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存摺」巧解鄉村「垃圾分類」難題

2020-12-23 瀟湘晨報

新華社長沙5月22日電(記者阮周圍、明星)草帽、牙刷、紙巾、水桶……這些家庭日用品,村民可以用「綠色存摺」裡的「儲蓄金」輕鬆購買。「儲蓄金」的來源則是日常生活中分類處理的可回收垃圾。

垃圾分一分,棄物變「黃金」。湖南省津市市近年來推出的「綠色存摺」,巧妙地解決了鄉村「垃圾分類」難題。記者在白衣鎮白衣庵社區看到,社區垃圾分類屋隔斷出五個區域,分別碼放有害垃圾、廢舊塑料、廢舊衣鞋、廢舊金屬和廢舊玻璃。村民送來的泡沫紙板、飲料瓶、玻璃瓶、廢紙箱等被嚴格分類、整齊碼放。

白衣庵社區環境衛生協會會長卜忠鐵正在這裡接待前來「交垃圾」的村民。只見他拿起一捆廢舊編織袋,逐個計數,與村民核對後,將品類、數量、金額登記在村民的「綠色存摺」上。

鋼筋每斤0.6元、廢紙每斤0.8元、舊手機每個5元……卜忠鐵對廢品回收價格熟記在心。他告訴記者,不同的垃圾品類有不同的回收金額,等於或略高於市場回收價。

「這有效調動了農戶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卜忠鐵說,除了「綠色存摺」,還給每家每戶發放了分類垃圾桶,協會的25名回收員和保潔員定期分片上門,回收農戶分類的垃圾。「這個方式靈活,又有吸引力。村民們可持『綠色存摺』到村兌換點換購相應價值的日用品,或直接兌換現金,環保意識比以前強多了。」

白衣庵社區裡的芳軍超市是一個指定兌換點。據介紹,超市裡的小物品都可以用「綠色存摺」中的「儲蓄金」兌換,去年兌換了1500多元的物品給村民。

津市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廖金華介紹,津市市對鄉村垃圾採取「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模式,「綠色存摺」制度已在全市鄉村推廣。據初步統計,全市鄉村垃圾源頭減量60%,垃圾轉運成本下降70%,可回收垃圾實現了廢物再利用,農藥包裝廢棄物、廢電池等有毒有害垃圾實現了無害化處理。

隨著農戶們垃圾分類意識的增強,亂丟亂扔的習慣改變了,收撿規整雜物的習慣正在養成,村莊也變得越來越乾淨。今年64歲的劉功柱還記得過去戶戶冒煙燒垃圾的場景,那時,房前屋後的垃圾堆積成山,農戶往往會選擇一燒了之。

現在劉功柱家的庭院乾淨整潔,一棵高大的桂花樹下,兩隻鳥兒正在嘰嘰喳喳地「對話」。他和老伴每天都會打掃家中的衛生,桌椅被擦得潔淨如新,廢舊書報和塑料瓶被投放到分類垃圾桶中。他家被白衣庵社區評為2020年一季度庭院清潔優秀戶。

