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助「巡更棒」巧解垃圾分類難題 平湖重塑綠色鄉村

2020-12-22 浙江在線

2017-12-13 07:01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肖未 通訊員 王月紅 任迎春

搖著鈴鐺的垃圾車,不間斷收集小集鎮上的垃圾;哪個村民家垃圾分類做得好,獎勵小紅花還有獎品拿;高科技巡更棒點一點,那戶人家垃圾分類做得好全知曉……

詩畫平湖,文明先行。今年以來,平湖在新倉鎮、鍾埭街道等地開展「垃圾不落地」等小城鎮文明行動,試水垃圾分類收集小妙招,城鄉衛生環境為之一變。

鈴鐺搖一搖

垃圾定時收進來

「叮叮叮,叮叮叮……」冬日傍晚,喧鬧的鐘埭街道集鎮街頭,傳來一陣陣悅耳鈴聲。吳達西水果大賣場的店主吳達西候在店門口,她左手拎著一個塑膠袋,右手提著一大包甘蔗皮,一見保潔員開著小車過來,熟練地往垃圾收集車上扔去。

「一聽到這個叮噹聲,就知道垃圾車要來了。」吳達西一邊拍拍身上的灰塵,一邊朝店內走去。

吳達西所說的叮噹聲,來自垃圾收集車上安裝的搖鈴。今年4月,鍾埭集鎮試行「垃圾分類上門收集」模式,給垃圾收集車裝上別致銅鈴鐺。白天,每隔兩個小時,保潔員就會駕著垃圾收集車,搖著鈴鐺在集鎮的四條主幹道上巡迴收集垃圾。

據了解,鍾埭集鎮是鍾埭街道人流量最大的地方,集聚著1000多家大小商鋪,其中小餐飲、水果賣場較多,常常會出現垃圾桶髒亂、汙水外溢等狀況。尤其到了夏季,早晚定時收集垃圾的傳統模式就弊端凸顯,特別容易讓滯留垃圾發黴發臭。

吳達西說,現在一有垃圾就拉走,她的店門口讓人感覺乾淨舒服了不少。

行走在整潔的集鎮,記者發現除了「音樂巡迴」收集生活垃圾,集鎮上的沿街餐飲店前,擺放著一個綠色的餐廚垃圾桶。保潔員每次上門都會用新桶替換已有垃圾的舊桶,然後再將收集的餐廚垃圾統一運送至資源化處理站集中處理,加工成種植肥料。

紅花貼一貼

垃圾分類成習慣

新倉鎮三叉河村黨委委員陳燕林如今又多了一個身份:垃圾分類評議團成員。

每隔幾天,他就會帶著村婦女主任、村民代表和群眾代表,挨家挨戶抽查平家譚自然村落104戶人家的垃圾分類情況。

「會爛的,扔綠色桶裡;不會爛的,扔灰色桶裡。今天我家的垃圾桶外面也很乾淨,肯定能得小紅花。」上個月因為垃圾桶外觀不整潔,村民錢美華「痛失」一朵小紅花,讓她耿耿於懷。

看著陳燕林鄭重地在她家的《垃圾分類記錄表》上貼好紅花,錢美華終於眉開眼笑。去年,因為垃圾分類獲得小紅花多,她還從村裡領到了毛巾和臉盆。雖然獎品價值不高,可對她來說,可是一個很大的鼓勵。

在錢美華的家門口,擺放著一個雙筒連體垃圾桶,左邊是綠色,右邊是灰色。只見,灰色的桶裡,塑膠袋、包裝紙等隨意夾雜著積在桶底,綠色的桶裡則是一些橘子皮和菜葉。

「以前我都直接放這個桶裡的。」順著錢美華的目光,記者發現一盆盛放的黃色小雛菊,而花盆則是以前鄉下常見的建築塑料桶。如今,生活垃圾分類放置,塑料桶也成了她美麗庭院的風景之一。

