們,今天又是我們的雲課堂……」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們迅速打開iPad,指尖飛快地敲擊鍵盤……這是我們特有的雲課堂。一年級開始,我們就把自己的每一篇習作用電子文檔記錄下來,用思維導圖繪製自己對知識的梳理,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展現著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小小年紀的我們還擁有屬於自己的作品集。
時光如水,歲月如梭,我已在三小這個溫暖的大家庭裡度過了五個春秋。從剛入學的天真無邪,到如今的書香少年,三小的老師兢兢業業,用生動別致的形式,將知識一點一滴的灌溉進我們的心田。小組討論,互幫互助;空間分享,相互學習。現在,在同一空間裡,我們也能欣賞到分校區同學的學習成果,讀到你們筆下流暢的文字,聽到你們清脆明朗的聲音,看到你們巧手畫出的世界……
自從有了「名校+」,我們的老師就變身成了渾身充滿激情與熱忱的戰士,經常看到校長和老師們忙碌地穿梭在不同學校之間。一起備課,一起開會,分享感悟。各科的老師還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記錄著日常學習中的點點滴滴。
小夥伴們,現在的我們同上一堂課,同讀一本書,參加同一場考試,同一個比賽……
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我快樂
聽,操場上,加油聲和掌聲此起彼伏。旋轉、跳躍、劈叉……好不熱鬧。又是一年一度的皮筋舞比賽,而今年的比賽,新朋友的加入讓我們的活動錦上添花。甘家寨校區的同學們飽含著激情,也帶來了精彩的表演。從她們口中得知,原來的學校很少有這種活動,所以大家都很珍惜這次難得的機會。她們臉上露出的新奇和興奮,就像在她們單調的學習生活中出現了一抹亮麗的彩虹。我能從她們的語氣裡感受到她們內心的喜悅,也看到她們與日俱增的自信。
疫情期間,我們同一時刻唱起國歌,共享在同一堂少先隊活動中,分享著心得;
楓葉大講堂上,我們坐在同一間教室裡,分享著各自的讀書感悟,和同學們一起感受著不同的故事和人生;
在「朗讀者」中,我聽到了你們心靈的聲音;
在「樂活節」裡,我看到了你們可愛的笑臉;
在「耘夢空間」,我欣賞到了你們細膩的文筆……
小夥伴們,現在的我們共唱一首歌,共辦一場運動會,共同參與讀書節、兒童節、歡唱節,共同參與各種各樣的社團……
讓我們一起快樂,一起歡笑!
——我健康
我每天上學,總要經過甘家寨校區,經常看到那裡的同學們站在路邊趕著吃早飯。時間很緊,有些同學狼吞虎咽,有的同學則象徵性的吃幾口。而我五年來,都是坐在學校明亮的教室裡,細嚼慢咽地吃著食堂伯伯精心搭配的早餐。
不知從何時起,當我再經過那個擁滿學生的校門口時,擁擠與嘈雜的場面已不在。如今的甘家寨校區,學校門衛嚴格管理,上學放學同學們都排著整齊的隊伍。門口牆壁上貼著和我們一模一樣的營養食譜,葷素搭配,健康衛生。學校也裝上了滾動大屏幕,校園的教學樓粉刷一新,精心的裝飾讓這個學校越來越有書香氣息。每天早晨我坐在教室裡,一想到馬路對面的教學樓裡也坐著和我一樣的同學們,井然有序的開始著一天的學習生活,心裡也洋溢著開心。
小夥伴們,現在的我們同享一樣的食譜,坐在同樣窗明几淨的教室裡,奔跑在煥然一新的校園裡,讓我們健康茁壯,一起成長。
如今,我們都是高新三小的孩子,都在這個溫馨快樂的大家庭中成長,每天都經歷著蛻變,每天都發生著美好。「我學習,我快樂,我健康,我成長」,期待著大家攜手共進,在同一片陽光下享受幸福的學習。
心與新的色彩
徐淑晶丨西安高新第三小學「名校+」教育聯合體
相遇是清爽的青色
我們會漸漸忘記很多經歷,但故事的開端,因其唯一性與期待性,成為了時間畫布上紛雜色彩中的鮮亮一筆,你不用回望,就能永遠記得它的樣子。「老師,您是和我們一起培訓的老師嗎?」「……」2019年的初秋,我們新事業編所有小夥伴們在會議室第一次見到譚校長一行人,這個開始很日常、很歡樂,也讓我們感到未來的無限可能。希望是這個世界上最珍貴的事物,所以,我們常常說,勿忘初心,那滿懷期待的初心。
磨合是熱情的紅色
我們是幸運的,在工作的開始就可以感受到「高新速度」,高新三小「名校+」將優質資源進行共享,內容豐富、要求明確,雖然每天像個不停旋轉的陀螺,但工作完成後自己內心的「回饋感」很豐盈。當然作為新手,面對許多任務,偶爾也會焦慮和沮喪,但自己一直不斷告訴自己,給自己一些時間。與此同時,身邊優秀的前輩、夥伴也是我們工作路上很好的老師,大家都很坦誠地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工作的節奏、內容與心情就是充滿能量的紅色!
