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胡澤匯 實習生 陳清華
9月23日是我國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從古到今,茶葉一直是拉動農業經濟GDP的好幫手。
湖南茶葉怎麼樣?什麼時候開始種?辛追奶奶喝茶嗎?我們可以好好聊聊了。
畢竟國人對茶葉的愛薪火相傳數千年。
沿歷史故紙堆,最早可以上溯到西周初期。據公元348—354年間的《華陽國志-巴志》記載:周武王伐紂時,巴人為犒賞周武王軍隊,曾「獻茶」。
所以,有學者認為,不晚於西周時代,川北的巴人就已開始在園中人工培養茶葉。
但若嚴格地查詢,現存世界上關於茶葉最早記載是王褒《童約》和吳理真在蒙頂山種植茶樹的傳說。
《僮約》是王褒公元前59年在四川主奴糾紛時所作,其中這樣記載:「膾魚炮鱉,烹茶盡具」、 「牽犬販鵝,武陽買茶」…… 這是我國,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關於飲茶、買茶和種茶的記載。
吳理真,西漢嚴道(四川省雅安名山縣)人,號甘露道人,約公元前200—53年間,家住蒙頂山之麓。他被認為是中國乃至世界有明確文字記載最早的種茶人,被稱為蒙頂山茶祖、茶道大師。
說了這麼多,我們湖南人喝茶落在後面了嗎?絕對沒有!
馬王堆老太太辛追雖然下葬具體年份還不確定,她兒子有明確文字資料顯示葬於公元前168年。據此,我們可以大致判斷辛追的生卒時間,不會晚於公元前168年。
在她的陪葬物品裡就有茶葉。長沙馬王堆一、三號漢墓出土有「一笥』竹簡,經考證即茶一箱,箱內黑色顆粒狀實物用顯微鏡切片被確認為是茶。屈指一算,湖南喝茶至少有兩千多年歷史了,跟四川人差不多。
茶分六類:綠茶、青茶、白茶、黃茶、紅茶、黑茶。那辛追老太太喝的是哪種?
湖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張曙光推論:「鑑於那個年代的製作工藝還不發達,辛追喝的應該是白茶。因為白茶製作簡單,是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制茶方法。」
白茶製作很簡單,應該可以叫做懶人制茶法了。新鮮茶葉薄薄地攤放在竹蓆上置於微弱的陽光下,或置於通風透光效果好的室內,讓其自然萎凋。晾曬至七八成幹時,再用文火慢慢烘乾即可。
比起動輒30多道古法炮製的黑茶,確實容易上手操作。
湘茶從古至今一直出名茶。白、紅、黃、黑、綠、青茶六種茶,我們最有名的哪種?首先要提醒的是清茶和白茶不是我省特產。
其餘要說最,還真是各有特點:
產自洞庭湖的君山茶歷史悠久,唐代就已生產出名。據說文成公主出嫁時就選帶了君山銀針茶帶入西藏。清朝時被列為「貢茶」。據《巴陵縣誌》記載: 「君山產茶嫩綠似蓮心。」「君山貢茶自清始,每歲貢十八斤。」
可大家喝了這麼多年是否想過,君山銀針是什麼茶?小編問了身邊一圈人,除了資深茶友,其餘都以為君山銀針是綠茶。錯了,錯了,它是黃茶。
君山茶這麼好喝,也許跟春夏季湖水蒸發,雲霧瀰漫有關吧。
古丈種茶有近兩千年的歷史。最早文字記載見東漢《桐君錄》:「永順之南(今古丈縣境),列入全國產茶地之一」。
唐代杜佑著《通典》記載:「溪州(今古丈縣羅依鎮會溪坪)等地均有茶芽入貢。」在遙遠的唐代,古丈茶就是皇家貢品了。
湖南綠茶確實頗有不錯,石門銀峰、沅陵碣灘茶從古代便開始頗有名氣。目前為止還有60%的國人青睞綠茶。我省茶葉出口也主要是綠茶。
近些年來異常火爆的保靖黃金茶,也是我省著名綠茶。
據保靖縣誌記載,清朝嘉慶年間,某道臺巡視保靖六都,路經兩岔河,品嘗該地茶葉後,頗為讚賞,曾賞黃金一兩,列為貢品。後人將該茶取名為「黃金茶」。 現存最老的茶樹經查驗已經有410多歲高齡。
早春茶胺基酸含量高達7%,是同期綠茶的2倍以上,且茶多酚含量高達20%。近年黃金茶也曾拍出9.8萬元2兩的天價。這遠不止一兩黃金的價錢了。