像錢美華這樣的家庭,在新倉鎮還有不少。自去年以來,新倉鎮以三叉河村和友聯村為試點,開展垃圾分類積分管理制度。村裡的垃圾分類評議團隨機對村民的垃圾分類進行抽查,並根據抽查現場當場給出結果。

據了解,在兩個試點村的基礎上,新倉鎮正全面推開垃圾分類工作,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工作體系和項目建設的技術體系。到6月底,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置已實現全覆蓋。

巡更棒點一點

垃圾信息雲傳送

早上6點半,濛濛細雨,62歲的盛伯清穿著橙色的工作服,駕著綠灰相間的垃圾收集車,出現在了獨山港鎮優勝村。

與往常不同的是,他手上還拿著一根棒子。盛伯清走到一戶人家門口的垃圾桶旁,翻開桶蓋瞅了瞅,然後將垃圾分別倒進了垃圾收集車裡。將垃圾桶放回原處後,盛伯清並沒有離開,而是走向了村民家門口,用手中的棒子輕輕在牆上點了點,聽到「滴」的一聲後,才收回了棒子。

細細一看,發現牆上有玄機——一個外形圓圓,表面有弧形條紋的粘附在牆壁上。

「可別小看這小小的一個巡更棒、小小的一個巡邏點。」指著盛伯清手中的小棒子、牆上的「小圓點」,獨山港鎮環衛中心副主任曾凡茂說,巡邏點裡有晶片,裡面存儲了戶主的基本信息。只要持有巡更棒的垃圾收集員對著巡邏點輕輕一點,戶主的垃圾分類信息就存儲到了智慧環衛管理系統裡。

曾凡茂所說的系統,其實是獨山港鎮9月份上線的一個智慧環衛管理平臺。在獨山港鎮環衛中心二樓的指揮室裡,有一組監控探頭的高清畫面。只要點點滑鼠,指揮員就能「讀」到想要的很多數據,包括垃圾車的行駛軌跡、行駛速度,垃圾中轉站裡的垃圾傾倒情況、河面上河道保潔員的作業情況等等。

「依託系統對點次數的統計,村裡每月會對農戶垃圾分類情況進行登記通報並視情給予獎勵。」曾凡茂說,垃圾收集員現場對垃圾分類情況進行評判記錄,這樣的操作簡單,推廣起來也容易。據介紹,目前獨山港鎮已選取三個村500戶農戶作為試點,一旦試行穩定,將在今年年底前實現全覆蓋。