成長是蓬勃的綠色
如果說希望給人開始的勇氣,那成長便是我們一直向前的永恆推力。沒有什麼比自己能感受到的成長更讓你堅定和心安。名師之路讓我們體會名師風採與教學之道;教育教學研討展示課讓我們感受身邊優質課的魅力;跨區域教育聯盟特色課程分享讓我們開拓眼界、了解學科中的不同主題;定期的集體大教研以及組內教研讓我們把目光放在日常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尤其是網課期間,優質微課評選、交流,主題講座、教學論文交流等活動的進行,更是讓我們在教學、教研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穫。每天都有小進步,就像綠葉一樣蓬勃向上吧!
陪伴是溫暖的橙色
「因為一個人,愛上一群人。」名師工作室就是這樣的一個特別的存在,不同年級、不同學校的老師,因為一個人而聚在一起,大家互相交流、彼此欣賞。曲水流觴,皓月當空,我願意用這兩個詞來形容它帶給我的感受。孩子們作品中的純真新奇之美,教師文字裡的理想風骨之美,互相交流時的坦誠欣賞之美,都匯聚在這個小小的工作室中。共同蓄力、彼此陪伴,就像床邊的橙色夜燈。
未來是繽紛的彩色
我們每個人都是海,在自己的歲月裡永遠年輕。青春與希望是彩色的,每個人的眼睛是彩色的,我們所面向的未來同樣是彩色的。請我,我們一路向前,一直無畏。
無論何時,請永遠記得我們故事開始時如春風般的青色和那時如初陽般的你。
沐「名校+」之春風,促自我之成長
白俊丨西安高新第三小學「名校+」教育聯合體
我,一名普通教師。1997年7月參加工作,頭十年從雁塔區曹裡小學到木塔寨小學,2007年到甘家寨小學。2019年8月22日參加高新三小「名校+」甘家寨校區教工大會,之後興奮與忐忑相伴,甚至失眠、焦慮,起初怕自己能力有限做不好快節奏工作。
聯合體總校長——譚麗豔校長,有一句樸素的名言:能力可以培養,態度比能力更重要!她這句富有哲理的話,像一針強心劑,給了我自信。當年羨慕身邊那些個有理想有能力、辭了公職去做「高新人」的同學和朋友,誰料想,如今的教育改革和發展也將我「送」至高新,不挪地兒「變身」三小人!
從開學第一天起,我便打起了120分的精神努力工作。早到校,晚睡覺,採用賞識教育,引導孩子們在新的大環境下,好好學習,重塑自我,從文明的言行舉止開始,學做三小人!習慣了以前的鬆散節奏,疲憊勞心不斷來考驗我,我時刻提醒自己:貴在堅持!努力學習、不懈工作,及時在qq空間寫「說說」和「日誌」,記錄下自己的每一份付出和進步,力爭做最好的自己。此外,我還參加聯合體封毅軍名師工作室和王劍華主任承辦的悅讀會,積極教研不斷探索並不定期給工作室投稿;堅持閱讀並養成看書讀刊的習慣,我深知:只有內心豐富,心中有光,才能做好育人工作。
2019年11月6日教工大會上,譚校長詳細解讀了高新教育局計劃實施的「1346」計劃,聽後令人心潮澎湃,更對高新教育的明天充滿期待,會後,我和老師們一樣,認真思索,用心制定個人成長計劃。我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不僅僅是教書育人,也是不斷地自我成長,唯有這般,才能做好「名校+」聯合體的一份子,為高新區的教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新三小的「高效課堂」理念和做法,不斷鞭策我深入課堂,認真觀摩,博採眾長,在聯合體組織的一次次集體備課和線上教研活動中,我努力學習,力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其中更多的收穫來自豐富多彩的教育教學活動,如同課異構、撰寫說課稿、課題研究、微課大賽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最難忘記的是,「停課不停學」期間,譚校長倡導大家提高電子信息技術能力,並組織聯合體的所有老師們通過線上培訓,學習微課製作,這一次,很多老師有了自己的「處女作」!從備課、製作PPT、錄製小視頻、寫腳本、錄播合成、反覆播放並不斷改進,在看似簡單的過程中我體會到了艱辛,經歷了很多次的失敗,終於錄製好一節成功的微課《神奇的莫比烏斯帶》,意外地獲得聯合體微課大賽數學組的一等獎。回想錄課那些事,再一次被自己的認真和努力感動著:
