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這個貧困鄉鎮「翻身」了

2021-01-17 中城銀信

小中看點:

臺灣信義鄉深處山坳之中,是一個經濟貧困的鄉鎮。不過,經過一番改造打點,信義鄉面貌一新:農業與加工業、旅遊業深度融合。如今,這一鄉鎮,已經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它從一個交通不便、受泥石流侵襲的貧困鄉鎮,搖身變成「最會說故事的」休閒旅遊目的地。


素材來源丨陳炤堅《臺灣特色小鎮打造手法及實踐經驗分享》

圖片來源丨臺灣青梅夢工廠官網

文本整理丨小中



信義鄉位於臺灣海拔1427公尺的高山上。那裡是臺灣中部的中央山脈,生活艱難。鄉裡生活著臺灣的一個少數民族部落——布隆族,對外交通只有一條公路。因為地處山區,一到臺灣的颱風季節,泥石流突襲。橋斷了、路斷了、屋塌了。



 不僅自然環境糟糕,經濟同樣堪憂。信義鄉原本是臺灣最大的青梅產區,臺灣80%以上的青梅產量都是由信義鄉提供生產的。以前信義鄉的青梅主要外銷日本,作為日本梅酒的原料。日本市場就逐漸地萎縮,整個信義鄉的產業瞬間崩盤,生計受到影響。


對應消費環境的變化,2003年,信義鄉農會上馬了「梅子酒莊」。「梅子酒莊」不僅將青梅產品進一步深加工,生產了眾多的青梅酒,而且利用本地布農族文化,設計了一系列酒品牌。2007年,信義鄉農會整合全鄉梅子資源、食品加工廠、梅子酒莊等資源,成立了「梅子夢工廠」。


信義鄉並沒有收到大手筆的投資,設計師只能對其作小成本改造。但即使資源有限,卻不妨礙它的「蛻變」。臺灣版特色小鎮實踐專家陳炤堅在《臺灣特色小鎮打造手法及實踐經驗分享》演講中介紹說,在特色小鎮開發前,必須要做在地資源盤點:這是農村再生的重點,涉及如何探索農村的特色,重新發掘包裝之後,再幫它們進行打造、包裝和行銷。



在地資源盤點共涉及七個領域:


一、產業資源。對於信義鄉而言,產業資源即青梅。


二、景觀資源。因為信義鄉在高山上,山林風景優美。


三、生態資源。雖然信義鄉地處偏僻,但帶來的一個好處是它的環境非常好,生態保育做的非常成熟,沒有遭到人為的破壞。


四、區域資源。強調的不是只有一個點的特色,而是能把信義鄉各個地方的特色都挖掘出來,從點到線串成面。


五、文化資源。當地的文化特色、文化內涵也都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六、服務資源。服務資源非常重要,當遊客到一個目的地旅遊,當地能夠提供的服務內容以及服務質量的好壞,是否能讓遊客感受到賓至如歸,是很重要的一個基礎。


七、人力資源。旅遊實際是相當耗費人力的產業,服務質量與服務人員素質的培育緊密相關。

由上述的7項資源,設計師將之重新「組合」。農業跨出傳統領域,與第二、第三產業握手。


第一產業(農業種植):小鎮仍以第一產業的產品——青梅為基礎,打造出「梅子酒莊」,並將之重新進行包裝。同時,打造出「梅子夢工廠」品牌。


第二產業(農業加工業):在第一產業的基礎上,小鎮開發多項梅子加工產品,例如梅餅、梅精、梅酒等。


第三產業(農業休閒旅遊):有了核心產品之後,「品牌故事」就由此生發。信義鄉裡居住少數民族——布隆族。在整個園區的規劃和設計中,結合信義鄉少數民族布隆族的文化元素。



每一項產品都有其背後的文化意涵。信義鄉打造的產品,包括梅子跳舞、梅酒、忘記回家、長老說話小米酒、馬拉桑小米酒、勇氣酒等等。


小鎮還有吉祥物——「尿尿山豬」,這一豬的概念,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和文化傳統相聯結:


因為臺灣的原住民在成年有一個很重要的儀式——到山裡獵一頭山豬。山豬是原住民文化中一個很重要的成分和物件。設計師將山豬「公仔化」,在園區打造時圍繞山豬形成主題和包裝。梅子夢工廠有吉祥物尿尿山豬、長老說話伴手禮館、忘記回家梅子酒莊、梅子跳舞工坊、半路店、Talugan驛站等。所有的名稱背後,都有原住民文化的故事與之結合,增加它們的豐富性和文創感。


當盤點完周邊的景觀以及文化資源之後,將所有資源串聯成一個旅遊行程:以梅子夢工廠為一個連接點,規劃串聯一天、兩天、三天的旅遊行程,強化旅遊的深入度和豐富度,同時共同帶動周邊旅遊產業整體的發展。當然,這些都會滲透信義鄉的特色主題——青梅以及少數民族文化。



