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毛換糖」 蕭山鎮街創新做法共解垃圾分類難題

2020-12-22 蕭山網

  近年來,蕭山鎮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垃圾處理等社會環境問題越來越考驗鎮街管理。蕭山各鎮街,結合自身實際,創新管理模式,採取「雞毛換糖」等方式,實施有效的垃圾分類對策,形成多元的回收格局,取得不錯成就。

  注重典型引路 試點先行推動資源再生

  隨著人員的不斷增長,垃圾處理越來越成為一個考驗管理的難題,要想從源頭上解決這一難題,創建再生資源回收鏈,蕭山部分鎮街開陳出新,以「雞毛換糖」這一新形式,實行生活垃圾全程管理,撬動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格局。為全區的大量可回收垃圾找到了應有的出路,實現了價值提升,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變廢為寶。

△詩畫桃源 活力浦陽

  作為杭州小康示範鎮,去年蕭山浦陽開創了全區首個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超市,全鎮上下積極參與。村民通過舊物回收兌換積分的方式,換取所需的生活用品。「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把垃圾資源化,化腐朽為神奇,既是科學,也是藝術。」浦陽這一嶄新的變廢為寶、「衣」舊換新的新型模式,儼然成為了美麗鄉村另一大景點。

△浦陽鎮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超市授牌開業

  據悉,除了線下回收,浦陽鎮還與網際網路公司進行合作,提供線上回收服務。村民們足不出戶便能在手機上進行提前預約,工作人員便會免費上門進行廢舊物品回收。這種線上線下、雙管齊下的互動模式,不僅為全鎮居民帶來了便利,更最大限度地調動了他們參與垃圾分類治理的積極性。

  積分兌換細分類 助推垃圾分類新時尚

  從長遠視角來看,開設這樣的「垃圾兌換超市」雖有一定的成本壓力,但相較於人們習慣養成所帶來的潛在收益,這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瓜瀝鎮「衣舊換新」現場

△義橋鎮首個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超市開業

△進化鎮垃圾分類齊參與現場

  低碳環保,積分兌換成引導垃圾分類主流方式。目前,蕭山戴村鎮、樓塔鎮等均已實現再生資源線下積分兌換網點實現全覆蓋;瓜瀝、義橋、進化等鎮街也逐漸開啟「衣舊換新」的新模式,通過積分兌換進行生活垃圾「三化四分」,為建設生態文明小城鎮添磚加瓦。

  智慧垃圾分類 系統推送治理「成績單」

  在剛出爐的杭州市2019年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年終考核中,蕭山寧圍街道喜獲2019年度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優勝街道。其中,錢江之光名城、科爾世紀外灘小區更是獲得了年度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優勝小區。

△寧圍兩村獲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優勝小區

  它們通過實施黨建引領,以「一圖一表」、「一冊一欄」、「一戶、一桶 一環」、「一長六員」等創新分類新模式,紮實推進垃圾分類各項工作。此外,社區還依託街道特有的「寧聚藍」智慧化綜合治理系統平臺,對住宅小區垃圾分類工作實行智能監管,以一顆智慧「芯」,真正實現垃圾分類智能數據閉環監管。

  推行垃圾分類 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今後,在垃圾分類新時尚的引領下,蕭山還將衍生出很多不同的互惠模式,有些甚至會成為社會管理的有效方式;同時,它也將成為一種潮流,逐漸演變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浸潤人們的心靈,融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讓每個人都樹立起垃圾分類光榮的理念。

  今年是蕭山區推進垃圾分類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也是推進美麗蕭山建設的關鍵之年。在剛剛過去的區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中,「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也被納入2020年度蕭山區政府民生實事項目。

  接下來,蕭山將繼續完善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體系,做細做實做好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各項工作,努力深化源頭分類覆蓋,推進設施建設管理,強化末端處置能力,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落實垃圾分類強制舉措;堅持秉承著按照浙江省垃圾分類工作「一三五、三步走」路徑,通過不斷地努力,基本建立各類垃圾分類處置新體系,基本實現「垃圾全分類、資源全利用、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標;形成較為完善的垃圾分類處置監管體系,實現「統籌協調、全程監管、分類管理、社會共治」的目標;營造「全民參與、人人有責、講求誠信」的社會參與氛圍,為打造體現世界名城風貌的現代化國際城區作出應有貢獻!