3月3日錄製微課小記:
平生第一回,挑戰錄製微課;同樣是第一回,「公開」教學「數學好玩」。內容是聯合體六年級組長按序排下來的,偏不偏巧不巧就到那一課。
錄製之前,我不喜歡這一課,也不知道如何去講?借來了同學的PPT,甚至連教案也「打包」來了。心裡不再怯,周五晚上,開始試鏡試設備。當晚,設備皆好,卻感覺自己「不知所云」,我以為的「萬事俱備」只欠「錄音」是錯誤的。頓時明白了一個道理:必須自己撰稿,修改甚至設計和補充ppt,必須是自己的原創,才能表現得隨心隨意。尤其,上微課不同於在教室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照搬」根本行不通。
周六下午至晚上,集中精力備詳案,仔仔細細讀《教師用書》,做學具,準備親自體驗,反覆研讀腳本,來回修改,這一回,心裡才算踏實了。周日下午至深夜,反覆錄製,不斷失敗,最後那個以為「完美版」的竟沒聲兒……
周一下午獨自用一個小時研究「沒聲兒」,線上請教桑主任、王剛老師等,線下摸索……晚上顧不上等「夜深人靜」便早早開工,換了個筆記本電腦,清楚的聲音有了!不需要麥克風,不需要自己「有意」推算聲音與畫面不同步的時間……錄了好幾遍,終以最滿意的一段結束了!這一番折騰有點兒像小時候遊戲中的一句臺詞:報告!(進來。你為什麼要遲到?)因為我家有三個表,一個快,一個慢,一個剛好我沒看。事實是,我家三個電腦,一個學生倆老師,非常時期三個電腦供三個「忙人」使用,一個新,一個舊,一個好用我沒用!新的用著不熟練不順手,好用的給娃上課用,舊的,倆人換著用……結果,太坑人了!大把的時間被浪費了……感慨萬千……
這段經歷,讓我對以下三句話有了「刻骨」的領會:1.人can不如工具can. 2.失敗是成功之母。3.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自此之後,我認識到多媒體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不可小覷。如果我們將教學與多媒體有機的結合,將會大大增強學生對數學課的興趣,無論是面授課,還是微課堂,那個「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運用「多媒體」不僅有「高、大、上」的表象,更有它無法取代的內在價值。曾經不「依賴」多媒體,甚至說「不習慣」應用它的我,在「停課不停學」期間有了新的體會,略作「小詩」以表感受:
從嚮往三尺講臺
到戰戰兢兢走上它
那是一個
一支粉筆一張嘴
一個眼神一張臉
你就能「鎮住」
一室孩童的時代
突然有一天
曾經熟悉的好多
漸漸遠去
那個三尺之臺
你早已習慣成自然
恍如忘卻了它的「神聖」
你再無教鞭
你的粉筆已不再神奇
不全真理
不知哪一天
有一個叫「電子」的家族
他們來和你共處一室
要助你一臂之力
你的黑板粉筆
換成了白板電子筆
你的原聲
被耳麥調了音量甚或聲色
適時傳出
你的手工繪圖
被漂亮無比的ppt取代
你指尖的翻頁筆
點一下像變「魔術」般
精彩不斷
非常時期
「電子」家族盡展風姿
主角似乎變了
更多的電子信息技術
網絡直播間
微課小視頻
你一個個深入學習
……
你發現
自己變了
改寫腳本
反覆試鏡
不斷失敗
全家總動員
你竟錄製了微課
本學年,我有幸成為高新三小「名校+」教育聯合體的一員,有更多的學習和培訓機會。我深深認識到:愛好廣泛、多才多藝、幽默風趣、平等親切的老師更受學生喜愛,更易將課堂教學生動化、豐富化,更容易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動學生。學習是前提,是一個人終身的事業。願成長的路上,常葆學習的熱情和精神,一點點兒進步,在聯合體的助力下,遇見更好的自己。
原標題:《我把高新「名校+」的故事講給您 |西安高新第三小學「名校+」教育聯合體》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