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走手機孩子情緒失控 心理專家:家長要深入了解背後原因

2020-10-22 閩南網

現如今很多孩子都會通過手機來完成作業,可孩子經常是做完作業後就玩起手機遊戲,等家長發現要拿走手機時,孩子卻情緒反應激烈,有的甚至會跟父母發生衝突……近日,有不少家長致電96339訴說自己的苦惱。記者就此聯繫了心理專家,了解其中的原因及如何幫助家長處理此類問題。

案例 手機被收情緒激動 家長不知如何疏導

吳先生的孩子今年讀小學五年級,每天放學後,孩子會通過手機完成課後作業。吳先生經常發現,孩子做完作業後沒有關掉手機,而是玩起了手機遊戲。當他提醒孩子時,孩子滿口答應「馬上關」「等一會兒」,卻目不轉睛,手不離機。無奈之下,他只能強行沒收手機,最後常以孩子哭鬧收場。吳先生對此很不解,為何拿走手機比拿走孩子的其他東西,孩子的情緒表現得更加激烈?

陳先生也因為孩子用手機而苦惱。他說,他的孩子是一名初中生,平時跟他們夫妻交流較少,最近這段時間,他看見孩子經常半夜起來玩手機。之前他曾因此事跟孩子發生過衝突,孩子情緒激動,甚至還說家長一直在逼迫他,他壓力太大。陳先生知道社會上發生了多起因為手機被拿走而引發的悲劇,導致他現在變得小心翼翼,都不太敢管教孩子,真怕拿走孩子手機之後,孩子離家出走或是發生什麼事。

蘇女士則在來電稱,她女兒今年兩歲多,吃飯要看手機,洗澡也要看手機。每次她要拿走手機時,孩子都哭鬧得厲害,有次甚至還砸小板凳。這麼小的孩子也有手機癮,他們很焦急,不知道如何才能順利拿走孩子手中的手機。

多位家長致電96339求助,拿走孩子手中的手機後,孩子情緒失控該如何引導,他們希望得到幫助。

分析 親子關係已出問題 手機只是「替罪羊

針對這些情況,泉州資深心理諮詢師一泓認為,這些情況已經成為社會的常見問題,特別是今年疫情過後,情況更為突出,達到量的爆發。

首先是疫情帶來的改變,因為疫情期間孩子需要頻繁上網課,再加上無法出門玩耍,少了玩伴的陪伴時間,孩子玩手機的時間變長。二是親子關係本身就比較緊張,而疫情期間家長和孩子在家大眼瞪小眼,更是激化了親子矛盾。三是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孤僻,在現實生活中比較安靜,而手機遊戲可以成為孩子跟同伴交流的社交工具。另外,有些孩子覺得家長不理解、不關心他們的真實想法,只會加壓和碎碎念,在現實中找不到成就感和歸屬感,就希望在手機遊戲中尋找。

一泓認為,其實手機只是問題的「替罪羊」,問題的關鍵在於親子矛盾惡化、親子關係衝突。每個家庭的背後都有各自的問題,有的是因為家裡的氣氛過於壓抑,孩子只能在手機裡喘一口氣,得到減壓。其實每個沉迷於手機遊戲裡的孩子都不是真正的快樂,只是無奈之下的「麻醉劑」。手機成癮是成癮類的一種,跟酒精成癮,藥物依賴一樣,只是這種形式在青年當中最為突出。特別是處於中學期間,升學壓力比較大,手機就成為孩子的「山洞」,讓孩子躲進去,而手機遊戲可以吸引孩子的高度注意力,讓孩子得到高效減壓,暫時忘記現實中的煩惱。

建議 深入了解背後原因 可找專業人士幫忙

那麼,如果遇到這些情況,家長該怎麼做?