信義鄉就這樣變了一個魔術——將一產、二產、三產融合,成功地打造信義鄉梅子夢工廠的品牌。信義鄉也從一個窮困的鄉鎮,變身臺灣「最會說故事」的旅遊休閒地。


回復下列關鍵詞,可閱讀熱點欄目文章

集團要聞丨海外之聲丨讀鎮丨新實業丨投資學堂丨輕閱讀



「產融結合」

品牌承諾

傳遞幸福,傳承財富

長按指紋 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農業與二、三產業相滲透才有大發展,看臺灣怎麼做!
    廣義上,我們將產業分為三個:農業為第一產業,工業為第二產業,服務業為第三產業。這三者因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而不斷遞增。但現在,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將第二、第三產業相融合,以農業帶動工業、服務業的發展,日本也將其稱為「第六產業」。
  •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服務團走進貧困地區活動情況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服務團走進貧困地區活動情況 2016-10-12 來源:規劃司   日前,我校教授服務團走進校定點扶貧單位科右前旗,開展特色幫扶和交流合作。
  • 2019年廣東農業公園名單公布 佛山5家農業公園上榜
    佛山日報訊 記者譚海琪報導: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日前公布2019年廣東農業公園名單。其中5家佛山農業公園上榜,分別為翰林湖農業公園、陳村花卉世界農業公園、廣東萬頃園藝世界、三水僑鑫生態園、盈香生態園。本次評定的廣東農業公園分為4A、3A兩個級別,17家農業公園被評為4A級廣東農業公園。其中,佛山上榜的5家農業公園均被評為4A 級廣東農業公園,在各地市入選4A級廣東農業公園中數量最多,佔比近30%。
  • 省級特色農業強鎮!青田這個鄉鎮又多了一個新身份
    產業振興  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根本  農業是鄉村產業發展的基礎  11月17日  全省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  公布了第三批省級特色農業強鎮名單  青田縣一鄉鎮上榜啦!  接下來  就去看一看  這個農業強鎮具體如何建設?  又帶來了哪些效益?
  • 中國農業銀行 積極推進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網絡建設
    在推進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網絡建設方面,農業銀行增強扶貧創新能力,延伸貧困地區服務網絡,持續提升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的能力和水平。12月15日,農業銀行在北京舉辦「助力脫貧攻堅 網點『雲開業』發布會」,以現場連線的形式呈現農業銀行貴州畢節野馬川支行和四川涼山州螺髻山支行兩個網點新建開業的情況,向公眾集中展示2019年以來農業銀行新建開業的鄉鎮人工網點風採。
  • 寧海的這個鄉鎮奏響農旅結合鄉村振興曲...
    寧海的這個鄉鎮奏響農旅結合鄉村振興曲......》茶煙一縷輕輕揚,攪動蘭膏四座香,賞日出日落、看滄海桑田、探千年古蹟露天坪,這裡是有著寺前國家登山道的一市山上方村;「五月枇杷黃似橘,年年新果第一枝。」在臥龍山莊枇杷基地,成片的枇杷樹上,一串串金燦燦、黃橙橙的「寧海白」枇杷掛滿枝頭,果香四溢。
  • 【訪談】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程承坪、華南農業大學廣東...
    程承坪:發展第六產業的初心在於提高農民的收益,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所謂第六產業,是指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延伸,通過三次產業的融合,形成集生產、加工、銷售、服務一體化的產業價值鏈。由於第一產業的收益較低,而第二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的收益相對較高,因此,如果把這三個產業分割開來,農民只享受第一產業的收益,那麼農民就得不到更多的農業收益,而被農產品加業、銷售和服務的非農主體獲得,這顯然不符合發展第六產業的初心。雖然「1+2+3=6」,「1×2×3=6」,但前者的含義是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延伸,而後者的含義主要是強調三產的融合,也涵蓋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的延伸。
  • 三產融合,竟能給農業農村帶來這麼大變化?
    近日,我市印發了《關於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在前列的實施意見》的文件,到 2022 年南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走在全省前列,爭當鄉村產業振興排頭兵。近年來,我市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作為農業農村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大量興起,走出了一條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興之路」。
  • 提升貧困地區網點金融服務 農業銀行精準扶貧成效顯著
    積極推進貧困地區金融服務網絡建設  2020年12月15日,農業銀行在北京舉辦「貧困地區網點助力脫貧攻堅網點『雲開業』發布會」,向公眾集中展示了2019年以來新建開業200餘個鄉鎮網點風採。新建開業的貴州畢節野馬川支行和四川涼山州螺髻山支行兩個網點,既是近年新建物理網點的代表,也是農業銀行服務貧困地區的近4000個網點的縮影。
  • 重慶:決戰深度貧困 昔日窮山村正在蛻變
    「一橫」省道S502從紅池壩鎮漁沙村直到開州雙廟埡口,未來連接城開高速  「一縱」縣道X002將打通雲陽江口鎮至紅池壩景區的道路,未來連接巫雲開高速  如何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重慶聚焦18個深度貧困鄉鎮,實行領導幹部定點包幹機制,從改善生產生活生態條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落實各項扶貧惠民政策4個方面深度發力。