「家裡不亮堂,客人不進來。」他說,現在鄉親們都有了垃圾分類的意識,家家戶戶的庭院都令人舒心。「每個人的點點努力,一步步讓我們的村子越來越美。」

【來源:新華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綠色存摺」激發垃圾分類內動力
    近日,浙江寧波澥浦鎮十七房村垃圾分類積分兌換點準時對外開放,村民拿著「綠色存摺」陸續前往兌換。根據規則,凡是垃圾分類質量好或參與志願服務的村民都能在「存摺」中累積積分。當積分累積到一定數值,村民能兌換陳醋、大米、肥皂等生活用品,還能兌換健身器械使用券、家庭醫生和健康體檢等服務。
  • 巧解垃圾分類難題 這十大城市交出亮眼成績單
    我國在垃圾處理方面,資源利用率不高,處理更為困難。在此背景下,垃圾分類的推廣成為了解鎖前端分類難題的密鑰。垃圾分類對於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來說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2017年,又一年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中,我國各大城市以不一樣的方式演繹著「垃圾分類」帶來的變革。
  • 藉助「巡更棒」巧解垃圾分類難題 平湖重塑綠色鄉村
    ;哪個村民家垃圾分類做得好,獎勵小紅花還有獎品拿;高科技巡更棒點一點,那戶人家垃圾分類做得好全知曉……詩畫平湖,文明先行。行走在整潔的集鎮,記者發現除了「音樂巡迴」收集生活垃圾,集鎮上的沿街餐飲店前,擺放著一個綠色的餐廚垃圾桶。保潔員每次上門都會用新桶替換已有垃圾的舊桶,然後再將收集的餐廚垃圾統一運送至資源化處理站集中處理,加工成種植肥料。
  • 常德津市創新三種「存摺」制度,村民「綠色存摺」可以換錢換日用品
    116分……近年來,津市創新「紅色存摺」「綠色存摺」「愛心存摺」三種制度,引導黨員、群眾、志願者共同參與鄉村治理,形成了鄉村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格局。2018年,津市為充分調動農村普通黨員潛能,創新推行「紅色存摺」制度,依託積分量化管理,有效激活黨員積極作為。「綠色存摺」存下垃圾分類「經濟帳」2014年,津市金魚嶺街道原大旗村探索創新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綠色存摺」制度,充分發動群眾參與垃圾分類,目前,該項制度在津市全域推行。
  • 創城你我他 細處看變化 | 白銀區開通「綠色存摺」 垃圾分類「益...
    創城你我他 細處看變化 | 白銀區開通「綠色存摺」 垃圾分類「益」起來 2020-09-07 22: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現場製作環保酵素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蓮湖區居民家庭垃圾分類處理...
    3月31日,由陝西綠色原點環保宣教中心、北院門街道辦社會路社區、西安市向陽花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聯合舉辦的蓮湖區居民家庭垃圾分類處理暨綠色生活倡導計劃啟動儀式在鐘鼓樓廣場舉行。目前由於大多數乾濕垃圾混合,會汙染地下水和空氣,垃圾焚燒又會產生新的汙染。但是廚餘垃圾如何更好地再利用,許多居民都不是很清楚。此次蓮湖區居民家庭垃圾分類處理及綠色生活倡導計劃,就在於普及廚餘垃圾再利用的相關知識。活動現場,西北大學小黑戲劇工作室的學生們為參加活動的60多位商戶、保潔員、居民代表表演了垃圾分類話劇《環境保護不忽悠》,宣傳垃圾分類理念。
  • 垃圾分類「環保存摺」蓋滿章,400名學生兌換了學習用品
    楚天都市報12月22日訊(記者盧成漢 通訊員李軍王凱)每天堅持垃圾分類投放,就可以在垃圾分類「環保存摺」蓋滿印章,憑印章可兌換一套精美的學習用品。22日,記者獲悉,江漢區華中裡小學有400名學生,持蓋滿章的「環保存摺」,兌換了精美的學習用品。
  • 廚房產生的垃圾就是廚餘垃圾? 翻看垃圾桶 分類情況不樂觀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檢查組在小區檢查垃圾分類情況。&nbsp&nbsp&nbsp&nbsp源頭分類質量不高,是目前垃圾分類遇到的最大難題。
  • 垃圾分類的韶山經驗
    北極星固廢網訊:「韶山市之所以能躋身今年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示範縣(市),最主要的舉措就是紮實推行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其經驗和成果值得學習推廣。」12月7日,湘潭市整治辦有關負責人介紹,韶山市農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超過85%,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 「你是什麼垃圾?」看長沙智慧如何巧解垃圾分類難題