一泓建議,遇到這些情況,家長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簡單粗暴將手機拿走,或是砸掉手機。每個人都是特殊的個體,家長首先要把孩子當成個體來看待,要了解背後的根源,即了解孩子為什麼要玩手機、為什麼需要手機、手機可以帶給孩子什麼、孩子是不是在家庭中找不到歸屬感和價值感;了解孩子是怎麼一步步深陷手機之中,而在這當中家長又做了什麼事情。如果孩子認為手機是唯一可以放鬆的途徑,這就代表親子關係緊張或斷裂,家長要懂得自省,不要覺得問題都出在孩子的身上。

其次,家長不要把孩子當成一個問題小孩看待,強硬地讓孩子改正,這樣下去只會讓親子關係更加惡化,變成敵我關係,到時不僅會失去孩子,而且問題還得不到解決。家長應該要跟孩子站在同一戰線上,想著如何幫助孩子。如果情況比較嚴重的話,不要抱著「家醜不可外揚」的思想,必要時要請求專業人士的幫忙,事情越早幹預,效果越好。

此外,孩子被拿走手機會哭鬧,一般發生在幼童身上。這種情況下,可以跟孩子提前約定時間,限定孩子可以看哪些內容,當快到約定時間時再次提醒孩子,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給孩子一個接受的過程。如果已經提前預告孩子仍然哭鬧的話,這是正常現象,家長應該允許,但該堅持的原則仍應該堅持。我們不要批評孩子哭鬧,而是應該安撫孩子的情緒,做到「溫柔的堅持」。(記者 柯麗娟)