1513119710000

相關焦點

  • 「綠色存摺」巧解鄉村「垃圾分類」難題
    新華社長沙5月22日電(記者阮周圍、明星)草帽、牙刷、紙巾、水桶……這些家庭日用品,村民可以用「綠色存摺」裡的「儲蓄金」輕鬆購買。「儲蓄金」的來源則是日常生活中分類處理的可回收垃圾。垃圾分一分,棄物變「黃金」。
  • 巧解垃圾分類難題 這十大城市交出亮眼成績單
    我國在垃圾處理方面,資源利用率不高,處理更為困難。在此背景下,垃圾分類的推廣成為了解鎖前端分類難題的密鑰。垃圾分類對於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來說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2017年,又一年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中,我國各大城市以不一樣的方式演繹著「垃圾分類」帶來的變革。
  • 「綠色存摺」激發垃圾分類內動力
    近日,浙江寧波澥浦鎮十七房村垃圾分類積分兌換點準時對外開放,村民拿著「綠色存摺」陸續前往兌換。根據規則,凡是垃圾分類質量好或參與志願服務的村民都能在「存摺」中累積積分。當積分累積到一定數值,村民能兌換陳醋、大米、肥皂等生活用品,還能兌換健身器械使用券、家庭醫生和健康體檢等服務。
  • 高科技「籤到」 垃圾分類第三方管理不斷完善
    原標題:高科技「籤到」 垃圾分類第三方管理不斷完善   每天下午,負責分類垃圾收集的趙師傅就會用巡更棒逐個到小區「籤到」——只需用巡更棒對準牆上的巡更點,系統就會自動「籤到」了。為了加強對第三方垃圾分類收運處置工作的管理,提高其工作效率,近日,該所在轄區內的42個小區和單位安裝了巡更點。
  • 垃圾分類是鄉村振興的必解之題
    垃圾分類,是改善生活環境、踐行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同時,讓垃圾分類成為新習慣、新時尚、新規矩,也是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體現。對農村來說,垃圾分類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必經之路,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應該順勢而上,在鄉村振興中答好垃圾分類必解之題。  「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
  • 立山感應巡更棒的使用方法
    立山感應巡更棒的使用方法軌道交通行業可以藉助視頻分析,實時監控量、識別突發事情,確保列車正常運行。華新海表示,中興通訊在安防領域深耕十年,擁有深厚的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積累。「不過中興通訊並不打算做一個單純的安防系統提供商,而是致力於打造一個生態圈,以自身的技術能力為合作夥伴賦能,為終客戶提供新的價值。
  • 「雞毛換糖」 蕭山鎮街創新做法共解垃圾分類難題
    注重典型引路 試點先行推動資源再生  隨著人員的不斷增長,垃圾處理越來越成為一個考驗管理的難題,要想從源頭上解決這一難題,創建再生資源回收鏈,蕭山部分鎮街開陳出新,以「雞毛換糖」這一新形式,實行生活垃圾全程管理,撬動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格局。為全區的大量可回收垃圾找到了應有的出路,實現了價值提升,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變廢為寶。
  • 現代「巡更棒」出動
    現代「巡更棒」出動 作者:廣州日報 劉暢 汪火勇 來源:RFID世界網 2008-08-26 10:02:06 摘要:如今「巡更人」在深圳現代街頭真實再現了,不過他們用的可都是高科技玩意。
  • 「你是什麼垃圾?」看長沙智慧如何巧解垃圾分類難題
    「你是什麼垃圾?」 一句調侃的話,牽動著上海以外的許多城市。 日前,《2019年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下發。對於長沙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方案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10月底前,長沙將實現所有社區和單位垃圾分類全面覆蓋。垃圾分類工作驟然加速。
  • 小區安防:電子巡更技術分類與特點分析
    1電子巡更技術分類  為了加強小區管理的安全工作,以及對保安員值班工作的管理,設計本保安巡更方案。保安巡查管理系統用於對保安巡邏進行有效的籤到管理。通過巡更系統促使保安員按物業管理處規定的巡邏管理辦法對各樓層進行定時的巡邏,以便發現隱患並及時解決,這種巡查方式能大大加強小區的安全工作,對保安值班員的巡查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  電子巡更技術分類  一、離線式電子巡更  離線式巡更系統。
  • 保潔員隨身要帶巡更棒
    巡更棒——電子信息器加信息鈕打造最清潔城區,拱墅區曾經有規定:絕不讓任何一點垃圾紙屑,在街面上的停留時間超過15分鐘。現在規定提升,垃圾落地必須第一時間撿掉。怎樣讓街面道路時刻保持整潔?拱墅區有很多創新。比如,去年在祥符地區,拱墅區推出了道路保潔「巡更棒」電子考勤機制,今年計劃在全區推開。