現在保靖黃金茶普通品種市價還是在千元/斤左右,品質高的也能達到6000元/斤。
安化黑茶是中國黑茶的始祖,在唐代(856年)的史料中記載為「渠江薄片」,曾列為朝廷貢品。明嘉靖三年就正式創製出了現在的安化黑茶,至16世紀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中國領先地位,萬曆年間被定為官茶,大量遠銷西北。
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陳講疏奏云:「商茶低偽,悉徵黑茶……官商對分,官茶易馬,商茶給買。」
從這裡其實可以看出黑茶的經濟價值了,在古時候它就是西北邊疆貿易的硬通貨,用來換馬——這種極其重要的戰備物資。
而且過去黑茶經濟效益還體現在它的的製作原料選擇上。
清明或穀雨一等鮮葉做成的茶,都是留給國人自己喝了,而且越是社會階層高的人喝茶越講究鮮嫩。而那些國人不愛的粗老茶葉都用來做外貿黑茶了。
把茶樹的每一片葉子充分利用起來,這也是古代茶農的智慧。
現在的黑茶製作比過去精良多了,也如同清茶、綠茶、黃茶那樣,講究用一芽一葉,或者一芽三葉來做。
尤其是優質的伏磚茶,一定要選取一定量的嫩芽,增加孔隙度,壓製成磚後有利於金花菌的產生。
金花學名稱為冠突散囊菌,內含豐富的營養素,對人體極為有益,金花越茂盛,則品質越佳,幹嗅有黃花清香。
大家都知道黑茶越陳越香。當年新出的黑茶,肯定比5年陳茶要便宜。
清代,安化集黑茶生產工藝之大成而問世的「千兩茶」,被近代人譽為「世界茶王」。現今故宮僅存的一支「千兩茶」已成為珍稀品種。而近年來,湖南黑茶一直穩居國內黑茶產銷榜首。
但黑茶這個陳是多久呢?無限期?
張曙光提醒大家,不管是什麼食品,一般都是有保存期限的。這個「陳」也是有期限的。儘管是乾燥保存的茶葉,如果放了50年、100年,這裡面的成分究竟如何變化,是不是人們常規品飲的茶葉都不一定了。
以黑茶裡的伏磚為例,金花越多、越大,磚茶的品質越好、價格越高,金花的生長和發酵作用其實有一定的周期,一般在長到四五年的時候是最高峰,如果過了這個期限,它的生命力就會下降,一是因為茶葉中的養分已經吸收得差不多了,二是自身的繁殖能力也下降,三是自然風化和乾燥脅迫,茶葉變脆,已經失去獨特的口感了。
紅茶目前在我省產量和品牌都不多,其實歷史上曾創造過輝煌。「過去我們也是以紅茶製作、出口為主,但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因為茶廠放鬆對質量的要求,漸漸地我們退出了紅茶市場。目前以綠茶出口為主。」張曙光介紹。直至現在,我們仍未恢復紅茶的生產規模。
通過絲綢之路,原是我國特產的茶葉已傳遍全世界。但目前,茶葉出口第一國不是我們中國,而是肯亞——44.3噸,佔全球茶葉出口量的25%。
原因很簡單,全世界茶葉貿易市場裡七成是紅茶。
截至2017年底,我省茶葉種植面積達243萬畝,產量達25.6萬噸。全國排名第七。
諾大的茶葉市場裡,有茶賣到四位數,甚至五位數,也有茶只要兩位數,差價這麼大,是什麼決定的?是茶樹品種?還是產地?又或者是製作方法?
張曙光介紹,決定茶葉質量價格的有多種因素。同樣的茶樹品種,高山無汙染環境種植的比平原要貴,施有機肥的肯定比施化肥的要貴;高山茶若疏於管理,平原茶精細栽培,後者價格也貴;機器統一炒制口感穩定,手工炒制也是一絕……還加上市場營銷方法是否恰當,種種因素都能影響最終的價格。
以前都說是上年紀的人愛喝茶,年輕人不愛。但隨著現代茶飲不斷的發展,泡製方法越來越豐富,各種時髦的奶茶、茶飲店已經紮根大街小巷,穿越千年的茶已經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融入年輕人的生活。
(湖南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所長張曙光對此文有重大貢獻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