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中看點:
臺灣信義鄉深處山坳之中,是一個經濟貧困的鄉鎮。不過,經過一番改造打點,信義鄉面貌一新:農業與加工業、旅遊業深度融合。如今,這一鄉鎮,已經從「醜小鴨」變成「白天鵝」:它從一個交通不便、受泥石流侵襲的貧困鄉鎮,搖身變成「最會說故事的」休閒旅遊目的地。
素材來源丨陳炤堅《臺灣特色小鎮打造手法及實踐經驗分享》
圖片來源丨臺灣青梅夢工廠官網
文本整理丨小中
信義鄉位於臺灣海拔1427公尺的高山上。那裡是臺灣中部的中央山脈,生活艱難。鄉裡生活著臺灣的一個少數民族部落——布隆族,對外交通只有一條公路。因為地處山區,一到臺灣的颱風季節,泥石流突襲。橋斷了、路斷了、屋塌了。
不僅自然環境糟糕,經濟同樣堪憂。信義鄉原本是臺灣最大的青梅產區,臺灣80%以上的青梅產量都是由信義鄉提供生產的。以前信義鄉的青梅主要外銷日本,作為日本梅酒的原料。日本市場就逐漸地萎縮,整個信義鄉的產業瞬間崩盤,生計受到影響。
對應消費環境的變化,2003年,信義鄉農會上馬了「梅子酒莊」。「梅子酒莊」不僅將青梅產品進一步深加工,生產了眾多的青梅酒,而且利用本地布農族文化,設計了一系列酒品牌。2007年,信義鄉農會整合全鄉梅子資源、食品加工廠、梅子酒莊等資源,成立了「梅子夢工廠」。
信義鄉並沒有收到大手筆的投資,設計師只能對其作小成本改造。但即使資源有限,卻不妨礙它的「蛻變」。臺灣版特色小鎮實踐專家陳炤堅在《臺灣特色小鎮打造手法及實踐經驗分享》演講中介紹說,在特色小鎮開發前,必須要做在地資源盤點:這是農村再生的重點,涉及如何探索農村的特色,重新發掘包裝之後,再幫它們進行打造、包裝和行銷。
在地資源盤點共涉及七個領域:
一、產業資源。對於信義鄉而言,產業資源即青梅。
二、景觀資源。因為信義鄉在高山上,山林風景優美。
三、生態資源。雖然信義鄉地處偏僻,但帶來的一個好處是它的環境非常好,生態保育做的非常成熟,沒有遭到人為的破壞。
四、區域資源。強調的不是只有一個點的特色,而是能把信義鄉各個地方的特色都挖掘出來,從點到線串成面。
五、文化資源。當地的文化特色、文化內涵也都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六、服務資源。服務資源非常重要,當遊客到一個目的地旅遊,當地能夠提供的服務內容以及服務質量的好壞,是否能讓遊客感受到賓至如歸,是很重要的一個基礎。
七、人力資源。旅遊實際是相當耗費人力的產業,服務質量與服務人員素質的培育緊密相關。
由上述的7項資源,設計師將之重新「組合」。農業跨出傳統領域,與第二、第三產業握手。
第一產業(農業種植):小鎮仍以第一產業的產品——青梅為基礎,打造出「梅子酒莊」,並將之重新進行包裝。同時,打造出「梅子夢工廠」品牌。
第二產業(農業加工業):在第一產業的基礎上,小鎮開發多項梅子加工產品,例如梅餅、梅精、梅酒等。
第三產業(農業休閒旅遊):有了核心產品之後,「品牌故事」就由此生發。信義鄉裡居住少數民族——布隆族。在整個園區的規劃和設計中,結合信義鄉少數民族布隆族的文化元素。
每一項產品都有其背後的文化意涵。信義鄉打造的產品,包括梅子跳舞、梅酒、忘記回家、長老說話小米酒、馬拉桑小米酒、勇氣酒等等。
小鎮還有吉祥物——「尿尿山豬」,這一豬的概念,並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和文化傳統相聯結:
因為臺灣的原住民在成年有一個很重要的儀式——到山裡獵一頭山豬。山豬是原住民文化中一個很重要的成分和物件。設計師將山豬「公仔化」,在園區打造時圍繞山豬形成主題和包裝。梅子夢工廠有吉祥物尿尿山豬、長老說話伴手禮館、忘記回家梅子酒莊、梅子跳舞工坊、半路店、Talugan驛站等。所有的名稱背後,都有原住民文化的故事與之結合,增加它們的豐富性和文創感。
當盤點完周邊的景觀以及文化資源之後,將所有資源串聯成一個旅遊行程:以梅子夢工廠為一個連接點,規劃串聯一天、兩天、三天的旅遊行程,強化旅遊的深入度和豐富度,同時共同帶動周邊旅遊產業整體的發展。當然,這些都會滲透信義鄉的特色主題——青梅以及少數民族文化。
信義鄉就這樣變了一個魔術——將一產、二產、三產融合,成功地打造信義鄉梅子夢工廠的品牌。信義鄉也從一個窮困的鄉鎮,變身臺灣「最會說故事」的旅遊休閒地。
回復下列關鍵詞,可閱讀熱點欄目文章
集團要聞丨海外之聲丨讀鎮丨新實業丨投資學堂丨輕閱讀
「產融結合」
品牌承諾
傳遞幸福,傳承財富
長按指紋 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