  • 找準抓手推手巧推垃圾分類
    來源:找準抓手推手巧推垃圾分類.信息時報.2014-01-25      (一)對垃圾分類的爭議及其危害  當前,社會各界對垃圾分類存在一些爭議,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  正因為在垃圾分類的一些基本要素方面都存在爭議和不正確認識,導致垃圾分類缺失抓手、推手、巧手和先手。結果就如同報端形容,如北京《垃圾分類走不動,投入不夠還是管理多頭》、《東莞垃圾分類試點三年,5000萬投入換來舉步維艱》、廣州《垃圾分類幾時到我家?》和《上海再推「大象屁股」》等,給人印象是垃圾分類真如大象屁股——推不動。
  • 神盾T-5強光照明巡更棒哈爾濱售1050!
    (中關村在線哈爾濱行情)多功能強光照明巡更棒,專門針對夜間巡邏而設計,能有效的減少裝備的佩戴且不影響工作效率的巡更;能替代,手電,警棍,巡更,撬棍等多種裝備,工作效率是傳統巡更的 10 倍。目前這款神盾 T-5 強光照明式巡更棒在商家「哈爾濱華博偉業」的報價為1050元。
  • 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的「上黨模式」
    同時,藉助「上黨融媒體」、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臺,充分發揮「7+ N」宣傳矩陣傳播裂變效應,廣泛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其中,潞安大鼓《垃圾分類就是好》在微信公眾號的點擊量超過10萬,在騰訊視頻的觀看人數達5萬多。三是推行「黨建+分類」,發揮黨員幹部示範帶頭作用。
  • 垃圾分類狂人張峰屹的中國夢:為了綠色轉型
    在龍街小學校長楊文水看來,校園垃圾資源分類回收可大幅度減少垃圾帶來的汙染,節約垃圾無害化處理費用。「這個活動在寓教於樂中讓孩子們學到了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與文明環保知識,回家後引導他們的家長也來分類垃圾。」楊文水說,這是綠色、環保的實際體現。儘管好處頗多,但並非所有的學校都象龍街小學一樣願意開展這樣的活動。
  • 北京首個巡更系統現身金融街核心區 巡更員每小時"打卡"保安全
    巡更人員在太平橋大街的巡更點位上「打點」。巡更系統在重點部位、重點區域設置巡更點位88個,劃分A、B、C、D四個巡視區域,每個區域又分為兩條巡視路線,採取交叉不間斷的巡視。 金融街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金融街街區巡更系統是目前北京區域街道辦事處用於社會面防控的首個先行者。為加強金融街街區社會面管理工作,金融街街區綜服中心根據工作實際,依託街區巡導隊隊伍,全面啟動金融街街區巡更系統。
  • 南京浦口:「紅色」 「綠色」 黨建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
    為切實將垃圾分類工作落到實處,浦口區以「明珠先鋒」基層黨建質量提升行動為抓手,積極探索「紅色」 「綠色」垃圾分類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紅色力量推動綠色發展,助推垃圾分類進家入戶、見行見效,形成黨建引領垃圾分類新時尚。
  • 垃圾分類我先行,共建綠色航空城!與航空基地一起來吧~
    垃圾分類愛護環境 | 綠色家園 | 全民行動其他垃圾廚餘垃圾有害垃圾圍繞生活垃圾分類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航空基地遵循「七個再」工作思路,即行業責任再夯實、執法監督再強化、示範創建再推進、「兩個中心」建設再加快、宣傳形式再豐富、引導隊伍再重塑、考核監督再深化,分步驟、分階段,為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 仙居橫溪鎮:管好家內、門前、巷內三件小事巧解衛生難題
    仙居橫溪鎮:管好家內、門前、巷內三件小事巧解衛生難題 2017年12月05日 09:31:15來源:中國台州網-台州日報  第一件事是「家內事」,由各村婦女主任和在讀學生為主力,以垃圾分類工作為載體,引導各村各戶做好垃圾減量化和分類處理,從源頭剎住汙染。第二件事是「門前事」,以門前三包工作為載體,引導商戶、村民開展門前屋後保潔,掃淨「門前雪」。第三件事是「巷內事」,以黨群活動為載體,委派各村「兩委」幹部擔任「小巷管家」,帶領黨員群眾開展背街小巷等衛生死角清理。
  • 垃圾分類進校園 爭做時代好少年 | 紅古區海石中學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為了改善校園環境,提升學校師生對垃圾分類的重視程度,讓學校師生帶動家庭成員養成垃圾分類生活習慣,2020年7月8日,紅古區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紅古區教育局及甘肅源芬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在紅古區海石中學開展了垃圾分類宣傳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