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5月22日電(記者阮周圍、明星)草帽、牙刷、紙巾、水桶……這些家庭日用品,村民可以用「綠色存摺」裡的「儲蓄金」輕鬆購買。「儲蓄金」的來源則是日常生活中分類處理的可回收垃圾。
垃圾分一分,棄物變「黃金」。湖南省津市市近年來推出的「綠色存摺」,巧妙地解決了鄉村「垃圾分類」難題。記者在白衣鎮白衣庵社區看到,社區垃圾分類屋隔斷出五個區域,分別碼放有害垃圾、廢舊塑料、廢舊衣鞋、廢舊金屬和廢舊玻璃。村民送來的泡沫紙板、飲料瓶、玻璃瓶、廢紙箱等被嚴格分類、整齊碼放。
白衣庵社區環境衛生協會會長卜忠鐵正在這裡接待前來「交垃圾」的村民。只見他拿起一捆廢舊編織袋,逐個計數,與村民核對後,將品類、數量、金額登記在村民的「綠色存摺」上。
鋼筋每斤0.6元、廢紙每斤0.8元、舊手機每個5元……卜忠鐵對廢品回收價格熟記在心。他告訴記者,不同的垃圾品類有不同的回收金額,等於或略高於市場回收價。
「這有效調動了農戶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卜忠鐵說,除了「綠色存摺」,還給每家每戶發放了分類垃圾桶,協會的25名回收員和保潔員定期分片上門,回收農戶分類的垃圾。「這個方式靈活,又有吸引力。村民們可持『綠色存摺』到村兌換點換購相應價值的日用品,或直接兌換現金,環保意識比以前強多了。」
白衣庵社區裡的芳軍超市是一個指定兌換點。據介紹,超市裡的小物品都可以用「綠色存摺」中的「儲蓄金」兌換,去年兌換了1500多元的物品給村民。
津市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廖金華介紹,津市市對鄉村垃圾採取「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模式,「綠色存摺」制度已在全市鄉村推廣。據初步統計,全市鄉村垃圾源頭減量60%,垃圾轉運成本下降70%,可回收垃圾實現了廢物再利用,農藥包裝廢棄物、廢電池等有毒有害垃圾實現了無害化處理。
隨著農戶們垃圾分類意識的增強,亂丟亂扔的習慣改變了,收撿規整雜物的習慣正在養成,村莊也變得越來越乾淨。今年64歲的劉功柱還記得過去戶戶冒煙燒垃圾的場景,那時,房前屋後的垃圾堆積成山,農戶往往會選擇一燒了之。
現在劉功柱家的庭院乾淨整潔,一棵高大的桂花樹下,兩隻鳥兒正在嘰嘰喳喳地「對話」。他和老伴每天都會打掃家中的衛生,桌椅被擦得潔淨如新,廢舊書報和塑料瓶被投放到分類垃圾桶中。他家被白衣庵社區評為2020年一季度庭院清潔優秀戶。
「家裡不亮堂,客人不進來。」他說,現在鄉親們都有了垃圾分類的意識,家家戶戶的庭院都令人舒心。「每個人的點點努力,一步步讓我們的村子越來越美。」
【來源:新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