來源:泉州晚報

相關焦點

  • 孩子情緒失控怎麼辦?心理專家為您支招
    孩子的成長不總是一帆風順,問題層出不窮,比如小時候淘氣,做錯事,和小朋友吵架,上學還逃課,不寫作業等等,主要原因就是沒有養成一個好習慣,這些壞習慣中,孩子的情緒失控最應該引起父母重視。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很容易變得肆無忌憚,最後因為情緒失控,釀成的悲劇不在少數,那麼父母到底該怎麼辦呢?
  • 孩子動不動就情緒失控?和孩子玩「情緒紅綠燈」,終止孩子壞情緒
    孩子究竟為何會情緒失控? 這兩個原因家長一定要了解清楚! 心理原因 孩子們情緒失控往往是因為他們的情緒在很大壓抑的時候得不到釋放而造成的一種心理疾病。同時,孩子情緒失控也可能會出現焦躁症等心理疾病,所以,家長要了解好孩子情緒失控的原因,如果情緒失控表現的很嚴重,那麼就要及時就醫。
  • 孩子情緒失控不是一天養成的,心理專家為你支招,試試這3種辦法
    文/寧媽媽育兒經孩子的成長不總是一帆風順,問題層出不窮,比如小時候淘氣,做錯事,和小朋友吵架,上學還逃課,不寫作業等等,主要原因就是沒有養成一個好習慣,這些壞習慣中,孩子的情緒失控最應該引起父母重視。孩子年齡小,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很容易變得肆無忌憚,最後因為情緒失控,釀成的悲劇不在少數,那麼父母到底該怎麼辦呢?別著急,心理專家為父母支招,可以試試這兩種辦法。
  • 孩子情緒失控時,最需要的是家長的陪伴與幫助
    每個孩子都會哭鬧,引發哭鬧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在超市裡看到玩具就要買,不給買就哭鬧;比如要看動畫片,不給看也哭鬧;比如要大人陪著玩遊戲,大人不答應也哭鬧;不願和父母分開的時候哭鬧;被人欺負了會哭鬧等等等等,即便不是立馬哭鬧,他們的情緒也憋不了多久,會借著別的事發洩出來。比如在學校被老師說了,小孩子還不會表達,等回到家,可能因為沒打開一個盒子突然就哭鬧得很厲害,家長會覺得奇怪怎麼突然就哭了。
  • 當自閉症孩子情緒失控時,家長應該如何處理?
    在自閉症兒童成長的過程中,讓家長感到頭疼的,除了孩子的語言問題之外,就是他們的情緒問題了。當孩子突然情緒失控,出現大哭或大笑的情況時,你會怎麼做呢?今天星空半步將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給大家分享一下,當孩子情緒失控時,家長應該如何進行正確的幹預!
  • 兒童心理諮詢 || 情緒失控的孩子,缺失的到底是什麼?
    該男孩很聰明,不認真學都能學很好,但因情緒原因,心情好時,成績就好,心情不好時,考試直接交白卷,把老師氣死。父母問及原因,孩子很委屈,覺得就是某某同學因怎樣的行為讓他有情緒了,某老師因怎樣的行為讓他覺得不公平,等等。孩子這樣的狀態,讓撫養者感到頭疼、無奈又無助,想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與情緒和平共處,與同學老師和諧共處,但發現很難。
  • 孩子沉迷手機遊戲的背後原因
    作者:一葦 (原創)當今,如何引導孩子合理使用手機,成了每個家庭都繞不開的問題。由於孩子沉迷手機引發的親子關係問題、學生學習問題及心理問題層出不窮,甚至由於家長粗暴管制,造成的家庭悲劇也在不斷重複上演。在一葦心理諮詢的過程中,每每聽著家長對孩子的指責、抱怨,我都會反問:孩子「沉迷手機」,難道僅僅是因為「手機遊戲的誘惑之錯」或者是「孩子不自律」嗎?
  • 發現孩子學會撒謊?家長要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原因,很關鍵
    而且孩子還那麼小就學會了撒謊騙人,長大之後豈不是會幹更多的壞事了?對於我們家長來說,誠實是一種美德,而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成為一個乖孩子,但是事實上說謊是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反應,所以作為家長對於孩子愛說謊的情況,要放平心態,不要過於焦慮和緊張。
  • 易哭易失控?當孩子遭遇「情緒車禍」,用「交通燈法」幫孩子疏解
    也不知怎的,才說沒兩句就開始大哭起來,硬是說"不睡覺要玩手機",惹得朋友火氣沖天又無可奈何,最終任由其鬧騰直到累了自己睡著。生活中這種情況其實很常見,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孩子愛哭愛鬧騰的時段,而這種情況經常發生在父母與孩子之間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孩子不願聽取家長的意見,又不善於表達自己的內心的想法和思考,故很容易遭遇"情緒車禍",一哭便無法自拔。
  • 孩子愛告狀,會不會被排擠?孩子告狀背後的心理原因要了解