    根據蕭山網與蕭山日報社和蕭山廣電局的合作協議,蕭山網擁有蕭山日報、蕭山電視臺、蕭山人民廣播電臺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的網上獨家發布權,版權均屬蕭山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蕭山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多念「雞毛換糖」式真經
    從管理者角度看,都認推進垃圾分類重在習慣養成這個理兒;從居民角度看,垃圾分類的好處沒有不懂不知的,但落實到行動上,卻往往打折扣、慢半拍。原因就在於,人們普遍覺得垃圾分類過於麻煩。可見,這不是認知問題,而是習慣問題。浙江桐廬縣「雞毛換糖」的辦法提供了一種思路,具有借鑑示範意義。筆者認為,垃圾分類應該多念些「雞毛換糖」式的真經。
  • 倡導垃圾分類處理 桐廬「雞毛換糖」2.0版來臨
    杭州網 記者 方建飛 通訊員 陳娥杭州網訊 很長一段時間,垃圾的分類處理曾經一直是個不小的難題,並引發了一系列衛生、人居環境和民生等問題。不過這些情況正在發生著變化。「雞毛換糖」店門口擺放了許多垃圾桶,分門別類做了記號,可回收利用垃圾桶包括易拉罐、塑料瓶、紙質飲水瓶,其餘還有有害垃圾垃圾桶以及其他不可回收類垃圾桶。村民們只需將收集到的廢舊品分類放進不同的垃圾箱裡,就可以去小店「老闆」那換取相應的日用品。
  • 垃圾分類還能「雞毛換糖」?看看他們怎麼做
    餘杭區金帝海珀華庭:垃圾分類也可「雞毛換糖」△垃圾分類宣傳欄 記者張凱攝19日下午,記者來到了杭州市餘杭區金帝海珀華庭小區。與此同時,聯運環境也會定期巡查,如果發現住戶沒有將垃圾進行分類丟棄,第一次會把該住戶違規的信息發送到該住戶手機上,如果住戶第二次仍沒有改正,聯運環境還將專門派人上門勸導,雖然這樣的做法住戶剛開始有點排斥,但為了小區衛生著想,久而久之也會開始進行垃圾分類。也有人會問:我們把就算把垃圾分類,你們還不是集中拖走?跟沒分類有什麼區別?
  • 50隻塑膠袋兌換雞精一包,300個菸蒂兌換打火機一隻,桐廬垃圾分類出...
    「蔣大姐,你的這些垃圾都標價啦,它們可以換一個打火機,一袋老酒。」這是一段發生在桐廬舊縣街道的鄰裡對話。在桐廬舊縣的「雞毛換糖」門店內,生活垃圾被明碼標價,可以兌換成居民所需要的生活日用品。6月10日,舊縣街道「雞毛換糖」垃圾分類2.0版本正式上線,街道共五家門店全員上線服務村民。2.0版本不止可以兌換生活用品,還能兌換童書等等文化用品。舊縣街道「雞毛換糖」模式從西武山村起源。村委主任王良忠說,因為村裡外來人口多,環保意識比較淡薄,垃圾問題比較嚴重。
  • 他用兩年的時間「雞毛換糖」用二十年打造世界第一的「吸管王國」
    「雞毛換糖」的艱辛讓他開始思考,開始尋求創新。兩年以後,樓仲平說服父親放棄了傳統的「雞毛換糖」模式,開始用錢直接去換雞毛,還破天荒地將「雞毛生意」做到了城市,「那一年的創新換來了比以前多幾倍的雞毛,我們一個春節下來居然能賺個百來塊。」
  • 以前為什麼像電視劇《雞毛飛上天》中雞毛換糖的行為是不允許的?
    在歷史上,無論是晉商、徽商、浙商,發展的最初期,都出現過類似「雞毛換糖」的這種最原始的「行商」。所謂「雞毛換糖」,就是靠著人力將老百姓的生活必須品挑進偏僻交通不便的農村、草原,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換取農民家裡形同廢品,卻能夠進入工業生產環節的原料,來賺差價,實現微薄利潤的行當。這樣的行當過於辛苦,即便個別利潤很大,但是由於規模有限,也無法實現巨額收益。所以賺得都是辛苦錢。
  • 巧解垃圾分類難題 這十大城市交出亮眼成績單
    我國在垃圾處理方面,資源利用率不高,處理更為困難。在此背景下,垃圾分類的推廣成為了解鎖前端分類難題的密鑰。垃圾分類對於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來說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2017年,又一年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中,我國各大城市以不一樣的方式演繹著「垃圾分類」帶來的變革。
  • 從「雞毛換糖」到人均年收入4萬元 鄉村振興的「義烏經驗」有哪些?
    這裡流傳著「雞毛換糖」的故事。走街串巷的貨郎,翻過一座座山一道道水,用糖果、針線、紐扣等小商品,換取居民家中的廢雞毛,製作雞毛撣子獲取微利,或用作農田所需的肥料。  一把雞毛一把糖,就這麼慢慢哺育出了一個小商品的集散市場,也逐漸發展出了這裡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義烏經驗」。何斯路村的村莊風景。
  • 鹿城藤橋垃圾分類宣傳有妙招 「時尚小車」穿街過巷童聲廣播
    近日,溫州郊區藤橋鎮,一輛垃圾分類「時尚小車」穿街走巷,伴隨著童聲分類宣傳廣播,開啟了新一天的工作。「一起動手做環保,垃圾分類要做好……」清脆悅耳的童聲迴蕩在鄉間的小路上。近段時間,這輛宣傳車穿梭在全鎮各個村莊和小巷,沿途為居民播放垃圾分類「寶典」。
  • 廣東全民「總動員」共築垃圾分類新風尚
    近日召開的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提出,要以建立和完善全覆蓋的社區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發動群眾共建、共享。當前,廣東將垃圾分類作為提升現代化治理能力、群眾共建共治的新抓手,黨員回社區服務,與群眾攜手推動垃圾分類;各類公益活動、培訓等讓垃圾分類蔚然成風,同時垃圾分類也納入學校基礎教育,「小手拉大手」,帶動全社會踐行。
  • 遊古文化街 學垃圾分類