  • 「天府旅遊名縣專欄」南江現代農業產業園拿下「國字號」的背後
    前不久,農業農村部公示2020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四川省南江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在列,這是我市獲批創建的首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南江黃羊和金銀花為主導的產業園,將極大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三大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美麗鄉村新願景。
  • 重慶將聚焦18個深度貧困鄉鎮、100個定點攻堅村,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
    記者從昨天(17)下午舉行的全市2020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了解到:我市將聚焦18個深度貧困鄉鎮、100個定點攻堅村,集中力量打好深度貧困殲滅戰。我市出臺了70多條政策措施,幫助73.08萬貧困勞動力實現穩崗就業,較去年底增加3.1萬人,998家涉貧龍頭企業、401家扶貧車間全部復工達產,滯銷農畜產品全部銷售。對受到洪澇災害的1067個貧困村、10.6萬貧困人口落實專項資金和幫扶措施,及時解決因災造成飲水安全問題6321戶、住房安全問題689戶,對5戶22人實行重點監測幫扶,全市沒有出現因疫因災致貧返貧情況。
  • 巫山雙龍大橋全面復工 建成後這個貧困鄉鎮的人們將告別船渡過河
    今(1)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從巫山縣雙龍大橋建設項目部了解到,目前,雙龍大橋全面復工,正在追趕工期,確保如期完成工程,深度改善貧困鄉鎮交通條件。雙龍大橋建設項目位於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的巫山縣雙龍鎮,該項目建成後,雙龍鎮群眾將徹底改變以往船渡過河方式,進一步改善出行條件。截至目前,該項目在切實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已全面復工。
  • 關注| 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和我區建立生態農業教學與科研基地
    12月12日,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和我區建立生態農業教學與科研基地、綠色營自然教育基地授牌儀式舉行。區政協副主席趙小素主持。廈門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教授李振基為我區建立生態農業教學與科研基地授牌,綠色營總幹事孟剛為我區建立綠色營自然教育基地授牌。
  • 農業高質量發展步履鏗鏘
    生產向優向綠向好,「會」種地到「慧」種地,穩住了農業基本盤「瞧,這玉米一穗16行,足有640粒左右,粒長芯小,分量足!」糧食顆粒歸倉,山西芮城縣東壚鄉富力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楊自立,剝開一穗玉米滿意地掂了掂。倉廩實,天下安。「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障糧食生產能力,不斷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力。」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表示。
  • 靈溪鎮入選省級農業「機器換人」示範鄉鎮
    12月16日,浙江省農業農村廳公布2020年省級農業「機器換人」示範單位名單。蒼南縣靈溪鎮獲評省級農業「機器換人」示範鄉鎮稱號,同時位於滬山片區的蒼南縣法飛農機專業合作社入選省級農業「機器換人」示範基地。
  • 國家郵政局:農村鄉鎮100%建有郵政局 97%有快遞網點
    馬軍勝表示,郵政快遞業已成為支撐農業、疏通農村、服務農民的重要生力軍,實現「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流通新渠道,吸納貧困人口就業、幫助農民增收的重要動力源,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行業力量。2019年,農村地區收投快件超過150億件,今年1-8月,這一數字就達到200億件,農村地區快遞處理量增速比城市高10個百分點以上。行業著眼農村地區生產生活發展需要,不斷滿足貧困地區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用郵需求,不斷提升農村郵政網絡的利用效率,不斷完善農村地區的快遞物流體系,逐漸成為農產品上行和工業品下行的重要渠道,在促進農業生產、加速農產品流通、推動農民消費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 吉林迎來「合村並鎮」,81個鄉鎮上榜,將帶動村民擺脫貧困
    吉林迎來了「鄉鎮結合」,上榜的鄉鎮有81個,如果您有住房,就等著「反擊」!但是,由於東北地區整體工業轉型的失敗,吉林省管轄的許多城市的發展受到了嚴重影響。 發展沒有以前那麼大,經濟正在呈現回落趨勢。對吉林而言,它是中國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和商品糧生產基地,但城市發展存在嚴重問題。
  • 洛陽推出八大休閒農業精品旅遊線路
    昨日,洛陽市在汝陽縣組織開展2017年休閒農業春夏遊推介活動,宣傳推介洛陽市八大休閒農業精品旅遊線路和部分園區,邀請廣大市民和遊客觀賞田園風光,感受鄉村之美,品味民俗民風,重拾鄉土記憶。   休閒農業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溝域經濟的重要抓手,是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
  • 張秀隆赴崇左市寧明縣、大新縣開展深度貧困鄉鎮調研
    圖為張秀隆考察寧明縣愛店鎮邊民互市交易服務中心2月25日至26日,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張秀隆率隊赴崇左市寧明縣、大新縣開展深度貧困鄉鎮調研。張秀隆還分別在愛店鎮雲天商貿城、那堪鎮峙內村村委、中信大錳辦公樓和全茗鎮靈熬村村委召開座談會,聽取寧明縣、大新縣以及各鄉鎮脫貧攻堅工作情況匯報。張秀隆充分肯定了寧明縣和大新縣2018年以來在推動脫貧攻堅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