    隨著孩子年齡慢慢增長,處理問題能力的提高,「愛告狀」的行為就會慢慢消失。這個過程中家長的關注和引導很重要。要給孩子正確的引導,家長就要了解這個年齡段孩子告狀的心理原因有哪些。三、宣洩情緒,尋求幫助就像上午我看到的那個小男孩,沒有拿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心裡肯定很委屈,「告狀」的行為,其實也是宣洩情緒,來尋求一種心理平衡。
  • 孩子情緒陰晴不定?都是「鐘擺效應」惹的禍,家長要懂得調控情緒
    家長們在孩子的情緒之中,除了看見其欲望和無理取鬧,還應該看見他情緒好壞的背後,是這些在影響。朋友阿明的孩子今年5歲,上幼兒園的寶寶白天在幼兒園的時候很乖,老師都會誇孩子聽話。然而,到了家裡,面對父母的時候,孩子就是另一副樣子了。
  • 不想吼孩子但是控制不住?讓家長情緒從失控到可控,得掌握技巧
    家長情緒失控與大腦思維模式出現偏差有關那麼家長究竟為什麼會面對孩子們常常表現出情緒失控?這兩方面是主要原因。1)大腦思維模式出現了偏差人的行為是受大腦控制的,當家長們情緒失控的時候,也就是他們的大腦思維模式出現了偏差。
  • 孩子總情緒敏感,容易失控怎麼辦?父母的重視,能讓孩子更積極
    在這裡,家長不妨了解一下,如果孩子一直處於情緒敏感的多發期,會給他帶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這樣的話,以後孩子要自己 一個人生活的話,很容易因為情緒敏感問題而無法適應。②孩子容易被欺負情緒容易失控的孩子,其實在外面容易被別人欺負,因為心理承受能力不強,經常被人說幾句就失控,這樣的人,不僅社交上別人不願意搭話,甚至還會被別人欺負。
  • 情緒失控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你什麼脾氣,孩子就是什麼命運
    他們從來不會意識到,毀掉孩子幸福的「元兇」,從來不是手機和遊戲,而是情緒失控的自己。如果孩子長期處在情緒失控的父母的教育下,孩子的性格也會因此變得扭曲,孩子會養成陰鬱、自卑的性格,更嚴重者或許會產生「躁鬱症」的心理疾病。
  • 高考心理03:孩子情緒很容易失控,父母該怎麼引導?
    原來,瀾瀾爸一個同事的孩子是復讀生,前幾天因為模擬考沒考好,這個同事就在家嘮叨了幾句,沒想到,這孩子當時就情緒失控,拿起刀一通亂砍,還吵著要跳樓,把這同事嚇得魂都飛了。這位同事後來趕緊找了心理醫生,帶了孩子去諮詢,這才知道,原來孩子有了抑鬱心理。
  • 孩子經常情緒失控,動不動就打罵媽媽,家長如何應對?先反省自己
    相信很多人在公園裡和商場中,都會看到孩子在一旁哭鬧,而家長怎麼都哄不好,這就是典型的情緒失控的表現,這個時候,家長要多一些耐心陪伴在孩子身邊。無論孩子為什麼會有負面情緒,這種毆打他人的行為都是不對的,更何況是毆打家人,所以各位家長不要溺愛孩子,孩子動手打人,就必須要教育改正。當孩子情緒失控時,家長要從根本上找到原因,為什麼孩子會情緒失控?這樣找到了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解決,讓問題透明化。
  • 孩子經常情緒失控?該怎麼讓孩子穩定下來
    孩子經常情緒失控?該怎麼讓孩子穩定下來有的孩子喜歡玩手機,大人一把手機收走孩子就急得哭,你要是不給他就一直撒潑哭鬧;有的孩子喜歡向大人要玩具,明明都說好了不準再買玩具,可是到了商場不帶出來一個他死活就是不走,在商場裡大哭大鬧;還有的孩子不喜歡吃媽媽做的飯,一看沒有自己喜歡吃的,大人也不給零食吃孩子就又發脾氣......
  • 4歲女兒幫媽媽「洗」手機,寶媽情緒失控後,孩子卻再也沒有醒來
    文/苗媽媽(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有些家長在小孩犯錯之後,因為無法掌控自身情緒,動不動折磨毆打孩子,這樣的教育方法顯然是錯誤的。李女士的丈夫一直在外地工作,而公公婆婆年紀比較大了,沒辦法幫她帶小孩,所以從孩子小的時候起,都是她一個人在帶。
  • 娃情緒總失控,可能是元情緒不受控,你成為情緒引導型家長是關鍵
    當家長看到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通常都會選擇滿足孩子的要求,只要孩子能冷靜下來就好。但是這個時候,家長更應該在意的應該是自己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會用怎樣的方法來應對。面對孩子情緒失控,家長可能產生的四種「元情緒」第一種:情緒不幹涉型。
  • 因家長不讓玩手機,小學生情緒失控大哭:你們不給我一點自由
    01因家長不讓玩手機,小學生情緒失控大哭「別攔我,天天把我當機器人,除了學習就是學習!」小學生打遊戲打到一半,手機被姥姥搶走之後情緒失控,大喊著別把我當作機器人,並且衝向窗臺想跳樓自殺,被姥爺用身體擋回來7次,仍舊想跳下去。無奈之下,家裡人只能選擇報警。民警到了之後發現,屋子裡滿地的水,姥姥在一旁抹淚,孩子在房間裡大喊著要跳樓,為了防止孩子一氣之下做出傻事,民警把孩子按在床上,讓孩子的情緒慢慢冷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