    內容提要:南開區古文化街管委會舉行「垃圾分類 始於你我」為主題的垃圾分類綠色行活動,垃圾桶人偶和志願者為市民遊客講解垃圾分類常識,演示分投垃圾。   昨天,南開區古文化街管委會舉行「垃圾分類 始於你我」為主題的垃圾分類綠色行活動
  • 垃圾分類喜提「優+」等級!看獵德街居民如何「教科書式」丟垃圾
    7月30日,記者從天河區獵德街獲悉,在廣州市11個行政區、176個街(鎮)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季度考核中,獵德街獲得了「優+」等次的好成績。在獵德街的垃圾分類工作中,人大代表起到了監督指揮作用。全市率先採用伸縮式遮雨投放亭更是提高了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 垃圾兌換超市 農趣庭院...開化「四大革命」讓鄉風文明煥發新活力
    黑瓦白牆還帶著小院,這是12月14日記者在大溪邊鄉茂新村看到的建設中的磁性自熱解垃圾處理站。據茂新村黨支部書記鄭建平介紹,這個垃圾處理站總佔地面積300平方米,處理廠房有160平方米,於今年7月份正式動工,10月份完成廠房建設,12月初完成了設備的安裝,下一步即將進行設備調試並投用。
  • 垃圾兌換超市、農趣庭院……開化「四大革命」讓鄉風文明煥發新活力~
    據茂新村黨支部書記鄭建平介紹,這個垃圾處理站總佔地面積300平方米,處理廠房有160平方米,於今年7月份正式動工,10月份完成廠房建設,12月初完成了設備的安裝,下一步即將進行設備調試並投用。「目前,我們縣裡已經建成並投入運行的磁性自熱解垃圾處理站有1座在齊溪,而正在加快建設的除了大溪邊還有馬金、何田、蘇莊等地3座。」
  • 福建漳州:創新舉措全方位推進 引導市民自覺垃圾分類
    福建漳州市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逐步推開」原則,通過設置愛心互助驛站、增設垃圾分類可視化系統等創新舉措,開展各式各樣的生活垃圾分類、回收主題活動,全面推進漳州龍文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引導市民自覺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共建共享文明城市。
  • 深入社會「神經末梢」 實現全域強制垃圾分類全覆蓋
    在垃圾分類實踐中,廣州不斷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方式、提升治理效能,奏響一曲超大城市垃圾分類合奏曲,為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和老城市實現新活力釋放出強大動能。廣州不斷建立健全基層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管公司、志願者「五位一體」聯動機制,依託社區垃圾分類聯席會議平臺,多方共謀、共建、共治、共評,統籌推動社區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目前,全市1614個社區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工作,普遍建立垃圾分類聯席會議制度,23萬在職黨員回社區加入聯席會、參與垃圾分類桶邊指導。
  • 白雲區推行「棟長負責制」 破解城中村垃圾分類難題
    白雲區嘉禾街在望崗高橋社區68棟出租屋試點推行「棟長制」垃圾分類新模式,探索「棟長負責制、租戶精準投、定時上門收」的分類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果。目前,該區正在城中村全面推行垃圾分類「棟長負責制」。  嘉禾街城市形態多元,城鄉二元並存,人流較多較雜,出租屋有1.4萬多棟、14.6萬多套。今年,該街在望崗高橋社區試點推行「棟長制」垃圾分類新模式,探索「棟長負責制、租戶精準投、定時上門收」的分類模式。嘉禾街市政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分類模式就是租戶自覺在家分好類,每天定時拎下樓,投放到一樓大堂指定的兩類分類垃圾桶內。保潔公司每天定時上門分類收運垃圾。
  • 打造「綠色嘉北」 嘉北街道商業街區垃圾分類初見成效
    特別是在商業街區的垃圾分類工作中更是堅持拉高標杆,注重夯基礎與出成果相結合,突試點與全覆蓋相結合,不斷地創新方法、完善做法,打造出一批以友誼街、常秀街為首的省級高標準「定時定點」投放清運示範街區,為轄區範圍的垃圾分類工作營造了濃厚的氛圍。
  • 「你是什麼垃圾?」看長沙智慧如何巧解垃圾分類難題
    「你是什麼垃圾?」 一句調侃的話,牽動著上海以外的許多城市。 日前,《2019年長沙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案》下發。對於長沙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方案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10月底前,長沙將實現所有社區和單位垃圾分類全面覆蓋。垃圾分類工作驟然加速。
  • 垃圾分類新時尚,「永和模式」推廣有方
    為深入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在居民中進一步樹立「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的理念,今年以來,廣州市黃埔區永和街在黨工委書記鍾才雍堅持黨建引領下,積極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永和街環衛監督管理站(下稱永和環衛站)組織社會力量,在全街範圍內進行垃圾分類系列宣傳活動,以實際行動帶動全民垃圾分類工作,並打造了「永和模式」垃圾分類宣傳模式