    「你是什麼垃圾?」 一句調侃的話,牽動著上海以外的許多城市。 日前,《2019年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下發。對於長沙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方案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10月底前,長沙將實現所有社區和單位垃圾分類全面覆蓋。垃圾分類工作驟然加速。
  • 天台有個「生態銀行」 丟垃圾拿「存摺」用積分換獎品
    2017-11-21 14:12 | 台州晚報「大家快把分好的垃圾拿來,我們開始稱重啦。」昨天下午,隨著天台南屏鄉下楊村垃圾分類監督員楊秋肖在村廣播裡的一聲吆喝,村裡的農戶們一手拿著「綠色存摺」,一手拎著分好的垃圾,笑眯眯地紛紛趕來。
  • 垃圾分類狂人張峰屹的中國夢:為了綠色轉型
    在龍街小學校長楊文水看來,校園垃圾資源分類回收可大幅度減少垃圾帶來的汙染,節約垃圾無害化處理費用。「這個活動在寓教於樂中讓孩子們學到了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與文明環保知識,回家後引導他們的家長也來分類垃圾。」楊文水說,這是綠色、環保的實際體現。儘管好處頗多,但並非所有的學校都象龍街小學一樣願意開展這樣的活動。
  • 南京浦口:「紅色」 「綠色」 黨建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
    為切實將垃圾分類工作落到實處,浦口區以「明珠先鋒」基層黨建質量提升行動為抓手,積極探索「紅色」 「綠色」垃圾分類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紅色力量推動綠色發展,助推垃圾分類進家入戶、見行見效,形成黨建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
  • 找準抓手推手巧推垃圾分類
    來源:找準抓手推手巧推垃圾分類.信息時報.2014-01-25      (一)對垃圾分類的爭議及其危害  當前,社會各界對垃圾分類存在一些爭議,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  正因為在垃圾分類的一些基本要素方面都存在爭議和不正確認識,導致垃圾分類缺失抓手、推手、巧手和先手。結果就如同報端形容,如北京《垃圾分類走不動,投入不夠還是管理多頭》、《東莞垃圾分類試點三年,5000萬投入換來舉步維艱》、廣州《垃圾分類幾時到我家?》和《上海再推「大象屁股」》等,給人印象是垃圾分類真如大象屁股——推不動。
  • 垃圾分類倡導綠色環保生活
       近日,隱珠街道城市管理中心、社會治理辦、小井村社區教育學校、相公山社區教育學校聯合開展“垃圾分類你我同行,倡導綠色環保生活”為主題的社會治理公益活動。
  • 《踐行垃圾分類 共建綠色青城》 管理辦法施行 垃圾分類有法可依
    《踐行垃圾分類 共建綠色青城》 管理辦法施行 垃圾分類有法可依 2020-12-15 1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是什麼垃圾?」——做好垃圾分類,創建綠色校園
    高校目前的垃圾分類模式存在諸多弊端。通過對贛州市高校日常垃圾分類現狀進行調查,分析所存在的問題,探索建立高校日常垃圾分類管理體系,以期實現高校日常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3.1建立高校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工作長效機制充分發揮高校的教學資源優勢,利用課堂內外,結合線上線下多種途徑,利用第二課堂培養高校各類人員垃圾分類、節能減排意識,提高大學生在垃圾分類回收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將垃圾分類融入到校風建設,建立綠色校園。
  • 手繪垃圾分類手抄報 倡導綠色生活
    紅網時刻長沙8月21日訊(通訊員 柳楠)「大家知道榴槤殼是屬於什麼垃圾?」「廚餘垃圾!」「還有其他答案嗎?」「其他垃圾!」「答對了,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垃圾分類。」8月20日,長沙縣湘龍街道湘郡社區聯合長沙市源方環保公益發展中心開展「自製垃圾分類手抄報,倡導綠色生活」暑期實踐活動。
  • 「雞毛換糖」 蕭山鎮街創新做法共解垃圾分類難題
    注重典型引路 試點先行推動資源再生  隨著人員的不斷增長,垃圾處理越來越成為一個考驗管理的難題,要想從源頭上解決這一難題,創建再生資源回收鏈,蕭山部分鎮街開陳出新,以「雞毛換糖」這一新形式,實行生活垃圾全程管理,撬動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格局。為全區的大量可回收垃圾找到了應有的出路,實現了價值提升,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變廢為寶。
  • 垃圾分類是一張新考卷
    今年以來,梅江區陸續調整城區生活垃圾收運模式,如今,新的收運模式已經試點實施有月餘,落地情況怎麼樣?記者探訪發現,不少試點小區的住戶已有一定的垃圾分類意識,經過長期的宣傳和持續落地,垃圾分類正在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